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赵朴初
释义

赵朴初(1907-2000),安徽太湖人。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一生追求进步,探索真理,孜孜以求,矢志不移。在近七十年的漫长岁月中,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造福社会,振兴中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中文名:赵朴初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

出生日期:1907年11月5日

逝世日期:2000年5月21日

职业:社会活动家

毕业院校:东吴大学

信仰:佛教

主要成就: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

代表作品:《片石集》;《滴水集》

人物生平

1907年11月5日生于安庆,1911年随父母迁回老家太湖县寺前河居住。早年求学于苏州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1928年后,任上海江浙佛教联合会秘书,上海佛教协会秘书,“佛教净业社”社长,四明银行行长。1938年后,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理事,中国佛教协会秘书、主任秘书,上海慈联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常委兼收容股主任,上海净业流浪儿童教养院副院长,上海少年村村长。1945年参与发起组建中国民主促进会。1946年后,任上海安通运输公司、上海华通运输公司常务董事、总经理。

1949年任上海临时联合救济委员会总干事,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常委、副主席,亚非团结委员会常委。1950年后,任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上海市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华东民政部、人事部副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政法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后,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中缅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名誉副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

1980年后,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顾问,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委、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副主席、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常委,上海市人大代表。他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爱国宗教界的代表,他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0年5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赵朴初先生灵塔位于杭州北高峰北麓法华寺。

历史贡献

赵朴初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一生追求进步、探索真理,孜孜以求,矢志不移。在近七十年的漫长岁月中,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造福社会、振兴中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早在大革命时期,赵朴初亲眼目睹在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下中华民族备受欺凌,在封建地主的残酷剥削下广大农民蒙受苦难,从而立下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后,他积极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组织妇女支前,动员和掩护300多名青壮年奔赴前线,千方百计地救济、安置难民。上海沦陷后,他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积极与新四军联系,把经过培训的千余名中青年难民,分批送往皖南新四军总部,其后陆续送往苏南、苏北等地参加抗战。1938年他参加了职业界救亡组织上海益友社并担任理事长,参加了上海各界人士抗日统一战线组织星二聚餐会及其核心组织星六聚餐会,积极宣传抗日主张,团结爱国人士,开展秘密斗争。抗战胜利后,赵朴初痛恨国民党反动独裁的黑暗统治,积极参加争取民主、反对内战、解救民众的爱国民主运动,迎来了上海的解放。50年代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赵朴初在担任华东民政部、人事部副部长期间,为华东地区和上海的经济恢复和安定群众生活做了大量工作。作为佛教协会副会长,赵朴初号召佛教徒与全国人民一道,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周围,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

赵朴初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1945年12月30日,赵朴初与马叙伦、王绍鳌、林汉达、周建人、雷洁琼等在上海成立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现”为宗旨的政党——中国民主促进会。此后,赵朴初同志历任民进上海分会副主任,民进上海市委主委,民进中央委员、常委、副主席,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德高望重的卓越领导人。赵朴初同志始终热爱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同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共中央领导人有着亲密的友谊。他长期担任民进中央和全国政协的领导职务,积极建言献策,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为发扬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为巩固与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做出了重要贡献。

赵朴初是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在国内外宗教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深受广大佛教徒和信教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他佛学造诣极深,《佛教常识答问》等着述深受佛教界推崇,多次再版,流传广泛。他从青年时期开始,就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学说,经过漫长的求索,他逐步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最能代表中国劳苦大众的意志和利益,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建成繁荣富强的新社会。作为新中国一代宗教界领袖,赵朴初同志把佛教的教义圆融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圆融于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尊严,扞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事业之中;圆融于促进中国佛教界与世界各国佛教界友好交往的伟大事业之中。他充分地论述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的问题,指出:党和国家从政策上、法律上充分尊重和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宗教徒则要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拥护党的领导,报国家恩,报众生恩,积极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他告诫佛教弟子,佛教的利益必须与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我们的生命好比一滴水,只要我们肯把它放到人民的大海中去,这一滴水是永远不会枯竭的。赵朴初同志坚决拥护党中央制定的关于宗教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重要指示,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赵朴初同志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宗教理论和工作,坦诚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他积极促进全国各宗教界的团结和稳定。他热情支持十世班禅为发展藏传佛教文化,建立藏传佛教正常秩序,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境外势力分裂祖国的活动所开展的各项工作。他积极拥护按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经金瓶掣签、报中央政府批准认定的十一世班禅,并热情关心十一世班禅的培养教育工作。他恪尽职守,殚精竭虑,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赵朴初同志一生致力于中外友好交流活动。1951年,赵朴初同志代表中国佛教界主动送观音像给日本佛教界,打开了中日民间友好交流的大门。随即,日本佛教界发起了护送中国二战时期在日殉难烈士骨灰归回祖国的活动,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赞扬。赵朴初同志多次以团长身份出席禁止原子弹氢弹保卫和平的大会。1961年3月,他赴印度新德里出席世界和平理事会,会前应邀参加泰戈尔诞辰百周年纪念大会,当场义正词严地驳斥了某些反华势力突然发动的恶意攻击,赵朴初同志维护国家尊严的举动,赢得场内一片掌声和各代表团的热烈祝贺,陈毅副总理也给予了高度评价。1962年,赵朴初同志倡议中日佛教界共同纪念鉴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日本佛教界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纪念活动,广泛宣传中日友好传统。1980年,他推动和组织了鉴真和尚塑像回中国探亲活动,掀起了中日民间友好交流往来的高潮,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群众基础。1993年,赵朴初同志提出佛教是中日韩三国友好交流“黄金纽带”的构想,得到韩国和日本佛教界一致认同,轮流在中国、韩国和日本召开了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这些活动,充分发挥了宗教在国际交往中具有联系广泛的积极作用,向世界人民广泛宣传了中国政府的宗教政策,加深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为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赵朴初同志始终关心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积极开展同台湾、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侨佛教界的友好交流与联系,同破坏祖国和平统一事业的言论和行动进行坚决斗争。1999年7月,当李登辉逆世界和平之潮流,悖中华民族统一之意志,公然鼓吹“两国论”时,已届耄耋高龄、久卧病榻的赵朴初同志,郑重发表谈话,严厉谴责李登辉的谬论。在他生命垂危时,还念及台湾的老友故旧,心系祖国统一。

