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赵恒
释义
1 宋真宗

宋真宗 赵恒(968-1022)宋太宗第三子。以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荧惑朝野,帝亦淫于封禅之事,朝政因而不举,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辽国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帝亲征,双方会战距首都汴京三百里外之澶渊,宋战胜辽国,但因真宗惧于辽的声势,不顾寇准的反对,以每年进贡辽大量金银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在位二十五年崩。为守成之主,使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

中文名:赵恒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洛阳

出生日期:公元968年腊月初一(12月29日)

逝世日期:1022年

职业:政治家,皇帝

毕业院校:开封太学

主要成就:咸平之治亲征澶州,击败辽军

庙号:真宗

谥号:章圣元孝皇帝

名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简介

宋真宗—赵恒,宋太宗第三子,原名赵德昌,后又改名元休、元侃。宋朝第三位皇帝。生卒年月:公元968年12月23日—公元1022年3月22日。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公元997年以太子继位,真宗在位25年。曾经御驾亲征几次,使国力国威大扬,给国家带来了一定时期的和平发展。公元1022年,真宗崩,葬永定陵。享年54岁。谥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圣章元孝皇帝。

人物概况

姓名 赵恒

庙号 宋真宗

谥号 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陵墓 永定陵

朝代 宋朝

在世 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

在位 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

年号 咸平:998年—1003年
景德:1004年—1007年
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
天禧:1017年—1021年
乾兴:1022年

历史功过

咸平之治

宋真宗是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宋真宗统治时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稳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北宋比较强盛,史称咸平之治。

真宗时,铁制工具制作进步,土地耕作面积增至5.2亿亩(太宗至道二年,996年,耕地有3亿多亩),又引入暹罗良种水稻,农作物产量倍增,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景德年间,专门制作瓷器(原名白崖场)的昌南镇遂改名为景德镇,贸易盛况空前,史称咸平之治。

澶渊之盟的签订

公元1004年秋,辽国萧太后、圣宗亲自率领20万大军南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城下,威胁宋的都城。警报一夜五次传到东京(今河南开封),赵恒问计于群臣。副宰相王钦若、陈尧叟主张逃跑,任职才一月的宰相寇准则厉声反对说:“出这种主意的人应当斩首!”他说:“如果放弃汴京南逃,势必动摇人心,敌人会乘虚而入,国家就难以保全了;如果皇上亲自出征,士气必定大振,就一定能打退敌兵。”赵恒同意御驾亲征,由寇准随同指挥。到了韦城(今河南省滑县东南),赵恒听说辽兵势大,又想退兵。寇准严肃地说:“如今敌军逼近,情况危急,我们只能前进一尺,不能后退一寸。河北我军将士正日夜盼望陛下驾到,进军将使我河北诸军的士气百倍,后退则将使军心涣散、百姓失望,敌人乘机进攻,陛下恐怕连金陵也保不住了。”赵恒才勉强同意继续进军,渡河进入澶州城。远近各路宋军见到皇上的黄龙大旗,都欢呼跳跃,高呼“万岁”,士气大振。寇准指挥宋军出击,个个奋勇冲杀,消灭了辽军数千,射死了辽军主将萧达兰。萧太后见辽军陷入被动,要求议和。宋真宗与寇准决定派曹利用前往议和。曹利用出发前,问真宗:“每年给辽朝金帛多少?”真宗说:“迫不得已,虽百万亦可!”曹利用出来后,寇准立即对他说:“这次你去议和,虽有圣旨答应百万也可,但如果超过30万,我就杀你! ”曹利用不敢反对,便立即出发到辽营谈判。在谈判中,曹利用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义正严辞,多次驳回辽方索要周世宗收复的已归北宋版图的燕南地,拒不割让一寸国土。宋辽于12月正式议定:由宋朝送给辽以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换得辽军撤走,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虽然岁币加重了背诵人民的负担,但这毕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

赵恒后又听信王钦若的谗言,怨恨寇准迫使他亲征,冒了风险,撤掉了寇准的相位,任用王钦若、丁谓等奸人为相,伪造“天书”,封禅泰山,提倡佛教、道教、儒教,大搞迷信活动,广建宫观,劳民伤财,政治腐败,社会矛盾趋于尖锐。

人物概况

真宗简介

真宗赵恒咸平元年——乾兴元年 真宗名恒,曾名德昌、元休、元侃。生于开宝元年(968)十二月二日,太宗第三子。淳化五年(995)被立为太子。至道二年(997)太宗去世,真宗登皇帝位。乾兴元年(1022)二月二十日去世,享年55岁,在位26年,安葬于永定陵。

宋真宗母李皇后,原封德妃,后成皇后、皇太后(万安太后),追諡明德皇后

真宗不是太宗的长子,母亲也不是皇后,原本没有资格继承皇位。当大哥赵元佐发疯、二哥赵元僖暴死之后,才轮到他继位。真宗即位之初,勤于政事,分全国为十五路,各路转运使轮流进京述职,蠲免五代以来的欠税。但是与久经沙场的太祖、太宗不同,从小生活在深宫中的赵恒性格较为懦弱,缺乏开拓创新的决心和勇气,在他看来,坚持太宗晚年推崇的黄老无为思想,继续守成的局面是最好的选择。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真宗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反而致力于封祀之事,粉饰太平,广建宫观,劳民伤财,使得宋王朝的“内忧外患”日趋严重。

自雍熙北伐惨败后,宋朝对辽朝就一直心存畏惧,逐渐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相反,辽朝对宋朝却是步步紧逼,不断南下侵扰宋朝。自咸平二年(999)开始,辽朝陆续派兵在边境挑衅,掠夺财物,屠杀百姓,给边境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虽然宋军在杨延朗(京剧《四郎探母》就是以此人为主角。在所有曲艺中,杨四郎均称“杨延辉”。四郎探母的唱段“坐宫”中也是“杨延辉坐宫院自私自叹”。但在《烬灰录》中,四郎名杨延朗。在清代小说《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中,四郎通常也是写作杨延朗,所以人们给杨家七子的定形是“大郎延平”、“二郎延定”、“三郎延安”、“四郎延朗”、“五郎延德”、“六郎延昭”、“七郎延嗣”。还有一种说法:据《宋史》记载,延昭本名延朗,因避讳而改名延昭,后人又称他“杨六郎”。)、杨嗣等将领率领下,积极抵抗入侵,但辽朝骑兵进退速度极快,战术灵活,给宋朝边防带来的压力愈益增大。

寇准简介

澶渊之盟将宋真宗推到了历史的最前沿,在这里,寇准的坚持是促成要素之一。当年,真宗来到辽宋前线时,见辽军势大,便心生退意,在寇准的坚持下,宋朝的皇帝第一次真正直面少数民族大军并取得胜利。

真宗朝名相寇准,对宋辽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寇准是华州下邽人,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常被戏称为“寇老西儿”。寇准19岁就考中进士,仕途比较顺利,其人生性豪爽,不拘小节,是个很有个性的人。太宗时,有一次在大殿奏事,寇准的话很不合乎太宗的心意,太宗愤而离去,寇准居然不顾君臣之礼,扯着太宗的衣服不让他离开,太宗被他搞得极为尴尬。或许正是因为寇准的直率,使太宗比较信任他。

太宗在立太子等敏感问题上也征求他的意见。寇准支持太宗立时为襄王的元侃为太子,又打消太宗立太子后的疑虑,所以说起来真宗能顺利登上皇位也有寇准的一份功劳。这样,真宗也很信任寇准,后任命他为宰相。

主要政绩

田赋改革

公元996年(至道二年),开封府所属的17个县都遭遇了大旱。当时主持开封府工作的正是宋真宗。那时的宋真宗很想做出一些成绩。现在看到天气大旱,百姓艰难,他就大发慈悲地把这17个县的田赋都免掉了,并且上报了宋太宗。可是不久,就有人告了他一状,说下面的旱灾没那么严重,这么做纯粹就是收买人心。

