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新平 |
释义 | 1、全国著名素质拓展专家、营销专家简介全国著名素质拓展专家、营销专家,在大学教学十多年的他,拥有丰富的野外素质拓展经验,曾先后为多所企事业单位多次培训内训课程,深受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堪成西北野外拓展界第一人,现任西安一横文化首席主训师,全国著名素质拓展专家、潜能开发大师、营销专家;有十几年的企业内训、大学生野外素质拓展、基地拓展、社会生存拓展、中小学生潜能开发经验。西北诸多培训师都出自其门下。其曾先后担任西安数字技术学院素质教育总顾问;西工科教育学团素质教育总顾问;西安科技职业学院创业总顾问,客座教授;西安美术科技专修学院顾问兼创业导师等。 工作历程1999年,百名学子北京行,提倡环保,关心失学儿童的教育问题,历时16天,在2000年春节联欢晚会当晚 赶到现场,并由主持人播报了他们对全国人民的祝福。 2006年6月20-23日 西安机电学院教师队伍培训的主训师。 2006年6月26-28日 陕西“华夏之星”训练营主训师。 2006年7月1-3日 陕西电视台“都市女孩”主训师。 2006年7月5-11日 西安“卓越少年成长训练营”潜能开发大师。 2006年10月1-3日 陕西精英“谁与争锋”训练营主训师。 2006年12月7日 新疆哈密市六中“希望心语”活动的拓展大师。 2006年12月23-27日 新疆哈密“中学生学习成长训练营”七天的潜能开发大师。 2007年3月12-15日 西安数字技术学院100名学生的培训拓展、潜能开发大师。 2007年4月2-7日 咸阳华飞技术学院教师队伍培训的主训师。 2007年5月26-27日 西安电脑学院教师队伍培训的主训师。 2007年6–7月 新疆哈密“卓越少年成长训练营”潜能开发大师。 2007年7月1-31日 西安数字技术学院“我的大学我做主”主训师。 2007年8月11日-9月1日 西安数字技术学院军训副总指挥。 2008年3月10日-13日陕西精工数码技术学校教师队伍培训主训师。 2008年4月11日-17日陕西精工数码技术学校学生队伍培训主训师 2008年5月10日-13日北农华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培训主训师。 2008年7月-8月 西安数字技术学院“我的大学我做主”主训师。 2008年8月10日-9月6日 西安数字技术学院军训副总指挥。 2009年2月下旬始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新城分校教师系列培训主训师。 2009年4月7-9日 西安美术科技学院教师培训主训师。 2009年4月12-14日 西安数字技术学院教师培训主训师。 2009年4月18-21日 西安三资技术学院教师培训主训师。 2009年7月-8月 西安数字技术学院“我的大学我做主”主训师. 2009年7月-8月 西安三资技术学院“我的大学我做主”主训师. 2009年7月19-26日 西安穆斯林少年特训营主训师及首席指导。 2010年4月10-12日 西安工业科技学院教师培训主训师。 2010年5月10-13日 西安美术科技专修学院教师培训主训师。 2010年5月14-17日 西安劳动技术学校教师培训主训师。 2010年6月20-22日 西安工业科技专修学院“我的大学我做主”第一期主训师. 2010年6月28-30日 西安工业科技专修学院“我的大学我做主”第二期主训师. 2010年7月5-8日 西安科技职业学院“我的大学我做主”第一期主训师. 2010年7月9-11日 西安工业科技专修学院“我的大学我做主”第三期主训师. 2010年7月12-15日 西安科技职业学院“我的大学我做主”第二期主训师. 2010年7月20-23日 西安科技职业学院“我的大学我做主”第三期主训师. 2010年8月1-3日 西安美术科技专修学院“高尔夫特训营”第一期主训师. 2010年8月4-7日 西安美术科技专修学院“高尔夫特训营”第二期主训师. 2010年8月15-29日 西安科技职业学院军训团副总指挥。 2011年3月11-13日 西安雅特来商务酒店员工培训师。 2、兰州大学教授简介张新平,男,1964年8月生,甘肃武山人。法学博士,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生导师,政治与行政学院院党委委员。主要从事政治学、外国政治制度、俄罗斯中亚问题的研究。 主要工作经历1987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同年进入兰州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今政治与行政学院)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93年9月被聘为讲师,2000年1月被聘副教授,同年,任国际政治系国际政治教研室主任。2004年9月起任政治与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2001~2004年在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学专业跨国民族方向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05年3月至2006年1月做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在中央党校访学一年。2005年9月至2007年6月在中央党校政法部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7年4月被聘为教授。工作以来,先后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世界经济与政治》、《政治学原理》、《当代中国与世界》、《当代国际关系》、《新中国外交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先后在《兰州大学学报》、《甘肃社会科学》、《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石油大学学报》、《国际政治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教材4部,出版著作2部,主编“当代中国与世界年报丛书”(1999年—2002年版)共4部,参编著作3部。主持省部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4项;校级教材招标项目2项;横向课题1项;参加中央委托重大项目1项。兼任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理事,甘肃省政治学学会常务理事,2002年被聘为甘肃省委理论宣讲团成员。 目前从事的教学工作1、承担的本科生课程: 《政治学原理》;《当代国际关系》;《新中国外交史》。 2、承担的研究生课程: 《政治学理论专题研究》;《新中国外交专题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公共课)。 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1、主持200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第一批研究项目《中亚地区民族冲突及对我国西部安全的影响研究》(已完成)。 2、主持2006年度教育部外事司聘请外籍教师重点项目《俄罗斯中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思想渊源研究》。 