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赵朝会 |
释义 | 赵朝会简介赵朝会,男,河南郑州人。 1986 年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毕业, 1988 年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工程系进修, 1990 年武汉大学无线电系助教进修生班毕业, 199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7 年调入上海电机学院, 2008 年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博士学位,历任河南农业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上海电机学院教授, 2009 年起担任上海电机学院教务处处长。 赵朝会教授是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 IEEE )会员, IEEE 国际会议审稿人,并兼任河南农业大学农业电气化专业硕士生导师,全国农业高等院校理论电工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电工学会理事、河南省仪器仪表学会理事等职。 1999 年获郑州市先进教师称号, 2001 年获郑州市金水区十大杰出青年, 2009 年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长期从事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电机设计及制造、电机拖动的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主讲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变流技术、电机与拖动、自动控制等多门课程,主持和参与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并在混合励磁电机的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力的支持了国防建设。近年来,先后发表论文 70 余篇,其中被 EI 收录近 30 篇;出版专著及教材 12 部;申请专利 20 余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教学和科研成果 5 项。 治学严谨 勇于创新的电机专家主要著作书名:混合励磁电机的结构及原理 作者:赵朝会,张卓然,秦海鸿 著 出版社: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 主要内容简介: 在总结混合励磁电机发展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和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结构形式;讨论了其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系统论述了转子磁分路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磁路计算、三维有限元分析与建模方法;探讨了并列式混合励磁同步电机中切向磁钢永磁同步电机和电励磁同步电机的设计规律以及并列式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运行特性、轴向漏磁等特殊问题;研究了并列式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的静态特性、发电方式和电动运行工作特性。 目录: 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混合励磁电机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现状 1.1 混合励磁电机的基本概念 1.2 混合励磁电机的分类 1.3 混合励磁电机的研究现状 1.3.1 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研究现状 1.3.2 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的研究现状 1.4 混合励磁电机的特点与基本要求 1.5 混合励磁电机的应用前景 1.5.1 航空电源系统 1.5.2 风力发电系统 1.5.3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 1.6 小结 第2章 转子磁分路式混合励磁同步电机 2.1 转子磁分路式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结构的提出 2.1.1 永磁同步电机的典型结构 2.1.2 转子磁分路式径向结构混合励磁同步电机 2.1.3 转子磁分路式切向结构混合励磁同步电机 2.2 转子磁分路式切向结构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等效磁路 2.2.1 双向励磁下的等效磁路 2.2.2 径向磁路磁化特性 2.2.3 轴向磁路磁化特性 2.2.4 径/轴向磁场分布与磁路特点 2.3 转子磁分路式切向结构混合励磁同步电机调磁特性的影响因素 2.3.1 转子磁分路作用的基本约束关系 2.3.2 转子长径比对电机调磁特性的影响 2.3.3 极对数对电机调磁特性的影响 2.3.4 永磁体结构对电机调磁特性的影响 2.3.5 主气隙/附加气隙长度比对电机调磁特性的影响 2.3.6 转子导磁体延伸段截面积对电机调磁特性的影响 2.4 转子磁分路式切向结构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三维场分析与结构优化 2.4.1 三维静磁场分布 2.4.2 导磁桥结构优化 2.4.3 转子N极、S极导磁体结构(延伸端及过渡段)优化与等截面原则 2.4.4 不同磁钢宽度下的气隙磁场调节性能 2.4.5 漏磁特性与补偿磁钢的作用 2.5 转子磁分路式切向结构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电枢反应 2.5.1 直轴与交轴电枢反应磁通路径 2.5.2 基于电枢反应计算确定励磁磁势的基本方法 2.6 转子磁分路式切向结构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运行特性 2.6.1 瞬态场路耦合模型 2.6.2 空载特性 2.6.3 外特性 2.6.4 短路特性 2.7 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的MATLAB/Simulink建模方法 2.7.1 基于三维静磁场分析的主气隙磁通变化特性 2.7.2 基于三维瞬态场路耦合分析的同步电抗计算 2.7.3 MATLAB/Simulink建模方法 2.8 小结 第3章 并列式混合励磁同步电机 3.1 并列式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结构 3.2 并列式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磁路特点与运行原理 3.3 并列式混合励磁同步电机中永磁同步电机 3.3.1 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 3.3.2 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磁钢厚度和气隙磁密的关系 3.3.3 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的非导磁衬套 3.3.4 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辅助磁极的优化 3.3.5 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的优化 3.3.6 设计实例 3.4 电励磁同步电机部分的三维场分析与设计规律 3.4.1 不同励磁磁势下气隙磁场的变化规律 3.4.2 铁心长度与气隙磁场调节范围的关系 3.5 轴向漏磁现象及其对磁场特性的特殊影响 3.5.1 轴向漏磁通的存在与路径 3.5.2 双向励磁下轴向漏磁分布与三维场有限元分析 3.5.3 轴向漏磁对电励磁部分调磁性能的影响 3.5.4 轴向漏磁对永磁部分气隙磁场的影响 3.6 并列式混合励磁同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 3.6.1 并列式混合励磁同步发电机的结构尺寸 3.6.2 电励磁同步发电机的空载和负载特性 3.6.3 并列式HESM运行模态的分析 3.6.4 并列式混合励磁同步发电机中的永磁同步电机和电励磁同步电机的三种组合方式 3.6.5 实验验证 3.7 并列式混合励磁无刷直流发电机瞬态场仿真与实验验证 3.7.1 空载特性 3.7.2 外特性 3.7.3 永磁部分与电励磁部分转子相对位置问题 3.8 小结 第4章 并列式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 4.1 并列式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的结构与原理 4.1.1 三相双凸极电机结构 4.1.2 双凸极电机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4.1.3 并列式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的数学模型 4.2 并列式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的静态特性 4.2.1 空载磁场 4.2.2 空载磁链、感应电势、电感特性 4.3 并列式混合励磁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 4.3.1 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发电方式及运行原理 4.3.2 电励磁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的外特性和短路特性 4.3.3 并列式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发电工作的运行模式 4.3.4 混合励磁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的工作特性 4.4 并列式混合励磁双凸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4.4.1 双凸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构成 4.4.2 双凸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运行原理 4.4.3 单极性PWM控制时的电流拖尾现象 4.4.4 并列式混合励磁双凸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和调速特性 4.4.5 双凸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效率特性 4.5 小结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