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强 |
释义 | 1 街舞艺人,bboy◎ 个人履历姓名:张强 英文名:AkaStrong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86.11.12 星座:天蝎座 血型:A 身高:174cm 体重:64kg 职业:街舞艺人/bboy 籍贯:河南省洛阳市 出生地:上海 现居住地: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 文化程度:本科 毕业院校:南昌理工学院 ◎ 所获奖项2006年参加CCTV中国南昌宣传片录制 2006年第六届"中国职业时装模特大赛"江西赛区获得"最佳歌手奖". 2008年曾在(明星面对面)栏目为孙燕姿,光良等明星伴舞. 2005-2007年全国动感地带大学生街舞挑战赛(江西赛区)冠军 2007年江西省七喜拧王杯街舞大赛 bttle组 季军 2007年动感地带电视街舞大赛(河南赛区)季军 2008年 Who is the best全国街舞大赛(河南区)3VS3 battle季军 2008年 bboy world 世界街舞大赛中国分赛区(河南区) Crew battle 亚军 2008年全国动感地带电视街舞大赛(河南赛区)齐舞 亚军 2008年全国动带地带电视街舞大赛(河南赛区)5VS5 battle 亚军 2009年陆行比亚迪街舞大赛Breaking3VS3亚军 2009年O.B.E全国街舞大赛 2vs2 16强 2009年O.B.E全国街舞大赛Crew Battle 8强. 2010年Free Style Session China Vol.1 Crew Battle 8强 2 著名血管外科专家张强(Smile医生),浙江温人,出生医学世家。祖父张泽夫为当地有名的中医,外祖父俞仲志为当地有名的西医师。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上海沃德国际医疗会诊专家。我国血管外科领域的知名专家。 籍贯:浙江温州 毕业院校: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主要荣誉:五四青年奖章、十佳医卫青年 人生目标:好医生 ◎ 简介张强,Dr.Smile(Smile医生),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特需医疗专家。上海沃德国际医疗专家。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89年参加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临床工作,1992年创立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血管外科。1997年~1998年美国Loma Lind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通过血管外科Fellowship培养。2000年被聘为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曾赴美国、日本、欧洲、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多国作技术交流。《临床血管外科学》、《现代周围血管外科手术学》编委,在《Asian Journal of Surgery》、《中华外科杂志》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中华外科杂志》特约评审专家。自行设计的医疗器械获两项国家专利。多项血管微创技术填补亚洲和国内血管外科的空白。2002年被聘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第三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2004年创办了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血管外科专科---杭州市血管外科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浙江省血管外科专业学会副主任委员。2007年被特聘为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管外科主任。2008年兼任东方健康管理部主任。2009年兼任上海东方医院管理公司总经理。已为上万例血管疾病患者解除痛苦。多次被评为“市十佳医卫青年”,被授予“五四青年奖章”及“市卫生局先进工作者”称号。 ◎ 技术创新* 1995年在国内较早开展局麻下动脉球囊导管取栓治疗下肢动脉急性栓塞; * 1995年国内较早开展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架桥术治疗“无脉症”; * 1996年在国内率先采用国际规范的肝素持续关注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 1997年在亚洲地区首先开展内镜下静脉交通支离断术治疗“老烂脚”,开创腔镜血管外科新领域,现例累计逾千例,居亚洲首位; * 1998年国内率先开展小切口原位大隐静脉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 1999年完成浙江首例腔内带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手术; * 2002年成功完成国际首例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手术; * 2003年国内率先开展双腔球囊导管技术治疗动脉栓塞; * 2003年国内率先开展局麻下颈动脉内膜剥离术; * 2003年完成国际首例超声引导下动脉腔内旋吸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 * 2004年国际率先开展经大隐静脉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 2004年国内率先开展导管介入闭合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 2005年在国内较早开展长球囊介入治疗糖尿病足; * 2006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微导管介入治疗血管性阳痿; * 200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静脉曲张微痕手术; * 2009年在国内较早开展下肢股动脉顺穿介入技术; * 2010年国内率先开展静脉曲张DAY SURGERY(当日手术)。 ◎ 创业经历1995年,创办邵逸夫医院血管外科 2002年,创办杭州市第三医院血管外科 2004年,创办杭州市血管外科中心 2007年,创办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上海市东方医院)血管外科 3 人民体育出版社美术编辑题像[现代]别名秦汉,一九五一年生。北京人。满族。擅版画。国家测绘科研所。1968年开始学木刻版画创作。人民体育出版社美术编辑。作品有《伟大导师》、《训练场上》、《生命进行曲》等。 4 北京队象棋教练兼队员张强,男,身高:178cm,北京市人,1971年出生。象棋大师。等级分2538,列第十八位。1977年获朝阳区象棋赛第二名,1980年北京少年宫教头主动让贤,张强成为少年教头。1985年进北京市专业队;同年参加全国少年比赛获第三名;1989年张强大师改投邮电体协队,1991年全国象棋个人赛第7名,晋升象棋大师称号。1992年北京队重金聘请张强重回北京队,同年获全国个人赛第五名;1994年“金棋王”全国大师快棋邀请赛亚军,2002年第二届全国体育大会个人第4名。2004年全国个人赛冠军(乙组),在中央电视台长期主持象棋节目。现任北京队象棋教练兼队员。除此之外,张强还培养出特级大师蒋川,强大师王跃飞,强大师王天一等。 张强大师, 风华正茂,棋艺风格刚柔并济,富有进取精神。他通晓弈理,对布局颇有研究,尤擅长仙人指路、起马局等阵式,并与阎文清一起,成为当代新潮理论派的杰出代表。张强大师讲棋幽默风趣,通俗易懂。 简介:1971年出生。北京市人,受家庭熏陶自幼喜爱象棋艺术,少年时代即崭露头脚。 现任北京队教练兼运动员,并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在中央电视台《象棋世界》、《中立杯》等节目中担任特邀主讲,深受观众喜爱。 1977年朝阳区象棋赛第二名。 1980年北京少年宫象棋总教练。 1985年进北京市专业队;同年参加全国儿童比赛获第三名; 1989年改投邮电体协队; 1992年回北京队获全国个人赛第五名; 1993年曾获得全国最佳对局评注奖 1994年“金棋王”全国大师快棋邀请赛亚军。 2002年第二届全国体育大会个人第4名。 2004年全国个人赛冠军(乙组)。 2010年全国象棋甲级联赛冠军队主力队员兼教练。 2011年“伊泰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冠军 2011年全国智力运动会快棋冠军 5 解放军国防大学教师1974年生于河北任丘。现供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首届大字书法艺术展,全国第二届流行书风展,首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电视书法大赛,"羲之杯"全国书法大赛,中国近现代书画展,二十一世纪全国首届书画篆刻家作品展,首届敦煌艺术节全国书画小品展,华宝雅集-北京二十二人书法展,荣获第五届国际书法交流赛克勒杯铜奖,"敦煌杯"全国书法大赛最高奖,"皖北煤炭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 多家专业报刊专题介绍,作品被中南海、民族文化宫、军事博物馆、清华大学等收藏,多字在日本、新加坡等地展出。 6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院长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重点学科(区域经济)带头人。2005年当选北京市市属市管高校拔尖创新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北京市第九、十、十一届政协委员。 主要学术兼职: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农学会都市农业和休闲农业分会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北京市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等。 研究方向为城郊经济。主持完成国家和北京市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项目8项,政府决策咨询课题数十项。作为领衔专家主持完成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土地利用规划、北京市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的郊区农村专题研究。专著有《北京郊区城市化探索》、《乡村与城市:融合发展的选择—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农本论—当代中国农民问题思考》等。发表文章数百篇。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北京市科学技术奖1次,北京市优秀调研成果奖6次。 7 山东籍艺术家男,1962年生于山东肥城。山东省泰安师专美术系毕业。 现任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视觉艺术中心主任。 原任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系教授、美术学教研室主任。 参加国内外主要现代书法展览及部分当代艺术展览,多次举办个展。作品被大英博物馆等国内外机构和个人收藏。出版现代书法及绘画理论专著多部。近年创作行为/装置艺术作品"张强踪迹学报告"。该作品由艺术家分别与100位不同种族、身份、职业、国籍的年轻女性合作。由女性控制纸面和创作过程,艺术家本人持毛笔被动书写汉字。每次男女双方断续互动留下的残破笔迹及现场图文资料形成最后成品。作品在消解汉字书写,颠覆书法创作的同时,巧妙地将女性主义观念引入书写实践,引发关于书法本质的深入思考。 简历及艺术、学术成就和影响力 一、 简历; 1962年 1月29日出生于山东肥城, 1982年 毕业于山东泰山学院美术系。 1990年 调入山东艺术学院。 1993年 作为山东省美术学专业学科的开创者,主持了美术学本科专业教学体系的建立,并出任美术学教研室主任。 1994年 晋升为副教授。 1998年 成为山东艺术学院首批硕士研究生导师,招收中国绘画学方向研究生。 当选中国现代书法艺术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被东南大学聘为 兼职教授。 2000年 晋升为教授。 2001年 招收当代视觉艺术研究方向研究生。聘为学位委员会委员。 2002年 调任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副主任,主持工作;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 出任四川美术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委员会委员。 2004年 调任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视觉艺术中心主任。 2005年 西南大学兼职教授。 2006年 重新整合学术方向,确立招收“视觉文化研究”,“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两个硕士研究生方向。 2007年 为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 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Visual Art 主任、首席专家 兼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研究所所长 二、艺术成就与影响力 张强教授作为伦敦大英博物馆250年来历史上第一位当代艺术的表演者(《惊人之笔——现代中国书法展》2002),其艺术创作卓具国际性的影响。在他长达十几年的艺术方案——《张强踪迹学报告》中,被独立提示的“行为书写”,曾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厅(《翰墨春秋专题节目》1998/11)、上海海上山艺术中心(《旋转360’——中国当代方案艺术展》2001/11)、香港艺术公社国际美术馆(《行为与书写》2002/9)广州艺术博物院(《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2002/9)陕西省博物馆(《西安国际现代墨的艺术展》2003/10)韩国汉城市立美术馆(《首届汉城书艺双年展》2005、7)、巴黎国际艺术城(《巴黎行墨——张强踪迹艺术展》2007/03)等地及展览开幕礼上,进行表演。 《仙女山互动书写七仙女:张强踪迹学报告A/C31模型》(2006、1)作品,从合作者招募、报纸报道(200余家)、网络讨论(搜狐、雅虎、QQ、TOM等门户网站的专栏投票与评论)仙女山书写、重庆卫视龙门阵谈话节目的动态方式,与大众主流意识进行了全面的互动性对话。仙女山互动书写的延伸项目,《走进美院——让梦想现实一次:张强踪迹学报告A+4/D1模型》(2006、3),首次面向社会公众招募了4位没有专业艺术素养的男性书写者,他们与张强一道,同时互动书写了5位艺术女性,从而完成了艺术权利的共享。尔后,重庆电视台、山东卫视、湖南卫视均拍摄了专门节目。