宋太宗原本就是个多疑的人。活着的时候失去权力,那是不可接受的事情。所以接到报告后,十分重视,立马派人下去调查。宋太宗有九个儿子,未必只有三子赵恒可以继任。

其中有一个官员是这样说的,有几个县的灾情,比开封府上报的要严重的多,开封府对这些县的田赋,减免的还远远不够。他的举动使当时那位惶恐的赵恒非常感动,最终他有惊无险地过了一关。

这位官员就是王钦若,投机眼光独到。做了皇帝的宋真宗没有忘记他,上任不久就把王钦若调到京城总部任职(三司判官)。王钦若有个同事叫毋宾古。他有一次对王钦若说,各地种田的人,拖延了大量未缴的田赋,有的已拖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年积一年,老百姓根本没有能力偿还。可是因为账上挂着,基层当官的就年年下去催要,并且借机勒索,这都成了一大社会问题。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王钦若听了后,立即安排手下人,将这一方面的有关数字统计清楚,并且抢先一步,向宋真宗递上了毋宾古打算递的这么一份报告。宋真宗看了报告,于是急召王钦若商量此事。

公元998年5月(咸平元年4月),宋真宗下令,凡是远年拖欠的田赋一律免掉,因为欠钱被抓进监狱的一律释放。三年后,宋真宗还亲自审问因欠钱入狱的人,一连审了七天,又释放了2600多人。老百姓纷纷称赞宋真宗,这一来,他对王钦若的印象就更好了。除此之外,宋真宗还办了不少实事。如四川地区贴钱贬值,他得知后,立即下令调高折算比率。同时减少了大量服杂役的人,连他自己家族里所用的丝织品也进行了削减。

对外政策

大宋国的北边有一个比大宋建国还早的辽国。在宋真宗上任前,两国之间已有多次较量。给人的感觉是双方大体旗鼓相当,互有胜负。不过,总体看来,大宋有由主动进攻转向被动防御的趋势。

不同于历史上其他那些大一统的王朝,北宋的北边没有那道万里长城可以依赖,而且由于幽云十六州(今北京、天津、陕西、河北北部一带)没能收复,中原北部就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辽国的骑兵随时可以南下饮马黄河。

为了抵御辽国骑兵,宋真宗大量地采用了宋太宗时的办法:多开沟渠,多种水田。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还在今徐水周边,引鲍河水以“隔限敌骑”。公元1004年(景德元年),又以定州为中心,开挖连接唐河、沙河、界河的运河,有效地限制了敌方骑兵。

除了开河渠外,还大力推广一种“方田”,就是在田地内开挖方格式的水渠网。有的水渠达五尺宽,七尺深。宋真宗在开挖河渠的同时,还大搞屯田,积粮备战,并起用老将曹彬威慑武将。他还亲自选拔精兵强将,对火兵器也给予了重视。宋军人数从太祖末期的66万人(作战部队35万人),增加到真宗末年的91万人(作战部队43万人),大部分都是这一时期增加的。

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9月,宋真宗外出“观稼”。沿途百姓看到他的仪仗后,竟自发地欢呼“万岁”。宋真宗在统治前期就这样树立了自己的“仁义天子”形象。总而言之,宋真宗在即位之初,广开言路,勤政治国,较清明的政治和日趋繁荣的经济,使北宋社会出现了“咸平之治”的小康局面。

改革吏治

宋真宗在位25年,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稳定,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史称“咸平之治”。而它的缔造,得益于宋真宗卓有成效的反腐倡廉的举措。

首先,宋真宗有一个传诸后世的良好的廉政理念。他颁布了告诫百官的《文武七条》:一是清心,要平心待物,不为自己的喜怒爱憎而左右政事。二是奉公,要公平正直,自身廉洁。三是修德,要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四是务实,不要贪图虚名。五是明察,要勤于体察民情,不要苛税和刑罚不公正。六是勤课,要勤于政事和农桑之务。七是革弊,要努力革除各种弊端。这《文武七条》均是廉政之举,是统治者苦心孤诣的安排,也是百姓们的热切期望。在宋真宗看来,“清心”、“修德”就是廉政的源头,就能实现“德治”。

其次,宋朝有一整套严谨有效的官员选拔任用制度。宋代严明赏罚,官员有试用期,试用官员转正要有若干名正式官员保举,按规定,官员不得保举曾犯有贪污罪的官员。宋朝允许在职官员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者可提前转正或越级提拔,但曾犯贪污罪者不许参加科举考试。又规定,凡重要职务和接触钱财的职务,一律不允许曾犯贪污罪者担任。宋朝官员通常定期升级,但曾犯贪污罪的官员升迁则举步维艰。一个官员若犯贪污罪,其上司、曾荐举过他的官员都要受到处罚。这使得上司很注意防范下属犯贪污罪,荐举者很关心被荐举者的德行,这样,只有才德兼备者才能被选拔进入官员队伍,官员的贪污行为也就相应减少。

同时,宋代吏部还建立了官员档案,凡犯贪污罪者都记录在案。宋代还规定,这些犯罪者,每次晋级或调动职务时,都要向吏部主动申报自己曾犯过贪污罪,并规定,此类官员不得随意更改姓名。这样的规定,动员了上上下下各方面的监督力量,杜绝了贪污腐败者上升的空间,将他们置于严密的监管体系中,避免其再次腐败。

第三,建立了一套监察官员的渎职惩处制度、选拔的标准和职务回避制度。宋朝对具有纪委职责的监察官员有着严格的规定,甚至监察官违反出巡制度都要受到处罚。还特别规定了监察官失察、自身贪暴受惩处的制度。对于失察的监察官,宋真宗实行严厉的处罚。史载,王曙为河北转运使,“坐部吏受赇,降知寿州”;张观任解州通判,因“盐池吏以赃败,坐失举劾”,被降监河中府税;河北路走马承受使臣悉代之,“坐不察边肃贪纵故也”。

据有关史籍的记载,宋朝监察官员台官(御史)的选拔,有严格的标准:首先要“鲠亮敢言”,廉洁无私,纠弹不避权贵。其次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从政的实践经验。宋朝规定,台官“于太常博士以上,中行员外郎以下举充”。强调荐举具有基层实践经验的官员充当御史。三是实行官亲回避制度。凡宰执所荐之人,以及宰执子弟,亲戚和属官,一概不得充任台官。宰执不得荐举御史,宰执所荐之人不得为御史,以及与宰执有亲嫌、同乡关系或为其属官者也不得任御史。因为宰相奏举御史,御史必然与宰相结党营私,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这正是宋朝三令五申不准宰执奏举御史的原因所在。因为这些廉政举措,宋真宗和他的后来者们创造了一个政治清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的宋王朝。

外交状况

北宋真宗二年三月,西域于阗国王遣回鹘罗斯温等来宋朝贡。宋真宗问询路上情况,罗厮温称于阗到敦煌的道路通畅,此次于阗使节带来的贡品有玉石、乳香、琥珀、棉织物、琉璃、胡锦等。于阗使团间有商队,从内地带去了丝织物、金银器、茶叶等物品。

公元1009年,北宋繁华似锦。在这年的九月体现得尤为明显。“(西夏)夏州进奉外,有以私物贸易久而不售者,自今官为收市。这就是说,西夏使节所带之物,如果卖不出去,宋朝官府就全部包买下来,充分照顾朝贡者的利益。北宋政府财大气粗可见一斑。