3、主持兰州大学第二批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当代国际关系》(在研)。 4、主持1999年兰州大学青年社科项目《新时期中俄关系研究》(已完成)。 5、主持2005年度兰州大学教材招标项目《世界各国政治制度概论》(已完成)。 6、主持2005年度兰州大学教材招标项目《政治学原理新编》(已完成)。 7、主持横向课题《外国政治制度研究》,(已完成)。 8、参加中央党校政法部中央委托重大项目《转换党的执政方式问题研究》,承担其子课题《转换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基本原则》(已完成)。 主要科研成果(一)出版的著作和编写的教材 1、《腐败与肃贪—冲击宦海的波澜》,(合著),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1月版,(1/2)。 2、《地缘政治视野下的中亚民族关系》,(专著),民族出版社2006年出版,(1/1)。 3、《世界各国政治制度概论》,(主编教材),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1/1)。 4、《政治学原理新编》,(主编教材),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2/2)。 5、《当代中国与世界》,(主编教材),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2/2)。 6、《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主编教材),甘肃文化出版社1996年12月版,(2/2) 7、《21世纪国际环境与中国外交》,(主编会议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2)。 8、《又是一年风和雨—世界政治经济年报(1999年版)》,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1)。 9、《世纪末的余响—世界政治经济年报(2000年版)》,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2)。 10、《追求和平—世界政治经济年报(2001年版)》,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1) 11、《动荡中的秩序—世界政治经济年报(2002年版)》,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2)。 12、《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版,参编。 13、《二十世纪世界政治风云钩沉》,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年12月版,参编。 14、《现代政治学》,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参编 (二)公开发表的论文 1、《论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及其实践》,载《兰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1/1)。 2、《中亚五国政治转轨的特征》载《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1/1) 3、《论中日民间外交》,载《石油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1/2) 4、《关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载《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1/1)。 5、《关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与实践的思考》,载《高等理科教育》2001年教学成果专辑,(1/1)。 6、《“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全国高校深入学习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文丛),载《光明日报》2003年10月16日,(2/2) 7、《关于突厥和“泛突厥主义”的探讨》,载《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1/1)。 8、《和睦共处:中亚五国民族政策的主线》,载《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1)。 9、《中亚五国民族和睦政策形成的因素分析》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第4期,(1/1)。 10、《论中亚五国的民族和睦政策》,收入梁守德,钮汉章主编:《伊拉克战争后的国际政治走势—2003国际政治高层论坛文集》,军事谊文出版社,2004年4月版,(1/1)。 11、《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载《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1/1)。 12、《安全两难与中印关系》,载《国际政治研究》,2004年第3期,(1/2)。 13、《21世纪国际环境与中国外交——“2004年全国高校国际政治高层论坛”会议综述》,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第9期,(1/2)。 14、《中亚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地缘政治思考》,载《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1/2)。 15、《浅论邓小平外交思想》,载《青海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1/1)。 16、《寇松线质疑》,载《兰州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1/1)。 17、《台湾问题—中美关系的焦点》,载《发展》1996年第4期,(1/1)。 18、《论抗战时期毛泽东关于与资产阶级联盟的理论和策略》,载《兰州大学学报》1995年增刊,(1/1)。 19、《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途径》,载《兰州大学学报》1993年增刊,(1/1) 20、《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轮廓》,载《马克思主义若干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版,(1/1)。 21、《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是统一的》,载《马克思主义若干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版,(1/1)。 