赵朴初同志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他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十分精湛深入的研究,在诗词曲和书法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他的诗词曲作品曾先后结集为《滴水集》、《片石集》,其中不少名篇在国内外广泛传诵。他的书法作品俊朗神秀,在书法界久负盛名。赵朴初同志又是一位以慈善为怀的慈善家,长期从事社会救济救灾工作,做了许多慈善事业,直到晚年体弱多病时,还亲自为遭受地震和洪水灾害的地区筹集救灾资金。他率先垂范,为自然灾害和希望工程捐出个人大笔资金。他生前立下遗嘱,他的遗体凡可以移作救治伤病者,请医师尽量取用。他在遗嘱中表达生死观云:“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充分展现了赵朴初同志的心灵境界。

名人轶事

佛教渊源

1907年11月5日,赵朴初出生在安庆天台里四代翰林府第中。是嘉庆元年(1796年)状元赵文楷的后人。父亲赵恩彤,任过县吏和塾师,生性敦厚,家中作主的是母亲陈慧。家中设有佛堂,母亲每日早晨烧香拜佛;门前的水塘是她的放生池,里面放养着不少她买下的龟、鳖。

1914年夏日的一天,七岁的赵朴初看到一只蜻蜓在蜘蛛网里挣扎,不一会儿,蜻蜓被越缠越紧,渐渐不能动弹。赵朴初转身到厨房找来一根竹竿,把蜘蛛网耐心地挑开,将蜻蜓救出。母亲见了,非常高兴,第二天带儿子去廨院寺烧香。

佛事结束后,母亲与先觉师父闲谈,说起儿子会对对子了。师父听了,指着庙中的火神殿,出了一句上联:“火神殿火神菩萨掌管人间灾祸”。赵朴初想了想道:“观音阁观音大佛保佑黎民平安”。先觉师父笑了,对陈慧说:“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赵朴初的表舅关絅之曾以同知(相当于地方政府厅一级长官)身份做上海道尹袁树勋的幕僚。二次革命失败后,关絅之接到上海镇守史郑汝成逮捕孙中山的密令,作为同盟会会员,他悄悄地让公廨秘书杨润之通知孙中山转移,并故意拖延发捕票的时间。孙中山脱险后,曾亲笔题写书扇感谢他。

1921年,关絅之走上佛教道路。在中国现代佛教史上,关絅之有重要地位。他与周舜卿、沈心师、谢泗亭等人于1922年发起成立佛教居士林,这是全国第一个居士林团体。同年,关絅之等创办净业社,施省之任董事长,关絅之任副会长。1927年,净业社迁入觉园。

净业社是上海江浙佛教联合会下属单位,赵朴初在这里做秘书,收发报纸,起草文件。关絅之对赵朴初要求很严。第一次看到赵朴初起草的文字时,关絅之皱着眉头,一边拿笔批改,一边婉言批评:“你的国文很好,毛笔字也好,但佛教有佛教的门径,你要多看佛书。”从此,赵朴初开始研究佛经。后来,关絅之建上海佛教慈幼院并任院长,日常工作即由赵朴初去做。

1929年4月,中国佛教会成立,关絅之被选为九人常委之一。从此,赵朴初和全国高僧大德的接触更加频繁了。年轻的赵朴初在这样一个佛化气氛里,不知不觉也走上了慈善为本、普度众生的道路。

1935年秋天,圆瑛法师在上海兴办圆明讲堂,经他介绍,赵朴初皈依佛门,成了在家居士。佛教传入中国后,居士一般指隐居不仕之士、佛教居家修行人士、所有非出家的学佛人士。赵朴初就属于居家修行人士。

在圆明讲堂,赵朴初接触了卷帙浩瀚的佛经。在经卷和高僧的影响下,赵朴初将自己在私塾和东吴大学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到佛学中去;他的诗书造诣,也与日俱进了。

侠肝孤胆

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的第二天,上海大世界落下一颗炸弹,一时人心惶惶。一千多难民拥挤到慕尔堂门前的云南路上,亟待安置,而上海市社会局驻会工作人员早已逃之夭夭。上海佛教界护国和平会秘书赵朴初和吴大琨等人,将难民带到宁波同乡会安置。

这支特殊的队伍沿着云南路、西藏路一直朝北走,赵朴初冒着飞弹执一面红色十字小旗,走在队伍前面。他一路大声地喊:“你们跟我们走!”吴大琨执一面小旗走在后面。一路上流弹不时飞过,胆小的难民们哭声不断。到了宁波同乡会,不料铁门紧闭,空无一人。一位租界巡捕为赵朴初的精神所感动,越墙打开铁门,让难民进入。难民们感恩戴德,称赵朴初是菩萨再世。8月15日,沪上报童纷纷叫卖:“看报!看报!赵朴初菩萨再世,侠肝孤胆护难民!”