北宋基本上是风调雨顺,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唯有一次汴水涨溢出岸,浸没了从京师到郑州的道路。宋廷诏选善于治水的使臣迅速控制了水势,一时受阻的漕运也得以恢复通航。客居泉州的阿拉伯穆斯林出资,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建造了泉州清净寺,占地250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处伊斯兰教寺。 河南虞城富人曹诚在商丘建学舍150间,聚书1500余卷,“博延众生,讲习甚盛”,宋真宗赐名“应天府书院”,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宋真宗追封孔子弟子颜回等十人公爵,曾参等62人侯爵,封先儒左丘明等19人伯爵。

这一年正处于历史上少有的盛世“咸平之治”时期,北宋经济复苏,国力猛增,制度清明,人文鼎盛,人口数量亦成倍增长。有宋一代,素以富足、安康著称,却只这样一个“盛世”排名。而且是在开国不到40年、国家千疮百孔,每年不停地与党项、契丹作战,甚至还有四川叛乱的情况下开创的。

公元1009年,在中国大地上除了北宋之外,还有辽、夏,云南的大理国,青藏为吐蕃诸部及黄头回纥,西域为西州回鹘及于阗国(此时已皈依伊斯兰教,属于哈拉汗朝)。 辽之北则为斡朗改和辖戛斯等多个政权并立。而五年前,北宋的周边形势要严峻得多,尤其是宋辽关系。

1004年九月,辽萧太后与辽圣宗率大军侵入宋境,十一月,进抵澶州(今河南濮阳)。 此前,辽曾提出和约,宋真宗选择了战争。在同平章事寇准等人的坚持下,宋真宗亲至澶州督战,登临北城门楼,“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辽军一面屯兵澶州城下,与真宗所统宋军主力对峙,一面展开和谈。

十二月,宋辽讲和,双方约为兄弟之国,承认边界现实,宋每年给予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关于“澶渊之盟”,历来颇多非议,否定者认为这是胜算下的城下之盟。殊不知,虽然辽军腹背受敌,但已击败宋军第一线主力,长驱直入,折损大量宋军。同时宋人也因争战多年却无法击败辽军取得最后的胜利而倾向议和。

虽然“澶渊之盟”后宋朝纳岁币换取了和平,从公元979年,真宗之父赵光义北征开始,宋辽之战已经打了25年了,其间北宋损兵折将,人民生灵涂炭。当时宋年收入一亿,而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所耗费的军费就高达3000万。相比之下,这30万两岁贡的确是九牛之一毛。于是,契丹上下因此而与宋朝百年交好,契丹铁骑不再南下。

经济改革

宋朝的国家财政收入,和约之后得以增加,在宋真宗病逝前一年,即公元1021年,其总额已达15000万。可以说,没有五年前的和约,就没有1009年的繁华似锦。公元1009年十一月,大手笔宋真宗作了一篇文章。众所周知,真宗是位诗人,脍炙人口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出自他的名篇《励学篇》。不过这次却非他的即兴之作,而是告诫百官的《文武七条》:一是清心。平心待物,不为自己的喜怒爱憎而左右政事;二是奉公。公平正直,自身廉洁;三是修德。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四是务实。不要贪图虚名;五是明察。勤于体察民情,不要苛税和刑罚不公正;六是勤课。勤于政事和农桑之务;七是革弊。革除各种弊端 八是改科举。设定武举 笔试各种选士。 真宗所立八条,均是廉政之举。

有宋一朝,经济发达,尤善商贾,尽管赵宋的面积、人口、资源都比前朝李唐差得多,但是,宋朝的经济,在像1009年这般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时,岁入是唐朝的七倍;即便灾害频仍,岁入也是大唐的三倍左右。经济繁荣,边贸红火,贡赋通达,税收富足,官员接触钱财的机会也由此多了起来。然而北宋时期官员赃罪(贪污)的现象却减少了,尤其与相距较近的唐朝、明朝相比,更是稀少。

官员改制

宋代官员有试用期,试用官员转正要有若干名正式官员保举,按规定,官员不得保举曾犯有贪污罪的官员转正。宋朝允许在职官员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者可提前转正或越级提拔,但曾犯有贪污罪者不许参加科举考试。又规定,凡重要职务和接触钱财的职务,一律不允许曾犯贪污罪者担任。宋朝官员通常定期定级,但曾犯贪污罪的官员升迁则举步维艰。

一个官员犯贪污罪,其上司、曾荐举过他的官员都要受到处罚。这使得上司很注意防范下属犯贪污罪,荐举者很关心被荐举者的德行,这就使官员贪污受到牵制。宋代吏部设有官员档案,凡犯贪污罪者都记录在案。宋代还规定,这些犯罪者,每次晋级或调动职务时,都要向吏部主动申报自己曾犯过贪污罪,并规定,此类官员不得随意更改姓名。

“德治”就是以道德教育,启迪官吏的道德良知,使之不去越轨,但它必须与“法治”相结合:以法律约束,令其奉公守法,不敢贪污。为达到《文武七条》之“奉公”(廉洁奉公)宗旨,神宗倡廉工作的一大重点是加强监察官员自身的廉政建设。宋朝对具有纪委职责的监察官员有着严格的规定,甚至监察官违反出巡制度都要遭受处罚。还特别规定了监察官失察、自身贪暴受惩处的制度。1009年九月,真宗“诏诸路官吏蠹政害民,转运使、提点刑狱官不举察者坐之”。

对于失察的监察官,真宗实行严厉的处罚。王曙为河北转运使,“坐部吏受赇,降知寿州”。张观任解州通判,因“盐池吏以赃败,坐失举劾”,被降监河中府税;河北路走马承受使臣悉代之,“坐不察边肃贪纵故也”。因为这些廉政举措,1009年的北宋,可谓政治清明,这更加速了宋王朝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制式改革

岁末年节时,皇帝赐臣僚宴饮,既是增进君臣关系的需要,又是播撒皇恩的大好时机。历朝皇帝都有此举措,宋真宗也不例外。他即位不久,就“赐近臣岁节宴于宰相吕端第,自是遂以为例。”另外,有资格参加节序赐宴官员的范围较前期大为扩大,如1009年二月,“旧制,节序赐宴,惟皇族、近列、诸帅、内职。三月甲子,始诏自今上巳、重阳,三司副使、判官及馆职事官并别置会。其后,知杂御史、三院御史、法官、开封府判官亦预焉。”即从原来的内朝高官扩大到外朝一般官员。同时,节日时还馈送朝臣节物,并客省赍签赐羊、酒、米、面;立春赐春盘。寒食神(食炎)、饧粥。端午粽子,伏日蜜沙冰,重阳糕,并有酒。三伏日,又五日一赐冰。享受馈送节物的官职之广,几乎包括文武百官;节日之多,几乎全部囊括。

宋真宗“诏自今伏日并休务”,增加了官员伏日的休务假,对官员节日之外的事假也较以前灵活,将祭奠亡亲的私忌假的范围扩大到所有官员,私忌日给假一天,并新创了饯行假。一些节假,不仅只施行于官员,那些为官府服役的工匠也可享受,比如给在福建险恶山路上运送官物的军士以旬假和节假。

从现有史料记载来看,宋真宗时期官员约一万余人。此外,还有数十万在各级官署中服役的胥吏,以及各级武职人员及其家属。其中,文武官员每年可休传统节假,还有新设假日。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工商业最发达的朝代,也是人民生活水准最高、官吏的俸禄最高的朝代,是市民阶层最强大、最富裕的时期。

总结

宋真宗统治期间,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北宋比较强盛,史称咸平之治。咸平之治

宋真宗咸平以及景德、大中祥符年间北宋政府一系列政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繁荣和国家管理完善,社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文化繁荣,与民休息,北宋比较强盛,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史称咸平之治。宋太宗第三子。以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荧惑朝野,帝亦淫于封禅之事,朝政因而不举,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辽国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帝亲征,双方会战距首都汴京三百里外之澶渊,宋战胜辽国,但因真宗惧于辽的声势,不顾寇准的反对,以每年进贡辽大量金银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在位二十五年崩。为守成之主,使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