获奖情况及社会工作1995年获得甘肃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2001年获兰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的《当代中国与世界》获2001年度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二等奖;2004年获甘肃省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成才奖。兼任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理事,甘肃省政治学学会常务理事,2002年被聘为甘肃省委理论宣讲团成员 3、北京工业大学特聘教授个人简介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员。199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1994年获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硕士学位。2002 年获德国马尔堡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1998-2002,德国马尔堡大学物理系访问学者,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2004,德国波恩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教授助理。2004-2006,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超快激光光谱学实验室负责人。2006年被北京工业大学聘为北京市特聘教授。先后主持由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和英国工程物理与科学研究委员会资助科研项目。在超快激光器件与应用研究,纳米光学与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其中5项技术成果转化为商业化产品。主要科研成果发表在Nano Letters, Physical Review B,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Optics Letters 等国际期刊上。 4、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教授简介女,1964年2 月出生,湖北省人,中共党员,博士; 现任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药品政策与管理系主任 1986年7月毕业于原武汉医学院卫生系,获学士学位 1991年7月毕业于原同济医科大学卫生统计专业,获卫生统计学硕士学位 2004年7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和领域 :卫生政策、药品政策、医院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科学研究1、所承担的研究项目 ⑴主持卫生部国外贷款办课题 1项 ·我国农村地区合理用药干预措施评价研究 ⑵主持中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与贫困救助项目资助课题 2项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落实障碍和实现策略研究 ·卫生服务质量改善研究――慢病干预评价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⑶主持卫生部研究项目4项 ·在达到全面小康地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性研究 ·医院药事管理机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我国临床输血保险研究 ·我国无偿献血促进措施研究 ⑷主持其他研究项目 3 项 ·城市社区卫生监督与指导(湖北省卫生厅资助) ·北欧四国药物经济学应用概括研究(劳动社会保障部资助) ·医疗风险的经济学评价研究 ·医院用药目录研究 ·我国药物政策研究 ⑸参与研究项目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模式(十五攻关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申报网上评审工作的评价研究(自然基金委) ·建国以来城市基层卫生政策发展演变及其社会启示和研究(中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与贫困救助项目) ·卫生八项目特困人口医疗救助与国家人口医疗救助对接经验总结框架(卫生部国外贷款办资助) ·秦巴项目地区特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监管策略有效性评价及经验总结方案研究(卫生部国外贷款办资助) ·贫困地区妇女生育卫生服务调查(英国DFID资助) ·改善农村地区卫生服务提供研究(世界银行资助) ·农村儿童腹泻状况调查研究(联合国儿基会资助) ·我国药品政策体系研究(学校科研基金项目) ·医疗风险的经济学评价研究(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资助) 所获科研成果1、获奖成果 (1)社区卫生服务契约制度研究,已经通过卫生部科研成果鉴定 (2)“药品监督与管理专业方向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获湖北省教育厅立项和资助 (3)“探索式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获得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 (4)获得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三等奖《德里模式与基本药物推广》指导奖 (5)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二等奖指导奖。 (6)“社区卫生服务契约制度研究”获得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5、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简介男,汉族,1964年10月生,湖南沅江人,研究生学历,教育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带头人,教科院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全国教育效能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管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兼职教授,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客座教授,《教育管理研究》与《中小学管理》杂志编委。 