淞沪战役期间,宋希濂三十六师伤亡惨重。圆瑛法师和赵朴初以“上海佛教界护国和平会”名义组织了上海僧侣救护队开赴吴淞前线,抢救伤员。护国和平会会章是一顶地藏菩萨的毗卢帽,表示大愿——护国和平。赵朴初自己也上前线,帮助抢救伤员。与此同时,赵朴初将他所收容的一百多位报名上前线的青壮年难民,送到三十六师补充兵员。

1937年11月12日,淞沪全部沦陷,在圆瑛、赵朴初等领导下,几十个难民收容所陆续收容了五十万难民。

第二年,赵朴初和胡愈之、许广平、吴耀宗、陈巳生、雷洁琼、严景耀、吴大琨、萧宗俊等创办了抗日救亡组织——益友社,赵朴初任理事长。

益友社也是大家交友的场所,每来新人,赵朴初均一一介绍,他尊敬年岁大的人,逢人即在姓名后,去掉末尾一个字,换成某某老,别人便以此法称他:“这是赵朴老。”大家一听都笑了,因为赵朴初才31岁呀!此后,赵朴初有了新称呼——“赵朴老”。

国家宝贝

1951年夏末秋初,身为华东民政部副部长、上海市生产救灾委员会副主任的赵朴初和刘宠光部长一起,为分配救灾物资一事到山东、安徽进行调查研究。灾情最严重的是皖北,因饿、病而死者,光皖北就有一千余人,遭洪水死伤者达两千余人。不久,华东军政委员会生产救灾委员会和中央同意了刘宠光、赵朴初提出的分配救灾比例:皖北地区占21.5%,皖南地区占3.5%,山东全省占5%。

1951年底,中央人民政府在国家机关人员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赵朴初曾经手巨额捐款和救济物资。尽管周恩来、陈毅等非常相信赵朴初的人品,但根据政策,他仍被列为重点核查对象。

经手了这么大的巨额经费,谁能担保不出问题呢?有人猜,赵朴初一定是只“大老虎”。运动开始后,报刊上不断刊登挖出贪污分子和经济犯罪分子的消息。也有个别当事人不了解政策,胆战心惊,乱讲乱咬,结果既害别人,也害自己。赵朴初以平常心对待这场运动,同时严肃地对下属提出三条:“1、不乱说自己;2、不乱说别人;3、不自杀。”

经过层层审查,结论是:赵朴初经手的巨额款项和物资,来龙去脉非常清楚,无一笔糊涂账。周总理十分高兴,称赞说:“赵朴初是国家的宝贝啊!”从此,就有了赵朴初是“国宝”的说法。

1952年10月间,为振兴旧中国奄奄一息的佛教,国内有代表性的佛教人士齐聚北京,探讨成立一个联系全国佛教徒的统一组织,指导今后全国的佛教工作。翌年5月30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西四阜内大街的广济寺举行。汉、藏、蒙、傣、满、苗、撒里维吾尔(后称裕固族)七个民族的法师、活佛、喇嘛、居士代表共141人出席了成立大会。中国佛协筹备处主任赵朴初主持起草了《中国佛教协会章程》,毛泽东在阅读章程草案时,亲笔加了“发扬佛教优良传统”这句话。

大会选举达赖、班禅额尔德尼、虚云、查干葛根为名誉会长,圆瑛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任副会长兼秘书长。

领袖赞誉

1958年6月30日,赵朴初陪同毛泽东会见了胡达法师率领的柬埔寨佛教代表团。毛泽东一边等待客人,一边兴致勃勃地和赵朴初聊天。他早就认识赵朴初了,但单独聊天还是第一次。

谈话间,毛泽东以开玩笑的口吻问赵朴初:“佛经里有些语言很奇怪,佛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佛说赵朴初,即非赵朴初,是名赵朴初。先肯定,再否定,再来一个否定的否定,是不是?”

毛泽东一张口说佛,赵朴初就笑起来了。从这一番话可以看出,毛泽东熟悉《金刚经》。在全部佛经中,《金刚经》是精华。“佛说”、“即非”、“是名”就是《金刚经》的主题,全部《金刚经》反复讲述的就是这一主题。它解答了“降伏其心”的菩萨心行的关键,历来为中国佛教徒所重视。

但赵朴初并不完全同意毛泽东的话。他自己可不是“非”赵朴初和“名”赵朴初啊!自己可是实实在在的赵朴初。所以,他笑着说:“不是。是同时肯定又同时否定。”平常,赵朴初喜欢研究佛法般若,他发现其中有很多辩证的哲理和辩证方法,如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就与禅有一致性,因为一旦真理可以用语言来表达,就不是原本的、永恒的真理了;赵朴初甚至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与佛教存在某种关系。这回,见毛主席说起辩证的否定,赵朴初就谈了自己的见解。

毛泽东很满意赵朴初的回答,点头说:“看来你们佛教还真有些辩证法的味道……”正谈在兴头上,不料胡达法师到了,对话只好中断。

其实,那段时间,毛泽东一直在研究佛教和共产主义相通的地方。1955年3月8日,毛泽东和达赖喇嘛谈话时,就曾明白地说:“信佛教的人和我们共产党人合作,在为众生即为人民群众解除压迫的痛苦这一点上是共同的。”

