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赵鑫
释义
1 《爱已欠费》《许多年以后》演唱歌手

简介

艺名:赵鑫

姓名:赵轩仕

生日:4月24日

星座;金牛座

生肖:猴

身高:183CM

体重;79。5kg

出生地:辽宁丹东

现居地:北京

才艺:吉他,架子鼓,贝司

喜欢的歌手:玛利亚·凯莉 迈克。玛雅韩国

喜欢的音乐人:黄家驹 汪峰

喜欢的季节:夏天

喜欢的运动:篮球,台球,足球

喜欢的电影:搞笑类

喜欢的音乐:流行摇滚

个人愿望;自己的歌大家喜欢 举办个人演唱会

最难忘的经历:第一次组乐队 登台唱歌

音乐专集 :[梦之恋]2006水火探戈主题曲,现主推原创音乐[爱已欠费]

音乐历程

98年组建乐队随乐队演出 曾担任老树皮乐队,,加油站乐队主唱随后单飞

2004年担任高明俊全国巡回演出班底嘉宾

2006年为电视剧水火探戈演唱主题曲[梦之恋]有台湾著名音乐人司马亮先生即[美酒加咖啡]后又一力作

2007年参加辽宁省青年歌手大奖赛 二等江 同年参加北戴河盛夏之业与多名艺人同台演出

2008奥运圣火点燃西安夜 晚会嘉宾 北京,百度 歌友会 [鑫的声音]江浙地区 歌友会

2010主推单曲[爱已欠费]

2011年7月推出《许多年以后EP》受到各界的好评

2011年北京欢乐谷慕容晓晓&办桌二人组新歌布会特邀嘉宾

8月与实力歌手吕冰冰对唱情歌《哥来了》

2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赵鑫字若愚,号漱石斋主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药都书画院院长。

书法家赵鑫,安徽淮北人,自幼喜爱书法,业余发奋,师古不泥,其书法大气磅礴而不失清婉多姿。其书卷气息溢于字里行间,谦谦君子风度跃然纸墨。其作品多次在全国及省市等诸多展览中展示并在许多全国性书赛中获奖。并举办了多场书法个展,在《笔墨留声》赵鑫书法作品展中十二生肖系列作品是赵鑫先生的精品之作,深受国内外艺术界好评,也受到许多收藏家追捧。

3 黑龙江籍拉丁舞表演者

个人简介

赵鑫,来自黑龙江的女孩,从十岁就开始学习拉丁舞,后来到北京继续深造,曾荣获日本拉丁舞锦标赛亚军。唱歌是爱好,来到这里希望有更多人认识她,喜欢她,舞蹈是她的一切,是生命的全部,但她从不满足这一点点成绩,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成为世界黑池拉丁舞冠军,喜欢站在舞台上那种自信的感觉。

艺术成就

赵鑫毕业于北京国际舞蹈艺术学校, 主修拉丁舞(lating dance )踢踏(tap dance)爵士(jazz dance)摩登,芭蕾等。曾在06年代表中国队,参加日本九州国际拉丁舞邀请赛获得亚军的好成绩,在08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比赛获得周冠军!也多次与相声演员齐志合作出演央视“周末喜相逢”栏目。05年代表学校参加中国踢踏舞大赛获团体冠军。

4 教授,现任教于苏州科技学院

赵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现在苏州科技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任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应用化学教研室主任。主讲《高等有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学》、《胶粘剂》、《优化实验设计法》、《化工原理》等多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先后荣获省、市级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多项,荣获“中入葵一”奖教基金,课堂教学大奖赛一等奖,教学优秀二等奖多次,并多次被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和院级优秀教师。

主要研究领域:功能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长期从事功能有机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学品方面的教学、科研及科技服务工作。先后主持完成或参与完成省(部)级、市级科研项目7项,其中多项通过省(部)级、市级鉴定,获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多项,获市级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一项。多项科研成果现已被工厂企业采用。先后在重要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合作出版教材《精细化工产品及工艺学》一部。现在主持的研究项目有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侧链液晶高分子电流变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院科研基金项目《绿色催化剂甲烷磺酸盐对有机反应的催化作用研究》等。

先后主持完成或参与完成省(部)级、市级科研项目7项,其中多项通过省(部)级、市级鉴定,获科技进步奖多项,获市级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一项。多项科研成果现已被工厂企业采用。先后在重要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0篇。

1、 主持完成江苏省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侧链型液晶高分子电流变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2、 主持完成大型军工企业南阳川光厂科技项目“NGA型氯化钾镀锌光亮添加剂的研究”,通过鉴定,并获南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3、 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完成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反应型阻燃剂2,3-二溴丁二酸酐的产业化及应用开发研究”,通过鉴定,并获苏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4、 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完成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反应型阻燃剂2,3-二溴丁二酸酐的研制”, 通过鉴定,并获苏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5、赵鑫等.新型含恶二唑环Schiff碱光电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石油化工,2011,40(1).

