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仁杰 |
释义 | 张仁杰,男,汉族。“感恩中国”网站的创建人,安徽六安人,出生于1984年。武术运动员、健身教练、摄像师、记者、作家、著名记录片摄影师。 至目前,他已通过网站共救助各类病残流浪乞讨者26万多人。 中文名:张仁杰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省六安市 出生日期:1984年12月27日 职业:作家、摄像师、记录片摄影师。 主要成就:通过感恩中国网站,救助各类病残流浪人员26万多人 感恩中国创始人个人简介张仁杰,男,汉族。武术运动员、健身教练、摄像师、记者、作家、著名记录片摄影师。 张仁杰出生在一个淳朴的农民家庭,安徽六安人,他曾是一位流浪儿,进过砖场、捡过垃圾,爱好散打,兼职健身教练、家庭教师;张仁杰并没有什么宏伟目标。他说,对于求助者有十块钱干十块钱的事,有一分力出一分力,没有力气时就安慰一句。他住在一间长1.8米,宽1米,每月租金50元,没有窗户的小屋,就是在这里,他创办了一个叫“感恩中国”的网站。 主要履历1984年12月27日,张仁杰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市一个淳朴的农民家庭,11岁时,家里的爸爸妈妈捡了个小妹妹——不知何人丢到门口的弃婴。其中有个小妹妹有病,善良的父母变卖了家里惟一的耕牛,想挽救这条小生命,但不幸的是,小妹妹几个月后还是夭折了。为妹妹看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小仁杰的学费也就没有了着落,父母只好去卖血为孩子挣学费。当他无意中从父母的对话中,得知自己的学费是父母的卖血钱后,“心情非常复杂,难以言表”,不久便离家谋生。先后当过砖窑工、挖煤工,捡过垃圾、电工、焊工、业务员等多项临时工作。 15岁时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就读武术学校成为一名武术运动员。 2004年年底,从武术学校毕业的他经朋友介绍来到北京当武术散打教练兼家庭英语教师,用自己的行动和微薄的收入来救助街道上的流浪儿和无钱就医病患儿童。其间花掉了自己4万元的积蓄。 2005年初,他在自己租的1.8平米住处创办了“感恩中国”网站。 2005年至2008年5月,张仁杰前往西部边远地区拍摄了大量的纪实图片故事并通过感恩中国网站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和关注。感恩中国网站也成为中国纪实图片故事摄影的先河。 2008年5月13日起,张仁杰深入北川地震重灾区,了解当地的贫困家庭和孤残儿童安危情况,并拍摄了大量的珍贵照片,后通过感恩中国网站捐助了大批物资和资金到重灾区。 2009年起,张仁杰继续行走在贵州、云南、青海等地采写贫困人群并通过感恩中国网站一对一捐助模式募集大量资金帮扶。 如今,张仁杰和他的“感恩中国”网站救助病残、流浪、贫困家庭、贫困孤残儿童助学等弱势人群26万多人,其活动范围也早已超出北京、西部等中国偏远地区,“感恩中国”网站也成为大多数网友心目中名副其实的中国感恩门户网站和中国最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公益门户网站。张仁杰也被大家称誉为:中国的良心!中国现代社会最可爱的人! 至今,张仁杰依靠写稿件和帮别人修改稿件等自由职业来维持感恩中国网站的日常运营费用。 个人经历11岁时,家里捡了个小妹妹——不知何人丢到门口的弃婴。小妹妹有病,善良的父母变卖了家里惟一的耕牛,想挽救这条小生命,但不幸的是,小妹妹几个月后还是夭折了。为妹妹看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小仁杰的学费也就没有了着落,父母只好去卖血为孩子挣学费。当他无意中从父母的对话中,得知自己的学费是父母的卖血钱后,“心情非常复杂,难以言表”,不久便离家谋生。十几岁,张仁杰就流浪到郑州。在郑州,他遇到了一个好心的家庭,收养了他,还送他去武术学校读书。 起初张仁杰在砖场干,后来扒煤,直到遇到一位叫姜涛的老人,根据他的意愿把他送到一家武术学校学散打。老人家住武汉,2003年去世。“当时我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只叫他姜老师。他的出现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让我有了一个学习的时间。没有见他最后一面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张仁杰神色黯然地说。西方谚语说,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最有同情心。那么是不是他的经历使他想起帮助乞丐和流浪汉?张仁杰说,有人说我以前受过别人的恩惠想要报恩,也有人说我把碰到的流浪汉当亲人,我并不完全赞成,我只是碰到了就帮一把,凭着一份做人的良知。“你没见过那个截腿的(骨癌),就等我的钱救命了,没有钱就死了,太紧急了。