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赵誉人 |
释义 | 个人姓名: 赵誉人 性别:男 从易时间:12年以上 研究领域:命理、风水、解灾、转运。 网站地址: 出身北京书香世家,自幼庭承家训,即对易学文化情有独钟。年愈四旬,资深预测专家。五台山高僧觉一大师的得意弟子,白马日真和牛用根嘎两位活佛的真传弟子,宇宙程序学研究协会委员。他从事周易研究和学习近二十年,对于命理学、风水学、择吉学和符咒术都有很深的研究,并将传统易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命理、风水、姓名学理论体系,在如何通过风水,姓名等技术对人生的命运进行改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成功的为多家大型企业进行战略策划,风水布局,并成为其常年的战略及风水顾问。多年来,兢兢业业,实践与研究不辍,曾到凤凰卫视作房产论坛专题节目。利用卫星空拍图准确的预测出在北京西南部山区有肉太岁出现。 2008年1月12日,应邀在人民大会堂参加 “全国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工程启动仪式”大会。现为全国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工程工作委员会委员,易经文化研究开发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以弘扬正“易”,破除迷信,去伪存真,正本清源为己任,还易经本来面目,提倡易经文化知识普及教育。使中国传统易经文化真正科学实效地服务于现代社会。其技艺精湛,为人诚信。赢得了广泛的信任,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赵誉人老师于2011年4月,编辑出版了《易经密码》一书,该书被全国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工程工作委员会,评为“中华传统文化宝典推荐读物”。我国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北京人文大学创校校长,全国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工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周宏兴教授,为该书题写书名并用隶体指书为该书题词“易经圣典博大精深,智慧之海百读弥新”。中国民族报米根孝副主编,为该书欣然作序。称该书“博采众家之长,化繁为简,另人耳目一新”。 个人作品首卷语 《易经》概论【卷首语】 “《易经》是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这是一位世界名人对《易经》这部经典的看法。这是上古先贤为我们留下的思想宝藏,不但具有哲学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毫无疑问,当你浏览完前言序言,进入到首阅卷,你已经进入了《易经》的神秘世界,开始了探索宇宙探索人类命运的梦幻之旅! 概论一:概念、起源与成书(一)概念解释 《易经》,在大众眼里,一般又称为《周易》。这是很多人都分不清《易经》与《周易》的区别,以为两者是相同的概念。 事实上,《易经》是《周易》的一部分。 《周易》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经文部分,即《易经》,二是传文部分,即《易传》。但通常,我们很多时候说到《易经》或《周易》时,都包括了经文部分和传文部分。 以上两者是需要仔细辨别区分的。 不仅如此,如何解读书名中的字眼,更是解密《易经》的重中之重。比如“周”有什么涵义,“易”有什么涵义,这些问题万万不能轻忽。 1、关于《周易》的“周”字的多种说法 (1)、有人认为:“周”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因为易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笼罩万事万物,所以卦爻的含义,自然是周延普遍的。 (2)、有人认为:《周易》是指周朝。周朝为一般人所接受,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周易》的“周”字就是朝代的名称。 2、关于“易”字的解释 (1)、上日下月为易。“易之为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易者,日月也。”、“日月为易,刚柔相当。” (2)、金鸟,大日,生命。“易,飞鸟形象也。” (3)、蜥蜴变化为易。“易,即蜴。蜥蜴因坏境而改变自身颜色,曰之易,取其变化之义。” (4)、化繁就简则为易。《简易道德经》:“简则简,易则易。简则简之易,易则易之简,万物皆在一简一易中矣。" (5)、《系辞》则说:“生生之谓易”。 (6)、清代的陈震著《周易浅述》则将“易”的定义分为两种: A、交易:阴阳寒暑,上下四方之对待是也。 B、变易:春夏秋冬,循环往来是也。 (7)、此外,“易”历来有一名含三义的说法: A、简易,即“易”虽包罗万象,但有一个最简化的公式或“模式”,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以装进这个“模式”里,都可以用这个“模式”来说明。即“大道至简是也”。 B、变易,即“易”是讲变化之道的,也就是讲“辨证法”的。 C、不易,即“易”虽讲变化,但这变化之“道”却是永恒不变的,也就是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3、 “易”的由来、形体发展变化分析与探讨 (1)、第一种观点认为:“易”字是个象形字。 A、“易”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就像头朝上的一条“蜥蜴”。 B、“易”字在金文中的形体,就更像“蜥蜴”的样子了。 C、“易”字在小篆中的形体,与金文相似。 D、“易”字是现代楷书的写法和形体。 此种观点认为:“易”字原指“蜥蜴”之“蜴”,其本义为“变化”。当“易”字被假借为“交换”、由“交换”又引申为“改变”之义之后,那么当“蜥蜴”讲的“易”就写作“蜴”了。“易”字还可以当“容易”讲。 这就是认为《易经》中的“易”,是“蜥蜴变化为易”观点的理论依据。 (2)、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易”字是个会意字。 A、“易”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最初是左边三点,中间一条长弧线,右是半个圆圈。或左边是半个圆圈,中间一条长弧线,右边三点。(在古文中,同一个字,不少是正反互写的。) 其形义解释为: ①、半个圆圈是半个太阳; ②、中间的长弧线是一条挡住太阳的浮云; ③、旁边的三点是从云缝里透射下来的阳光。(也可以说是表示多云的“多”,因为古人以“三为数之众,九为数之极。”) 是故,“易”字的原义是“乍晴乍阴”之意。 甲骨卜辞里常有“易日”、“不其易日”。“易日”是“好天气”,“不其易日”就是“天气不好”了。 “易”由其本义“乍晴乍阴”,后又引申出“变换”、“交换”、“更易”、“交易”等义。 B、“易”字在金文中的形体,是以甲骨文中的形体为基形发展过来的。半边的太阳、散射的阳光都没有变,只是把蔽日的浮云的长弧线、变为先向左拐、后向右弯的弧线罢了。而太阳里像“鸟的眼睛”的那一点,其实就是我们所见的日中的“黑子”。(此形乍看也像飞鸟之形,这也就是认为《易经》中的“易”,是金鸟,大日,生命。“易,飞鸟形象也。”观点的理论依据和由来。) C、在秦代的小篆中,“易”字的上部已经变成方形的“日”,弧线的下部和三点阳光已讹变为“易”下的“勿”了。 D、于是“易”这个会意字,沿循小篆中“易”字的形体、发展成为汉代的隶书之“易”和现代楷书的“易”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