6、 赵鑫等.含恶二唑双偶氮类光电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精细石油化工,2011.28(2).

7、赵鑫等.新型含噻二唑双Schiff碱光电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石油化工,2011,40(5).

8、赵鑫等.氢键组装PVA侧链液晶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材料科学与工艺,2007,15(6).

9、 赵鑫等.一种氢键组装型侧链液晶高分子的合成与表征,精细石油化工,2007.24(5).

10、赵鑫等.氢键组装聚丙烯酸酯侧链液晶高分子合成与表征,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6.7(11).

11、赵鑫等.带端烯基席夫碱液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化工新型材料,2006.34(12).

12、赵鑫等.己内酰胺三氟甲磺酸离子液体中甲苯的区域选择性硝化,应用化学,2009,26(8).

13、赵鑫等.镍/硫共掺杂纳米TiO2制备及其可见光活性,材料科学与工艺,2009,17(6).

14、赵鑫等.钴氮共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活性,石油化工,2009, 38(12)

15、赵鑫等.甲磺酸盐的制备及其催化合成丁酸丁酯的研究,石油化工,2009,38(1).

16、赵鑫等.离子型水面溢油凝油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5).

17、赵鑫等.改性壳聚糖水面溢油凝油剂的合成与性能,化学世界,2005.46(10).

5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赵鑫,笔名小石头、号水浒山人,1976年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本科学历,进修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自少年时起,热爱美术,受张大千,黄滨虹,李可染等大师画风影响,对中国画有自己深刻的见解,2011年研修于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师从刘怀勇教授。师承北京画院石齐老师,张志民教授入室弟子,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冶金分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友联画院画师,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华翰墨书画院副秘书长,教务部主任。

6 赵鑫

赵鑫,字智海,号水浒山人,又小石头,"损石斋主人",1976年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本科学历,进修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自少年时起,热爱美术,受张大千,黄滨虹,李可染等大师画风影响,对中国画有自己深刻的见解,2011年研修于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师从刘怀勇教授,北京画院石齐老师,张志民教授入室弟子。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冶金分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知名书画院理事,中国书画界联合会会员,世界杰出华裔协会会员,中华翰墨书画院秘书长,教务部主任。

中文名: 赵鑫
别名: 水浒山人小石头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山东菏泽市
出生日期: 1976年8月
职业: 画家 毕业院校: 北京交通大学
主要成就:《赵鑫山水画集》体育教学
代表作品:《云山供养》,《悟》

个人履历

赵鑫,男,1976年8月出生,汉族,山东省菏泽市人,小石头、水浒山人。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本科。

成就及荣耀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级展览,部分作品曾在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展出。作品被外国友人、外国使节和学者广泛收藏,光明报社、光明网顾问出版,2010年作品刊于北京青年及购物导报。公安部人民公安报社特约记者,赵鑫山水画作品集艺术成就。

代表作品

艺术成就

笔墨孕育——厚

(试论中国文化精神中的厚及在中国画中的表现)

【内容提要】

中华文化之所以蓬勃发展,之所以成为东方最璀璨的文化。这都离不开中华民族的中正之气,中正乃大,乃厚。中国绘画艺术则是体现我中华文化的一座高峰。绘画中的两大元素即是笔墨。笔墨应该符合中华民族精神。

【关键词】中正 厚 笔墨

一、民族的中正之厚

中华文化是东方明珠,也是世界遗产。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她汇聚了众多民族的精髓,这股汇聚的力量源于黄河两岸。黄河的汹涌浩荡始终注入到了中华民族,因此使这个民族具有了大国风度。王者天下,若一个王者无中正之气,何以王天下?