任用宰相

吕端

吕端,(935~1000),字易直,北宋幽州安次(现廊坊安次区)人。

张齐贤

张齐贤,(943~1014]字师亮,曹州句容人,徙居洛阳。

李沆

李沆,(947~1004),字太初,洺州肥乡(今属河北)人。

吕蒙正

吕蒙正,(944或946-1011),字圣功,河南洛阳(今属河南省)人。

向敏中

向敏中,(948~1019)字常之,(一作长之)开封人。

毕士安

毕士安,(938~1005),一名士元(《嘉定赤城志》卷九),字仁叟,一字舜举(《武夷新集》卷一一《毕公墓志铭》、《隆平集》卷四本传),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

寇准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汉族。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王旦

王旦,(957~1017),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

王钦若

王钦若,(962-1025年) 北宋大臣。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丁谓

丁谓,(966——1037)北宋大臣。字谓之,苏州长洲(今吴县)人。

李迪

李迪,濮州(今山东鄄城)人,字复古。生于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卒于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

冯拯

冯拯,(958~1023),字道济,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文学成就

宋真宗也是诗人,他比较著名的诗有《励学篇》、《劝学诗》、《七绝》,以及词作《西江月》等。

宋真宗是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1]”的作者。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家庭介绍

皇后

潘皇后:章怀皇后潘氏(968-989),忠武节度使潘美第八女,十六岁受太宗命嫁真宗。潘氏出自名门,太宗赵光义念之潘美有功,故983年,封潘氏为赵恒夫人,此时十七岁的赵恒已被封为韩王,之后十六岁的潘氏又被封为莒国夫人。公元989年即端拱二年五月,潘氏病逝,享年仅二十二岁,未留下任何子女。后真宗追封其为章怀皇后。

郭皇后:章穆皇后郭氏(975年—1007年5月1日),真宗第二任妻子,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淳化四年,真宗为襄王,宋太宗为之赐婚。十七岁的郭氏入襄王府,封为鲁国夫人,不久又晋封为秦国夫人。真宗于至道三年三月即位,五月册立郭氏为皇后。景德四年,郭后随从真宗巡幸西京,回宫后病崩,享年三十二岁。郭后生三子,皇子赵佑九岁夭折,追封悼献太子。

刘皇后:献明肃皇后,名刘娥(968—1033),宋真宗赵恒的皇后,也是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李皇后:章懿皇后李氏 (987年——1032年),宋仁宗赵祯生母。李氏初入宫,为真宗宠妃刘娥的侍女,庄重寡言。真宗宠爱刘娥,想立为后,奈何刘娥家世并不显赫,又无子嗣,群臣不服。正苦恼的时候,李氏梦到仙人降生为己子。真宗与刘娥大喜,想出“借腹生子”的办法。遂让李氏侍寝,不久果然有孕。生皇子,取名赵受益(后来的宋仁宗赵祯),后来,李氏又生一女,晋封才人,不久小公主不幸夭折。

章惠皇后(984-1036),名杨淑妃 ,杨知俨女。杨淑妃通敏有思,刘娥与之交好,情如姐妹。刘娥“借腹生子”生下宋仁宗后,因为年龄已长,而杨妃代为哺育,两人一起看顾皇子,细心照料。

嫔妃

昭静贵妃沈氏:(994年-1076年),沈氏,宋真宗赵恒的妃嫔,沈伦之孙女,父亲沈继宗为光禄少卿。大中祥符年间沈氏入宫为才人。后晋美人、婕妤、充媛,至德妃。

沈妃个性贤淑不喜奢华,颇得真宗敬重。在章穆皇后逝世后、而受宠的刘德妃尚未成为皇后的这段期间,真宗曾想将她立为皇后但未果。宋仁宗嘉祐末年,仁宗晋庶母沈氏为贵妃。神宗熙宁九年,沈贵妃薨逝,享年八十三岁,谥号昭静贵妃。神宗特许将沈贵妃的遗体归返娘家,并在娘家出殡,又亲自前往沈家祭奠,之后神宗又为了沈贵妃之桑辍朝三日。

贵妃杜氏

贵妃曹氏

贵妃陈氏

顺容戴氏

美人徐氏

才人陈氏

1、温王赵禔,早亡,宋徽宗时改追宗室,赐名赵禔,追封温王

2、悼献太子赵祐,十岁时夭折,母皇后郭氏

3、昌王赵祇,早亡,宋徽宗时改追宗室,赐名赵祇,追封昌王

4、信王赵祉,早亡,宋徽宗时改追宗室,赐名赵祉,追封信王

5、钦王赵祈,早亡,宋徽宗时改追宗室,赐名赵祈,追封钦王

6、仁宗赵祯,生母宫人李氏,养母皇后刘氏、淑妃杨氏

1、惠国公主,早亡

2、升国大长公主,初入道,号清虚灵照大师。

伪造天书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帝与萧太后率大军南下攻宋。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真宗勉强御驾亲征,但却在宋军士气方振、战局对辽不利之际,以每年输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的屈辱条件,在澶渊同辽签订了和约,开创了以输岁币求苟安的恶例。真宗原以为这是一桩值得自豪的功业,很得意了一阵子。不料有一天,参政王钦若却对他说:“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以万乘之尊而为城下盟,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了!”王钦若的话,本来是要贬低寇准的,但却同时给爱慕虚荣的宋真宗兜头泼了一盆冷水,从此怏怏不乐。

王钦若是个善于察言观色、逢迎邀宠的马屁精。他对正经事儿没多大能耐,但在搞小动作方面,却是胜人一筹的。史称他“性倾巧,敢为矫诞”,就是说这个人鬼得很,敢于弄虚作假。宋真宗伪造“天书”的把戏,就是他出的歪点子。他看出真宗这人是既好大喜功,又害怕战争,就找了个机会假意向真宗提议说:“陛下若出兵收复幽、蓟两州,就可以洗掉澶渊之盟的耻辱了。”真宗说:“河北的的百姓刚免了战争之苦,我那忍心再挑起战争呢?还是想点其它主意吧!”王钦若乘机说:“那就只有封禅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了。但自古封禅,都得有“天瑞”出现才行。”接着又说:“当然,这‘天瑞’不是说要就有的;前代之所谓“天瑞”者,有些是人为搞出来的,只不过人主把它当真的崇奉起来,并以之昭示天下,就会同真的一样了。古代传说的‘河出《图》、洛出《书》’,难道真有这么回事吗?那不过是圣人以神道设教罢了!”真宗听了,当然心领神会,但又担心地说:“王旦也许不会同意这么干吧?”王旦是当时的宰相,因此前寇准已被排挤出朝,所以真宗首先考虑王旦是否肯附从。王钦若说:“我去向他暗示这是出于圣意,估计不会不同意。”果然,经过王钦若说项,王旦同意了。但真宗心里还是不踏实,就把王旦召来宴饮,正当喝得高兴的当儿,命人取出一樽酒来赐与王旦说:“带回去同老婆孩子一起享用吧!”王旦回家后打开酒樽一看,哪里是什么美酒拿里面盛的全是美珠!从此,王旦成了封禅拉拉队的带头羊。

