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童鹰 |
释义 | 人名,著名人物为武汉大学教授,男, 1943年5月12日生,湖北省京山县人。 1963年9月考入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 1981年9月获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史专业硕士学位后留哲学系自然辩证法教研室任教。另有浙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教授简介1967年7月毕业留校参加文化大革命。 1968年8月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部队农场。 1970年元月分配至湖北省荆门县,先后在荆门县沈集高中、荆门县师范学校任教。 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考试之后,于同年9月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中国哲学史专业硕士学位,师从肖 父教授、唐明邦教授和李德永教授研究中国哲学史,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自然哲学。 1981年9月获中国哲学史专业硕士学位后留哲学系自然辩证法教研室任教。 主授课程自1981年留武汉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教研室任教之后,在教学方面先后为本系本科生开过《科学技术史》、《现代管理学》、《科学学》、《哲学概论》等课程;为全校本科生开过《现代科学技术史》、《科学学》、《成功学》等选修课。为硕博士研究生开过《科学技术史研究》、《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科学技术社会学专题研究》、《邓小平科技思想》等学位课程。 科学研究方向科学研究方面,在读中国哲学专业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时期的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特别是秦汉时期的天文学和医药学中的自然哲学思想,如天文学家张衡的实为中国的地心说的浑天说中的朴素自然辩证法思想,《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中的医药辩证法思想,发表过《论〈灵宪〉的朴素自然辩证法思想》等论文。 自留哲学研究自留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教研室工作至今,所从事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有以下三个主要方向:一、科学技术哲学。二、科学技术史学。三、科学技术社会学。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在科学技术哲学方向上,主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背景的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以及西方哲学背景的西方科学哲学的研究。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面,又以马克思、恩格斯、以及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为研究重点。在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的研究方面,比较深入地研究了恩格斯的有关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科学技术社会学方面的学说。在对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的研究方面、比较深入地研究了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其相关研究成果见于《马克思、恩格斯与自然科学》《试论第一生产力》等论著之中。 科学技术史学在科学技术史学方向上,主要致力于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特别是西方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在主要研究西方科学技术史的同时,以比较科学技术史为基础,也对中国明清之际的科学技术作过比较系统的研究。通过上述研究,一方面比较客观地概述了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也比较深入地揭示了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的一般发展规律,如理论科学与实验科学之间的互动发展规律、相关学科之间的互动发展规律、科学与技术之间的互动发展规律。以及科学与哲学之间的互动发展规律等。这些相关研究成果见于《世界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现代科学技术史》、《诺贝尔与诺贝尔奖》等论著中。 科学技术社会学在科学技术社会学方向上,立足于以西方近现代和中国明清之际的科学技术社会史为实证基础,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互动(即科学技术与经济、政治、宗教、教育等社会因素的互动关系),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等专题性的科学社会学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对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心转移的“汤浅现象”问题,对中国为什么没有发生近代科学革命的“李约瑟难题”,对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社会运行系统等问题,也作过比较深入的专题性研究。这些相关成果发表于《世界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系统转化机制》等论著中。其中有关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方面的专题论文曾获国家科委(科技部)全国征文奖以及省社会科学成果奖。 自1981年留校工作之后,于1982年晋升为讲师,1988年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晋升为教授,现为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 童鹰教授个人代表性著作目录1 、《马克思、恩格斯与自然科学》,人民出版社, 1982 年初版, 1983 年再版。 2 、《世界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年版。 3 、《 20 世纪科学技术浪潮》,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 4 、《金刚经大观》,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5 、《诺贝尔与诺贝尔奖》,武汉出版社, 2000 年 4 月版。 6 、《现代科学技术史》,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10 月版。 童鹰教授个人代表性论文目录1 、《 的朴素自然辩证思想》<网上书城检索>论〈灵宪> 的朴素自然辩证思想》,武汉大学学报, 1980 年第 3 期。 2 、《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系统转化机制》,哲学研究, 1991 年第 11 期。 3 、《试论第一生产力》,江汉论坛, 1992 年第 7 期。 4 、《论儒学与中国现代话的二律背反》,武汉大学学报, 1997 年第 1 期,人大复印报刊《中国哲学》 1997 年第 3 期全文转载。 5 、《邓小平科技思想是中国面向 21 世纪的科技发展战略思想》,武汉大学学报, 1998 年第 2 期。 6 、《论中国现代科学哲学的三大理论思潮》,武汉大学学报, 1998 年第 5 期, 人大复印报刊《科学技术哲学》 1998 年第 11 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稿, 1999 年第 1 期稿要转载。 7 、《论李约瑟的中国自然哲学观》,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8 年第 11 期。 8 、《论恩格斯的自然哲学观》,武汉大学学报, 2000 年第 2 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2000 年第 4 期摘要转载。 9 、《论诺贝尔的科技企业家精神》,载《世纪诺贝尔奖》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11 月。 10 、《从可持续发展看佛教的生态人文主义意识》,佛学研究, 2002 年卷,总第 11 期。 11 、《元哲学三论》,武汉大学学报, 2003 年第 2 期;新华文摘 2003 年第 8 期全文转载。 童鹰教授近四年论文、著作目录1 、《诺贝尔与诺贝尔奖》,武汉出版社, 2000 年 4 月版。 2 、《现代科学技术史》,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10 月版。 3 、《论恩格斯的自然哲学观》,武汉大学学报, 2000 年第 2 期。 4 、《论诺贝尔的科技企业家精神》,载《世纪诺贝尔奖》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11 月版。 5 、《从可持续发展看佛教的生态人文主义意识》,佛学研究, 2002 年卷,总第 11 期。 6 、《元哲学三论》,武汉大学学报, 2003 年第 2 期,新华文摘 2003 年第 8 期全文转载。 浙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1994年毕业于原浙江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6年获外科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脑肿瘤和脑外伤的临床治疗尤其擅长脑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2004年间以访问学者在德国基尔大学神经外科中心做访问学者。主持厅局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省厅级科研7项。在国内外杂志刊物发。 论文发表: 1.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netrating craniocerebral injury.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2004 Oct; 7(5):259-65 2. Overexpression of midkine contributes to anti-apoptotic effects in human meningiomas. J Neurochem. 2007, 100(4):197-1107 3. Immunotherapy of intracranial G422 glioblastoma with dendritic cells pulsed with tumor extract or RNA. J Zhejiang Uni Sci, 2004,5(10):1298-130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