秦始皇、汉高祖、唐太宗、成吉思汗等这些历史人物以天下为目标,以统一为己任,便谱写了平六国定天下的高亢史篇,成吉思汗横跨亚欧的雄霸之举,等等。也正是这些历史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厚”。也使得中华文化依然生机盎然。

从商朝到秦朝的文化遗迹上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文化表现的是一种“厚”。甲骨文这个在当今被一些书家视为其本身的艺术启蒙或者是终身追求的遗迹。我们在看甲骨文时首先感到的是用刀刻在龟兽骨上,这种视觉冲击首先是力度的效应。由此可知龟兽文无力难成文。譬如一些青铜器上铸造的文字,文字的铸造法有阴阳刻,并且在那个时候选择的字体是篆字。我们就简单的从青铜视觉上来看,端庄,坚固。这无疑上是一种气势。再从文字上看,线条匀称,线条流动而不失沉稳。其次篆字的结构本就坚固。由这些传统的文化根基奠定了中华文化的精神,也使得中国绘画有了相应的发展。

二、中国绘画对笔墨的演进

绘划的开始只是一种记载事物的工具,在后来就主要以描摹为主。那么这样的绘画作品更多的就是追求形式。绘画中的夸张法,嫁接法,重组法这都更好的说明了视觉在古代是非常被重视的。比如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长耳突眼面具更是将视觉放到了极致。这样的美术追求直到谢赫提出的《六法论》中的骨法用笔,才开始对作品本身的元素进行思考。

当然绘画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政治动荡也会直接影响绘画。绘画转变极为突出的时代,那就是元明清时期了。在这个时期中国绘画发生了显著而崭新的面貌,特别是南宋精英面对文化转型而做出的新取向——文人画,在明代突出的新思潮的推拥中,立即将转变为一种负载新的文化因子的狂飚姿态。自称“两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徐渭将元代倪瓒“逸笔草草,不求形式”的远逸推向顶峰,翻转为泼墨大写意的狂肆挥洒,痛快淋漓。不求形式,泼墨这些表现手法不是对笔墨的高度追求吗?赵孟頫提出的以书入画,更好的说明了画中笔墨。

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创造始终立足于对视觉效应进行形式思考,具备笔墨形式的“功力”状态,应当说是对画家技能的最为基础性的要求。而从根本上看,对画面语言“功力”状态的关注,已经包括了由视觉引发的一切可能引发感知兴趣、并导向文化价值取向的审美问题。对其加以认识、掌握和深化研究,就是提倡在中国画笔墨凝聚的视觉状态中,强化以形式语言的总体意向来显示艺术思维对现象的本质性把握,有目的地介入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创造,在时代的演进中体现出应有的人文精神。

1、书画中求笔,求力,求韵。

“笔墨”必须以手眼相合的老到和清纯来准确传达形式感觉,并且有法,有度。追求力量之美,一笔下去,体现出笔力在“力透纸背”时纵向推入的力量感,便能有平,圆,留,重,变等等视觉上的审美效果。由于画得多,悟得透,笔力进入深厚之境,其笔型、笔意、笔力等等的意趣,随着长期的演练,达到相当的高度,自然、稳定地附合于画面的整体意味,达到以审美意趣为根本的画面语言状态,这都是以笔的“纵向”之力,作为“笔墨”追求的目的。无论是以一笔而概括之的作品,如花卉、泼墨;还是以笔笔复加、积墨成章的山水,画面厚重的视觉特征,都以这种纵向之力的“笔墨”达到为审美准则。

在画面上同样存在着横向的扩张之力。这种力量感由于绘画材料“软”的特性以及传统文化心理等等原因,使画家在对画面横向纵向方面扩张力的艺术追求退居在第二位。画家的心理通常是在传统社会文化背景下,由传统文化倾向所造成的生命意志:恭谦、内敛,其整体趋势形成对画家创作心态的约束——要么隐逸,要么内含,剑拔弩张式的视觉效果是不多的。同时,中国人生存的客观条件让人们追求“和合”、“圆满”、祥和、安定,生存文化中的这一心理的趋向始终隐晦于种种艺术语言形态之中,迫使笔墨的运使显得内敛而不外露,自然在视觉上不太扩张和招摇。当然,这并不是说视觉上张力的运用不存在,一旦画家的心灵受到震撼,被刺激,激昂之情无法用常规礼教约束下的形式语言加以表现时,情绪之中的画面张力倾向会明显地产生,八大山人的作品,“哭之、笑之”之中深含的其国破家亡之痛,笔墨结构中对张力的冲突表现十分明显,心理因素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尽管用现代眼光看来,其画面的空白运用,线、墨的形式,都是苦心经营了形趣中的边、角对比,产生视觉上的力度感,但在当时促使其心理形成的文化根基,以及由于生活际遇与传统礼教下文人形制的冲突,都于水墨的飞溅之中饱含了情绪化的内在因素。由此笔墨有了视觉的厚再注入人情的厚,方为“厚”。