主要障碍打通了,真宗又同王钦若密谋布置了一番,于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正月把朝臣召集起来,煞有介事地对大家说:“去冬十一月庚寅月,将近半夜时分,我刚灭烛就寝,忽然室中亮堂起来,有个穿绛衣的神人对我说:‘来月于正殿建道场一个,将降天书“大中禅符”三篇。’说完就不见了。从十二月初一起我即斋戒于朝元殿,并建道场以伫候神赐。适才城皇司来奏称在左承天门南发现有帛布悬于屋脊上,即遣中使去察看,回报说帛布还包有类似天书的东西,封口隐然有字。原来正是神人说的天书啊!”王旦等当即再拜称贺。真宗于是率百官步行到承天门,诚惶诚恐地把那所谓的“天书”迎奉到道场,当众开了封口。只见帛布上写的是:“封受命。兴于宋,付于慎,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另外还有黄色字条三幅,内容是说真宗以孝道承统,务以清净简俭,必致世祚长久云云。真宗命知枢密院事陈尧叟宣读后,依旧包起,郑重盛入预先准备好的金柜中,另派官员祭告天地、宗庙和社稷。即在崇政殿设斋宴,接受百官朝贺。为了扩大影响,真宗趁热打铁,接连下了几道诏令:大赦、改元、改左承天门为承天祥符、群臣加恩、特许京师聚饮三日以示庆祝,等等。又授意一班吹鼓手如陈尧叟、丁谓等益以经义加以附和。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争言祥瑞”的热潮。

这样闹腾了一阵之后,三月间即由王旦牵头,动员了文武百官、藩夷僧道及耋寿父老等二万四千三百余人,连续五次联名上表请求真宗封禅。真宗召三司使丁谓问了经费事宜后,即命翰林及太常详拟封禅仪注,又任命了主要负责官员,其中王旦为封禅大礼使,王钦若为封禅度经制置使,丁谓负责计度财用。六月初,派王钦若为先行官,赴泰山筹办具体事宜。

王钦若一到乾封(今泰安县)即上言:“泰山醴泉出,锡山苍龙现。”不久,又遣人将自己伪造的“天书”驰送京都。真宗再次召集朝臣吹牛说:“五月丙子夜,我又梦见上次的神人对我说:‘来月上旬,将赐天书泰山’,即密谕王钦若等凡有祥瑞立即上报,现在果然应验了……”王旦等又是再拜称贺。接着将泰山来的“天书”奉迎至含芳园正殿,仍由陈尧叟启封宣读,文曰:“汝崇孝奉吾,育民万福。锡汝嘉瑞,黎庶成知。秘守斯言,善解吾意。国祚延永,寿历遐岁。”于是群臣表上真宗尊号为“崇文广武仪天奉道宝应章感圣明仁孝皇帝”。不久,王钦若又献芝草八十本,赵安仁献五色金丹、紫芝八千七百余本,各州献上的芝草、嘉禾、瑞木之类更多得无法纪计。九月,“令有司勿奏大辟案”,又诏建玉清昭应宫,以备专门供奉“天书”。上述种种无非是为封禅气氛加温,同时也把对真宗的歌功颂德浪潮推上了一个新台阶。泰山封禅

当伪造天书,一切准备就绪后,真宗即于十月初正式就道东行。那“天书”被载以玉辂,在前开路;王旦等一般文武百官扈从;还有一大批供役人员,组成了浩浩荡荡的队伍,历时十七天始到达泰山。在山下斋戒三日,始行登山。按照事先拟定的礼注,在山上完成了祭天大典后,第二天又下到社首山行了祭地礼。之后,又是一连串的庆贺活动。总计这次“东封”,包括到曲阜祭孔在内,前后花了四十七天时间。

这场由王钦若执导、宋真宗主演的闹剧虽然暂此结束了,但真宗并没有停止其“以神道设教”的事业,那些阿谀奉承之徒也仍然不断向他“争奏祥瑞,竞献赞颂”,几至达到“一国上下如病狂热”的地步。三年以后,在一些人的怂恿下,真宗又到山西汾阳去行“祭祀后土”(又称“西封”)大礼。可以说,一直到死,他都把这类自欺欺人的举措视作维系其政权命运的纽带。

相关故事

拉动内需反腐倡廉促经济

一千年前,繁华似锦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三月,西域于阗国王遣回鹘罗斯温等来宋朝贡。罗斯温跪奏曰:“臣万里来朝,获见天日,愿圣人万岁。”(《宋史》)宋真宗问询路上情况,罗厮温说:“涉道一年,昼行暮息,不知里数。昔时道路尝有剽掠,今……行旅如流。愿遣使安抚远俗。”罗厮温称于阗到敦煌的道路通畅,行旅如流。此次于阗使节带来的贡品有玉石、乳香、琥珀、棉织物、琉璃、胡锦等;于阗使团间有商队,从内地带去了丝织物、金银器、茶叶等物品。

这一年是公元1009年,距今整整一千年。千年梦回,北宋繁华似锦。而这一“锦”象在这年的九月体现得尤为明显:“(西夏)夏州进奉外,有以私物贸易久而不售者,自今官为收市。”这就是说,西夏使节所带之物,如果卖不出去,宋朝官府就全部包买下来,充分照顾朝贡者的利益。北宋政府财大气粗可见一斑。

这一年,北宋基本上是风调雨顺,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唯有一次汴水涨溢出岸,浸没了从京师到郑州的道路。宋廷诏选善于治水的使臣迅速控制了水势,一时受阻的漕运也得以恢复通航。

这一年,客居泉州的阿拉伯穆斯林出资,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建造了泉州清净寺,占地250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处伊斯兰教寺。

这一年,河南虞城富人曹诚在商丘建学舍150间,聚书1500余卷,“博延众生,讲习甚盛”,宋真宗赐名“应天府书院”,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

这一年,宋真宗追封孔子弟子颜回等十人公爵,曾参等62人侯爵,封先儒左丘明等19人伯爵。

这一年,正处于历史上少有的盛世“咸平之治”时期,北宋悠闲地走在封建主义的小康大道上,经济复苏,国力猛增,制度清明,人文鼎盛,人口数量亦成倍增长!

有宋一代,素以富足、安康著称,却只这样一个“盛世”排名,而且是在开国不到40年、国家千疮百孔,每年不停地与党项、契丹作战,甚至还有四川叛乱的情况下开创的,那么,如何揭开这一辉煌的谜底呢?

大中祥符(1008—1016)是宋真宗的第三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九年。大中祥符二年,繁华似锦,可是所有这一切,在五年之前并不明朗,那时的热门话题是:战争与和平。

和谐就是生产力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治理最好的国家。而北宋,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小国”。

公元1009年,在中国大地上除了北宋之外,还有辽、夏,云南的大理国,青藏为吐蕃诸部及黄头回纥,西域为西州回鹘及于阗国(此时已皈依伊斯兰教,属于哈拉汗朝)。

辽之北则为斡朗改和辖戛斯等多个政权并立。而五年前,北宋的周边形势要严峻得多,尤其是宋辽关系。

1004年闰九月,辽萧太后与辽圣宗率大军侵入宋境,十一月,进抵澶州(今河南濮阳)。

此前,辽曾提出和约,宋真宗选择了战争。在同平章事寇准等人的坚持下,宋真宗亲至澶州督战,登临北城门楼,“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辽军一面屯兵澶州城下,与真宗所统宋军主力对峙,一面展开和谈。

和平还是战争?宋真宗选择了和平:十二月,宋辽讲和,双方约为兄弟之国,承认边界现实,宋每年给予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

关于“澶渊之盟”,历来颇多非议,否定者认为这是胜算下的城下之盟。殊不知,虽然辽军腹背受敌,但已击败宋军第一线主力,长驱直入,折损大量宋军;同时宋人也因争战多年却无法击败辽军取得最后的胜利而倾向议和。

民意如此,人心向背啊。宋真宗要的是和谐—友邦的和谐,民众的和谐。于是,宋辽签盟,从此交好达百年之久。

何况,虽然“澶渊之盟”后宋朝纳岁币换取了和平,可并非像某些教科书所言“大大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危机”那么简单:从公元979年,真宗之父赵光义北征开始,宋辽之战已经打了25年了,其间北宋损兵折将,人民生灵涂炭,难道还应继续吗?这种生死相搏,要最终博弈到何时,且宋朝彻底胜算又有几何?

