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戬 |
释义 | 基本资料姓名:张戬 笔名:萧鼎 籍贯:福州仓山人 出生:1976年 星座:白羊座 身高:一米七左右 体重:绝密 婚姻:已婚。育有一子 学历:1998年毕业于中华职业大学(现已合并到福建工程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职业:专职作者。目前为“幻剑书盟”首席签约作者 语言:福州方言,普通话,讲话的时候带着浓重的福州口音 习惯&喜好喜爱的女生类型:我MM这样的 最喜欢看谁的作品:金庸 喜欢的游戏:魔兽世界、星际、红警、金庸群侠传、暗黑破坏神、传奇 喜爱的食物:鱼丸 讨厌的事物:昆虫 兴趣(除了上网和游戏):看书 口头禅:打死也不说;BS之。 体育运动方面:足球 主要出没于哪些网站:“幻剑书盟”和“起点中文网” 写作前的准备:打开计算机,倒杯开水 作品萧鼎短篇作品:《悲剧》、悲剧前传之《天真岁月》、悲剧后传之《僵尸物语》 萧鼎长篇作品:《暗黑之路》、《叛逆》、《终极游戏》、《诛仙》、《诛仙前传·蛮荒行》 萧鼎连载作品:《矮人之塔》 简历1976年生于福州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从小就喜欢看武侠小说。 小学时代,萧鼎的语文很好,负责班里的墙报、海报栏。 中学时代是在南平度过的。 1995年萧鼎考入中华职业大学。在大学里负责班刊、系刊。 1998年大学毕业后曾先后于福州某期货投资公司及泉州某布行就职。 2001年接触网络并逐渐成为网络武侠写手。 2002年6月第一部长篇作品暗黑之路在台湾出版(台湾方面一次性买断版权28000元)。 2003年3月诛仙在台湾出版。 2005年4月大陆版诛仙正式面世。 2007年4月诛仙同名网游问世(诛仙改编游戏授权费为100万元左右)。 5月由萧鼎、步非烟、小椴、林千羽主编的《幻想盟》杂志正式创刊,总共出版了两辑。 6月12日《幻想盟》正式宣布停刊,月底《诛仙8大结局》出版。 11月10日萧鼎在网上发表了《矮人之塔》第一章后再无动静,据传此书年底出实体版。 萧鼎自我介绍萧鼎,男,年轻,自小读书,就是文史老师目中宠儿,理化老师眼中败类。 籍贯福建福州。少年时特立独行,锋芒太露,屡有挫折,后经人教诲,内敛圆滑,交得一班男女狐朋狗友,茫然度日,内心苦闷,不与人说,寄情写作。 大学毕业,屡有重创,茫然无措,最后痛定思痛,收拾心情,夜深人静时有出世之心,但天一光亮,便觉得万丈红尘,竟是这般可爱,如此繁华,怎可舍却? 天必降大任于我,我且独自前行! 闲时写此书,以我心情私语! 其他萧鼎幕后策划人:沈浩波 写作姿势:萧鼎写作时,写着写着常常会把双脚蹲在椅子上,感觉这样能够让萧鼎紧张起来。这种姿势看似奇怪,但确实能帮助萧鼎把情节写得更加紧凑。当然,他常常两腿酸麻,写完后起身,居然会猛地摔倒在地,疼得龇牙咧嘴。 关于萧鼎笔名的由来:“萧鼎”这个名字是萧鼎最初上网时用的名字,萧鼎说,他喜欢武侠小说,而这里面姓萧的人一般都是武功高强的人;鼎是我国古代的“国之重器”,很有气魄,于是萧鼎就起了这个名字。 关于青云山:萧鼎当初写诛仙的时候取这个名字,其实是取青云高高在上、有人间仙境之意,没想到,却成为了一个误会。小说在网络上连载了一段时间以后,萧鼎才知道,就在福州境内,有个青云山景区,而且今日正在开发。萧鼎说,他不由得感觉有些尴尬。 写作习惯:萧鼎说他写作习惯一般是白天写作,正常来说在白天早上萧鼎精神比较好,写两个小时,下午的时候也写一两个小时。写作的进度出入比较大,有的时候郁闷的时候一天写一百个字,四个小时写一百个字,有的时候感觉好的时候反而发挥不能好,写四五千字、五六千字都有。 关于诛仙的由来: 1.这部作品是应当初《梦想者》杂志的几个朋友约稿而创的,应该说,在这一类型的小说中,大家都受到了当年还珠楼主先生的影响。此外,当初《梦想者》并未要求萧鼎创作这个题材,是萧鼎想要自己开阔一下思路,所以选择了这个题材。 2.写一部中国古典风味的东方背景的仙侠小说是萧鼎一直以来的夙愿,这个念头的起源就是他小时候看《蜀山剑侠传》一直留下来的,看到《蜀山剑侠传》的时候,“人物情感比较苍白”的这种印象一直留在萧鼎心中,所以这个是萧鼎当初写作的动力之一。 3.中国古典文化如此的深厚,为什么不能诞生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新作品呢?所以萧鼎就尝试着把中国古典文化和新兴的魔幻潮流结合起来,这就是萧鼎写作《诛仙》的原因。 关于诛仙题目的由来:纯粹是因为好听。萧鼎当初正好想写一部有中国东方背景的这种小说,一天早上醒来突然想到这个名字,觉得这个名字很有气势,很响亮。 据萧大称,现在的诛仙代表的当然是诛仙剑,是一种力量的象征,代表能否以个人的力量向天道挑战。 