2、笔是精气,墨是神。

行笔、运墨、点画之间要求气韵生动,就必须力贯于笔墨语言表达过程的自始至终。既要贯气于一笔的运行,也要贯气于通幅的视觉效果。笔是骨,但要能藏能收。收起来的东西并不代表消失,即使被包裹起来依然会有他的厚重,其本身的价值是永远存在的。如果没有笔的存在,那么画面将无法塑造。只有当笔存在了,才会有骨架和筋脉,这时气随即而生。

有笔无墨,骨从何收?独有精气而无神,便无以成精神。一幅画面没有了神,不足以真厚重。

三、笔墨厚的运用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功,有时也作中国画技法的总和,泛指中国画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因此历代画家,评论家无不对笔墨予以重视:“画岂有无笔墨者”;“笔墨是完成画表面的东西”; “笔墨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笔”通常指勾、勒、皴、擦、点、等笔法以及下笔轻重,徐疾、偏正、曲直等变化;“墨”通常指烘、染、破、积、泼等墨法以及干、湿、浓、淡等变化。

用笔不可不丰富。中锋生厚,侧锋引秀。主张中锋的大师:龚贤,唐岱,钱杜,郑绩。龚贤的作品多写金陵山水,长于用墨。龚贤喜用老辣朴拙的笔触,沉着稳重,秃笔与尖笔兼用。秃笔,取之圆润苍劲,勾屋,皴擦,画树和点苔苍老有力。龚贤用笔在主张“欲秀而老”,秀而老就是准确、简练而流畅有变化。画家程正揆在赠龚贤的诗中道:“铁干银钩老笔翻,力能从简意能繁”,这很好地点出了龚贤在用笔上的特点和成就。他提出笔法、墨气、丘壑、气韵作为画家四要,主张作画要中锋用笔,并且要古、健、老、苍,才能避免刻、结、板之病,颇为精辟。龚贤用墨,以层层积墨见长,虽不用泼墨,实具有泼墨烟润淋漓的效果,颇有宋人的用墨特点。其画山石树木中锋用笔,苍劲古厚,并用积墨法作反复皴擦积染,多至十几层,墨色极为浓重,但仍有深浅、浓淡、明暗等细微变化,山石树木往往浑融一体,仅在阳面或轮廓边缘处留出些许白和坚实的轮廓,效果强烈,具有浑厚、苍秀、沉郁的独特风格,成功地表现了江南山水茂密、滋润、幽深的特征。龚贤作画最善用墨,主张墨气要厚、润,他发展了积墨画法,龚贤精研此法是追求一种苍润的境界,他以干笔作墨骨,再以层层皴染包润之,令山林树木呈现出鲜润沉厚的墨韵,使画面湿润厚重之感,这种画法适于表现江南湿意浓重的山水景色,同时也使龚贤的绘画具有了一种深郁静穆的格调。

四、厚对笔墨形质的要求

一幅作品的完整离不开笔墨的形质,笔墨是塑造形体的桥梁,笔墨应以形体塑造为动机。我们画画面对的物体都是以体积的形式出现的,用笔的高级就是落笔成形,落笔成趣,落墨成章。体积本身就具备厚重感,也就是说笔的“形”也就具有厚重感。形的存在并不代表质的具备,但有了形必然会诞生对质的要求。在这里我暂且将“质”理解为一种厚度和力度。我们在绘画中的一条线是否在表现形和具备书法功力,这无外乎是在对笔墨的形质进行研究,所以当笔墨形质具备了,厚便相应而生。

结论

笔墨孕育的厚是是符合历史发展道路的。只有遵循历史发展的轨迹,中国画才会得以大气象的发展,厚是中华本质文化,是一切文化的土壤。书画亦然,书画的终极目标便是笔墨,笔墨孕育——厚。