每年扔出去30万两白银,谁都心痛,可是否了解当时宋朝在北方战线上应付一场战争,需要投入怎样的国力物资?

3000万两白银!这还仅仅是中等级别的战争。

当时宋年收入一亿,而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所耗费的军费就高达3000万,这是多么恐怖的数字。即位近七年来,宋真宗一共应付了多少场超级战争?相比之下,这30万两岁贡的确是九牛之一毛!但年30万岁贡对于经济拮据的契丹来讲,无疑是天上掉的大馅饼。

于是,契丹上下因此而与宋朝百年交好,契丹铁骑不再南下。此中利弊,勿庸赘言。 公元1004年赵恒做了两件大事一文一,武一南一北。这年秋月宋真宗挥戈北上,大胜在即,却通过外交斡旋,却签下蒙屈的澶渊之盟。澶渊之盟使仁义宽厚的宋仁宗留下软弱之君的名声。但南方小镇,由于他的青睐,而扬名四海,后人记住了这个小镇的时候,也记住了真宗的年号---景德。景德镇陶瓷。

到此,如果说后人对“澶渊之盟”还有不满意的地方,那就是它使北宋失去了中原帝国的威仪,番邦外夷竟未臣服!其实“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不是很好吗,何必非要自居“父皇帝”?兄弟和谐相处,于神宗而言,其结果就是:和谐就是生产力。

宋朝的国家财政收入,和约之后得以增加,在宋真宗病逝前一年,即公元1021年,其总额已达15000万。可以说,没有五年前的和约,就没有1009年的繁华似锦。

繁华似锦,尚需锦上添花,而能锦上添花的,是宋神宗那支廉政的大手笔。

公元1009年十一月,大手笔宋真宗作了一篇文章。

众所周知,真宗是位诗人,脍炙人口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出自他的名篇《励学篇》。不过这次却非他的即兴之作,而是告诫百官的《文武七条》:一是清心。平心待物,不为自己的喜怒爱憎而左右政事;二是奉公。公平正直,自身廉洁;三是修德。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四是务实。不要贪图虚名;五是明察。勤于体察民情,不要苛税和刑罚不公正;六是勤课。勤于政事和农桑之务;七是革弊。革除各种弊端。

真宗所立七条,均是廉政之举。有宋一朝,经济发达,尤善商贾,尽管赵宋的面积、人口、资源都比前朝李唐差得多,但是,宋朝的经济,在像1009年这般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时,岁入是唐朝的七倍;即便灾害频仍,岁入也是大唐的三倍左右。

经济繁荣,边贸红火,贡赋通达,税收富足,官员接触钱财的机会也由此多了起来。然而北宋时期官员赃罪(贪污)的现象却减少了,尤其与相距较近的唐朝、明朝相比,更是稀少。借宋人朱熹《观书有感》一问:问渠哪得“清”如许呢?

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真宗所提之“清心”“修德”就是廉政的源头,有这样的活水注入,何愁为官不清呢?

“清心”“修德”是真宗倡廉的根本,其实宋代的倡廉措施中也是“德治”在先:

宋代官员有试用期,试用官员转正要有若干名正式官员保举,按规定,官员不得保举曾犯有贪污罪的官员转正。宋朝允许在职官员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者可提前转正或越级提拔,但曾犯有贪污罪者不许参加科举考试。又规定,凡重要职务和接触钱财的职务,一律不允许曾犯贪污罪者担任。宋朝官员通常定期定级,但曾犯贪污罪的官员升迁则举步维艰。

一个官员犯贪污罪,其上司、曾荐举过他的官员都要受到处罚。这使得上司很注意防范下属犯贪污罪,荐举者很关心被荐举者的德行,这就使官员贪污受到牵制。

宋代吏部设有官员档案,凡犯贪污罪者都记录在案。宋代还规定,这些犯罪者,每次晋级或调动职务时,都要向吏部主动申报自己曾犯过贪污罪,并规定,此类官员不得随意更改姓名。

“德治”就是以道德教育,启迪官吏的道德良知,使之不去越轨,但它必须与“法治”相结合:以法律约束,令其奉公守法,不敢贪污。为达到《文武七条》之“奉公”(廉洁奉公)宗旨,神宗倡廉工作的一大重点是加强监察官员自身的廉政建设。

宋朝对具有纪委职责的监察官员有着严格的规定,甚至监察官违反出巡制度都要遭受处罚。还特别规定了监察官失察、自身贪暴受惩处的制度。1009年九月,真宗“诏诸路官吏蠹政害民,转运使、提点刑狱官不举察者坐之”。

对于失察的监察官,真宗实行严厉的处罚。王曙为河北转运使,“坐部吏受赇,降知寿州”;张观任解州通判,因“盐池吏以赃败,坐失举劾”,被降监河中府税;河北路走马承受使臣悉代之,“坐不察边肃贪纵故也”。

因为这些廉政举措,1009年的北宋,可谓政治清明,这更加速了宋王朝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一个被《清明上河图》千秋歌颂的时代正拉开序幕将北宋王朝推向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等待着百年后张择端的那支画笔。

官员追求政绩,或为摆平“劣政”的负面影响,常常不惜血本,通过掏“封口费”来扫清舆论障碍。其实,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千年以前的宋真宗为了搞所谓“封禅泰山”大典,就给自己的宰相王旦一笔不菲的“封口费”。

逸事

派曹利用去辽国签订澶渊之盟之际,告诉曹“迫不得已,虽百万亦可!”。寇准知道后,指着曹怒道“超过30万两,提人头来见”。

最后,经过曹利用再三讨价还价,以白银10万两,绢帛20万,订立澶渊之盟。

曹利用回到宋朝之后,宋真宗急问金额多少,曹利用不敢直说,只竖起3根指头,宋真宗以为是300万两,大惊失声脱口而说,“太多了”,过了一会又安慰道:“金额是太多了,但就此把事情了结也好”,待知道是30万时,如释重负,转忧为喜,对曹利用大加赏赐。

相关评价

元朝官修正史《宋史》脱脱等的评价是:“真宗英悟之主。其初践位,相臣李沆虑其聪明,必多作为,数奏灾异以杜其侈心,盖有所见也。及澶洲既盟,封禅事作,祥瑞沓臻,天书屡降,导迎奠安,一国君臣如病狂然,吁,可怪也。他日修《辽史》,见契丹故俗而后推求宋史之微言焉。宋自太宗幽州之败,恶言兵矣。契丹其主称天,其后称地,一岁祭天不知其几,猎而手接飞雁,鸨自投地,皆称为天赐,祭告而夸耀之。意者宋之诸臣,因知契丹之习,又见其君有厌兵之意,遂进神道设教之言,欲假是以动敌人之听闻,庶几足以潜消其窥觎之志欤?然不思修本以制敌,又效尤焉,计亦末矣。仁宗以天书殉葬山陵,呜呼贤哉!”

