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贞观
释义

简介

张贞观,明诗文家。字惟诚,号惺宇,沛县人。万历元年(1573)举人,十一年进士。历任益都知县、兵部给事中、工科右给事中、礼部都给事中。因直言忤旨除名。青衣步出都门。天启中追赠太常寺卿。《明史》有其传。著有《掖垣谏草》、《野心堂集》等。

事迹

张贞观(生卒日期不详),沛县人,明朝进士。他一身正气,敢斗贪官。后被当朝皇帝免官除名,但他去世后,家乡人为他建祠塑像,四时祭奠。后来的皇帝追赠他太常少卿名号,算是为他恢复了名誉。

张贞观任山东省益都县知县时,减轻百姓负担,振兴经济,抑制豪富,平反冤狱,当地百姓称颂为“神明”之人。

张贞观任兵科给事时,曾出巡山西边务,发现五台山奸人张守清,招亡命之徒3000人,不经政府批准就非法开挖银矿。有了钱,就用行贿手段勾结两个“王”,一个是潞城王,一个叫新宁王,而且彼此结成姻亲,作为他的保护伞。张贞观将这一切如实上报朝廷。

皇帝向大臣们征求处理意见。最后依巡按御史所奏,令张守清关闭银矿,解散党徒,与二“王”断绝姻亲。这个处理意见还是挺严肃的,但张守清提出,他过去交了官税,不能关闭银矿,要求继续开矿。

张贞观向皇帝力谏,认为此事不可准许,张守清的银矿才被迫停开。

然而张贞观并未到此为止。他了解到,山西前任巡抚沈子本、李采非都是大贪官,而且善于钻营,所以调离山西后,又都异地坐官,其中沈子本已升至兵部侍郎,官位比张贞观还高。怎么办?摆在张贞观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装聋作哑,自己不得罪人,可平安无事,一是向皇帝举报,严惩他们,这有风险,万一扳不倒他们,会弄得自己屁股一片骚。但张贞观最后还是决定:如实举报!为此他准备了充分的人证物证。

幸运的是,皇帝准奏,沈子本被罢官,李采非被撤职。张贞观回京后,还受到重用,当了工部右给事中。

但后来张贞观几次上书,尽管都是为朝廷着想,却得罪了皇帝,结果被免官除名。张贞观也不后悔,他脱掉官服,换上百姓便服,昂首走出都门。后回到沛县老家,养老告终。

明史记载

张贞观,字惟诚,沛人。万历十一年进士。除益都知县,擢兵科给事中。出阅山西边务。五台奸人张守清招亡命三千余人,擅开银矿,又缔姻潞城、新宁二王。帝纳巡按御史言,敕守清解散徒党,谕二王绝姻。守清乞输课于官,开矿如故。贞观力争,乃已。前巡抚沈子木、李采菲皆贪。子木夤缘为兵部侍郎,贞观并追劾之。子木坐贬,采菲夺职。还,进工科右给事中。泗州淮水大溢,几啮祖陵。贞观往视,定分黄道淮之策。

再迁礼科都给事中。三王并封制下,贞观率同列力争。沈王珵尧由郡王进封,其诸弟止应为将军,珵尧为营得郡王。贞观及礼部尚书罗万化守故事极谏。不纳。时郊庙祭享率遣官代行,贞观力请帝亲祀。俄秋享,复将遣官。贞观再谏,不报。明年正月,有诏皇长子出阁讲读。而兵部请护卫,工部奏仪仗,礼部进仪注,皆留中。又止令预告奉先殿,朝谒两宫,他礼皆废。于是贞观等上言:“礼官议,御门受贺、皇长子见群臣之礼,载在旧仪;即诸王加冠,亦以成礼而贺,贺毕谒见。元子初出,乃不当诸王一冠乎?且谒谢止两宫,而缺然于陛下及中宫母妃之前,非所以教孝;贺靳于二皇子,而漠然于兄弟长幼之间,非所以序别。”疏入,忤旨,夺俸一年。

工科给事中黎道照上言:“元子初就外傅,陛下宜示之身教。乃采办珠玉珍宝,费至三十六万有奇,又取太仆银十万充赏,非作法于初之意。且贞观等秉礼直谏,职也,不宜罚治。”给事中赵完璧等亦言之。帝怒,夺诸臣俸,谪贞观杂职。大学士王锡爵等切救,乃贬三秩。顷之,都给事中许弘纲、御史陈惟芝等连章申论,帝竟除贞观名,言官亦停俸。中外交荐,卒不起。天启中卒,赠太常少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