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生合 |
释义 | 个人简介张生合,1957.02,中共党员,大专,青海省草原总站科长、高级畜牧(草原)师,2009年获“五一劳动奖章”。张生合毕业于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1982年,张生合毕业后到省草原总站植保科工作的第二年,兴海县30万亩灭蝗的重担压给了他。第一次站在几乎让蝗虫啃噬殆尽的草原,令他震惊、心痛,他立即背起喷雾器向正在肆虐的蝗虫走去。在鼠害严重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张生合看着牧民群众背着帐篷,赶着牛羊不得不舍弃曾经养育他们的那片肥美的草原时,他的心情十分沉重,那一片片让害鼠翻了个底朝天的草地,一只只站在土丘上公然向人们发出挑衅的害鼠使他暗下决心,要和害鼠、害虫较量一番,决不能再让鼠虫逼走人的悲剧上演。一个个不眠之夜,一次次反复实验,布满血丝的双眼,被高原烈日灼黑的面庞告诉我们,张生合用科学和生命保护着高原的每一块草地。24年,从海拔1700多米的海东农业区到海拔5000多米的青南牧区,从黑土滩到荒漠草原,从高寒草甸到山地草原,六州一地,40多个市县,4.74亿亩的可利用草地上留下了张生合的足迹。 人物特写张生合他们灭虫、灭鼠用的是化学药物,这一方法虽可以在短期内抑制鼠虫害,但其对环境危害严重,易造成二次中毒。为了彻底改变这种情况,张生合积极投入到了研究生物防治鼠虫害的科研行列。在全国生物防治鼠虫害还处于探索阶段,缺少资料和技术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主动加强同科研院校的合作,找资料、搞实验,蹲点、加班,经过艰辛的努力,两年后,终于研制开发了“C型肉毒杀鼠素”生物灭鼠技术。这一技术具有分解快、不污染环境、无二次中毒等优点,在大面积防治时,无需牲畜转场禁牧,也不损伤鼠类天敌,对人、畜都很安全。示范成功后,1989年他们将这一技术在全省范围内大面积推广。为了将“C型肉毒杀鼠素”生物防治害鼠方法推向全国,张生合和课题组成员不远万里、不辞辛苦奔赴四川、内蒙、河北、陕西等12省区对不同种类的害鼠进行了大量防治试验,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九十年代末,“C型肉毒杀鼠素”生物灭鼠技术通过国家农业部验收,得到了各级专家的肯定和好评,现在利用“C型肉毒杀鼠素”防治草原鼠害的方法已经成为我国草地鼠害防治的主要手段。 1986、1990年张生合与课题组成员先后与北京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合作引进了“微孢子虫”防治草原蝗虫和“病毒杀虫剂”防治草原毛虫技术。新技术引进来了,能否适用于我省的草地?经过反复试验,新型杀虫剂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推广。如今,在我省草地虫害防治中,除突发虫灾年份用较多的化学药品外,通常年份这两种生物防治方法防治虫害面积约占整个防治面积的50%。通过多年观测,我省已经使用过这两种生物防治技术的地区,害虫种群数量连续多年均处在防治标准以下。“牧鸡灭蝗”技术的首次推广、牵引式喷雾机械的研制成功、“博多灵”、“BIRAT”、“鼠用植物不育剂”等多项试验研究,以及“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生境类型综合定量评估遥感研究”等一系列研究项目,张生合为我省草地鼠虫害防治基础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张生合用一项项科技成果在高原牧民心中谱写了一曲曲“科技为民”的赞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