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新时
释义

人物介绍

张新时,原籍山东高唐,生于河南开封。1955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森林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生态学与系统学系博士学位。1990至1998年任植物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植被生态学研究:(1)揭示了我国荒漠区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2)提出关于青藏高原植被在“高原地带性”与高原对中国植被地带分布作用的重要论点;(3)提出了较完善与规律性的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带系统与类型;(4)发展群落生态分析系统并提出了信息生态学的概念与结构,对现代生态学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5)采用信息科学先进手段与理论将中国“气候―植被关系”与全球生态学的研究推进到国际先进水平

头衔职务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主任

资源学院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北京生态学会理事长

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常务理事

IGBP中国委员会常务理事

GCTE中国委员会委员

IUBS中国委员会委员

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环境保护委员会科学顾问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常委、副主任

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

国际生态学会INTECOL计划委员会委员

国际科联环境问题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编委

《科学通报》编委

《植物生态学报》常务编委

《中国植被图》第一副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

从事高山、高原、荒漠与草原植被地理研究,长期从事植被生态学研究:(1)揭示了我国荒漠区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2)提出关于青藏高原植被在“高原地带性”与高原对中国植被地带分布作用的重要论点;(3)提出了较完善与规律性的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带系统与类型;(4)发展群落生态分析系统并提出了信息生态学的概念与结构,对现代生态学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5)采用信息科学先进手段与理论将中国“气候―植被关系”与全球生态学的研究推进到国际先进水平。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个人获奖成果

《中国植被》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青藏高原植被研究》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毛乌素沙地乔灌木沙地质量评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新疆植被及其利用》中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

国内外学术机构任职

美国康奈尔大学客座教授,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研究计划)核心项目GCTE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IGBP,SCOPE与IUBS的中国委员会委员

承担的项目

主持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植被数量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北方草地主要类型优化生态模式”及“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反应模式研究”的主持人;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生态台站网络系统研究”草地生态系统与生物分中心负责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的生物学基础”的主持人;以及中国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研究项目等的课题负责人。

论著、论文目录

迄今为止,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中文专著4部《中国植被》(合著)、《新疆植被及其利用》(合著)和《毛乌素沙地乔灌木立地质量评价》(合著),《信息生态学研究》(合著),其论文被国内外学者多次引用。曾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参加学术团体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植物学报常务编委,植物生态学报常务编委,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

扩展阅读:

1

http://eco.ibcas.ac.cn/eco/personnel/htmc/Zhangxinshi.htm

开放分类:
人物教授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9次
最近更新:2012-05-09
创建者:silentino
更多贡献光荣榜

辛勤贡献者:

sszzg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7: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