后来,在提到赵朴初时,毛泽东曾很感慨地说:“这个和尚懂得辩证法。”

胸怀若谷

1968年12月11日至1969年2月12日,赵朴初被监管劳动,地点在广济寺后两跨院,具体做送煤、劈柴、扫雪、倒脏土等杂务。

中国佛教协会的牌子已被红卫兵战斗队的各种招牌所替代。戒坛的香案早已布满了灰尘,和尚被赶出了庙门,只有藏经阁前的松树仍然高高地屹立着,与这群“牛鬼蛇神”为伴。

头一天,赵朴初和虞愚教授被分配做煤球,捡煤核。烧过的煤球灰里,残留着半黑色的煤球,拣起来,仍然可烧。赵朴初在一点一点往煤灰深处掏煤核时,突然想到,看似很冷的煤球灰,却能死灰复燃呢!这使他脱口占出一首五绝来:

细向心中检,然而有不然。

冷灰犹可拨,试看火烧天。

吟罢,赵朴初对虞愚说:“现在这种情况是暂时的,不久以后,一切都会好的,一切都将会走向正轨。无论受多大委屈,一定要坚持住,活着,就是胜利。”

1969年春节前夕,爆竹好卖,赵朴初等人被勒令拆旧纸花,将燃放过的爆竹里的纸骨子剥出来,重做成新的爆竹。这是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既新鲜,又无奈。拆旧纸花时,赵朴初想,什么时候“文革”结束了,用自己拆的旧纸花做的爆竹来庆祝,该多好啊!于是又有一诗吟就:

摧枯拉朽尽,铁骨独留枝。

好待东风信,新花众妙持。

后来,周恩来了解到赵朴初被迫劳动的情况,下了保护赵朴初的指示。他不再每天接受监管劳动,被拆掉的电话也安上了。

三个月下来,七写八写,倒也记录下了赵朴初“改造”过程中的思想火花。他抽空将这些意外收获加上标题《闲情偶记》,送给了佛协教务部主任陈秉之。陈秉之十分感慨:别人写“劳动改造”的诗,常常发泄心中的愤懑,赵朴老的诗却气象峥嵘,没有半点牢骚。尤其是对国家前途,信心十足,其胸襟,确非常人可比啊。

佛教贡献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 50 多年,中国佛教走过了辉煌而又艰难曲折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赵补初居士对佛教始终怀着炽热的感情,以与佛教事业共命运的无私无畏的护法精神,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宗教政策和法律,协助党和政府正确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各项法规,为保障佛教和相关事业的正常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贡献。从四个方面回顾赵朴初居士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一、参与筹建和领导中国佛教协会,团结和组织各民族佛教徒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佛教从此也进入新的时期。1954年颁布和此后几经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都明文规定公民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僧俗著名人士倡议和酝酿,1953年5月正式成立中国各民族佛教徒的爱国联合组织――中国佛教协会。此后1957 年、 1962 年召开中国佛协第二、三届代表会议。中国佛教协会的基本宗旨和任务是团结与联系全国佛教徒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积极参加爱护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展各项佛教教育和文化事业,同时增进与各国佛教徒的友好交往,参加保卫世界和平运动。赵朴初居士作为中国佛教协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认真负责地做好各项工作,推进佛教的民主改革,团结全国佛教徒参加祖国经济和文化建设事业。

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在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的带领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新时期。自此中国佛教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80年底中国佛教协会举行了第四届全国代表会议,在认真总结落实宗教政策的情况和经验,恢复和健全佛教机构,修改和补充佛协章程,明确新时期佛教的任务等方面,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这次全国代表会议上,赵补初居士当选为会长。

1987 年2月、1993年10月中国佛协前后召开了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赵补初居士继任会长。在第六次代表会议上,赵补初会长作了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划时期意义的《中国佛教协会四十年》的报告,对中国佛教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发展佛教教育培养人才等重大问题作了清晰明确的阐释。在新修改的章程上规定佛协是“全国各民族佛教徒联合的爱国团体和教务组织”,从此中国佛教协会承担督导全国佛教寺院、信众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道风学风,健全组织等方面的重大责任。赵补初居士殚精竭虑地尽职尽责,遵循佛协章程,努力落实全国代表会议的各项决定,为协助党和政府落实宗教政策,推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团结和组织各地佛教徒投入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适应时代倡导人间佛教思想,努力将中国佛教圆融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

自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太虚法师提出旨在贴近人生、改善人生的“人生佛教”或“人间佛教”理论以来,人间佛教思想在中国佛教界逐渐产生广泛的影响。

赵补初居士在参与中国佛教协会领导的过程中,也在积极推进佛教适应现实社会,为利益人群,造福社会努力奉献。“文革”后,经过“拨乱反正”,赵朴初居士在新形势下适时地提出了人间佛教的思想。

1983年底,赵朴初居士在中国佛协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作的《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纪念报告中明确地提出今后必须提倡 人间佛教思想,同时提出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国佛教的“农禅并重”、“注重学术研究”、“国际友好交流”三大优良的传统。在 1987 年佛协第五届会议所作的报告中重申和阐释了这一思想,并且在新修订的佛协章程中明确规定:“ 团结全国各民族佛教徒提倡人间佛教积极进取思想,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在 1993年10月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所作的《中国佛教协会四十年》的报告又阐释了人间佛教思想,并强调今后应着重抓好加强佛教自身建设的问题。赵朴初居士在《佛教常识答问》、《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等著作中也对人间佛教思想进行了论述。

