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坝头村 |
释义 | 1 广东省平远县大柘镇坝头村大柘镇坝头村于2003年10月因撤并坝头镇并入大柘,目前,坝头村是大柘镇人口较多的村,全村共有697户2745人。2007年村民人均收入3200元。2008年4月,村“两委”班子换届,顺利选举产生了村委成员5人。支部有党员62人。 坝头村离县城6公里,交通便利,群众居住比较密集。由于地处附城,大部分村民以从事建筑、建材、运输和务工为主。2005年,优化教育资源,整合部分小学,村内2间小学合并为一间坝头冬青中心小学,几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坝头圩设有合作医疗站1间,各方面按上级要求做到规范化,村民入会率达95%以上。 该村村风民风淳朴,村民安居乐业。 ◎ 坝头村笫四届村“两委” 干部支部书记、主 任:余桂珍 主持全面工作 副书记、副主任:张政 协助书记、主任工作 分 工:负责文书。 支委、村委:傅云生 分 工:负责民兵、治保。 支委、村委:余伟雄 分 工:负责青年、调解。 支委、村委:余冬梅 分 工:负责妇女、计育。 2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坝头村【地名含义】 车厝村王安贵到此于水坝前端建居中,称为“坝头”,并沿用为村名。 【历史沿革】 明、清属十二都,民国33年(1944)年属马坪乡赤店保,建国后,1956年属东石区上坛乡;1961年属安海公社坝头大队;1984年属安海乡;1985年改安海镇坝头村民委员会。 【行政隶属于交通位置】 位于安海镇政府驻地东7公里,坝头溪北侧,邻近溪边村、浯厝村,坝江村委会设此。聚落沿丘陵地块状分布。917户,耕地794亩(水田300亩,农地494亩)。农作物有甘薯、水稻、花生、大豆、甘庶。、金井至安海公路至此。政府驻地安海镇成功中路。 【村落与居民】 区域面积900多亩,辖3个自然村,有坝头、浯厝和溪边自然村,下有22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3575人,917户。 【纪念地、风景点、名胜古迹】 坝头王氏宗祠,始建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丙午季春乡贤黄汉成偕乡倡之,迄今历时三百余载,期间几经风霜。岁月屡更,风雨无情,木朽垣危,慌废待举。于一九四七年春,由乡贤黄步巩等人士主持重修修建,改石木结构而为之。四十年余后,随时光消逝,灰土流失,滴漏如注。于一九九一年秋,承蒙哲嗣乡。或运筹计划,或慷慨乐输,遂重奠基石,仍以石木结构,内外修葺一新。一九九三年春竣工,是年癸酉阳月举行落成庆典。还有诸如青石第一亭、青石黄氏五挂家祠等等纪念地。 【域区设施、文化生活、企事业单位】 域内有老年协会、计生协会、治安大队,设有一所小学,即坝头小学,入驻的企业有:晋江市安海镇望江食品厂、晋江市兴安雨具实业有限公司、晋江全兴织造有限公司、泉州明宏塑胶有限公司、晋江安海太子鹿服装厂、福建省晋江市科华汽配有限公司、晋江市德彩印刷包装有限公司、晋江市信捷陶瓷机械有限公司、福建省晋江市协兴洗染有限公司、福建省晋江市嘉禾服装有限公司、福建省晋江安海七星剑服装厂、福建省晋江市安海溪边兴源纺织厂等。 小学名称:安海坝头小学 地址:坝头村 联系人:李福满 简介:坝头小学,始创于一九五一年,原名磷江小学、瑶店初小,后改名为坝头小学。六十年代的石木校舍经过几十年的时间,九十年代定位危险校舍,旅菲华侨王经纶、蔡淑霞伉俪,独资捐建占地八千多平方米的坝头小学新校,并带头捐学校教育基金。至今新校园建筑完整,纶霞教学楼,科技楼巍然耸立、雄伟壮观。校园基础设施完备,硬化绿化,环境优美,学校教学设备完整,内有电脑、多媒体、科技实验、体育、美术、音乐、语音、劳技、图书、少先队等专用教室。“十配套”于二零零七年通过晋江市验收。 3 浙江省庆元县江根乡坝头村庆元县的坝头村(又名坝川),位于庆元县江根乡东南部,建置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地处偏僻,文化历史悠久,至今保留着许多民间艺术、民俗风情。 ◎ 农历六月赶庙会每年的农历六月初,江根乡坝头村的村民都有赶庙会的习俗。所谓的赶庙会,主要是为了纪念一位名叫吴茂七的古代劳动人民。 据当地村民介绍,吴茂七是吴姓的远祖,人们尊称他为茂七公。他身强力壮,勤劳勇敢,开山造田,植树造林,筑路修桥,深受村民爱戴。相传在一个雷雨交加的下午,吴茂七正在田里用牛耕地,回家时被暴涨的河水挡住去路,耕牛过不了河,他遂背牛过河。为纪念吴茂七的神勇和功绩,其后人规定每年的农历六月初,都要举行这种纪念活动。 在这一天,坝头村的村民们都来到青田庵,庵里面人山人海,人们敲锣打鼓,舞狮子,耍龙灯,放鞭炮,场面十分热闹。与此同时,村民们还敞开屋子大门,家家户户都要拿出自己丰收的果实,作为贡品摆上,以示自己的勤劳和丰收的景象。 ◎ 纺车、织机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纺车、织机等民间生产、生活用具大多已消失。但在坝头村,不少农家还保存着纺车和土制织布机。 在75岁叶水银老太的院子里,四五个老人围坐在一起,忙着搓麻、纺线和织布,院子银梭翻飞。据叶水银老太介绍,纺麻时,先把要纺的麻或其他纤维捻一段缠在专杆上,然后垂下,一手提杆,一手转动专盘,向左或向右旋转,并不断添加纤维,就可促使纤维牵伸和加拈。待纺到一定长度,就把已纺的纱缠绕到专杆上。用纺车纺成细线后,再上织机织成布,最后染好颜色。这样织出来的布,比机器生产的“洋布”牢实,耐穿耐用。70多岁的吴义珠坐在纺车旁说:“这个东西现在很少,上代祖先传下来,年纪高一点的会(纺),下一代不会(纺)了。” ◎ 马灯马灯是民间文化的一种。由于地方风俗不同,马灯的制作、表演风格也不一样。坝头村的马灯就独具特色,煞是好看。 据介绍,坝头村的马灯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逢年过节村民为了讨吉利保平安,组织人员挨家挨户进行表演。马灯一般是由6人组成,一红一白两匹马,四盏灯。白马为男,红马为女,灯为各种形状的花灯,中间为点油灯。 在表演时,曲调唱的是山歌调,词是临场发挥,见什么唱什么。在坝头村一吴姓的大宅院里,记者有幸观看了一回这种原汁原味的马灯。 马灯表演开场子白:“马灯来到府堂上,四面朝厅大府堂,上有琉木椽铜瓦盖。左边画着张果老,右边画的八仙神,画得麒麟对狮子,画得鸟雀对凤凰。” 马灯在表演时,有进场词、结尾词、中间有舞段。队形用得最多是编交叉,打圆场。据悉,坝头村的赶庙会、土制织布、观马灯等这些民俗文化是该馆在民间艺术普查时发现的,但随着时间的变迁,已越来越不为人所知。有关人士呼吁:民俗文化是人类劳动的共同成果,亟须世人关注和保护。 4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坝头村坝头村位于苍南县城灵溪镇西郊,高速公路、104国道穿境而过,经济发展区位优势突出,全村境域面积1.67平方公里,8个生产队,16个村民小组,534户,2089人。外来流动人口3000多人,外来常住人口380多人。近年来,村党支部按照"五个好"目标要求,强堡垒、抓机遇、兴产业,带领群众共奔小康之路,先后建立木材交易市场,浙福边贸水产城,县副食品仓储中心、粮食加工小区。基层工作、经济建设一直走在全县农村前列。多次被市、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支部、经济强村称号。2007年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009年6月,坝头村迎来综合大楼落成暨党总支成立两件大事,为坝头村各项事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云南省巍山县牛街乡坝头村◎ 村情概况坝头村隶属于牛街乡爱民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牛街乡西边,距离村委会18.00 公里,距离 乡23.00公里。