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资珙
释义

张资珙(1904 —1968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史家,化学家。广东省梅县人。

中文名:张资珙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04年

逝世日期:1968年

职业:教育家

毕业院校:上海沪江大学

人物介绍

1924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27年考取清华大学庚子赔款,赴美留学。

1930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厦门大学、华中大学、岭南大学和武汉大学执教。

1931年起,张资珙在华中大学人化学系主任、教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使该校化学系在国内名声鹊起。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对抗日军的毒气战,张资珙赴耶鲁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研究毒气的防护问题;还去了哈佛大学与著名科学家萨顿教授共同切磋科学史的研究。

1944年8月应英国文化委员会之邀到英国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讲学两年,并应邀去巴黎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讲授中国科学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化学史,在西欧学术界引起轰动。

张资珙先生毕生献身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建国后在武汉大学任教,桃李满天下,为祖国培养了几代栋梁人才,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前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查全性等均受业于他的门下。

1957年被打成右派,下放到蕲春县八里湖农场劳动改造。1963年2月,以摘帽右派的身份在武汉大学化学系为645年级开英语选修课。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终年六十四岁。1982年平反昭雪。

身后评价

他开创了我国最早的分析化学理论体系,是我国的普通化学、理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文献、化学史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方面的奠基人之一。他学识渊博,通晓英、德、法、俄日等多国语言,在化学史、中国科学技术史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曾从事“钾的定量分析测定”方面的研究。他自编试用教材讲课,深受学生欢迎,重视科学研究,特别重视实验教学。李约瑟撰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引用了他的大量研究成果。

学术观点

张资珙对中国古代炼丹术在化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重视。他用翔实的资料证明,世界上最早炼出镍的是中国,认为宋代瓷器是当时全世界水平最高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很多方面是世界第一。

主要著作

出版有《化学之创造》(1927年),译有《化学元素发见史》(1952年),编有《英汉化学专业常用词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5: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