赵朴初居士所倡导的人间佛教具有怎样的内容和特点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强调爱国爱教,团结进步,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

(二)将佛教劝善止恶的戒规和伦理规范――五戒、十善及大乘菩萨四摄、六度等进行现代诠释,使之与社会公德、公民道德建设和思想教育相会通,发挥积极作用;

(三)佛教必须“续佛慧命”,传承正法,保持组织的纯洁性,为此必须加强信仰、道风、人才、教制、组织在内的五大自身建设;

(四)继承和发扬中国佛教优良传统,主要有“ 农禅并重 ” 、“ 注重学术研究 ”和“ 国际友好交流 ”三大传统;

(五)强调佛教必须关心现实社会,自觉地以实现“人间净土”为己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崇高事业而努力奋斗,以造福社会,利益人群;

(六)维护法律尊严、人民利益、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维护祖国统一。

赵朴初居士倡导的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人间佛教思想,是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集中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佛教界各级领导和广大僧俗信众的意志和智慧,对以往走过道路所作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为中国佛教在新时期的存在和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现在中国佛教协会继承了赵朴初人间佛教的思想,正如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法师在《中国佛教协会五十年》报告中所说的那样:中国佛教协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爱教、团结进步的光辉旗帜,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弘扬人间佛教积极进取思想,发扬中国佛教的三大优良传统;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引导各民族佛教徒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做出贡献。

三、重视培养佛教人才和佛教文化研究赵朴初居士十分重视佛教人才的培养和佛教文化研究工作,1956年中国佛学院的成立及其在“文革”后的恢复,栖霞山和灵岩山分院的设立乃至各地佛学院的成立,都得到他老人家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他主持召开了1986年和 1992年两次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强调培养佛教人才是“最重要,最紧迫”的大事,提出调整教育规划,编写教材,制定相应措施,联合学界力量培养研究生等,从而为中国佛教教育事业开拓了新局面。赵朴初居士十分重视佛教文化研究。在他主持下,佛协组织力量开展保护和整理佛教文物,发掘和拓印房山石经,组织编写《中国佛教百科全书》,出版中文版《中国佛教》,恢复金陵刻经处,补刻《玄奘法师译撰全集》,出版各种文集,举办佛教美术艺术展览,成立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重印《清藏》等。1987 年成立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开展佛教学术研究和教内外佛教学术交流,出版《佛学研究》、《佛教文化》和学术著作。赵朴初居士为中国佛教文化建设事业付出了大量心血。

四、积极开展民间外交,为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巨大贡献

中国汉语系佛教在公元4世纪后期传到朝鲜,然后在6世纪中叶传到日本。长期以来,佛教是中、朝、日三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赵朴初居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积极从事民间外交的杰出代表之一。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以赵朴初居士为代表的中国佛教界积极开展与日本佛教界友好人士和团体的佛教文化交流,对增进中日人民之间的友谊,促进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起了重 要作用。

1993年赵朴初居士率团出席日本佛教界纪念中国佛教协会成立40周年的庆祝活动,韩国佛教界也派代表出席会议。赵朴初居士在致词中说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自古到今已形成一条“黄金纽带”,并提出重建“黄金纽带”的设想。他的比喻和建议立即得到韩国和日本朋友的赞同,提议召开三国佛教首脑会议,以进一步推进三国发展友好关系。1995年5月,首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在北京召开,至去年已在三国连续举行过7次会议。会议以“友好·合作·和平”为主题,旨在构建三国佛教的友好关系,积极推动三国人民的友好交流,维护东亚稳定,维护世界和平。

此外,赵朴初居士为代表的佛教界人士还积极开展与南亚、东南亚及其他国家佛教界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为推进人民间的友谊,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赵朴初居士是一座丰碑,他多年以来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造福社会、振兴中华做出了卓越功勋;他又是一面旗帜,他参与创建中国民主促进会,参与政协领导,主持中国佛教协会工作,提出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人间佛教思想,将佛教圆融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之中;他德高望重,一身正气,学通今古,知识渊博,诗文书俱臻上乘,然而又虚怀若谷,热情提携后人,被各界人士奉为良师益友,卓越的风范垂于天下,必将彪炳于千秋。

革命情谊

赵朴初与新四军

赵朴初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他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十分深入的研究,在诗、词、曲和书法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但是赵朴初和新四军有什么关系,外界却所知甚少。

挥手汽笛鸣,极目楼船远,

谈笑忆群英,怡怡薪与胆,

雄风舞大旗,万流助浩汗,

同张射日弓,待看乾坤转。

这首五律是赵朴老于1938年所作。1998年秋,91岁高龄的赵老重书此诗时作了如下注解:“抗日战争初期,余负责上海战区难民收容工作。1938年,选送难民中优秀壮年、青年及部分优秀难童暨工作人员,赴皖南新四军本部,此为送行时之作。”这段话,基本介绍出了写这首诗的背景。

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日战争爆发后,赵朴初积极进行抗日救亡活动,组织妇女支援前线抗日将士,动员和掩护三百多名青壮年奔赴抗日前线,直接打击日本侵略者,并千方百计地救济和安置上海难民。