“世纪在线中国艺术网”则史无前例地开辟专栏“行为与书写:张强踪迹学与女性主义”发表专业评论十几篇进行专题讨论,以媒体参与的深度与广度,成为1990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最具公共性、喧哗性和影响力艺术事件之一。 自1996年11月张强教授在首都师大美术馆举办“张强踪迹学报告”大型个人艺术展暨学术研讨会,2006年3月,于重庆美术馆又一次举办大型个人艺术展:“从古典主义到后现代——张强艺术学术大展”,展览囊括了中国画、书法、现代书法、古风诗歌、行为艺术图片、行为艺术现场表演、踪迹学报告水墨图式等等,引起重大反响。 2006年9月,张强教授则在济南山东美术馆举办个人展:“高逸风致——张强艺术学术大展”,此项大展集中展现集中张强教授在中国古典艺术与学术方面的全面成就。同时由山东美术出版社推出大型艺术辑集《高逸风致》(绘画卷/书法、诗歌、画学卷)。 2007年3月,张强教授应邀访问法国,在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的“巴黎行墨——张强踪迹艺术展”开幕礼上,与来自于意大利、巴黎的三位女性艺术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人体互动书写。现场表演震撼了所有的观看者,以至于女权主义者在现场高声断喝以示抗议。展览同时受到了各国媒体的高度关注与广泛报道。 中国当代最具学术独立性的丛刊《美术文献》杂志,2000年对于张强教授的艺术,曾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推介;2005年则选为封面艺术家。《中国现代书象》(法国2005)推为封面作品。 同时,美国的《笔语》,英国的《惊人之笔》、《独立报》,台湾的《艺术家》,法国的《百家争鸣》,香港的《苹果日报》、《东方日报》、《明报》诸专集、杂志、报纸对其专门图文评介。 张强教授的平面与影像作品展出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瓦立克美术馆、堪萨斯大学斯宾塞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澳大利亚悉尼亚澳艺术中心,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巴黎法国大皇宫、法国图卢兹艺术中心,香港艺术公社国际美术馆、韩国汉城市立美术馆等。作品先后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澳门艺术博物馆、香港《艺术中国》、《美术文献》、世纪末艺术工作室等收藏。 《艺术中国》(香港2005)在“名家写真”中,全栏推出张强教授的经典文人艺术。 《中国先锋艺术家研究丛书·张强》(陈传席·主编/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如此综合地评论到: “张强是一位道地的通才,绘画、雕塑、书法、印章、新诗、旧诗、散文、小说、摄影、评论、艺术史、艺术理论,无不染指。而且他也不是一般的接触,几乎都有新的创造,都有个人的独特风貌,这就和一般的画画人终生只知道一点技术者不可同日而语了。 《中国现代书法艺术》(英国大英博物馆出版社2002)一书,以个案研究方式分析评价张强教授的艺术: 《中国现代书象》(巴黎太平洋通出版社2005)以个案研究方式分析并放置到历史的语境之中来评价张强教授的艺术: “21世纪以后,作为中国现代书法的翘楚人物,张强的创作已经显现出“书象艺术”的基本特征……将‘现代书法’推向现代观念艺术领域,从而引发‘现代书法’观念突变和关于‘现代书法’概念与本质的新思考。‘现代书法’从此真正开始成为一种超越‘书法’本体的‘社会参与方式’,成为一种‘思想的载体’。” 《中国现代书法到汉字艺术简史(1985——2005)》(四川美术出版社2005)对张强教授的艺术,以个案研究方式进行最大强度的分析介绍: 一些知名专家先后主编出版了对张强教授学术与艺术成就的研究专集——《中国先锋艺术家研究丛书·张强》(陈传席·主编/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踪迹的精神实践:张强观念、装置与行为精选》(陈孝信·主编/捌百踪迹馆2001)《行为书写2002》(一凡·主编/阳光心殿)。《张强踪迹学报告A/B1- B 100模型》(香港艺术公社2003)。 鉴于张强教授踪迹艺术的独创品质与社会影响力,在2001年世纪在线中国艺术网总评榜被网友评选为“最佳新锐艺术家”。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收入了《中国艺术史》(法文版2001)。其水墨图式与行为作品所映像的艺术经验的特别性与审美性,被收入在国家艺术教育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八年级/下册》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之中。由于“张强踪迹学报告”对于书法当代空间拓展的有效性,2004被《十方艺术》杂志推举为中国十大前沿书法家。2007年,重庆出版社陆续推出了张强当代艺术、学术的社会学研究大型丛书《踪迹维度》(评论卷、对话卷、网络卷、行墨巴黎卷)。 三、学术成就与影响力 张强教授为国内中国绘画学方面研究的权威性人物,被河南美术出版社聘为“中国画学丛书”(七卷本/160万字)主编,他自己撰写了其中的《中国画论体系》(2005、2版)、《中国绘画美学》(2005、2版)、《中国山水画学》(2005、2版)、《中国人物画学》(2005、2版)、《现代国画形态》(2005、2版)五册110万字,获重庆市第5次(2006)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张强的专着《中国画论系统论》(江苏美术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被文化部列为“九五规划——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研究生通用教材”(1996),获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山东省委宣传部2000、11),为其“中国绘画学”研究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成为他的培养研究生之一方向。 张强教授的培养研究生之二方向,是“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他以五卷著作《书法文化:形态描述与经典图释》(重庆出版社2006)、《现代主义书法论纲》(重庆出版社2007)、《后现代书法的文化逻辑》(重庆出版社2007)、《现代艺术与中国文化视点》(重庆出版社2007)、《踪迹学:艺术的文化穿越》(重庆出版社2006)共计120万字丛书构成学术基础的。他同时是中国新锐书法运动的领衔人物和重要理论家,为中国现代书法艺术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现代书法到汉字艺术简史(1985——2005)》(四川美术出版社2005)一书以为: “张强在人类认识书法的认识史上留下实实在在的足迹……在“广义的书法理论”与“广义的书法实践”两个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独特与杰出的贡献”。 瞩目全球当代艺术中东方智能的采纳和中国艺术的现代化进程,以其在现代书法中的理论、创作、策展等多向实践为感觉基础;以当代艺术领域中的踪迹概念的生成过程和作品展示,为参照模本,逐渐构建出独立的当代艺术观念史与图式史。 在以上学术基础上,张强教授致力于“概念生效”的学术干预社会的计划,2007年8月,联合《时代信报》,主办了“视觉重庆——2007城市发展战略论坛”,为重庆市的文化战略发展空间,率先在全国提示出“视觉重庆,创想之都”的发展框架,同时,通过巴渝视觉历史资源的梳理,现代视觉经验的评价,建立起一个相应的学术与操作体系。 2007年底,重庆出版社又将推出了“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当代视觉艺术中心/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视觉艺术中心首席专家文藏”之《张强文集·艺术理论卷》、《张强文集·艺术批评卷》。 8 天津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男,汉族,1957年3月出生,河北枣强人。199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班毕业,高级统计师。1974年10月参加工作,天津日报社工人,1978年考入天津财经学院金融专业学习,1982年毕业分配到天津市统计局工作。曾任天津市机械局统计处副处长(挂职)、天津市统计局平衡处副处长,综合处副处长、处长等职。2001年4月,任天津市统计局总统计师。2004年11月任统计局党组成员。2008年5月任天津市统计局副局长。 9 湖南大学副校长张强,女,1954年2月生于湖南常德,中共党员,现任湖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保险学会副会长、湖南省股权投资协会副会长、湖南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高校科技产业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金融学会副会长、湖南省社科联科研管理工作者协会副会长。1993年被授予湖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1995年获中华金融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997年被授予湖南省巾帼“百佳十杰”称号,1998年定为湖南省高校首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金融学),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78年 2月—1981年12月,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5年—1987年,就读于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年3月—2000年5月,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从1982年起,先后任湖南财经学院金融系教师、系副主任、湖南财经学院院长助理;2000年4月,任湖南大学校长助理;2002年7月,任湖南大学副校长,主要负责财务、资产和人文社科研究等方面工作。 长期从事金融学的教学、科研,主讲过本科、硕士及博士不同层次的金融学课程,是金融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对金融理论与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调控与金融监管、金融学教学改革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主持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是国家精品课程《货币金融学》主持人,是国家级教学团队——金融学教学团队建设带头人。出版《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研究》等学术专著多部,主编、参编《货币金融学》、《中华金融辞库》等全国联编教材及大型工具书11部。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1993年被授予湖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1995年获中华金融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997年被授予湖南省巾帼“百佳十杰”称号,1998年定为湖南省高校首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金融学)。先后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图书类一等奖、湖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7项。 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简介: 1、围绕金融理论与政策、中央银行调控与金融监管、金融市场与投资、金融教学改革等方面,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光明日报》等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 2、主编了《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学》、《现代金融论》等教材、专著12部;参编了《中华金融辞库》、《财务会计与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手册》、《中国农村金融大全》、《现代货币银行学》等全国性大型工具书及全国联编教材、著作11部。 3、先后主持《入世后过渡期内中国金融监管的战略调整研究》、《增强金融运行透明度 构建中国金融信息披露制度》、《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等国家、省部级课题14项。 4、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奖项8项。代表奖项有:主编的《货币银行学》于1995年荣获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金融类优秀教材中青年奖;论文《税收制度对我国股份制经济的影响》1998年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著作《现代金融论》于2002年2月荣获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5、连续数届担任湖南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金融教育董事会理事、中国金融学会理事。 6、先后数次到美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地的大学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10 琵琶演奏家张强,出生于陕西西安,六岁开始学习钢琴,九岁随其父张棣华学习琵琶。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8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先后师从吴俊生、邝宇忠、李光华、陈泽民等先生。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传统音乐的继承与现代意识的结合、民族音乐的创新与西方音乐的融合,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音乐,尝试新的演奏形式和音乐作品,与海内外许多作曲家、指挥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张强合作过的音乐团体有中国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中国青年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香港中乐团、澳门中乐团、荷兰新音乐团(NIEUWENSEMBLE)等,他以精湛的演奏技艺赢得了极高声誉,并经常为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及大型文艺晚会录制琵琶独奏、重奏节目。他还先后为香港龙音制作公司、日本JVC唱片公司分别录制出版了《草原小姐妹》、《悠久的琵琶》个人演奏专辑;为广东杰盛唱片公司录制出版了《琵琶基础教程》、《琵琶名曲赏析》VCD教学片。