北宋大臣张戬人物简介张戬(1030—1076),字天祺,北宋时关中郿县人。张载之胞弟。幼年庄重老诚,不善嬉游。稍长,酷爱读书,不喜为雕虫之辞以从科举。父兄告诉他,古人云:“做官不是因贫穷,但有时确因贫穷而不得不为官”,他才勉强应试乡贡。20岁后登进士第,步入仕途,先后任陕州阌县主薄、普润县令、秘书省著作佐郎,知灵宝、渠州、流江、金堂等县事,改转为太常博士、监察御史裹行、知公安、蒲城县事,改夏县转运使举、凤翔司竹监。史书称他“爱民以诚,济济有术”。他以恻怛之心深切关怀人民的疾苦,向往古代夏禹、后稷的为人:“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将人民不得其所,看做是自己没有尽到责任。他作县官总是先调查了解一县的风俗人情,发现重大问题立即认真研究解决办法,尽力去做。 人物生平在代理蒲城知县时,了解到这个大县百姓性情强悍,好争意气,斗殴、诉讼、偷盗、抢劫行为比起临县都要多。以前的县官一贯采用严苛的法律禁令加以惩治,而一些作奸犯科之徒,投机取巧,变本加厉,越发猖撅。戬到后,从治本上下功夫,放宽禁令条例,恳切教导,让人民理解逞凶使气违纪、犯法,损人利己,甚至两败俱伤,正大光明的人决不为此。有人争讼到了县庭,他必根据道理,深入剖析是非曲直、祸福利害,使人不犯法违令。他经常召集父老谆谆劝说,让他们教导子弟读书明理,自省过失,勤勉奋发,进取向上,羞作下流败德的事;又制备“记善薄”,凡百姓有小小的善行,即时予以登载,用以鼓励人民。他还仿效兄长任县令时的做法,捐献薪俸,具备酒食,于每月的良辰邀请邑之高年,聚会县衙,嘉勉慰劳,让他们的子弟陪伴侍奉,以此教导敬老之道。仅几个月,很多人深受教育,孝悌礼让,风俗大变,狱讼顿减,收到了极好的社会效果。 戬以后调到夏县,该县民情号称“健讼”,难于治理。他到任后,从不轻易怀疑人们的行为动机,始终抱定勉人向上,与人为善的态度,尽心开导教诲,决不以小恩小惠笼络,诚恳劝导他们从善去恶、改过自新。许多爱好诉讼的人受到教育,都谢罪引退,不再横生枝节、无理取闹,夏县的社会秩序变得异常良好。 当灵宝的百姓知道朝廷派出考核官吏治绩的使者经过时,围住使者请求说;“现在夏县的张公是我们从前的好父母官,恳祈天使怜悯我们百姓,将他调回!”使者高兴地倾听他们的意见,如实向朝廷汇报。当张戬离开夏县时,百姓四出远道相送,交通为之阻断,无法行走。父老们说:“以往许多人认为我们县的百姓不善良,喜好诉讼。可是自从张公来治理之后,诉讼的事大大减少,几乎绝迹。只有张公了解和相信我们县百姓是不喜欢诉讼的啊!” 戬刚正不阿,尽职尽责。在作御史时,神宗问他治理国家之道,他强调在上者要勤政爱民,以身垂范。皇帝认为极其正确。这时适值王安石变法,题目虽正,但问题很多。特别是一些小人沽名引进,借机渔利,使下面许多措施扰害百姓。他勇于上书,陈诉利弊,请罢除条例司,追还高平使者,弹劾一些人遇事不置可否,不能持正救偏;一些人左右摇摆,缺乏独立见识;一些人相互勾结,彼此包庇;还有的用奸邪献媚的手段,巴结上司,窃取谏官位置;有的本是刻薄残忍的小人,却善于花言巧语,玩弄经书辞语,装饰自己的文章,这样的人怎么在皇帝左右当言官呢?所有这些奸诈邪僻之流统统应该流放远方。他不仅三番五次上书说理,并且亲自去宰相府仗义执言,与王安石辩论。王很执拗,用扇子掩着面孔嘲笑他。他仍奋然讲:“我是天生狂直的人,应该遭到你的嘲笑。可是天下嘲笑你固执,而你觉得自己什么都好,违反群众意愿的事有没有呢?你大概不知道吧!”于是告了病假,等待处分,终于被罢免了御史职务。他被黜退之后,从不将奏章的底稿让人看,也从不对人讲自己是无罪无辜的人。众多的人听到他的做人准则,起初觉得高不可攀而畏惧他,后来认识到他处事忠厚,就很佩服他了。 戬严于律己而以忠厚诚恳的态度待人接物,从未迁怒别人;乐于称道人的善德,鼓励其上进;不断检查自己平日的思想言行,小有差错,必定认真改正,决不再犯。对胞兄极 其敬爱,对贫困姻亲尽力周恤。在任司竹监时,全家不食竹笋。他在将要离任时,看见平日颇为爱护的一个小卒,盗拾笋箨,即对之加以处分,一点不徇情宽恕。处分之后,待之 一如既往,毫不介意,同辈都佩服他谨慎的操守和宽容的度量。 张载常对人说:“吾弟德性上的优点是吾所不及的。他勇于任事,处身正道直行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可与孔子门人中子夏相媲美。有这样的弟弟,吾辈之道将得以发扬光大,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当时的人对他们兄弟很尊重,称为“两张先生”。 张戬于熙宁九年(1076)先于胞兄一年而辞世。他的著述有《丧服纂要》九卷,《语录》三卷,《经学理窟》三卷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