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业松
释义

个人履历

男,汉族,1966年生,祖籍湖南澧县,复旦大学文学士(1988)、文学博士(1999)、历

史学博士后(2002)。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研究范围

20世纪中国文学。主要从事周氏兄弟研究、左翼文学研究、当代文学批评等及相关主题教学。

所开课程

鲁迅精读、周作人散文精读、中国现代散文导读、左翼文学思潮、当代文学鉴赏等。

主要著作

《文学课堂与文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个人情境,论文集,“逼近世纪末批评文丛”,山东友谊出版社1997

手迹与心迹,论文集,“学灯新丛”,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文献整理:

路翎印象,学林出版社1997

路翎晚年作品集,与徐朗合作,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

路翎批评文集,与鲁贞银合作,珠海出版社1998

近期主要论文: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批评,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第1期

“一生两世”与强制遗忘,当代作家评论1997年第4期

路翎晚年创作年表,新文学史料1997年第4期

编集说明<网上书城检索><路翎晚年作品集>编集说明,新文学史料1997年第4期

乡土·青春·90年代性,上海文学1997年第9期

纪德〈从苏联归来〉的中国回响,方法1998年第7期

“主义”和“现实”——对于“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理解

中国比较文学 2000年第3期

关于舒芜先生的是非,书屋2000年第11期

青年茅盾:从“新青年”到“阶级艺术家”,浙江学刊2001年第3期

关于王实味的被利用和被批评,评论2001年卷,学林出版社2002年2月版

“清园书简”披露珍贵史料,文汇读书周报2002年5月31日

贾植芳先生的学术贡献,上海作家2002年第3期

胡风:文学批评的“现实主义的路”,与刘志荣、鲁贞银的学术对话

开放时代2002年第3期

中国现代文学的下限问题,载章培恒、陈思和主编:

开端与终结——现代文学史分期论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一则日记材料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山西文学2002年第10期

舒芜的两篇“佚文”,“第二届胡风研究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2002年10月;

略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景,浙江学刊2003年第1期

“纪念胡风诞辰100周年暨第二届胡风研究学术讨论会”综述, 学术月刊2003年第4期

著有《个人情境》(1997)、《手迹与心迹》(2004),编有《路翎印象》(1997)、《路翎批评文集》(1998)、《路翎晚年作品集》(1998)等。

社会评价

张业松是一个认真执著的当代文学批评家。他的朴素的文风、善良的心情,都让读者尊重和珍惜。在活跃的文场上,他像一个沉默而敏感的注视者。

评论与创作当然有别,但都是以笔发言。作家往往像看叙事作品一样看批评文章,这是对的。评论者不自觉中塑造了一个形象,即论者自己。而作家也在不察中、在描绘一系列的形象中确立了自身形象。写作者的全部或大部文字,已不可能遮掩他的本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