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赵以军 |
释义 |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Ph.D),教授。1986年武汉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1994年莫斯科大学博士毕业,1997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后出站。现任华中师范大学科技处处长,华中师范大学城市水环境生态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水环境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藻类学会理事等职。 主持的科研项目1. 淡水湖泊中浮游病毒的动态变化与系统发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088),2007-2009。 2. 湖北省中小企业水污染治理与水生态恢复研发推广中心发展专项资金,鄂财企发[2006]163号,2006年。 3. 湖北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湿地恢复技术研究。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重大招标项目(2006AA305A04),2006-2008。 4. 微生物控藻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专题),滇池入湖河流水环境治理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2005AA601010-05),国家十五863重大科技专项。 5. 溶藻微生物产品研制(20066002104)。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2006-2008。 6. 富营养化湖泊中浮游病毒系统调查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344), 2005。 7. 淡水中PP噬藻体的时空分布与遗传多样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062), 2004-2006。 8. “水华”微囊藻的种群动力学及微囊藻毒素的归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70064),,2000-2002。 9. 蓝藻的液泡的研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教技司[2000]156号文,项目编号:00087),2000-2003。 10. “水华”蓝藻的种群动力学及其毒性变动规律。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教人司[2001]39号),2001-2003。 11. 溶藻微生物的筛选与藻毒素的环境迁移。武汉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26002097),2002-2004。 主要学术论著不同氮、磷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光合及产毒的影响 淡水噬藻体及其他溶藻因子的分布与感染力 浮水草本浮萍对微囊藻毒素影响的试验 浮游病毒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噬藻斑扩大及噬藻体吸附率与宿主生长期的关系 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生物降解 无机盐诱导鱼腥藻595(Anabaena sp.595)的细胞学效应 小型开放系统中铵氮对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一种浓缩噬藻体的反冲超滤技术 鱼腥藻SP.595液泡化原生质球诱导条件的研究 重金属及微量元素诱导蓝藻形成液泡 紫外光和日光对噬藻体PP活性的影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