当有人跪在你面前,你能忍心说不吗?我做的是人性最基本的一面。”张仁杰的举动得到了父母的赞同,他们告诉他,一个人不论干什么,做点好事比什么都好。 张仁杰饱尝生活的艰辛,终于苦尽甘来。而今他却放弃比较优厚的薪金和安逸的生活,全心全意地帮助那些弱势者——乞丐、流浪汉、病患儿等等。他的行动和义举常常被称为卑微的救助;他被网友们戏称为“丐帮帮主”。他就是“感恩中国”网站的站长张仁杰,他正在为一个四胞胎的吃饭问题奔忙。 通过网络聚集爱心力量:这是北京清华西路的一条小巷,属城乡结合部,嘈杂而脏乱。沿着这条小巷,刚从医院看望求助者回来的张仁杰拐进一个菜市场,打算买半个西瓜暂时充饥,他说“今年我就吃了一次西瓜”。这个菜市场就是张仁杰遇到王雪萍的地方。王雪萍是个先天四肢残疾的女孩,从决定尽自己所能帮助她起,张仁杰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此前,2004年来北京的张仁杰,正在一家健身俱乐部做健身教练和家庭英语教师,每月收入4000多元,还做几个兼职。当时他对一些流浪老人、孩子比较关注,常给他们点儿钱或帮他们看看病,结果他来北京前做武术教练和英语家教挣的4万多块钱,花去了大半。 为了王雪萍的事,张仁杰辞去教练工作,靠两份家教维持生计。他向很多媒体求助,都没有结果。最后在哥哥帮助下,他建立了“感恩中国”网站。他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颗知恩感恩的心。王雪萍被大伯领着沿街乞讨的照片被发在网页上,一个月后,王雪萍得到了“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和网友们的捐款。去年11月,王雪萍脚部矫正手术在北京东直门医院完成,今年4月25日,她第一次站立行走。通过救助王雪萍,张仁杰悟出,个人力量微薄,通过网络聚集更多人的力量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只帮求助者渡过难关:小巷的尽头,有一座简陋的两层小砖楼,这就是张仁杰戏称的“感恩中国”办公大楼。张仁杰的“办公室”在楼门口的一角,大约1.8平方米,被他的300元的破电脑和旧书架挤满,甚至无法转身,顶棚板就是他的床。桌子上摆放的几本书透露出主人的爱好——计算机、英语,一本厚厚的英语语法书已经被他翻了几十遍。 门口有个邮箱,张仁杰从中顺手拿出一封信——是一个名叫杨俊贤的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写来的求助信。张仁杰说,这种求助信很多,“我恨不得拼命帮别人一把,但求助的人太多了,我的力量有限,注定要使一些人失望。”通常网站上公布的求助信息是张仁杰自己无力解决而求助社会的,自己能帮的他没往上放。为了使求助信息得到更多网络关注,他每天都为给求助者拍照片、配文字绞尽脑汁,很忙很累。为此,张仁杰花光了自己所有的钱,只好向朋友借钱。 张仁杰曾经有一份不错的职业,凭他的能力完全可以有一种更好的生活环境,而今却为帮助求助者而穷困潦倒。但张仁杰却不认为自己穷,他觉得现在自己吃的住的都很好,最起码年轻,有一个好的身体,能走、能跑,还有“宝马”(自行车)、“办公室”……残疾人、要死的人他们才真正穷困,他们连生存的空间都没有,他们才需要帮助。因为力不从心,张仁杰也曾想到过放弃,但还是坚持了下来。当问及为什么有这种坚持时,他说,我是一个农民,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公益”、“慈善”这些东西,我只是知道我妈妈常说对那些有困难的人能帮一点就帮一点,就是农民这种最朴素的观念。 工作张仁杰有一架数码照相机,这使他的摄影饥渴得以满足,在工作之余经常搞一些街拍,张仁杰每天都会收到很多求助信,他白天走访需要救助的人群,把他们真实的生活拍摄下来,到了晚上,再把这些需要救助的人的资料图片上传到网上,同时公布这些贫弱者的地址,这样好心人就可以直接捐钱给受助者。为此,张仁杰花光了自己所有的钱。而街拍的对象就是衣食无着的乞讨者和拾荒者。与别人不同的是,张仁杰总是给他们一点帮助:或者是几块钱,或者是一件旧衣服。时间长了,主动找他求助的人多了,张仁杰感到力不从心了,他要使更多的人来关心帮助他们。事实上,张仁杰在帮助乞丐的时候太投入,以至于经常请假。他回忆说:“组长就跟我说,你老这样不上班,我们就不要你了!” 原则张仁杰的帮助有一个原则,只帮求助者渡过难关,“将来需要靠自己,哪怕你捡垃圾,因为你是正常人了”。“如果我知道捐给这个人的钱已经足够治病的话,我就会在网站上删除他的地址信息。我告诉被救助者要好好珍惜网友的每分钱。” “我觉得,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有一颗知恩、感恩的心。”他给这个网站起名“感恩中国”。 愿望尽管每天奔波在外,小张心里想到的并不仅仅是为求助者募捐。“救助的目的是帮他们渡过难关。但我更希望他们能自信、自立、自强,不要完全依赖社会。将来的路还得他们自己走,要鼓励他们靠自己的信念经营好自己。”“将来条件好了,我还想用视频记录下求助者的状况,这样会更生动感人。”