1996年在台北举办琵琶音乐会。1997年其学生在全国“天华杯”琵琶演奏比赛中获一等奖。 1987年参加全国广东音乐演奏邀请赛获一等奖;1989年参加“山城杯”全国民族器乐电视大奖赛获琵琶组三等奖;同年参加“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获琵琶组二等奖;1992年参加第二届海内外江南丝竹演奏比赛获第一名;1993年参加第一届台北市民族器乐协奏大赛获第一名。曾多次出访亚洲、欧洲、美洲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多次参加香港艺术节、澳门国际音乐节、新加坡华族文化节、台北市传统艺术季以及英国爱丁堡(EDINBURGH)国际艺术节、英国哈德斯菲尔德(HUDDERSFIELD)现代音乐节的演出。张氏现为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 11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教师1974年9月出生,江西省宜丰县人。1993年9月至1997年7月就读于江西财经大学财务学专业,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就读于江西财经大学经济法学专业,取得法学硕士学位。2003年7月起任教于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主要从事大学本科的《法律基础》、《法律基础与经济法》、《保险法》、《企业与公司法》及《经济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公司企业法。 12 北京运筹学会常务理事及秘书长出生年月: 1955年4月 研究方向: 管理决策的方法与技术,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不确定系统理论及应用 社会兼职: 北京运筹学会常务理事及秘书长,中国运筹学会不确定系统分会副理事长,中国运筹学会模糊信息与工程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运筹学会理事。 个人概况 197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概率统计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2001年北方交通大学博士后出站到北京理工大学工作,2002年香港城市大学管理科学系高级研究员,2005年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张强教授长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来校以后讲授了运筹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计量经济学、模糊数学、模糊多准则决策理论与应用、可靠性工程原理等课程。他的研究兴趣广泛,在决策分析、对策论(博弈论)、非可加测度论、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运筹学与模糊优化、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顾客满意度测评、城市交通网络平衡分析等方向都从事过研究工作。目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已有5篇被SCI收录,10篇被EI收录。他主持、参加了10项科研项目,其中有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前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模糊合作对策理论及应用研究”(70471063),有2项科研项目获省级奖。此外,他是一些重要国际杂志和国内一些核心期刊的论文评审专家,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评审专家。2003年荣获运筹新人奖。 13 中信银行行长助理1990.09-1998.05 中信银行信贷部 科员、一科科长、副总经理、总经理兼信贷处经理1998.05-1999.06 中信银行济南分行 副行长、行长 1999.06-2000.03 中信银行青岛分行 副行长兼济南分行行长 2000.03-2006.04 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 副总经理、总经理 2006.04 中信银行 行长助理兼总行公司银行部总经理 2007.03 中信银行 行长助理 2010.04 中信银行 副行长 14 博士后(所属单位未知男,1975-,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交流励磁变速恒频发电及其相关技术,低压电器可靠性技术。先后完成“铁路客车继电器综合性能测试系统”,“交流励磁变速恒频发电机励磁系统研究”,“基于超级电容器储能的动态电压恢复器-检测系统、充电技术的研究”,“电动自行车无刷直流电机设计”等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I源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6篇代表性文章。 15 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男, 1960 年 5 月生,安徽合肥人,汉族,中共党员,现为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 1984 年 7 月安徽农学院园艺系城市绿化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参加工作以来,曾在安徽大学总务处工作, 2001 年 2 月至今,在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 院工作。曾在《中国园林》、《生态经济》、《安徽园林》等杂志上发表论文若干篇。 16 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副教授,博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后入上海外国语大学攻读英美文学,获博士学位。主讲美国文学、比较文学、文学翻译原理与实践等课程。从事英美文学、比较文学和文学翻译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对西方文艺理论、语言文化和外语习得等感兴趣。 主要著作包括 : 《大学综合英语教程》(副主编,湖北科技出版社,1996 年),《英美经典小品文选粹》(主编译,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外语与文化》(副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和《大学英语四级听力精讲》(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等,在《外国文学研究》、《名作欣赏》等刊物上发表文学评论和译作多篇,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舍伍德.安德森及其小说艺术"。 17 新疆农业大学教授男,1962年出生,硕士学历,中共党员,新疆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自治区生物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新疆遗传学会副理事长、新疆青年学术会秘书长。曾任新疆雪百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新疆雪百真纯水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哈密中农科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曾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编著学术专著两本,荣获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二项。主持并取得自治区科技成果一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持国家科委”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一项,作为重要成员参加国家”863计划项目”一项等。 18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硕导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教授。1968年曾由北京赴延安插队,恢复高考后成为西北大学哲学系首届本科生,毕业前已开始在《哲学研究》上发表系统科学哲学的研究论文。至今,已居《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国外社会科学》等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同一研究方向的论文、译文数十篇,在国内核心期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出版相关研究专著三本;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等省、部级、厅局级科研成果奖多项。目前承担或已完成的“可持续发展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的省、市级重大、重要科研项目七项,现任西安工程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部主任;现系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复杂性与系统科学哲学研究理事、陕西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陕西省辨证唯物主义专业委员会会长等。 19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授男,1964年5月出生,辽宁省抚顺市人,工学硕士,教授,研究生导师,1988年6月在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获工学硕士学位,自1988年6月毕业以来一直在石油化工学院任教。现主要从事化学工程,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出版专著一部,在国内外各类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曾经主持了10余项新产品和新工艺开发研制工作,其中双环戊二烯系列产品的开发技术研究项目获抚顺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各种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锦西炼厂塔303技术改造项目获辽宁省金桥工程一等奖,新型彩色高分子防水泥胶项目获抚顺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究方向: 1.轻质汽油的加氢改质, 2.石油产品添加剂合成及应用 3.精细化工产品合成与研发, 4.高压汽液相平衡的回归 代表性的科技论文: 1.在酮苯脱蜡装置上应用助滤剂的研究,炼油设计,2001年01期 2.复合助滤剂在石油二厂酮苯脱蜡装置上应用,抚顺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石油二厂大庆常顶汽油脱砷脱氯研究,当代化工,2001年01期 4.T—12柴油降凝剂的实验研究,辽宁化工,2001年05期 5.加氢技术在汽油质量升级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化工技术与开发,2005年06期 6.催化裂化汽油在多元沸石基催化剂上加氢改质研究,工业催化,2006年02期 20 革命烈士(1916-1946)河北省肃宁县人,1916年出生于邵庄东高口村一个贫民家庭。一家六口仅靠父亲打短工度日,虽家境贫寒,也节衣缩食供张强读了二年书。并给他取了个响亮名字,希望他日后有出头日子,使张家富强起来,终因经济拮据,失学随父种田。 抗日战争爆发后,肃宁县有了领导抗日的共产党组织,年已20岁的张强抱着“参加抗日,赶走日本鬼子”的决心,找到党组织,要求参加革命,被批准担任一区助理员,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又任区委秘书,县财政科科员,不久提升为财政科科长。 1942年5月,日寇在冀中搞惨绝人寰的“五·一大扫荡”,敌后抗日根据地遭到极大破坏,许多党员干部被敌人杀害,肃宁县党组织损失严重。为了坚持敌后斗争,县委决定派张强到二区任区长,恢复二区工作。 二区是敌情最严重的一区。张强到任后,恢复党的基层组织和抗日武装,在二区又燃起了抗日斗争的烈火。他的行动,引起了日伪的极大恐慌。敌人对他狠之入骨,派出特务到处侦察他的行踪,伺机对他下毒手。敌人几次到他家搜索,找不到张强,就乱翻乱砸。全家人担经受怕,只得东躲西藏,受尽了白色恐怖的折磨。但张强没有被日伪的反动气焰下倒,继续坚持斗争。他带领群众抗税抗粮,建立、发展堡垒户,为抗日武装筹粮筹款,破坏日军交通线,袭击抢粮的日伪军,铲除汉奸走狗,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同敌人进行殊死的斗争。 1945年抗战胜利后,组织上决定派他参加赴东北干部工作队。当时父母年迈,妻子体弱,小妹才13岁,两个孩子年迈,父亲流着泪对他说“你要是走了,家里可怎么着哇!”。他知道家里离不开他,但也知道革命更需要他,毅然与亲人告别,踏上挺进东北的征程。 1945年12月,张强随同一批冀中干部被分配到康平县,任五区区长。到任后,放手发动好群众,开展反奸清算斗争。该区大黄家窝堡陈梦龄三兄弟,曾投靠日寇分别当上了开明、二酉、立德3逐步形成村的伪村长,霸占良田百余垧,骡马50余匹,鱼肉乡里,称霸一方,被人们称为“西霸天”。张强调查了解到陈梦龄一家残害百姓的罪恶事实,决定清算“二陈”,逮捕陈梦龄,没收陈家浮产。并于1946年1月15日,召开全区群众斗争大会,有60余人登台控诉陈梦龄罪行,会场群情激愤,高呼“清算陈梦龄”、“打倒西霸天”的口号。会后,区政府决定扣押“二陈”,罚款抵罪,限期交款。陈梦龄预感到末日来临,3月7日夜越狱逃窜。区政府发现后立即组织区小队搜捕,但没有抓到陈梦龄。张强区长与区小队指导员陈宜华、庞庚喜研究决定,没收陈家全部资产,并决定4月10日由“农民扫荡队”查抄陈家大院。 陈梦龄逃跑后,秘密组织了一伙匪徒阴谋暴动,并潜回家中,准备用武力抗拒清算斗争。 4月10日清早,陈宜华、庞庚喜及通讯员刘广林3人去陈家大院侦察情况,准备侦察后带“农民扫荡队”查抄陈家大院。3人走到陈家大院“卡子门”里,早有准备的陈家东西两炮台同时开枪,庞庚喜、陈宜华、刘广林中弹牺牲。匪徒们将3位烈士尸体拖至院内掩藏,准备待“农民扫荡队”到来时,进行更大规模的武装反清算。 早8时过后,张强带领通讯员武凤彩、满海山来到大黄家窝堡。发现街上无人行走,情况异常,唯恐“扫荡队”查抄行动有差,决定进村看看情况。他们策马从街头进入陈家“二卡子门”,见院门紧闭,院内无声无息,更觉有疑,3人下马向陈家大院走去,没走几步,陈家炮台突然开枪,张强随枪声倒下,武凤彩跑过去一看,张强已中弹牺牲,满海山见此情景忙喊:“武凤彩快撤!”话音刚落,武凤彩前胸中弹,栽倒在张强身上,满海山急忙上马向“卡子门”外冲出,没跑多远,也中弹落马。负伤的武凤彩苏醒过来,带伤突围,在群众的掩护下,甩掉追敌,赶到四区向县政府报告。满海山被抓进陈家大院后遇害。“农民扫荡队”闻枪声撤回,幸免于难。 当天,康平县政府得知张强遇害的消息后,立即报告地委,地委即刻调分区十四团攻打陈家大院。