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招魂礼
释义

江上招魂习俗, 中国古人的传统,但地方不同,形式大有区别。

中文名:江上招魂

概述

行招魂礼是湘西尽孝之大礼。一般是在“大赞日”的前一天晚上举行。时间充裕的,则单独占一夜,若时间紧则如本章所示,放在讲书说礼之后。若单独举行,此前也还须行排班礼、盥洗礼、上香礼、奠酒礼、资箔礼,总需两个多小时。礼生、乐师、执事和孝家主祭及亲眷等全部上场,众生也深信不疑,“里党无论亲疏”“皆来坐夜”,观者如云。

历史由来

楚地土家俗传,人有三魂,各有分工,魂丢人亡。喊魂即找回丢失的魂,人还未死,通过梯玛、巫觋找回游魂附体即可免死;人死了,通过礼生、梯玛、道士找回原有的三个魂,一个上神龛受祭、一个留坟堂守墓、一个去投生再世为人。

秦人自古便有烈士招魂礼:士兵战死沙场,尸身不能归乡,大军撤离之日无论战况多么危急,都要面对战场遥遥高呼:“兄弟!跟我归乡――”若是战胜后的战场,便要就地安葬好战死者尸身,尽可能地立起一座刻石、木牌甚至枯木树桩,绕着坟茔呼唤几遍,再在石上结结实实地摁下自己的血手印,而后才挥泪班师。老秦人原本是游战游牧游农兼而有之的古老族群,居无定所,死无定葬,便将这抚慰死者告慰遗属的招魂礼看得分外上心。历经春秋战国,秦人渐渐成为有国有土的大国族群,然则这古老的招魂风习却没有丝毫改变。后来秦国变法,移风易俗,有新入秦国的变法士子建言要革除此等陋习。商鞅却批下个断语:“生者激哀,磨砺后来,慷慨赴死,闻战则喜,固秦人哉!何陋之有?”于是,秦人安魂礼便依然如初地延续了下来。

过程

场面布置

行招魂礼时要专门布置场面,一、设置“五方五位”。在坪场上分东、南、西、北、中五方,每方用一张大桌子或大椅子分别设立东方青帝仁德尊神、南方赤帝义德尊神、西方白帝礼德尊神、北方黑帝智德尊神、中央黄帝信德尊神之位。神位上摆放香、米、利市、酒杯,上撑开一把大伞以遮天。

二、设置地狱。在神位前的场地上覆设一匹瓦,代表地狱;瓦下放一颗鸡蛋,代表亡魂。三、搭归魂桥和莲台。在招魂回归的路上(坪场至堂屋),悬铺黑布搭归魂桥,也叫“鬼桥”,作亡人回归之用;桥尾摆一张大椅子铺上黑布,代表升仙台,作亡人坐莲台之用;莲台后面设面盆和手巾,作亡人洁身之用。

招魂时,引礼生舞动降魔杵和引魂幡拜五方,同时读文、念咒、画符、破狱以招魂归来。这与屈原《招魂》有异,应是楚巫与土家文化结合后的原生态的“招魂”习俗。

特点

为了证实礼生所喊的亡魂是否“过仙桥”、“登莲台”、“升神座”,丧家还暗地里专门请有“看魂”人。这种人叫“亮眼睛”,走夜路必见鬼,还能见死人赶场、活人飘魂……。丧家请的“看魂”人一般都与亡人生前较熟,但和礼生不熟,免得碍于情面或串通一气不讲真话,即亡灵之魂未回到家却讲“看见”回来了。亮眼睛混在人堆,只向主祭者悄悄点头或摇头:若摇头,则“未见”亡魂“上桥”,那主孝子任由礼生喊唱,手捧的代表亡魂的“灵牌”就是不往神龛内移;若点头,则“已见”亡魂“上桥”,孝子就手捧“灵牌”引导新亡过桥、登台、升座,最后升炮作大乐以贺。所以,招魂是对礼生功夫深浅的考验。为了让亡魂顺利回归故里,不至于忙而无功,礼生除请师、歌诗、奏乐外,还要显几手绝招。

步骤

一是,行点灯礼。点《河图》灯,唱《河图》词;点《洛书》灯,唱《洛书》词。赞《河图书灯词》,“盖取四方之正气,以避五方之邪异”。

二是,行辰州符“招魂”。

1.引礼生念《华幡文咒》:身似金龙腰似牛,八大金刚坐两头。黄巾力士齐拥护,六丁六甲随我游。前朝流传众师祖,助我弟子破地狱。降魔杵霹雳现,斩关截锁总不留。吾奉先祖遗诀,能使鬼哭神愁。

2.引礼生读《破狱诀》:吾奉文公令,接引亡人魂。有关自开,有锁自脱,不开不脱,神杵斩落!

3.引礼生边读《破狱诀》,边用神杵(锡杖)在地上画“字讳”。因礼生的师承不同,所画字讳也不完全一样,以下列举三种形式的“字讳”。

行完招魂礼,礼生让孝子父或母的亡灵超脱了苦海,也为孝家子孙找到了万世常祭的依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