国土面积1.88平方公里,海拔1,100.00米,年平均气温22.00 ℃,年降水量350.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红花等农作物。有耕地162.00亩,其中人均耕地1.03亩;有林地2,124.00亩。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6户,有乡村人口158人,其中农业人口158人,劳动力8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5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6.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950.00 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62.00亩(其中:田39.00亩,地123.00亩),人均耕地1.03亩,主要种植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2,124.00亩;水面面积71.20亩;荒山荒地50.00亩,其他面积415.00亩。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电、电视、电话三通,无路灯。全村有20户饮用井水,有36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 %)。有25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69.44 %和 55.5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6户(分别占总数的 55.56 %和44.44 %);该村到乡镇不通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0.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0.00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10辆。全村建有小水窖25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06.00亩,有效灌溉率为 65.43 %。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 砖木 结构住房为主,有3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6.5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1.65万元,占总收入的 17.21 %;畜牧业收入8.28万元,占总收入的 12.23 %(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05头,肉牛30头,肉羊44头);林业收入1.57万元,占总收入的 2.32 %;第二、三产业收入45.00万元,占总收入的 66.47 %;工资性收入1.20万元,占总收入的 1.77 %。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7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7人(占劳动力的10.76 %),在省内务工10人,到省外务工2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省内。2006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2.68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 33.5 %。该村目前正在计划大力发展泡核桃产业。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36户,共乡村人口158人,其中男性78人,女性80人。其中农业人口158人,劳动力83人。该村以是汉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62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58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乡卫生院,距离镇卫生院20公里。该村人畜混居的农户12户,占农户总数的33.33 %。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爱民小学坝头分校完小,中学生就读到牛街中学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04公里,距离中学25.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7 人,其中小学生11人,中学生6人。 ◎ 基层组织该村党员总数2人,党员中男党员2 人。团员10人。 6 云南省永胜县期纳镇期纳村委会坝头村◎ 村情概况坝头村民小组隶属于期纳镇期纳村委会,位于期纳镇西面,距离期纳镇政府2公里。海拔1430米,年平均气温18℃,适合种植水稻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425.1亩,人均耕地0.58亩。全村有农户241户,共777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740人,劳动力432人。 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2062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 ◎ 自然资源坝头村民小组位于期纳镇西面,距离期纳镇2公里,到乡镇道路为土路,全村耕地总面积425.1亩(其中:水田425.1亩),人均耕地0.58亩,拥有有经济果林面积15亩,主要种植葡萄作物。 ◎ 基础设施坝头村民小组目前已实现通路,通电,通电视,通电话“五通”,全村有67户通自来水,80户还在饮用井水,7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217户通电,217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17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8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6户。 该村进村道路为土坯路面,村内主干道未硬化。全村有20户农户建有沼气池,装有太阳能农户36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425.1亩。 其中高稳农田面积425.1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8亩。 该村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坝头村目前已有4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的农户213户。 2006年底整个村共拥有汽车2辆,拖拉机4辆,摩托车36辆。 ◎ 农村经济2006年坝头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20629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323774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0%;畜牧业收入741000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8%;林业收入4500元,占农村经济收入的2%;外出劳务收入100000元,农民人均总收入2981元,人均纯收入1600元。 ◎ 特色产业坝头村民小组的主要产业为种植、养殖,主要销售于市场,2006年蔬菜产业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700000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0%。 该村目前正在发展蔬菜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冬早蔬菜产业。 ◎ 人口卫生坝头村现有农户241户,共775人,其中男388人,女387人。农业人口数为740人,劳动力总数432人,从事第一产业人390人,外出务工42人。 坝头村民小组是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767人,其他民族8人。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农村医疗、社会保障及卫生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农村居民也积极参与农村社会保障,有更多的农户开始加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农村合作医疗。至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 人,享受低保人数10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户167户,共计577人,参合率80%,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镇卫生院,该村距离镇卫生院2公里。 ◎ 文化教育坝头村距离村小学2公里,距离镇中学1公里。目前该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9人,其中小学生36人,中学生23人,该村有业余文娱宣传队2个。 ◎ 村务公开该村制定有《期纳村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期纳村村务公开制度》、《期纳村村财务制度》等制度,按期进行村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 基层组织坝头村有党员13人,党员中男性9人,女性4人,其中60岁以上的4人, 60岁以上的9人。全村有团员21人。 ◎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1、水资源缺乏,水利设施差。2、生产资料成本高。3、田间道路不通畅。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1、大力发展无公害冬早蔬菜产业。2、逐步完善田间机耕路。 7 云南省大理市云龙县诺邓镇天灯坝头村◎ 村情概况坝头 村隶属于 诺邓镇 天灯 行政村,属于 山区。位于诺邓镇西边,距离 天灯村委会1500 公里,距离诺邓镇40.00公里,国土面积平方公里,海拔2520米,年平均气温13 ℃,年降水量1000毫米,适宜种植豆类 玉米 草烟等农作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4户,有乡村人口46人,其中农业人口46人,劳动力3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0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9.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706万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经济林果为主。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话,无路灯。全村有10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4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28.6)。有14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0%、 %和57.1);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2户(分别占总数的86%和86%)。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 不通路;进村道路为其他路面(水泥路、柏油路、弹石路或土路);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35.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40.00公里。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8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9.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00万元,占总收入的 32%;畜牧业收入6.00万元,占总收入的3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8头,肉牛2头,肉羊28头);林业收入7万元,占总收入的37 %;第二、三产业收入0.00万元,占总收入的 %。农民人均纯收入1706元,农民收入以经济林果等为主。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14户,乡村人口46人,其中男性21,女性25人。其中农业人口46人,劳动力36人,该村白族4人,傈僳族42人. 到2008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6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100%,享受低保9人(人员名单附后)。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40公里。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天灯完小,中学生就读到果郎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0.00公里,距离中学40.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8,其中小学生4,中学生4。 ◎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不通公路自来水和电.45%的农户住垛木房.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逐步完善地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住房条件,根据市场和地方实际情况,以农户+村委会+公司的形式重点发展种植优质泡核桃,养殖乌骨鸡.发展核桃产业种植面积1500亩;发展养殖业,发展猪150头,牛110头,羊320只.发展劳务经济,每年转移劳动力2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