陈梦龄从地道潜逃,更名改姓藏匿于北京。1951年被公安部门逮捕处决。 为表彰与纪念张强等烈士,上级决定将哈拉沁屯命名为张强镇,1959年在张强镇建烈士陵园。 21 西南科技大学教授男,1964年6月生,四川梓潼人,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西南科技大学(原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机械制造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西南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班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 曾历任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机械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机械系主任助理、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党总支书记,西南工学院机电系党总支书记,西南科技大学制造学院党总支书记、人事处处长、机关党总支书记、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主要社会兼职: 四川省人才办专家组成员。 长期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学生教育管理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管理工程学报》、《理论导刊》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地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主编、参编学术著作11部,其科研成果曾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绵阳市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曾被评为中共绵阳市委“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四川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及党务工作者”。 22 淮阴师范学院教授男,1956年10月生,江苏沭阳人。1997年6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文学博士、文艺学博士后。现任淮阴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同时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中国文学年鉴》编委、中国《史记》学会副会长、中国《诗经》学会常务理事、淮安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等职。近年出版的代表性著作:《司马迁与宗教神话》(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司马迁学术思想探源》(人民出版社,2004年),《人与自然的对话》(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版),《僧肇大师传》(台湾佛光出版社,1995年版),《宇宙的寂寞》(东方出版社,2000年)。近年发表的论文有:《贾谊赋考论四题》(《文学遗产》2006年4期),《司马迁与古代史研究》(《江海学刊》2004年5期),《论“发愤说”发生发展的历史》(《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6期),《司马迁与<尚书>之关系考论》(《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第1期),《言意之辨发生的历史及其文学阐释》(《文艺研究》2002年第5期)。 所获重要社科类奖项: 江苏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江苏省高校第二届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高校第三届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江苏省高校第四届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2005年以来主持的重要社科理论研究课题: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汉代学术思想流变与文学动态研究---以简帛为中心的历史考察(基金号:06JSBZW008)”,中国博士后基金:“精神与自然---以文化创造为中心的历史考察(基金号:2004036421)”,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基金项目:“山阳续诗征点校”。 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其论文分别见于《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江海学刊》、《社会科学战线》等刊物。出版专著、编著十余部,主要著作有《司马迁与宗教神话》(陕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桑文化原论》(陕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等。论文多次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各专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或文摘,论著多有书评。如2005年《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年鉴》指出:“司马迁学术思想研究一直是整个《史记》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但是,它又是整个《史记》研究领域必要的基础。在这种前提下,2005年成为司马迁学术思想研究收获丰富的一年,最引人注目的是张强发表的系列成果,其中代表性论文有《司马迁的通变和五始终始说》(《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论司马迁仁学思想的来源与帝王批判》(《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司马迁和<春秋>学之关系论》(《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司马迁与<尚书>之关系考论》(《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第4期)。”(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三页)。 23 革命烈士(1919-1940)张 强(1919年3月—1940年秋) 禹城县(现为市)伦镇燕寨子村人。1938年,在一二九师武装工作团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3月7日晚,一二九师武装工作团在曹庙(今齐河县潘店镇)被日军打散,他回到地方。同年5月,中共齐河县委建立后,任县委委员、宣传部长、县大队长兼四区(华店)区委书记,是齐禹地区党政军的创始人之一。齐禹地区群众把当时抗日比较活跃、闻名的四个人编成顺口溜,到处传唱:“张强、耿黄、羊鸡(杨戟)、上房(尚房)”,其英名家喻户晓。他英勇善战,1939年冬,带领耿黄、郭仁强三人奇袭华店日军据点,刀劈、枪杀5个鬼子,被群众传为美谈。他党性原则很强,其亲叔有通敌行为,是他下令将其叔叔逮捕枪毙。1940年夏,任冀鲁豫一专署警卫连连长。 他的英勇善战引起了敌人的仇恨,他的刚正严明,遭到革命队伍内部异己分子的不满。1940年秋,被伪顽军李连祥收买的叛徒在太平王村(现齐河县华店乡)乘晚上睡觉之机,将其枪杀。他为齐禹地区党组织和抗日武装的建立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著名革命烈士。 24 京剧演员1991年考入陕西省艺术学院 1995年毕业分配于陕西省京剧团 主攻武生,兼工老生,师从于何德亮、林金培、王俊鹏、奚中路, 并受到京剧艺术家茹元俊先生的指点。 曾演出剧目《八大锤》、《小商河》、《挑滑车》、《艳阳楼》、《金雁桥》、《文昭关》、《捉放曹》等。 25 中山大学教授张强,男,山东沂水人。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地理系,2003年南京大学博士毕业,随后在施雅风院士的指导下从事流域气候变化与水文水资源的研究工作。2005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外国科学家研究金”资助(洪堡学者),赴德国从事科学研究一年。2007年到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系工作两年。2009年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人才引进至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水资源与环境系工作。长期从事流域水文水资源与流域管理、流域生态需水研究、流域旱涝灾害及可能机理、水文统计与模拟以及大尺度水汽循环对区域水资源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中科院方向性重大项目、香港特别行政区资助局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以及香港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励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多次应邀赴德国、法国、瑞典、日本、挪威、韩国、台湾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并两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主题学术报告(Keynote speech),并主持国际会议一次,主持国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会两次。目前为止,在Journal of Hydrology、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Quaternary International、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ASCE, 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 Risk Assessment, Geomorphology, Catena 以及地理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4篇,其中SCI收录63篇,EI收录24篇,CSCD收录37篇。9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际水文学领域知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与Water Resources Research上。现为IAH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ydrological Sciences)国际水文科学学会会员、德国洪堡基金会终身会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并为Journal of Hydrology,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 Water Research, 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 Hydrological Processes,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ASCE,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 Risk Assessment, Climate Change,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vironment Management, 地理学报, 生态学报, 湖泊科学以及灾害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的审稿人。 26 山西省清徐县委副书记、县长张 强,1966年4月生,山西太原人,大学学历,1987年6月入党,1987年7月参加工作。太原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务大厅主任;2008年5月清徐县委副书记、县长。 27 云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师男,汉族,1970年11月生,云南腾冲县人, 博士、教授, 现任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199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获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5-1999年,留校任教。与997年获得讲师职称;1999-2002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8月,破格晋升副教授职称,并于当年担任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小企业管理、战略管理。在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方向为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与变革。完成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家族企业的用人模式:一个基于信任观点的考察》。共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9篇。代表作有“自家人、自己人和外人——中国家族企业的用人模式”(《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1期,14000字)、“家庭企业与家族企业”(《中国农村观察》2002年第3期,12000字)。两篇文章所载期刊均为社科类国家级刊物。 28 张大千美术学院院长◎ 个人简介姓名:张 强 性别:男 简历:1958年11月生于内江, 1982年元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大学本科,文学学士学位。现任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从事美术专业教学,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内江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内江市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多件创作作品参加全国级美展、省级美展,在各类期刊、画集发表作品、论文多件,并有多件作品被国内外收藏。 ◎ 画集如右画册所示: 29 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张强(1944-2010 )二胡演奏家。杭州人。196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国内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武警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二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二胡考级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国家人民解放军国防文工团艺术室主任,中国武警总部文工团独奏演员,副军级干部。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有二胡独奏曲《边寨欢歌》、《滇池鱼乡乐》。曾获全国、全军调演优秀节目奖。 张强自幼在家庭的影响下喜爱民族音乐,195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师承我国老一辈民族音乐家刘北茂、丁铛、蓝玉崭等诸多教授,使他在二胡演奏上得到极大的发展,五十年代,他首演并录制了独奏曲“小花鼓”,此曲现已列为精典的少儿器乐代表作。六十年代初,他以创新的演奏技巧成功的首录了作曲家刘文金创作的二胡曲“三门峡畅想曲”和“豫北叙事曲”,中央台播出后荣获广泛好评,这二首作品现成为二胡曲中的传世佳作,其中“豫北叙事曲”已被评为世界华人精典作品而载入史册。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创作与录制了“边寨欢歌”“看归奕山”,与中央乐团代表作录制了刘天华十大二胡名曲等一批优秀作品。在1975年文革 汶举行的首届全国音乐调演中,他的二胡独奏被选为优秀节目参加国庆庆典演出。并受周总理邀请作为文化艺术界代表出席国庆招待会和国庆观礼庆典演出活动,他的二胡独奏在国内外演出活动中都受到观众及评论界很高的赞誉。 除演出活动外,他还力于教育实践,曾担任中央戏曲学院兼职教授,天华艺校客座教授,中国煤矿艺校兼职教授。他教授的学生在1982年全国少儿器乐大赛中获一等奖、二等奖。很多学生都已成为文艺团体的骨干和艺术院校的老师。2000年退休后应温州瓯海艺校之盛情邀请担任名誉校长致力于学校的民族音乐教育,和学校一起辛勤耕耘,学校的器乐节目和学生多次在全国全省及温州市获奖。其中由他执导的器乐合奏“猴子捞月”获中央文化部蒲公英杯银奖。二胡齐奏“花季少年”获浙江省少儿音乐大赛一等奖。二胡齐奏“苏北风”获温州市音舞节二等奖等。 30 连云港市政治学科命题专家◎ 个人简介高中政治学科高级教师,连云港市命题专家、专业评委,现任教江苏省重点中学---东海县第二中学。多次参加市县联考命题、教师招聘、论文评委,名师网推荐名师,教育精英榜高中精英,中学试卷网版主,金星教学考试网主编、名师,主编、参编二十余本高中教辅资料,有一百余篇文章在国家、省、市、县级获奖或发表,被聘为《学习报》、《考试报》、《时政报》、《新课程报》等报刊特约编辑,曾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最佳组稿奖、江苏省优秀辅导员、连云港市骨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市优秀团干、东海县优秀教师、县十佳青年岗位能手、县德育先进工作者等。 31 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副主任张强,男,1963年7月出生,汉族,广东人,硕士研究生毕业,1980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副主任,中共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委员会委员。 职责分工:负责政府保障性住房的资格审核、产权管理和物业管理等工作。具体分管办机关服务中心、住房管理处的资格审核、产权管理、年度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和廉租住房租金标准的测定、住房档案管理和廉租住房腾退等业务。 32 河南移动洛阳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强,男,41岁,党员,曾任河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洛阳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2003年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2005年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张强积极带领全体员工实施“服务与业务领先”战略,大力推进精细管理,强化执行能力,培育企业在网络、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近年来,企业投资2亿元加强偏远农村深山区网络覆盖,实现村村通移动电话梦想,使网络实现城市、旅游景点和交通干线立体覆盖,为洛阳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2005年实现净增用户34万户,创移动通信发展史的新高,是历史上增幅最大的一年。客户规模达到110万户,增幅达29.41%,缴纳税1亿多元。在2004年行风评议中被评为“十佳优秀诚信单位”和“十佳优质服务单位。”2005年10月,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2005年在行风评议中,群众满意率达到80.58%,居同行业首位。 33 国家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外语研究员个人简介:张强(1981—),男,浙江平湖人。2005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外语系,师从著名外语教育专家吴本虎教授。现为浙江省平湖中学英语教师兼班主任,国家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外语研究员,英语教师发展共同体核心成员,嘉兴市高中英语教学评价小组成员。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学英语教学、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探索性研究与实践,曾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先后获得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全能一等奖、“双高课”一等奖,所带班级曾被授予平湖市普通高中高考先进集体,多次在县市级以上班主任培训、青年教师培训、英语教研活动中开设讲座、交流与研讨课。曾主持或参与过多项省市级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近年来在《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英语教师》、《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新英语教育》、《教学月刊》、《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国教师》、《教师月刊》、《班主任之友》、《中国教师报》等10余种全国核心或知名期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余篇,曾应邀参与高等师范院校培训教材《英语课堂教学技能教程》一书的编撰工作。班级工作方面的教育思索曾被《中国教师报》专题对话并报道,所提出的基于“互助型部落”的班级“半自主化”管理模式获准立项为嘉兴市级规划课题。 研究兴趣:教师自我导向式发展、基于“互助型部落”的班级半自主化管理、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探索型话语、英语教与学。 教育理念:教育不能被降格为一种技术,一种谋求成绩的手段,我们更应关注师生生活的质量,将教育视为师生寻求理解的一种交往,彼此发现自我的一种探索,不断促成师生的共同成长。 34 90后作家◎ 个人履历张强,男,1991年2月20日生,安徽省灵璧人,201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就读安徽省灵璧县第三中学,现就读九江市某大学艺术学院。 曾任21世纪新锐作家网首席记者,21世纪少年作家网诗歌版主编。现主要任职安徽省宿州市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大学生文学联合会副主席,《80后文选》编委,《华夏青少年文学》报社工程总监,晨燕文学社副社长 ◎ 文学创作成就2008年获“叶圣陶”杯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优胜奖 2009年 获第四届冰心全国青少年文学大赛银奖 2010年获“首先杯”全国文学大赛优秀奖 2011年获得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萧军文化研究所主办的新国风编辑部“特约诗人”荣誉称号 个人荣誉:2010年被安徽省青年报和安徽省报刊联谊会联合授予“安徽省十佳百优学生记者”荣誉称号 其个人作品发表在《安徽青年报》 《美文》 21世纪新锐作家网 盛大文学榕树下等一些报刊网站 部分作品被收录《中国当代千家诗》一书 安徽文学网 安徽公众网 江西大江网 《九江晨报》曾对其文学成就做过采访和专题报道。 35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人物简介张强 1974年生。河北任丘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部创作员。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八、九届书法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展;首届大字展;第二届扇面展;荣获第二届草书展提名奖;“敦煌杯”全国书法大赛最高奖;“梁披云杯”全国书法大赛二等奖;第五届“赛克勒杯”国际书法大赛铜奖;第二届“杏花村杯”电视书法大赛提名奖。作品被中南海、财政部、民族文化宫、军事博物馆、清华大学及多国元首收藏。出版有《中国当代青年书法家—张强》等。传略被辑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 取精用弘张强书法学习的路径可谓正途,书法受业于当代行草书名家张荣庆先生。张荣庆先生的书法平和简淡,朴实自然。他写字以楷书为根基,溢而为行草,取途端正,用功扎实。学书之初受启元白先生影响较多,随着技巧的成熟以及经验的积累,个人习惯和性情逐渐明显、强化,遂形成自己清秀雅致的独特风格,呈现出一派大家风范。张强秉承着张荣庆先生的艺术文脉,在二王一脉帖学书风的研习上下过极大的功夫,在书法风格上崇尚晋韵。二王的倜傥风流、明清诸家的汪洋恣肆,都曾使他驻足其间、流连忘返。其后他又以宋代和明代书风来调剂,先后广泛涉猎米芾、杨凝式、王铎、董其昌、孙过庭等人法帖,自求新意,随机生发,努力营造着一种平和简静的自然境界。其行书用笔沉着稳健,结体严谨不苟,且兼具南帖秀丽典雅、妙美冲和之长,更着意在气息韵致上古调新纳,绰约其神。这在作品中表现为丰富细致的用笔技巧、沉着畅快的行笔方式和典雅遒丽的艺术格调。 张强的今草风格奔突奇逸,以穿插机敏、造险果断为主导。这类作品在章法构成上突破了传统模式,巧妙地将现代艺术构成观念引入书法创作,使作品在表达情绪与特征表现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在章法形式上给人一种新鲜感。在用笔、结字、章法、意境上,他追求一种大效果而不斤斤于点画的精到与规整。气势的连贯、虚实的对比、巧妙的穿插避让以及激情的自由抒发构成了张强草书作品的整体特征。 张强选择临习作品的风格乃至书体跳跃很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他的取法宽泛。所临作品点画到位,气息贯通。没有大量的临习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奢谈创作往往是空中楼阁。而其创作的作品无论点画精到的小楷还是气势夺人的盈尺大字皆能自抒胸臆而又不失法度。而他在大局的掌控与细节的把握方面皆能够做到恰到好处。大局的掌控要有长期的博涉历代法帖作为基础,以此来丰富自己创作手段,细节的把握需要有敏锐的眼光来读帖和临习点画用笔的精准到位作为保证。张强在这些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从其作品中便能够读到。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是无法体会真正的书法内蕴之美的。张强也曾对古代书论进行过系统的研读,尤用心于古人关于笔法的著述,目的是用古人的宝贵经验来印证自己学习方法正确性。做到理论和实践并行。治学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最终的结果,张强学习的方法便很好的体现了古人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治学观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张强经过勤奋刻苦的研习与磨炼,终于结出了丰硕的艺术果实。书法作品获得了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多年来,他的书法作品还参加了全国第八、九届书法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展;首届大字展;第二届扇面展;第二届流行书风展;首届“杏花村杯”书法大赛;中国临沂文化节“羲之杯”书法大赛、“三晋杯”全国公务员书法大赛;“冼夫人奖”全国书法大赛、中国近现代书画展、“华宝雅集”北京二十二人书法展等众多书法艺术比赛和展览,荣获了首届中国敦煌国际书法艺术节“敦煌杯”书法大赛最高奖;“梁披云杯”全国书法大赛二等奖;第五届“赛克勒杯”国际书法大赛铜奖; “皖北煤电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第二届“杏花村杯”电视书法大赛提名奖等众多艺术奖项,赢得了书法艺术界的高度赞誉。 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名利诱惑下的今天到底有多少人能够埋头于传统,沉下心来写字,而保有恬淡的心境呢?我们看到过太多的粗制滥造的“书法”,听到过太多的夸夸其谈的“评论”……我们真正缺少的是真诚、实践、执着。勤于实践的正确方法、善于思考的清醒头脑、健康良好的创作心态是创作出成功作品所应具备的几个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艺术创作的目的是要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要通过我们的实践和努力,让我们的思想和情感的河流在宣纸上尽情的流淌、让我们的笔墨书记录下我们的人生轨迹。 历史是无情的,只有真正的艺术家和不朽的作品才能够禁得起历史的考验。命运之神也只会眷顾那些真正有奉献精神的艺术家,使他们的艺术生命和精神能够永恒。 ◎ 代表作品36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国际商务学院院长张强 副院长张强,国际商务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讲师,外贸跟单员培训师。