张仁杰说,“那样,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帮助他们。”说到未来,张仁杰现在想到的只是用自己的双手经营好“感恩中国”网站。“我喜欢简简单单地尽自己所能去为需要帮助的人做点事。”他说,“我的心中一直有这样一个故事:海水退潮了,很多鱼搁浅在海滩上。一个小孩捡起海滩上的鱼,把它们送到海里。有人说,鱼太多了,你救不了那么多。小孩说,每救一条鱼,海里就多了一条生命……” 成就据媒体报道,从2004年年底至今,通过感恩中国网站,张仁杰共救助各类病残、流浪、贫困人群等26万多人。 代表作品《秋天的回忆--送给我记忆中的杨丹》、《王雪萍:海豚女孩难了的夙愿!》、《李秀琼:一个创造生命奇迹的母亲》、《赵春强:再难也不能丢脸面!》、《杨林海:我只能每天这么活着》、《蒙正举:板凳为腿的布依男人!》、《跋涉在高原藏区的计生服务队》、《曹肃荣:你说我到底是什么命呀?》、《谭德权:我是没脸活在世上的哥哥!》、《付泽建:活着背出了您的孙子!》、《才央:等你长大,陪妈放牛 !》、《张朝发:我不后悔二十年的付出!》、《豆秀蛾:活着就要让儿有吃的!》、《赵斌:捐眼角膜给灾区的孩子!》、《隆宗药:女儿18岁,我就可以放心死了!》、《马学英:下辈子我要做个有钱的女人!》、《祝绍伍:不是我老婆的过错!》、《张燕:该怎样生下这个没有父亲的孩子?》、《王学权:只能指望儿子了!》、《付长杰:舍不得吃我家的腊猪肉!》、《张友福:来生要做一条鱼!》、《罗桥华:我用嫂子来抵债!》等多部优秀纪实摄影作品。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个人简介归属学科专业: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张仁杰,男,1956年6月出生,山东青岛人,汉族。上海理工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测试与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 主要学习与工作经历 1972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2年上海机械学院精密仪器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上海机械学院测试技术与仪器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3年任上海机械学院精仪系副教授,1998年任上海理工大学仪表学院教授。 主要科研工作与成绩长期从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技术专业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完成“汽车转向轴花键螺纹在线检测”、“数字图象法内孔表面质量自动检测”、“汽车缸盖座圈位置自动检测”、“汽车凸轮轴淬火状态在线检测”、“球面电容测头覆层厚度自动检测”等上海市与有关部委研究课题17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A spherical capacitive probe for measuring the thickness of coating on metal”、“Research of On-Line test technique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steering gear shell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defects on inner hole surface through digital image analysis”等论文60余篇,被SCI、EI等检索系统收录12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发明专利2项。 1993年被评为“机械工业部优秀科技青年”,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1995年被评为“机械工业部青年科技专家”,2000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社会学术团体兼职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机械量测试分会理事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工程分会理事 全国互换性与测试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 在线检测技术与装置 测试信息获取与处理 测试系统机电综合设计 特殊检测技术与装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