上海沦陷后,赵朴初又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积极与上海我党的地下组织取得联系,打通了与新四军的关系,把经过培训的千余名青年难民,分批送往皖南新四军总部。其后又陆续把大批青年送往苏南、苏北新四军部队,参加抗日战争。

当时新四军在日寇和伪顽的双重封锁下,部队缺医少药,医疗工作十分困难,通讯器材也十分缺乏,赵朴初冒着生命危险,多方筹措通讯器材和医疗器械与药品,源源不断地送往新四军前线,正是在赵朴初这批救命物品的帮助下,挽救了不少伤病员同志的生命,很多伤员很快伤愈回到了部队,部队的战斗力增强了,同时,他运来的通讯器械也使部队的通讯联络工作得以恢复和发展,分散的部队和根据地终于又能紧密的联系起来了。赵朴初的壮举对于当时处于敌后的新四军部队来说,真可谓是“雪中送炭”!

抗战期间,赵朴初对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做法十分痛恨。1941年,在反动当局的策划下,发生了围攻新四军的“皖南事变”,赵老闻讯后,义愤填膺,当即作七律诗一首,以表达自己的愤慨之情:

岂能北辙又南辕,无北无南八表昏,

信有修能遭众嫉,竟教积毁铸沉冤,

鸱枭在室悲弓折,魑魅甘人可理论,

逼窄江南客后死,弥天泪雨望中原。

哀辛士

1997年重书此诗时,赵老注:“1941年为皖南事变作,辛士为新四之谐音也。”

海纳百川、宠辱不惊是赵朴初一生胸怀坦荡宁静的写照,而刚直不阿也同样是他的气概。陈昊苏曾讲述过父亲陈毅与赵朴初数十年的真挚友谊,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陈毅逝世后,赵朴初顶着极大的压力,帮助整理《陈毅诗集》、《陈毅文集》,危难时期赵朴初的毅然相助使他们全家受到了很大的感动。

烈士张太雷的女儿张西雷,正是当年赵朴初历尽千难万阻送到新四军的妇女中的一员。赵朴初的相助使她能够继承父亲遗志,献身到抗日战场中去继续自己的革命事业。

赵朴老生前常说的一句话是:“盛世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精神,他的豁达大度、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永远值得后人去学习。

赵朴老一生安安心心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对国家、对人民、对自己都可称无愧无憾。而他志高意远,宁静淡泊的人品,更是从他的遗偈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

花落花开,水流不断,

魂兮无我,谁欤安息,

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重印龙藏

赵朴初先生与《乾隆版大藏经》 (梁玉泉 )

赵朴初先生不仅是中国佛教界卓越的领导人,还是中国的佛门龙象,释教大德。他集佛学理论、文学和书法艺术于一身,造诣颇深,堪称一代宗师。他1907年11月5日诞生于安庆天台里四代翰林府第中。在深切缅怀赵朴初先生百年诞辰时,回忆赵朴初先生对《乾隆版大藏经》的整理、出版和发行做的大量工作至今难以忘怀。

《乾隆版大藏经》亦称《龙藏》和《清藏》,是清朝雍正皇帝降旨,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刊刻。但因雍正皇帝仅完成钦定《清藏》的内容和筹划雕造等事务,开雕不久,他就去世了。雕造和刷印《清藏》的大量工作是由乾隆皇帝完成的,故又称《乾隆版大藏经》。乾隆三年(1738年),历时五年经板雕造完工。清廷出资刷印一百部《乾隆版大藏经》,颁赐全国各大寺院。七万多块经板贮存故宫武英殿。后因请印不便,奏准,移储柏林寺。“文革”中经板遭到严重破坏,“文革”后为保护好这套国内仅存的《乾隆版大藏经》经板,文物部门把经板移置智化寺,加以保护。

为更好的保护和整理这套珍贵文物,经中国佛教协会、北京市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共同协商后,决定开展重印《乾隆版大藏经》的工作,1987年12月29日在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广济寺,召开重印《乾隆版大藏经》汇报会,赵朴老主持会议。文物局和文物出版社的领导汇报了重印《乾隆版大藏经》的各项准备工作,经过整理,按《千字文》的顺序码放,数百块经板需要补刻,数千块经板因长年被水浸泡腐烂,已经无法使用,需要重新雕刻,六万余块经板完好如初。重印《乾隆版大藏经》的工作已经全面展开。赵朴老听了大家的汇报,非常高兴地说,重印《乾隆版大藏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完成如此大的工作,只有盛世才能做到。雕造、刷印《乾隆版大藏经》是在历史上“康乾盛世”完成的。现在又是盛世,我们重印《乾隆版大藏经》,无论对佛教界还是文化界都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让我们的事业像龙一样腾飞起来。赵朴老还欣然撰写《重印清龙藏序》;自宋初创刻大藏经,而后历朝无不以刊刻大藏经为大事,以迄元明,官私刻板达十余部,惜屡经丧乱,板佚无存。清雍乾之际,整编重雕,世称龙藏,并收汉土著述达七千八百余卷,博采旁搜,包罗宏富,超轶前代为国重宝。实集佛学典籍之大成,为华夏文化之丰碑。十年否塞,经板残损,并世知闻,咸为扼腕。四凶既翦,国步复康,文运宏开,因缘殊胜。

