词条 | 兆文忠 |
释义 | 兆文忠,男,1944年12月生,满族。1967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机械系。1982年大连铁道学院(现大连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大连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轨道交通装备数字化设计研究所所长。1984年开始承担本科生教学。1987年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2000年开始指导博士研究生。两次公派赴美留学: (1) UNIVERSITY OF MARYLAND(1989.4.19-199010.19其间,放弃绿卡按期回国)(2) WANSTATE UNIVERSITY (1997.3.21-1997.9.21,按期回国)。曾获得大连市劳动模范、大连市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有关车辆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已指导7名博士生获得博士学位。主讲《有限元法及程序设计》,《结构优化设计及最新发展》及《专业英语》。 研究方向:虚拟样机性能仿真 针对铁路提速/重载中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连续三年为铁道部南车/北车集团下属工厂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深受工厂欢迎,被许多工厂聘为咨询专家。担任中科院CAD/CAM技术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辽宁省第一、第二届学位委员会委员;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兼职教授;中国铁道学会高级会员;辽宁省第五届力学学会理事。 兆文忠教授主持完成了大量科研项目。其中已完成国家863计划三项(项目编号:2002AA411320、2001AA411110、2005AA415270),铁道部计划项目6项。其中863行业重点项目《铁路机车车辆虚拟样机》受到国家专家高度好评。在提速/重载机车车辆产品设计源头上的性能仿真领域,为工厂解决了一大批技术难题,其中不仅涉及我国首次研制的吨位最大的380吨钳夹车、450吨落下孔车、速度最快的270Km/h高速车、160Km/h动力分散摆式车、不锈钢点焊结构轻轨车,而且还涉及到了我国首次研制的重量最轻的常导中底速磁悬浮车、450Km/h高速磁悬浮车,以及出口澳大利亚最重轴重37吨的重载单元列车。与此同时,在消化吸收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的200~300 KM / h 高速动车组关键技术的过程中,虚拟样机技术亦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优化设计领域,其中包括基于子结构的敏度分析,复杂系统的分解法优化设计,基于KS函数的优化新算法等。完成各类科研项目百余项,科研项目主要集中在车辆CAE领域、车辆性能CAE仿真领域,涉及到静强度、动力学、模态、冲击响应、疲劳、大变形碰撞、噪声、空调通风、流线型曲面气动阻力、瞬态压力波、材料非线性,边界非线性、温度场等等。其科研成果取得了工厂的赞誉,为社会创造了较大的价值。在上述科研活动中,许多学术思想脱颖而出,例如:基于能量转换原理的变几何机构受力分析、基于能量等 效原理的复合材料建模、基于主-从位移约束关系的点焊传力、基于K-S函数的非凸面磨光、CFD仿真与多学科优化的集成、2-DOF模型的磁浮车主动控制,以及基于虚拟样机的焊接转向架"虚拟疲劳试验"、车体局部"虚拟模态试验"等等。内含这些学术思想且以博士生为第一作者的一批学术论文,在《机械工程学报》、《航空学报》(英文版)、《铁道学报》、《振动工程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得以迅速发表,表明了同行专家对上述学术思想的认可。2003年主持完成的《D38钳夹车设计》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作为第三参加人完成的《基于智能计算的产品概念设计与虚拟样机研究及应用》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取得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便携式轨道机车/车辆动态称重仪(专利号:ZL200420150378.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