7 北师范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个人简介

安亚人,男,48周岁,中共党员。1982年大学本科毕业于吉林财贸学院(现长春税务学院)会计学系,留校任教。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吉林财贸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并继续任教。2002年调入东北师范大学任教。现任东北师范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教授委员会委员。

科研项目

《国际比较审计研究》国家外专局资助、国家税务总局项目 1999年10通过鉴定 经费1.75万元

《审计监督与我省经济发展研究》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 1999年10月通过鉴定 项目参加者

《面向二十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吉林省教委项目1999年8月通过鉴定 项目参加者

《中俄会计准则比较研究》与俄罗斯远东商学院会计系联合研究项目 2000年立项 经费0.3元 中方项目负责人 已有阶段性成果

《所得税会计制度设计》国家税务总局项目 2002年结项 0.8 万元 参加

科研成果

论文目录:

作者1《资金平衡关系原理新探》吉林财贸学院学报6期,1989年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财务会计>3期全文转载 1990年

作者1《审计活动基本要素刍论》 吉林财贸学院学报4期1992年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财务会计10期全文转载1992年

作者1《审计定义》审计研究3期(摘登)1993年作者1《会计行为的构成和研究》税务与经济3期1994年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财务会计4期全文转载1994年

作者1《关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X号—非货币性交易(征求意见稿)>的几点意见》会计研究6期1996年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财务会计8期全文转载1996年

作者1《审计理论结构的探讨》吉林会计12期1997年

作者1《论审计结构》税务与经济6期1998年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财务会计2期全文转载1999年

作者1《中国经济环境与会计目标的确定》美国俄亥俄州扬城州立大学举办的“世界经济研讨会”宣读1998年

作者1《关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探讨》 吉林会计7 期 2000年

作者1《中国会计模式》俄罗斯远东商学院“国际经济”研讨会宣读2001年

作者1《议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1999年会计学论文选》 中国会计学会编 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2001年

作者1《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第十六次研讨会 大会发言 2002年

作者1《信息认证—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新论》 审计研究 1期2003年

作者1《审计监管模式的经济学分析》吉林会计6期2003年

学术著作或教材目录:

主编 编著《企业与审计》 吉林大学出版社 长春1990年

编篡、分主编 编著 《世界主要国家审计》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北京1996年

分副主编 编著《市场经济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北京 1998年

作者1 专著《国际审计比较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 长春2000年

主编 教材《审计学》吉林人民出版社 长春2001年

副主编 编著《晋升高级会计师指南》吉林人民出版社 长春2002年

作者2 专著《审计基本理论研究》中国物价出版社 北京2003年

获奖信息

《浅议审计理论结构》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 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 一等奖 1997年

《新形势下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确立》吉林省第二届教学科学优秀研究成果 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 优秀成果奖 1998年

《审计理论结构的探索》吉林省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 二等奖 1999年

《议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中国会计学会1999年优秀论文 中国会计学会 三等奖 1999年

《论审计理论结构》首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长春市政府 三等奖2002年

《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吉林省会计学会2002年度有奖征文 吉林省会计学会 一等奖 2003年

8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男,满族,1954年7月5日生,辽宁省岫岩县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负责净月校区工作。主管净月校区办公室、净月校区教学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净月校区学生与保卫工作办公室、自然博物馆、东北师大皓月中等职业学校;联系文学院、传媒科学学院、农村教育研究所。

简 历:

1973年至1975年吉林省汪清林业局二十五农场知青。

1978年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现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1978年8月至1983年3月任历史系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助教。

1983年4月至1988年5月,教务处教务科科长,招生办公室主任;1986年7月被评为历史系讲师。

1988年6月至1997年4月,先后任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处长;1991年9月被聘为副研究员。

199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经济系,获硕士学位。

1997年5月至2002年12月,任校长助理、学校办公室主任,协助校长分管附校工作,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学校教育科研和农村基础教育“基地建设”工作。

2001年8月至2002年7月,作为高访学者在美南伊利诺大学考察研究。2002年12月晋升为教授。

2002年12月至2010年11月,任东北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副校长,党委常委。先后分管学生工作、资产、总务、基本建设、招生就业、体育;后勤总公司、校办产业、安全保卫、成人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学院)、出版社等。

2004年6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获博士学位。

2005年被评聘为博士生导师。

2011年1月至今,任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8: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