1988年中国的龙年,11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西藏厅里,佛教、文物、出版界的领导和各界知名人士济济一堂,赵老也光临会场,参加新版《乾隆版大藏经》面世,并向国内外发行的新闻发布会。西藏厅正中的桌案上摆放着整齐的新版《乾隆版大藏经》。文物局的领导向赵朴老汇报在印制《乾隆版大藏经》的过程中,加强了对经板的安全保卫工作。文物出版社的领导谈了新版《乾隆版大藏经》全部使用优质宣纸和一得阁的香墨汁,聘请了解放前琉璃厂文富堂的老师傅在印刷和装订技术上把关,严格按传统工艺进行加工制作。同时也谈到由于受时间和财力的限制,经板残损的部分佛经只能用征集到的清乾隆年间刷印的《乾隆版大藏经》,用照相和扫描技术处理后进行装订制作。赵朴老说,能够把724函、7240卷,含1675部佛经大部头的线装古籍《乾隆版大藏经》刷印出版已经是功德无量,如果能够再把损坏掉的经板全部补刻好,那就功德圆满了。赵朴老神情凝重,手捧飘着墨香的《乾隆版大藏经》,心中充满欣喜。

每当想起赵朴老持杖的动作和双手合十的音容笑貌,还有老人家宽容大度、干练潇洒的风度,崇敬之情油然而起,可谓高山仰止。赵老数十年为实现“人间佛教”的理想而身体力行、殚精竭虑。一生慈悲为怀,为践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如老人家所说: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与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在纪念赵朴老百年诞辰的时候,祈愿赵朴老乘愿再来,普渡慈航。

诗词书法

赵朴初的诗词、书法是闻名遐尔,尤其书法影响力非同一般。他是一位蜚声中外的书法家。诗词促进了书法、书法也需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对赵朴初来讲他具有丰富的佛教文化思想,其佛学文化是多数学者和书家不具备的。在中国书法史上虽然出现了高僧和名居士书法大家,但在佛教界居于领袖地位唯独赵朴初先生。他的诗词和佛教文化知识,促进了他的书法艺术的发展,在现代史是一位有造诣的书法家。研究赵朴初的书法与佛教文化和他的诗词是分不开的。他既是书法家,也是佛学家、诗人。他忠实地把佛学精粹融化到自己的书法艺术中,他的书法作品在佛门的翰墨史上“功德无量”,永世飘香。

赵朴初青少年时期写什么书体不清,从时代的需要和他的家庭出身,和已形成的书法风格,其书写馆阁体的功底深厚,这种书体虽有落后与保守的一面,但也有规范书法非常重要的另一面。从书法规范的低层次到直抒胸臆高层次的过渡,没有书法规范的低层是不行的,规范是每个艺术家的起步之始,这需要个人的拼搏,观念的更新,逐步蜕变,还要摆脱世俗,方可达到成功的意境。

赵朴初在书法艺术上由传统走向创新。其一,家学渊源,受到直接熏陶、教育,特别在诗词、书法方面由启蒙到成才,这对他后来的发展和成功影响至深。其二,作为一代佛教领袖,与佛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佛教的禅理与书法理论的结合,对他的影响是全方位,也是多层次的。赵朴初先生曾告诫书法界朋友,他把“书法当成一门学问,一种科学”。博学各家法帖,撷诸家之精粹,融会贯通,终于写出自己风格。

赵朴初行书有自己的独以之处,在用笔上无论起笔、收笔,都做到了认真严谨,起笔藏锋,行笔中锋,笔有力度。每件作品,从开笔到收笔都进入佛教禅理之境界,平和之气韵,布局气度大方自然,风格统篇一致。

赵朴初楷书、行草尤其写得好。展示世人面前的多是行草,以他的行楷为例,可以从点画变化、章法布局,谈点对赵朴初书法认识,并和同生共同研究、探讨。

一、行楷书的点画变化

赵朴初在安庆的故居和太湖县寺前镇赵朴初生平陈列馆,在这两处见到最多的书法为行草,其中有一幅写“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行笔为小楷,写于佛历2540年,其作品取法于颜、柳,点画变化较为突出,蜕变而成自己的风格,结体严谨、深厚圆润,笔健挺拔,舒展大方,拐折竖画宽博厚重,显得稳如基石,点呈圆形,有高山坠石之势,可见颜、柳书之风貌,雄强之风骨,可见赵朴初楷书功力确非一般。

二、行草书法的章法布局

赵朴初的行草书法,与其他书家有很多不同点:一是赵朴初具有高深的佛学知识,他的书法作品,尤其晚年书法作品,具有浓重禅理,这是其他书法家所不具备的;二是赵朴初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意具有明月清风之禅意;三是赵朴初书法具有意境精湛、翰墨飘逸之感。他的书法立轴或横幅,通篇观之如金石铺地、字距、行距、布局疏朗别致,字字独立,上下呼应,意连笔不连,气贯通篇。书与诗,珠联璧合,可称“双绝”,是中国书法与诗艺术史上光彩照人的珍品。2000年5月31日,人民日报评论赵朴初书法“赵朴初同志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他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十分精湛深入的研究,在诗词曲和书法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作品俊朗神秀,在书法界久负盛名”。

赵朴初书法结体方正严谨,浓郁朴茂,骨气深隐,看出他是一位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学问,心底慈善,对人正直笃实,超凡脱俗的书坛一代宗师。

书法作品

赵朴初先生的书法以行楷见长,脱胎于李北海、苏东坡,字的体势向右上方倾斜,结构严谨,笔力劲健,有种雍容宽博的气度,隐隐透出一种佛家气象。湖北工业大学原校名“湖北工学院”校名五字为赵朴初先生所书。