《宋史·本纪第八》

真宗三

天禧元年春正月辛丑朔,改元。诣玉清昭应宫荐献,上玉皇大天帝宝册、衮服。

壬寅,上圣祖宝册。己酉,上太庙谥册。庚戌,享六室。辛亥,谢天地于南郊,大

赦,御天安殿受册号。乙卯,宰相读天书于天安殿,遂幸玉清昭应宫,作《钦承宝

训述》示群臣。壬戌,诏以四月旦日为天祥节。丙寅,命王旦为兖州太极观奉上册

宝使。

冬十月辛未,诏阁门自今审官、三班院、流内铨,后殿日引公事,勿过两司。

壬申,谕诸州非时灾沴不以闻者论罪。己卯,罢京东上贡物。辛卯,赐寿春郡王及

王友张士逊等诗。

十一月己亥,诏曲宴日辍后殿视事。辛丑,曹玮平鬼留家族。壬寅,诏淮、浙、

荆湖治放生池,禁渔采。乙卯,幸太一宫,大雪,帝谓宰相曰:“雪固丰稔之兆,

第民力未充,虑失播种。卿等其务振劝,毋遗地利。”壬戌,契丹使耶律准来贺承

天节。高丽使徐讷率女真首领入对崇政殿,献方物。十二月丙寅,京城雪寒,给贫

民粥,并瘗死者。乙亥,罢京城工役。丙子,严寒,放朝。丁丑,放逋负,释系囚。

己卯,女真国人归,给装钱。高丽使徐讷赐射瑞圣园。辛卯,诏陕西缘边鬻谷者勿

算。壬辰,遣使缘汴河收瘗流尸。是岁,三佛齐、龟兹国来贡。诸路蝗,民饥。镇

戎军风雹害稼,诏发廪振之,蠲租赋,贷其种粮。

二年春正月乙未,真游殿芝草生。壬寅,振河北、京东饥。辛亥,赐寿春郡王

《恤民歌》。戊午,王钦若等上《天禧大礼记》四十卷。己未,遣使谕京东官吏安

抚饥民,又命诸路振以淖糜。

二月丙寅,甘州来贡。丁卯,寿春郡王加太保,进封升王。诏近臣举常参官堪

任御史者。庚午,右正言刘烨请自今言事许升殿,从之。庚辰,振京西饥。乙酉,

幸徐王元偓宫视疾。

秋七月丁巳,太白昼见。辛酉,京城大雨,水坏庐舍大半。丙寅,以李迪为吏

冬十月戊寅,命依唐制,双日不视事。壬午,幸正阳门观酺。帝自不豫,浸少

临行,至是人情大悦。壬辰,以王钦若为资政殿大学士。甲辰,减水灾州县秋租。

丙午,召皇子、宗室、近臣玉宸殿观稻,赐宴。

十一月戊午,召近臣于龙图阁观御制文词,帝曰:“朕听览之暇,以翰墨自娱,

虽不足垂范,亦平生游心于此。”宰臣丁谓请镂板宣布。庚申,内出御制七百二十

二卷付宰臣。丙寅,丁谓加门下侍郎兼太子太傅,李迪加中书侍郎兼尚书左丞,依

前少傅。迪、谓忿争于帝前。戊辰,罢谓为户部尚书,迪为户部侍郎。任中正、王

曾、钱惟演并兼太子宾客,张士逊、林特并兼太子詹事,晏殊为太子左庶子。己巳,

诏谓赴中书视事如故。庚午,诏自今除军国大事仍旧亲决,余皆委皇太子同宰相、

枢密使等参议行之。太子上表陈让,不允。以丁谓兼太子少师,冯拯兼少傅,曹利

用兼少保。辛未,诏自今群臣五日于长春殿起居,余只日视朝于承明殿。甲戌,丁

谓等请作天章阁奉安御集。十二月乙酉,皇太子亲政,诏内臣传旨须覆奏。丁亥,

龟兹、甘州回鹘遣使来贡。己丑,王钦若加司空。庚寅,议事资善堂,命张景宗侍

皇太子。丁酉,以王钦若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

闰月丁卯,以唃厮啰为边患,诏陈尧咨等巡抚。庚午,京城谷贵,减直发常平

仓。乙亥,帝不豫,力疾御承明殿,赐手书宰相,谕以辅导储贰之意。是岁,京西、

陕西、江、淮、荆湖诸州稔。

五年春正月己丑,帝疾愈,出幸启圣院。癸巳,诏天下死罪降,流以下释之。

乙未,遣使抚京东水灾。丁酉,以张士逊为枢密副使。己亥,宴近臣承明殿。

二月甲寅,审刑院言天下无断狱。丙寅,赐天下酺。庚午,以孔子四十七世孙

圣祐袭封文宣公。

三月辛巳,御正阳门观酺。辛丑,京东、西水灾,赐民租十之五。壬寅,丁谓

加司空,冯拯加左仆射,曹利用加右仆射,任中正工部尚书。

夏四月丙辰,客星出轩辕。

五月乙亥,虑囚,降天下死罪。

六月丙午,太白昼见。

秋七月甲戌朔,日有食之。戊寅,新作景灵宫万寿殿。

八月壬戌。荧惑犯南斗。

九月戊寅,唃厮啰请降。

冬十月癸卯,蠲京东西、淮、浙被灾民租。壬子,依汉、唐故事,五日一受朝,

遇庆会,皇太子押班。

十一月戊子,王钦若以山南东道节度使坐擅赴阙,降司农卿、分司南京。是岁,

高丽遣使来贡。京东、河北、两川、荆湖稔。

乾兴元年春正月辛未朔,改元。丁亥,御东华门观灯。戊戌,蠲秀州水灾民租。

二月庚子,大赦天下。癸卯,上尊号曰应天尊道钦明仁孝皇帝。诏苏、湖、秀

州民饥,贷以廪粟。甲辰,制封丁谓为晋国公,冯拯为魏国公,曹利用为韩国公。

庚戌,诏徐州振贫民。甲寅,对宰相于寝殿。帝不豫增剧,祷于山川神祗。戊午,

帝大渐,遗诏皇太子于柩前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权处分军国事,淑妃为皇

太妃。帝是日崩于延庆殿,年五十五,在位二十六年。十月己酉,葬永定陵。己未,

祔太庙。天圣二年十一月,上尊谥曰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庆历七年,

加谥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赞曰:真宗英悟之主。其初践位,相臣李沆虑其聪明,必多作为,数奏灾异以

杜其侈心,盖有所见也。及澶洲既盟,封禅事作,祥瑞沓臻,天书屡降,导迎奠安,

一国君臣如病狂然,吁,可怪也。他日修《辽史》,见契丹故俗而后推求宋史之微

言焉。宋自太宗幽州之败,恶言兵矣。契丹其主称天,其后称地,一岁祭天不知其

几,猎而手接飞雁,鸨自投地,皆称为天赐,祭告而夸耀之。意者宋之诸臣,因知

契丹之习,又见其君有厌兵之意,遂进神道设教之言,欲假是以动敌人之听闻,庶

几足以潜消其窥觎之志欤?然不思修本以制敌,又效尤焉,计亦末矣。仁宗以天书

殉葬山陵,呜呼贤哉!