履历198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原理硕士研究生班;1987年至1995年,在湖北大学教育管理系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学、教育学原理等课程的教研工作;199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科所,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教育组织与管理理论专题研究;2000年至今,就职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其中,2005年3月至2005年8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从事访学研究。现开设《教育管理学概论》、《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及《西方管理与教育管理思想史研究》等课程。 学术成果专业研究方向为“教育系统的组织结构、领导与管理”,目前主要致力于教育组织管理理论的新近进展研究,以及“实地研究”在教育和教育管理研究领域的运用与实践探索。先后在《新华文摘》、《光明日报》、《教育研究》、《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版)》、《比较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已出版专著《教育组织范式论》(2001)、《教育行政组织的发展与创新——对基层教育行政的个案研究》(2003),译著《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合译,1988)、《学校经营管理》(主译,2003),副主编《教育行政组织原理》(1996),合著《教育政策论》(2002),2007年出版《教育管理实践个案研究:实地研究方式》,另参与《中国教育类别与结构的研究》等多部著作的撰写。主持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各1项。另有1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2004年滚动项目在研。《美英教育管理理论的三种范式》等6篇系列论文曾获2001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6、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简介男,汉族,1965年生。分别于1986、1989、1993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西安交通大学讲师、副教授;1994年正式招收和培养研究生。1996年7月获得德国洪堡基金,同年9月赴柏林工业大学任洪堡研究员至1998年8月;随后应聘为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先进材料技术中心及损伤评价专家中心担任高级研究人员并任研究梯队负责人(至2004年8月)。2004年由华南理工大学引进并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及博士后导师,随后组建了“机敏材料与电子封装研究组”。2004年11月入选首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10月入选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人才对象,2006年6月再获洪堡基金(Resumption)赴德国鲁尔-波鸿大学客座研究和访问。为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名誉研究员(2004.09-)、德国鲁尔-波鸿大学访问教授(2006.07-09)、中山大学兼职教授(2007.01-)。 科研成果近年来主持各类重要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项目20多项,包括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一项与中山大学合作)、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1项留学归国人员基金、1项澳大利亚国家研究委员会重大项目(ARC Large Research Grant,作为负责人/Chief Investigator)、8项澳大利亚国防科技组织研究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及多项工业研发项目等,获得1项德国外交部及洪堡基金会联合馈赠仪器项目。出版学术著作1部(26万字,合著),为专业文集撰写章节2章(14万字),完成发明专利8项;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SCI)近50篇,发表及宣读国际会议论文40余篇,在国内知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为澳大利亚国防科技组织提交研究报告10册;论文他引超过200次。近年来数十次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包括在国际会议任咨询委员会委员、应邀作大会报告、担任分会场主席以及在具国际影响的研究机构与大学讲学和合作科研;是10多种国际学术杂志的常年审稿人或特邀审稿人。与国际同行保持着密切的科研合作和交流,包括澳大利亚Sydney University、德国Technical University Berlin和Ruhr-University Bochum、美国Ohio State University及University of Maryland、香港City University等。 目前从事研究目前主要从事机敏材料与生物材料(形状记忆合金等)、电子与光子封装材料和工程、先进结构与功能材料的模拟及评价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组以材料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为主导,同时面向工程实际解决机械工程、航空和航天、电子工业等领域以材料为主的关键性应用基础和技术问题。 7、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博导人物介绍张新平,男,1975年5月出生,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毕业于吉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1、材料加工过程的数值模拟 开展铸造、塑性成形等材料加工过程的数值模拟,优化工艺。 2、金属基生物材料 开展钛、镁为主的金属基生物材料。 3、镁合金塑性成形技术 研究项目与经费开展镁合金棘轮行为、轧制复合镁合金叠层复合板工艺及性能、镁合金医用基础,钛合金义齿离心铸造过程数值模拟、冷却塔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在研主持项目有2009-2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09-2011南京理工大学卓越计划-紫金之星计划项目、2007年-2009年江苏省社会发展基金项目,2007年-2009年校基金项目等,横向课题一项。并参与有2006年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军工预研项目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