辽宁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校名为赵朴初先生所书。

福建福州“福建师范大学”校名为赵朴初先生所书。

四川省阆中市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张桓侯祠”四个字为赵朴初先生所书。

安徽省九华山祗园禅寺的“祗园禅寺”为赵朴初先生所书。

山东省庆云县石佛寺的“大雄宝殿”四个字是赵朴初先生所书。

广东省珠海市普陀寺的“普陀寺”三个字是赵朴初先生所书。

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元山寺的 “玄武山”三个字是赵朴初先生所书。

中国十大佛寺的河南开封“大相国寺”四个字是赵朴初先生所书。

中国著名985工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的校名为赵朴初先生所书。

中国著名211工程大学南昌大学校名四字为赵朴初先生所书。山东理工大学东校区图书馆馆名为赵朴初先生所书。

南京三江大的校门上”三江大学”四个字也是赵朴初先生所书。

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名为赵朴初先生所书。

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医学院的校门上“皖南医学院”为赵朴初先生所书。

河南省开封大学的校门上的“开封大学”四个字也是赵朴初先生所书。

安徽省安庆市浮山中学教学楼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八个字为赵朴初所书。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校训是赵朴初所书。

南京市金陵中学的校名是赵朴初所书。

山东省邹平县第一中学的校名也是赵朴初所书。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校名也是赵朴初所书。

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校名也是赵朴初所书。

山东省莒南县第一中学校名也是赵朴初所书。

安徽省太湖县“安徽省太湖中学”和校训:难学能学,难行能行,为朴老所书。

《读者周刊》为朴老所书。

中国"211工程"大学安徽大学校训“至诚至坚 博学笃行”为赵朴初先生所书。

山东省烟台大学东校门上的“烟台大学”为赵朴初先生所题。

安徽省庐江县冶父山伏虎寺就是赵朴初题的寺名。

安徽省原巢湖师范专科学校(今巢湖学院)也是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校名。

诗词作品

《闻斯大林遗体被焚感愤而作》

吾犹及见水晶棺,戎服雄姿尚俨然。威望人神今异昔,权衡功过七兼三。攘羊事有情宜隐,卫国功垂世不谖。贼子敢撄天下怒,自焚应不待灰寒。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

庆东原·海南访兴隆归侨农场

绿暗群山洼,红明一路花。问风光道地东南亚。一村村老欢少哗,一队队勤工力稼,喜天涯客子还家。漫等闲茅草与棕麻,创江山件件都无价。

一九六二年一月

水调歌头·喜闻毛主席畅游长江

弥天传喜讯,举世仰人豪。七十三龄矍铄,谈笑踏惊涛。风起群山雀跃,波涌一轮日出,挥手动扶摇。滚滚长江水,游戏等塘拗。

与天斗,与人斗,乐陶陶。亿万英雄儿女,破浪赴前标。誓灭熊罴虎豹,横扫牛鬼蛇神,四海看奔潮。高插红旗处,万岁响云霄。

一九六六年七月

满江红·读报载英雄四排事迹感赋

……千王杰,万雷锋,刘英俊,李文忠。几曾能比拟今日英雄?急难寻声争授命,一腔血腾满江红。问谁欤化育新人?毛泽东。

一九六七年十二月

满江红·门合赞

……论心迹,九秋空。论风骨,雪山松。更目光电曜,扫尽蛇虫。“我”字忘时无险阻,血花飞处彻天红。问是何时代斯人?毛泽东。

一九六八年五月

陈伯达罪行材料阅后口占

当年捉到小爬虫,慷慨激昂攘臂起,高呼还有变色龙,说要追根追到底。三年露出龙尾巴,原来就是你自己!

一九七三年

西游演了是封神

如来佛胡授记,姜太公乱封神。吃一顿涮羊肉,便硬派作回民。

一九七四年仲夏之一夜敬记于前门之后

下注“时北京前门饭店方有评选法家之会”

于二〇〇〇年五月二十一日,在北京病逝,享年九十三岁

平生墨宝世界语者

赵朴初(1907年-2000年)安徽太湖人。东吴大学肄业。曾任上海佛教会主任秘书。抗战时期,任上海慈联会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常委兼难民收容股主任、上海净业教养院院长。1945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建国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副部长兼生产救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副会长、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央参议委员会主席。长期从事佛学研究,擅长诗词、书法,著有《滴水集》、《片石集》、《佛教常识问答》等。早年接触世界语,并热心推广。1981年与楚图南、胡愈之等人发起组织中国世界语之友会。

扩展阅读:

1

赵朴初更多资料http://www.lifeall.com/mem/57/main.ahtml

2

《赵朴初传》 朱洪著 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版

3

http://www.zpcgj.com/zpc/index1.asp

4

北京晚报

5

http://artist.artxun.com/Z/14-13045/

6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

7

http://www.dzmzx.com.cn

8

百度百科-南昌大学

9

http://baike.baidu.com/view/4763.htm

10

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http://baike.baidu.com/view/354900.htm?fr=ala0_1

开放分类:
诗人书法家世界语佛教居士佛协会长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91次
最近更新:2012-05-03
创建者:哈利sf
更多贡献光荣榜

辛勤贡献者:

古龙大师0_0 

yananlx 

sihan_w 

lzcgzxyjh 

jinn15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7:4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