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善子 |
释义 | 张善子,1882年生,1940年逝世,四川内江人。张善子是现代名画家,张大千的二哥,画虎大师。名泽,字善 ,一作善子,又作善之,号虎痴。四川内江人,少年从母学画,曾拜李瑞清门下。 中文名:张善子 出生地:四川内江 出生日期:1882年 逝世日期:1940年 职业:现代名画家 主要成就:创立大风堂画派 人物生平1917年与大千一道东渡日本,回国曾任上海美专教授。与张大千同寓上海,领袖风雅,有“二雅”之目。精鉴赏,富收藏。并与黄宾虹、马企周等八人组织烂漫社。游历名山大川,攀登五岳,三游黄山。抗日战争后,游美,举行画展,组织募捐。返国卒于重庆,年仅59岁。张善子善山水、花卉、走兽、尤精画虎。豢虎以供写生,写虎各种形态。作品精妙沉雄,尤著神韵。并画 有《金陵十二钗图》,各摘《西厢记》询句题之。如“临去波那一转”,“怎不回过脸来”,“终日价情思睡昏昏”等以寓美人猛虎之意。 抗战时期沿海各大都市的美术工作者纷纷内迁重庆,使重庆美术界迅速兴旺起来。中华全 国美术协会等全国性美术团体有5个之多,有影响的美术展览频繁,抗日宣传效果显著。 战时把国画运用于宣传抗日,而且收到很好效果的,是内江人著名画家张善子 和张大千两兄弟。张善子善画虎。为了能随时观察虎的形态、习性,便于对虎写生、描画, 他曾在家里精心养了一只虎,自号“虎痴”,人皆尊其为“虎公”。 张善子宣传抗日救亡的国画多取材于中国历史上的爱国故事和爱国英雄人物。如《苏武牧羊 》、《精忠报国》、《文天祥正气歌图》等。他创作的《双马齐驱》图,热情表现和称颂国 共合作。而对当时日本飞机狂轰滥炸重庆,张善子把愤恨凝诸笔端,画了一幅猛虎扑日图。 图上正画的是28只斑斓猛虎,奔腾跳跃,正扑向一丝落日。老虎象征着当时中国的28个行省 生气勃勃;落日代表日本,奄奄一息。此画题为“怒吼吧,中国!”并在画的左下角题道: “雄大王风,一放怒吼;威撼河山,势吞小丑!”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坚决打败日本帝国主 义的气概和决心,是一幅宣传民族精神、鼓舞抗战士气的优秀国画。时人评述,张善子的抗 日内容的国画,是美术界在国画形式上开抗日宣传画先河的作品。(上图为下山虎) 张善子的八弟张大千早年就读于重庆求精中学。后在国内外学习书画,参加画展。1941年起 ,张大千用两年时间在敦煌临摹壁画,摹成壁画200余件,随即在重庆、成都举行临摹敦煌 壁画展览,获得很大成功。 1938年底张善子在周恩来、林森、许世英等人的赞助下,带着自己和其弟张大千的作品共 180多件出国举办画展,募集抗日捐款。先后在法国、美国展出,前后约两年,举办100多次 画展,共募得捐款20余万美元,全部寄回国内支援抗战。 1940年初美国空军上校陈纳德率美空军志愿队援华作战,张善子嘉其行,画《飞虎图》赠 陈纳德。陈即将志愿队改名为“飞虎队”,并按《飞虎图》做了许多旗帜和徽章分发部下, 以鼓舞战士。后来“飞虎队”在华作战十分勇敢,连连重创日机,日军飞行员闻风丧胆。 陈纳德对《飞虎图》原图更加珍惜,视同拱璧。现该图藏于美国国家博物馆。 创立大风堂画派张善子自幼好学,性情刚毅,童年从祖母习画,稍长游侠仗义,广交友人。1925年他身在仕途,因先祖父怀忠在松江逝世,乃辞去一切职务,到上海奔丧,并与弟大千磋商弃政专攻书画,以笔墨为生。大千先叔生性好动,聪明颖慧,读书习画,审视景点过目不忘,闻兄长决心不做官,欣喜之极,便共议画室名称。先伯父善子一向崇敬由亭长起事,后统一天下的刘邦,尤对其《大风歌》之“大风”二字感兴趣;而先叔大千素来敬仰清初大画家张大风诗词歌赋造诣良深,山水、人物、花鸟、肖像、金石诸艺无所不精,这一见解亦包括了“大风”二字在其中(先叔大千所画高士形象,大都出自张大风)。两兄弟为此不谋而巧合。是时先伯父丽诚,先父文修也因祖父逝世在沪,一致同意采取“大风堂”三字为张氏弟兄画室名称。当时张氏住宅是上海法租界西门路169号。自那时起始,先伯叔父不论其旅次天涯海角,创作书画大多题款有“写于大风堂”字样,或盖有大风堂印章。至于先叔父张大千具体何时起用大风堂题署,不详,但据资料显示,1925年春他在《题山水图》诗中便具款有“大千居士爰大风堂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