扩展阅读:

1

中国历史纪元表(北京大学历史系郝斌教授编制)

2

http://www.sn-n-tax.gov.cn/new-sxgs/sxgs008.jsp?pagetype=TPP_CONTENT&wbnewsid=8530&tree=1

3

宋史[元]脱脱

4

http://www.njmuseum.com/rbbook/gb/25/ss/sshi.htm

开放分类:
人物宋朝皇帝

2.河北书法家

2 河北书法家

中文名:赵恒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北石家庄

出生日期:1967年12月

职业:书法家

毕业院校:石家庄陆军学院

主要成就:全国青少年金石书画家作品展览

人物简介

赵恒,1967年12月出生,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陆军学院毕业。书法师承祖传,从四五岁开始习书,先由欧、黄入,继临汉隶、魏碑、颜、柳、赵和二王之书。作品曾入选“全国青少年金石书画家作品展览”,在国内和日本进行巡回展出,并被日方收藏。作品曾荣获军队“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书法展”一等奖。1997年以来,先后有十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总政治部、总后勤部等单位收藏。中国书协副主席刘艺先生曾评价说,“在我所见到的青年书法家中,赵恒的书艺很具个性,很有特点,一点一划和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一种天然的风采,既似行云流水,又有磅礴大势;遗风中更显个性,艺术中更见生命。”

作品

赵恒即将出版书法作品集。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省书协主席旭宇先生为此题写了《赵恒书法作品集》几个大字。中国书协副主席刘艺、书协副秘书长张旭光先生题了词,省书协范硕、杜锡瑞、任桂子、熊基权、陈茂才等几位副主席也都题了词。 赵恒现为河北省书协会员,省直书法家协会理事,省老年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河北省书画艺术中心河北广源书画院副院长,广西珠城书画院理事,《中国书法艺术网》副站长,《中华艺术观察网》副站长。

3 陕西省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中文名:赵恒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地:辽宁抚顺

出生日期:1955年12月

职业: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毕业院校:东北财经大学

性别:男

入党时间:197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学历:经济学博士

人物简介

男,满族,1955年 12月生,辽宁抚顺人,1972年12月参加工作,197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经济学博士。

简历

历任辽宁原县夏家堡公社厦王堡大队生产队长、辽宁抚顺市小莱河铁矿团支部副书记、副队长、副厂长。1981年起历任辽宁抚顺市税务局人事科干事、河北分局副局长、抚顺市税务局监察科副科长、抚顺市税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1993年至1996年任抚顺市税务局(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1994年起兼抚顺市市长助理)。1996年至2001年任辽宁省国家税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01年10月至2005年5月任辽宁省国家税务局党组成员、沈阳市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2005年5月至7月任陕西省国家税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2005年7月任陕西省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4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

赵恒,中共党员,山东德州人,辽宁大学法律硕士,现为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赵律师擅长于企业常年法律顾问、合同纠纷和劳动争议案件的办理。 赵律师先后在派普中国(今乐语中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代码:FTLK)、高德软件(纳斯达克股票交易代码:AMAP)、加多宝中国(红色罐装王老吉)等大型集团公司从事法务和管理工作,赵律师目前担任多家企业的法律顾问。赵律师擅长于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对于测绘行业、计算机软件和

互联网

行业、分销和零售行业、快速消费品行业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有着深入研究和丰富的实务经验。赵律师应邀为多家企业的法律人员和员工提供法律培训,赢得企业的好评。

赵律师

为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制定合同评审和管理制度,起草、修改各类合同数千份,并多次参与重大项目的谈判工作。赵律师代理了数十起合同纠纷案件,为当事人挽回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

赵律师为多家企业提供专项劳动法律服务,为企业制定员工手册等企业规章制度,指导企业规范员工的入职、岗位变动和离职流程,有效避免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劳动争议。赵律师代理了数十起劳动争议案件,有效的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赵律师勤奋好学,2004年以400余分的成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成绩名列辽宁省前茅。赵律师在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过程中注意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和专著,其中有数篇被权威杂志收录,赵律师代表作品有《劳动纠纷诉讼全程维权详解》(参与编写)、《信息网络传播权研究》等。

5 安徽省科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基本资料

姓名:赵恒

工作单位:安徽省科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职位:董事

履历

历任北京首钢设计院项目经理、设计师;北京市京工房地产开发总公司销售部经理;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任北京国兴嘉业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营销总监;2008年12月起任北京中弘投资有限公司及北京中弘兴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裁。现任安徽省科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6 原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

中文名:赵恒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南省邵阳县南乡

出生日期:1883年4月

逝世日期:1977年9月

职业: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

字:直愚

享年:95岁

简介

赵恒,字直愚,1883年4月出生,湖南省邵阳县南乡人。赵祖上务农兼作小本经营。1890年入本乡私塾启蒙读书,1903年进入邵阳爱莲书院,次年转入宝庆校士馆学习。1906年在家乡开办私塾任教。1909年考入北京法政专科学校学习。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赵与同县朱伟臣等由津沪秘赴武汉准备加入起义部队。11月到达时正逢北洋军占领龟山,汉阳失守,黄兴辞职赴上海,因此未能如愿,只得回到邵阳帮办地方自治并兼任教员。1912年7月赵赴北京法专继续学业,1913年2月毕业。

1913年3月赵回到家乡,举家迁往长沙。先后任湖南私立第一法校、公立法律学校教员,私立群治、达材、会通等法校教员,省立长沙第一师范、长沙第一中学、邵阳驻省中学以及湖南大学教员。其间于1918年短暂任职湖南省高等审判厅庭长。

1926年唐生智主政湖南,任赵为湖南省高等审判厅厅长,期间赵组织成立惩治土豪劣绅特别法庭,并兼任法庭委员,当时共产党员何叔衡、谢觉哉、易礼容等均在该庭任委员。1928年湖南省金库出现亏空,金库主任被撤职查办。经时任民政厅厅长的旧友曾继悟再三相邀,赵接任金库主任。上任后尽心职守,苦心经营,成绩斐然。三个月后,除补充金库亏空后,仍余200多万元。湖南省政府即用此款为基础,命赵负责筹备成立湖南省银行,并担任银行行长兼省金库主任。任职期间,时局动荡,金融秩序混乱,银行几次濒临倒闭,幸得其全力维持渡过难关。1935年湖南省政府奖励赵现金一万元,以表彰其维护金融稳定之功,并批准了他的辞职申请。

1938年赵经长沙经济团体推选任湖南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当时参议会基本已被国民党员把持,赵不肯加入国民党,又常常反对政府征粮征兵过度以及银行滥发纸币,因而第二届就被调派为设计委员会委员,不再参加临时参议会。

1944年6月长沙沦陷后,赵避居于邵阳、黔阳等地,日寇投降后,任邵阳私立应时中学校长。1948年9月,程潜主政湖南时任湖南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其得知程潜有和平起义的思想后,主动要求调赴邵阳,以邵阳专署警备司令部顾问的名义联系教育、工商等各界人士以及当地武装,开展调查联络以及策反工作。8月4日,程潜在长沙通电起义,赵在邵阳随即响应。

赵1951年1月任湖南人民军政委员会参议室参议,1955年4月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参事。

赵恒1977年9月在长沙辞世,享年95岁。

7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

简历

赵恒,男,1965年生于河南省镇平县。

1984-1987年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就读,毕业后到河南省南阳师范专科学校工作。

1994-1997年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攻读世界史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97年至今,在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工作。主讲“世界当代史”和“当代国际关系史”。

2001年,进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攻读博士研究生,专业是世界史,研究方向是核军备控制。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10月从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

科研成果

论文

1、《师范院校人文综合课的出路何在》,《探索与争鸣》2003年第2期

2、《联邦德国对以色列政策的历史分析》,《德国研究》2003年2期

3、《日本核政策的回顾与前瞻》,《东北亚论坛》2003年4期

4、《毛泽东核战略思想研究》,《军事历史》2003年月论文专刊

5、《南非核政策历史分析》,《西亚非洲》2004年3期

6、《德国近现代史上的军备控制与裁军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学报》2007.4

7、《朝鲜核问题的核不扩散意义分析》,《韩国研究论丛》(第十七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8、《德国近现代史上的军备控制与裁军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第4期;

9、《世界历史视野下军备控制与裁军研究中的问题与设想》,《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著作

1、《印度核政策的历史分析》,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核不扩散机制:历史与理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

科研课题

2007年,省教育厅项目----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国际人道主义法

国家社科基金----《战时美国的中国大国地位政策演变》、

安徽省精品课程-----《世界现当代史》项目的主要参加者,

主持安徽省教育厅项目----《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国际人道主义法》。

主讲课程

主讲《世界现当代史》、《世界史专题研究》、《德国史专题研究》、《军备控制与裁军研究》等课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4: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