2006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领域:海关报关实务、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 是山东省精品课程《国际贸易实务》主讲教师之一。 曾获得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的青年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第一届青年优秀教师。 37 青川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党组书记张强,男,1987.09—1989.07 国家统计局四川统计学校学习; 1989.07—1996.05 青川县统计局工作,1996年任办公室主任; 1996.05—2002.03 青川县政府办工作,1998.12任县政府办副主任, 2001.02任县政府督查室主任; 2002.03—2009.04 中共青川县委组织部副部长,2003.06任县委党建办主任(其间:2000.09—2002.12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班学习); 2009.04— 青川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党组书记、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局长 38 民进郑州师范学院支部主任历任原郑州教育学院民进小组负责人,原郑州教育学院民进联合支部主任,民进二七第一支部主任,民进郑州师范学院支部主任。曾任郑州市二七区政协委员、郑州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现任郑州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民进郑州市委委员。被政协郑州市委员会评为“2007年度‘我为郑州发展做贡献、献良策’先进个人”, 被授予“十一届政协优秀政协委员”,2010年被市政协授予“优秀政协委员”。2007年被民进河南省委评为“民进河南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先进个人”。民进郑州市委员会“2004-2005年度参政议政先进个人”“2006年度参政议政积极分子”。任支部主任的民进郑州师范学院支部分别在2004、2005、2006、2008、2009年被评为“民进河南省先进支部”或“民进郑州市先进支部”。 先后参与主持完成了多项省级课题。公开发表论文十数篇,主编出版各类图书800余万字。曾两次赴武汉签名售书。指导的学生社团连年被评为学校甲级社团,并荣获郑州市2006年度“优秀学生社团”,本人连年被评为“学生社团优秀辅导教师”。2007年被学校授予“德育教育十佳个人”的光荣称号。 39 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副司长姓名:张强 民族:回族 职务: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副司长 工作分工:协助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工作。 40 黑龙江书法家协会会员◎ 黑龙江书法家协会会员张强(1973~ )又名文刚。吉林蛟河人。黑龙江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篆刻研究会会员。在全国“和平杯”书法大赛获二等奖后,又在“张衡张仲景”、“二王杯”、“孔圣杯”、“金鹅杯”等20余次国家级以上大展赛中获书画等级奖。硬笔书法获硬笔(国际)精华大奖赛特等奖。中国画获“天马腾飞”国际书画精英大奖赛一等奖,在全国中师生美术作品展中获三等奖。1993年5月在黑龙江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传略及作品辑入《国际书法篆刻艺术大观》、《当代楹联墨迹大观》、《中国甲骨文书法篆刻艺术大观》、《第一届中国硬笔书法篆刻艺术大展作品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41 成都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商务谈判专家◎ 简介:张强,1961年1月28日生,成都大学管理学院前院长,商务谈判专家,成都市人民政府顾问,四川省政协委员,成都市国民革命委员会副主委,曾获中共成都市委,市政府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1994年至今受邀任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院校客座教授或研究生导师,近20年一直受邀在我国部分21l、985高校为MBA、EMBA讲授商务谈判课程。 中文名: 张强 毕业院校: 武汉工学院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61年1月28 职业: 成都大学管理学院前院长 籍贯: 四川省成都市 现从事专业: 工商企业管理 代表作: 《商务谈判理论与实务》 主要成就: 中共成都市委、市政府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 个人履历:从1986年起伴随中国重返GATT的努力从事商务谈判理论研究,并购重组、公司治理、信用风险防范的实践和研究。常年活跃于商务活动第一线,投资兴办气体设备制造、清洁能源、污染治理企业,业务涉及国内11个省(直辖市)及波兰、美国、越南、泰国等国家。2002年以来先后担任亚连科技等公司的高管或独立董事,由他投资创办的四川亚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占据国内清洁能源制造设备研发前沿地位,年产值1亿元人民币。 ◎ 成就及荣誉:◎ 个人作品:《商务谈判学——理论与实务》 《谈判学导论——谈判的理论与实践》 《推销与谈判》 《现代谈判学》 《赢家正道——西方八大谈判模式》 ◎ 荣誉:中国-加拿大国际合作科研项目《中国-北美企业家商务谈判行为模式比较研究》中方成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价值观:中外商务谈判行为模式比较研究》;投资创办了四川亚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现代公司制度的倡导者及制定者;电子科技大学等院校MBA导师和博士生导师;中共成都市委,市政府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42 湖南省溆浦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强,男,汉族,现任溆浦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1997.7--1999.2 在江口镇人民政府担任行政秘书; 1999.3--2002.9 在县委组织部任研究室主任; 2002.10--2006.2 在两丫坪镇任镇长、镇党委书记; 2006.2--2006.6 在两丫坪办事处任办事处主任; 2006.6--2009.11 中共溆浦县委常委、卢峰镇党委书记; 2009.11-2011.06 中共溆浦县委常委; (2005.09-2008.09 湖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专业学习) 2011.06- 中共溆浦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43 天津海关副关长兼缉私局局长男,汉族,1956年8月出生,河北深泽人,中共党员,党校本科学历,二级警监。1975年10月参加海关工作,历任天津新港海关副关长、天津海关业务处副处长、天津保税区海关关长、天津开发区海关关长、天津新港海关副关长(正处级,主持工作)。2005年10月任天津海关缉私局政委(副局级), 2009年2月代行天津海关缉私局局长职责。2010年6月任天津海关党组成员、副关长兼缉私局局长。 44 甘肃省气象局副局长◎ 一、个人概况张强,男,1965年9月生,甘肃靖远人,硕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毕业, 1998年被中科院破格特批为研究员。现为甘肃省气象局副局长、兼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主任、兰州国际环境蠕变研究中心主任、兰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寒旱所兼职研究员。 学术职务: 中国气象局正研评委 甘肃省科技进步奖评委 国家沙尘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气象学会干旱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干旱半干旱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气象学会理事 中国气象学会气象灾害与服务专业委员会委员 甘肃省科技咨询业协会常务理事 甘肃省气象学会副理事长 甘肃省遥感学会常务理事 甘肃省清洁发展机制(CDM)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甘肃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与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 藏北高原冰冻圈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学术委员会委员 《干旱气象》的副主编 《高原气象》常务编委 《气象学报》编委 《应用气象学报》编委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编委 《气象科学》编委 《资源环境与发展》编委 社会兼职: 中国民主同盟甘肃省委常委 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甘肃农村发展研究院董事会董事 甘肃省人事厅人事工作监督员 中国民主同盟甘肃省特约研究员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研究领域: 干旱区陆面过程观测与模拟 大气边界层理论与观测 大气湍流理论与观测 干旱区气候和绿洲小气候 城市大气环境污染 中小尺度数值模拟 干旱气候变化 海洋强对流降水参数化 ◎ 二、工作和学习简历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在成都气象学院攻读学士学位。 1987年7月到中科院兰州高原大气研究所工作。 1993年3月被该研究所聘为助理研究员。 1995年12月被该中科院特批为副研究员。 1996年6月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获得硕士学位。 1997年4月任兰州高原大气所干旱气候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1998年4月被中科院特批为研究员。 1998年7月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大气科学系研究访问。 1999年5月任中科院兰州高原大气研究所高原及周边气候与环境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副主任。 1999年12月开始被聘任为中科院寒区与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首批知识创新工程研究员。 2002年5月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所长 2002年聘任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合作导师 2002年11月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干旱与灾变天气研讨会”并到台湾大学等单位进行参观访问 2003年1月甘肃省气象局局长助理 2003年9月赴美国NOAA 、NCAR等UCAR等单位进行交流访问。 2003年11月16-23日赴美国Arizona州Tucson市参加CLIVAR/PAGES/IPCC联合工作会议. 2003年11日任“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3年12日被兰州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3年12月任甘肃省气象局副局长、兼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2004年4月17-5月2日在意大利的底里亚斯特的ICTP(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heoretical Physics)访问. 2005月1日-10日在Melbounre(墨尔本)市参加澳大利亚气象局举办的the 17th annual BMRC Modelling Workshop国际学术会,并进行了参观交流。 ◎ 三、主要科研成果“西北地区人工放雹消雹技术”成果的第一完成人。 “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试验研究”成果的主要完成人之一。 “大气边界层相似性理论和观测方法的研究”成果的第二完成人。 “干旱区绿洲边界层气候研究”成果的第二完成人。 “兰州市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对策研究”成果完成人之一. “全国干旱监测业务化应用”成果第一完成人 ◎ 四、主要获奖情况(1)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1992年)。 (2)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第一完成人(2007年)。 (3)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工作奖二等奖的第一完成人(2006年)。 (4)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的第一完成人(2006年)。 (5)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的项目第二完成人(1995年)。 (6)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主要完成人之一(2004年)。 (7)荣获“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2004年)。 (8)获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资格(2006年)。 (9)进入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年)。 (10)荣获全国气象科技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6年)。 (11)荣获首届“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工作奖”(1994年)。 (1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6年优秀导师奖(2006年)。 (13)获甘肃“十五”十大气象科技成果奖(2006年)。 (14)甘肃省气象局科技工作一等奖(2007年)。 (15)甘肃省气象局科技成果二等奖(2005年)。 (16)荣获甘肃省气象青年科技成果二等奖(1993年)。 (17)荣获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优秀论文(2004年)。 (18)荣获1995年“光华”一等奖。 (19)荣获1996年"方树泉"奖。 ◎ 五、曾经主持的主要研究项目1. 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干旱区荒漠戈壁陆面过程参数的确定”,23万元,已完成。 2. 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绿洲维持和退化过程中的大气水分输送” ,研究经费12万元,已完成。 3. 曾主持国家科技部公益类项目“西北地区人工放雹消雹技术”,70万元,刚启动,2003年启动。 4. 曾主持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绿洲及其临近荒漠小气候对绿洲自我维持的作用”,研究经费20万元,已经完成。 5. 曾负责“973”项目我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项目的一个子专题 ,子专题 经费25万元,已完成。 6. 曾负责甘肃省与中科院科技合作项目“兰州市大气环境污染与对策研究“ 的一个子专题,子专题经费16万元,子专题负责人,已经完成。 7. 曾主持西部资源环境中心项目“西北干旱区绿洲自我维持 机制研究”, 经费13万元,已完成。 8. 曾主持中科院兰州分院院长择优基金项目“兰州市大气环境污染的治理研究" ,经费2万元,已完成。 9. 曾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观测研究",经费300万元,已完成。 10. 曾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干旱区陆面过程参数化的研究",经费17万元,6人,已顺利完成。 11. 曾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沙尘暴触发机制的研究”,经费15万元,已顺利完成。 12. 曾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边界层和背景场相互作用的研究“,经费16万元(本人获得3万元),已完成。 13. 曾参加中科院A类重大基金项目“污染预测理论及方法研究”,研究经费200万元,已顺利完成。 14. 正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稀疏植被下垫面与大气相互作用的研究”,研究经费130万元,主要参加人,1998年启动。 ◎ 六、正在主持的主要研究项目1. 正主持国家科技部“科技攻关西部开发科技行动”重大项目“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120万元,2004年启动。 2. 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北干旱荒漠区大气边界层厚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56万元,2006年启动。 3. 正主持国防科工委的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专业科研技术研究项目“利用国产卫星开展西北地区水资源遥感监测技术研究”,120万元,正在启动。 4. 正主持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甘肃干旱生态环境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减灾技术的研究”,40万元,2004年启动。 5. 协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180万元,2003年启动。 ◎ 七、主要学术成就1.大气边界层与大气湍流理论 大气局地相似性理论的研究:建立了大气局地相似性尺度和函数与其它相似性之间的理论关系;并首次将其应用于大气近地面层,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结果,在理论上发展了大气局地相似性理论。非均匀下垫面大气近地面层通量廓线关系研究:建立了绿洲内热平流影响下的通量廓线关系,增进了通量廓线关系的适用性,使近地面层通量廓线关系可部分适应一些特殊的非均匀下垫面。 湍流三阶闭合方案的试验验证:首次用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发现了湍流四阶矩完全符合准正态近似假定以及湍流三阶矩与剪切近似假定比较一致的事实,并确定出了准正态近似和剪切近似中的经验系数,为大气模式中已经使用的湍流三阶闭合方案提供了比较坚实的试验基础。 2. 干旱区陆面过程及其参数化 总体输送系数试验研究:依靠观测试验资料,同时用三种方法比较系统地确定出了西北干旱区的动量、感热和潜热总体输送系数,并拟合出了它们随梯度Richardson数的关系,为气候模式提供了一套总体输送系数的经验公式。陆面过程参数及其参数化公式的试验研究:用观测资料确定出了一些主要陆面过程参数和土壤参数,发现这些主要的陆面参数和土壤热力参数与太阳高度角和土壤湿度等因子有关,并且拟合出了陆面参数和土壤热力参数与这些影响因子之间的一些参数化公式。为西北干旱区陆面过程的参数化提供了试验基础。荒漠表面通量参数化的观测试验研究:在观测试验的基础上,给出了干旱荒漠地区一套相对比较可靠的地表通量参数化公式,拟合出了一套Monin-Obukhov相似性函数的经验公式;并确定出了一组干旱荒漠区的动量粗糙度和标量粗糙度,给出了标量粗糙度随摩擦速度和动量粗糙度的变化关系式。这为大气数值模式的荒漠表面通量参数化提供了试验基础。干旱区陆面过程模式的改进:用获得的干旱区陆面参数或参数公式改进了陆面过程模式,并用改进的的陆面过程模式模拟了荒漠戈壁的陆面过程特征,发现模拟效果比改进前大大提高,与观测结果也相当接近。这为大气数值模式中干旱区荒漠下垫面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的改进提供了可参考的结论。荒漠土壤水分“呼吸”过程研究:在对荒漠地区近地层大气小气候和土壤水分观测中,发现了夜间大气中的降露水对土壤湿度的贡献很大,并且降露水的形成与地表温度、近地层大气层结、绿洲分布和水平风速均有关,这种土壤夜间对降露水的吸收过程与白天蒸发释放水分过程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土壤水分“呼吸”过程,这一研究揭示出了荒漠戈壁表面土壤水分的输送的特殊物理机制,对研究荒漠生态的维持机理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3. 干旱区大气边界层特征研究 干旱荒漠区极端深厚大气边界层研究:分析发现西北荒漠地区存在极端深厚的对流大气边界层和夜间稳定边界层,对流大气边界层最厚能够超过4km,夜间稳定大气边界层最后能够超过1km。这种极端深厚大气边界层的出现可能与该地区地表极强的浮力通量和极显著的风切变有关。这一发现在国内是首次,在理论上具有先进性。非均匀下垫面近地层大气水汽输送机制研究:发现西北干旱区临近绿洲的荒漠戈壁大气有湿度和负水汽输送特征,特别发现:大气逆湿和负水汽通量的出现是不一致,这说明近地面层水汽输送表现出了负梯度输送的特征。这部分研究对复杂下垫面大气边界层的输送机制有重要意义。绿洲引起的大气内边界层问题:通过野外观测和数值模拟,进一步证明了前辈科学家发现的绿洲“冷岛效应”的特征,揭示了绿洲和沙漠交界区大气内边界层的垂直结构和时空特征,并解释了大气逆湿和负水汽通量形成机制。这一研究在对大气内边界层形成理论研究方面有一定进展。 4. 绿洲能量和水分输送及其形成机制 绿洲与荒漠相互作用:用陆气耦合模式,研究了绿洲地气之间水分和能量的交换及其与周围荒漠之间的相互作用,给出了绿洲与荒漠相互作用下干旱区陆面过程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发现绿洲对其下游荒漠陆面过程的影响范围大概与绿洲空间尺度同量级。该研究弥补了观测试验无法获得干旱区陆面过程空间分布的缺陷。绿洲的自我维持的物理机制研究:以试验为基础,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了绿洲内部的小气候和生态要素以及外部气候和环境要素对绿洲内部运动过程和能量循环的影响机制,得出了有利于绿洲维持的最佳自然条件和自身结构特征,提出了绿洲的自我维持的物理机制,这一研究对设计绿洲的保护措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绿洲系统的热力学分析:把绿洲系统近似看成一个处于定态的开放热力学系统,以非线性热力学方法分析了这个开放热力系统的熵变过程,初步讨论了绿洲演化的本质以及绿洲稳定维持所需要的内外因条件。这对开发和保护绿洲有重要参考价值,为研究的绿洲演化过程开辟了新的途径。 5. 山谷城市大气污染机理 山谷城市污染物输送的动力学特征研究:研究了山谷盆地气流运动的特征,用试验资料找出了气流越山或在山谷内回绕的动力学判据;并且以此估算出了兰州市气流的运动状态及其与小气候、地形和逆温的关系,得出了污染物越山输送出兰州山谷的临界高度和排放烟囱的临界高度。这部分研究对兰州市大气环境的综合治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山谷城市大气边界层结构对大气扩散的影响:用观测资料分析了气溶胶对大气边界层特征的影响及其山谷边界层对大气扩散的作用。复杂地形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机理研究:对兰州盆地这种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大气扩散特征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兰州盆地日间大气逆温层的形成条件和表现特征;分析了兰州盆地日间大气逆温层对大气扩散的影响;讨论了兰州市大气环境污染的机理和对策。该方面研究对兰州市大气环境的治理有积极意义。 6. 海气相互作用研究 中尺度降水对流条件下洋面热通量参数化方案的研究:与美国Arizona大学合作研究了中尺度降水对流过程对洋面热通量输送的影响,发现了在强对流降水时洋面感热和潜热通量均突然加强,并且这种加强与强对流引起的阵性风速密切相关,而且建立了阵性风速与降水强度和平均水平风速之间的非线形关系,提出了洋面热通量中尺度加强的参数化方案,并在全球三个关键海洋区进行了验征。这对改进大气数值模式中洋面热通量参数化方案有极大的帮助。 ◎ 八、学术论文截止2008年3月已在国内外主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160多篇(以第一作者发表近90篇),以第一作者出版专著3本,在报纸上发表文章8篇,其中论文被SCI收录15篇,被SCI引用75次,被EI收录10篇;被CSCD收录93篇,被CSCD引用523次。 主要论文目录 [1] Zhang Qiang, Huang Ronghui, Water Vapor Exchange Between Soil and Atmosphere over a Gobi Surface Near An Oasis in Summer,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2004,43(12),1917-1928。 [2] Zhang Qiang, Huang Ronghui, Parameters of land surface processes on Gobi in Northwest China, Boundary-Layer Meterology, 2004, 110(3), 471-478. [3] Zhang Qiang, Huang Ronghui, Heat and momentum transfer coefficients over desert and Gobi in arid climate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rid Eniveriment, 2005. [4] Kang Fengqin, Zhang Qiang, Lu Shhua Valid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 New Hailstone Formation Theory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a Strong Hailstorm Occurring over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Atmosphere, 2005, accepted. [5] Zeng Xubing, Zhang Qiang,D. Johnson and W.-K. Tao,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and cloud on ocean surface fluxes at different spayial scales, Mon. Wea. Rev., 2002, 130,2125-2133. [6] Zhang Qiang, Wei Guoan, Huang Ronghui,The bulk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the atmospheric momentum and sensible heat over desert and Gobi in arid climate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2002, 45(5),468-480. [7] Zhang Qiang, Wei Guoan,Cao Xiaoyan, Huang Ronghui, Observation and study of land surface parameters over Gobi in typical arid region, Adance in atmospheric science, 2002,19(1),121-135. [8] Zhang Qiang,Huang Ronghui and Tian HuiuHuiHu, The Study on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of Surface Turbulent Momentum and Sensible over Gobi Underlying Surface,Adance in atmospheric science, 2003,20(1),1-7. [9] Zhang Qiang Wang Sheng Wei Guoan ,Study on Physical Parameters of Local Land-Surface Processes on Gobi in Northwest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2003,46(5),883-895. [10] Zhang Qiang,Wei Guoan,Huang Ronghui,Zhang Qiang,Wei Guoan,Huang Ronghui,Characteristics of Hydrologic Transfer Between Soil and Atmosphere over Gobi Near Oasis at the End of Summer, Adance in atmospheric science, 2003,20(3),442-452。 [11] Wang Runyuan, Zhang Qiang, Response of Corn to Climate Warming in Arid Areas in Northwest China,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4, 46(12), 1387-1392. [12] Zhang Qiang, Wei Guoan, Huang Ronghui,Cao Xiaoyan, Impact of oasis on the atmosphere hydrological cycle over desert or Gobi near it –a study by Dunhuang experiment,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2,12(5),121-136。 [13] Zhang Qiang, Hu Yinqiao, An experiment verification about the clipping approximation and quasi-normal approximation, Chinese J. Atmos.Sci., 1994,18, 231-240。 [14] Zhang Qiang, Hu Yinqiao, The flux-profile relationship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eat advection over moist surface, Chinese, J. Atmos,Sci.,1995, 19, 8-20。 [15] Zhang Qiang, Cao Xiaoyan,The Influence of Synoptic Conditions on the Averaged Surface Heat and Radiation Budget Energy over Desert or Gobi, Chinese, J. Atmos,Sci., 2003, 27(2), 165-176。 [16] Zhang Qiang, Wang Sheng, Stduy on Parameterization of Albedo and Soil Heat Conductivity in Gobi in Northwest China, Chinese J. Atmos,Sci.,2003, 27(1), 15-27。 [17] Hu Yinqiao,Zhang Qiang,1993,The local similarity_and relationshipbetween similarity scales, Chinese,J. Atmos,Sci.,17,10-20。 [18] Zhang Qiang,Wang Sheng, Li Yanying, The Depth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in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ACTA Mctcor, Sinica, 2005, 19(5), 12-22 [19] Hu Yinqiao, Yang Xuanli, Zhang Qiang, Zuo Hongchao, 1992, The Characters of cnergy budget on the Gobi and desert surface in Hcxi Region, ACTA Mctcor, Sinica, 6(1)。 [20] Zhang Qiang, Hu Yinqiao, The characters of micrometerology over farmland in oasis in Heihe region, Advance in HEIFE Research, Bejing ,1993, Chinese Meteor. Press。 [21] Zhang_Qiang,_Hu Yinqiao,_The Local Similarity of Atmosphere in the Surface Layer, GEB/VIth ISC, Beijing ,Chinese Metero. Press,1992. [22] Zhang Jie, Zhang Qiang, Gou N, Analysis on Albedo in Arid Oasis with Asymmetry Surface in Northwest in China from EOS MODIS data,Chinese J. Atmos,Sci.,2005, 29(2), 15-27. [23] Zhang Qiang, Wei Guoan, Huang Ronghui, Preliminary study of local land surface processes over Gobi in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The proceedings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cence and Technology(No.1), edited by Feng Changgen, Huang Ping and Ma yang et al., Science Press, Bejing/New York, 2004,412-418. [24] Zhang Qiang, Wang Sheng,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meteorology and its Simulation over Desert in the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 BMRC Research Report No.111, Hydrometeorological Applications of Weather and Climate Modelling, edited by A.J. Hollis, Australian Government Bureau of Meteorology, Melbourne, 2005,41-45 [25] 张强,卫国安,黄荣辉, 敦煌戈壁大气曳力系数的观测与研究,中国科学, 2001, 31(9),783-792. [26] 张强,王胜,西北地区戈壁地表物理过程参数化的研究,地球物理学报,2003,46(5),616-623。 [27] 王胜,张强,降水条件下的典型干旱区陆面特征模拟验证,地球物理学报,2005,47。 [28] 张强,卫国安,黄荣辉,干旱区绿洲对其临近荒漠大气水分循环的影响,自然科学进展,2002,12(2),195-200. [29] 张强,州市山谷地形和大气逆温层对污染物水平输送的影响,中国环境科学,2001,21(3),230-234。 [30] 胡隐樵,张强,兰州山谷大气污染机理与防治对策,中国环境科学,1999,19(2),119-122。 [31] 宋连春,韩永翔,张强,中国沙尘暴月际时空特征及沙尘的远程输送,中国环境科学,2004,24(增刊),1-8 [32] 张强,胡隐樵,局地相似性在近地面层大气中的一个应用,气象学报,1994 ,52(4) [33] 张强,胡隐樵等,降水强迫对戈壁局地气候系统水、热输送的影响,气象学报,1997,21(4)。 [34] 张强,赵鸣,绿洲附近荒漠大气逆湿的外场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气象学报,1999,23(4) [35] 曹晓彦,张强,西北干旱区荒漠戈壁陆面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气象学报,2003,61(2),219-225。 [36] 张强,论中尺度降水对流对大尺度模式洋面通量加强的参数化研究与进展,海洋学报,2001,23(3), 133-141。 [37] 张强,敦煌绿洲夏季典型晴天地表辐射和能量平衡及小气候特征,植物生态学报,2002,26(6),203-213. [38] 张强,夏季绿洲生态环境对荒漠背景地表能量过程的扰动,生态学报,2005,25(10),2459-2466。 [39] 张强,胡隐樵,四阶矩准正态分布和三阶矩剪切近似的实验验证,大气科学, 1994,18(4)。 [40] 张强,胡隐樵,热平流影响下湿润地区的通量一廓线关系,大气科学,1999,19(1) [41] 张强,曹晓彦, 荒漠戈壁地区地表热量和辐射平衡特征,大气科学,2003,27(2),247-254。 [42] 张强,祁连山及其内陆河流域绿洲的水循环特征,大气科学,2005,29(3) [43] 胡隐樵,张强,大气边界层相似性理论,大气科学,1993,17(1)。 [44] 张杰,张强, 郭铌, 应用EOS-MODIS卫星资料反演西北干旱绿洲的地表反照率, 大气科学,2005,29(4),510-518。 [45] 马芳,张强, 郭铌, 张杰, 多通道卫星资料云检测方法的研究, 大气科学,2005,29(4),247-254。 [46] 宋连春,韩永翔,张强,中国沙尘暴时空变化特征及日本、韩国黄沙源地研究,大气科学,2004,28(6),1-8。 [47] 韩永翔,方小敏,宋连春,张强,塔里木盆地中的大气环流及沙尘暴成因探讨,大气科学,2005,29(4),627-635。 [48] 张强,胡隐樵,边界层气象学的研究进展和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地球科学进展,2001,16(4),526-532。 [49] 张强,胡隐樵,绿洲地理特征及气候效应,地球科学进展,2002,17(4)477-486. [50] 张强,黄荣辉,卫国安等,西北干旱区陆面过程观测野外试验(NWC-ALIEX)及其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2005,20(4),427-441. [51] 张强,张凯, “环境蠕变”概念之我见,地球科学进展,2005,20(9), 1037-1040。 [52] 张强,韩永翔,宋连春,论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综述,地球科学进展,2005,20(9),,999-1011。 [53] 胡隐樵,张强,大气边界层相似性理论及应用,地球科学进展,1996,11(6)。 [54] 胡隐樵,张强,2002,开展干旱环境动力学研究研究,地球科学进展,16(1),18-23。 [55] 周嵬,张强,康风琴,论西北地区冰雹及其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2005,20(9),1029-1036。 [56] 孙秉强,张 强,董安祥,陈少勇,甘肃黄土高原土壤水分气候变化特征,地球科学进展,2005,20(9),1041-1046。 [57] 李岩英,张强,李耀辉,兰州小高压的大气涡街特征研究,地球科学进展,2005,20 (suppl.), 17-22 [58] 王宝鉴,张强,甘肃气候和生态环境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特征,地球科学进展,2005,20 (suppl.), 113-118 [59] 邓振镛,张强,万信,甘肃省农业种植结构性调整的发展战略与优化方案,地球科学进展,2005,20 (suppl.), 108-113 [60] 王润元,张强,杨兴国,西北干旱区小麦对变暖的响应,地球科学进展,2005,20 (suppl.), 190-194 [61] 王毅荣,李耀辉,张强,黄土高原地区热量水分配置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地球科学进展,2005,20 (suppl.), 83-88。 [62] 王毅荣,、张强,张存杰,基于帕默尔干旱指数的中国干旱区区域特征,地球科学进展,2005,20 (suppl.), 71-82 [63] 张强,赵鸣,河西戈壁地区微气象状况的初步分析,南京大学学报,1997,第一期。 [64] 张强,山谷城市-兰州市的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局地气候环境因子的关系,兰州大学学报,2003,39(1),99-106。 [65] 张杰, 张强, 付双喜, 康讽琴,冰雹云的EOS-MODIS卫星监测模型, 兰州大学学报,2004, 增刊, 12-19 [66] 张强,胡隐樵,关于我国西北干旱气候的若干问题,中国沙漠,2000,20(4),357-362。 [67] 张强,胡隐樵, 绿洲系统维持机制的非线性热力学分析,中国沙漠,2003,23(2),174-181。 [68] 张强,卫国安,邻近绿洲的荒漠表面土壤逆湿和对水分的“呼吸”过程分析,2003,中国沙漠,23(4), 379-384。 [69] 张强,王胜,特强沙尘暴(黑风)的形成及其效应,中国沙漠,2005,25(5),675-681。 [70] 赵建华,张强,袁铁, 沙粒启动机制的理论分析,中国沙漠,2005,25(6),853-862。 [71] 徐启运,张强,张存杰等,中国干旱预警系统研究,中国沙漠,2005,25(5),785-789。 [72] 张强,王胜,绿洲与荒漠背景夏季近地面层大气特征的对比分析,冰川冻土,2005, 27(2), 282-289。 [73] 郭慧,李栋梁,张强,甘肃河西季节冻结深度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气候成因分析,冰川冻土,27(4),503-508。 [74] 张强,西北地区荒漠绿洲大气内边界层的数值模拟,干旱区地理,1997,20(4)。 [75] 张强,卫国安,侯旭红,西北干旱区戈壁土壤参数的实验室测量及与野外观测的对比,干旱区研究,2002,20(1),44-52。 [76] 张强,胡隐樵,2001,干旱区的绿洲效应,自然杂志,23(4),234-236。 [77] 张强,卫国安,荒漠表面土壤水分“呼吸”现象,自然杂志,2002,24(3),242-252。 [78] 张强,荒漠戈壁下垫面地表湍流通量参数化的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2003,3(1),30-38 [79] 张强,胡隐樵,兰州山地湍流输送和湍流强度研究,高原气象,1992,11(2)。 [80] 张强,胡隐樵等,黑河地区绿洲内农田微气象特征,高原气象,1992,11(4)。 [81] 张强,胡隐樵等,HEIFE实验中“中方”微气象塔的仪器精度和观测误差,高原气象,1992,11(4)。 [82] 张强,胡隐樵,试探大气边界层湍流运动的若干问题,高原气象,1996,15(2)。 [83] 张强,胡隐樵等,河西地区非均匀下垫面大气变性问题的研究,高原气象,1996,15(3)。 [84] 张强,胡隐樵,论兰州市城区大气环境污染与治理,高原气象,1998,17(2)。 [85] 张强,赵鸣,干旱区绿洲与沙漠相互作用下陆面特征的初步模拟,高原气象,1998,17(4),1-8。 [86] 张强,干旱区绿洲诱发的中尺度运动与其主要影响因子的敏感性实验,高原气象,2001, 20(1),58-64。 [87] 张强,中尺度运动对大尺度模式网格平均的次网格通量的影响,高原气象,2001,20(4),1-10。 [88] 张强,吕世华,兰州市污染物越山输送与局地地理和小气候特征的关系,高原气象,2001,增刊,1-9。 [89] 张强,吕世华, 城市地表大气粗糙度的确定,高原气象,2003,22(1),25-31。 [90] 张强,吕世华,张广庶,山谷城市大气边界层结构和输送能力,高原气象,2003,22(4),346-352。 [91] 张强, 卫国安, 敦煌戈壁表面大气总体曳力系数和输送系数的试验研究, 高原气象, 2004, 23(3), 305-312 。 [92] 张强,卫国安,侯平,初夏敦煌戈壁大气边界结构特征的一次观测试,高原气象,2004,23(5),587-597。 [93] 王胜,张强,降水对荒漠土壤水热性质强迫研究,高原气象,2004,23(2),253-258. [94] 王润元,张强,河西东部绿洲农作物生物量变化特征初探,高原气象,2004,23(2),276-280。 [95] 康凤琴,张强,渠永兴等, 青藏高原东北侧冰雹微物理过程模拟研究,高原气象,2004,23(6),735-742。 [96] 康凤琴,张强,马胜萍等, 青藏高原东北侧冰雹形成机理, 高原气象,2004,23(6),749-757。 [97] 张杰,张强,康凤琴等,西北地区东部冰雹云的卫星光谱特性和遥感监测模型,高原气象,2004,23(6),743-748。 [98] 渠永兴,张强,康凤琴等,甘肃永登强对流云的雷达气候学特征分析, 高原气象,2004,23(6),773-780。 [99] 杨兴国,张强,王润元等,陇中黄土高原夏季地表能量平衡观测研究, 高原气象,2004,23(6),828-834。 [100] 王 胜,张强,卫国安,敦煌绿洲-戈壁过渡带地表辐射与能量特征分析, 高原气象,2005,24(4),556-562。 [101] 端木礼寅,李照荣,张强等,甘肃中部对流天气多普勒雷达1闪电特征个例研究, 高原气象,2004,23(6),764-772。 [102] 胡隐樵,孙菽芬,郑元润,张强,傅培健,左洪超,稀疏植被下垫面与大气相互作用研究进展,高原气象,2004,23(3),281-297 [103] 郭江勇, 张强, 杨民, 对西北地区冰雹影响因子的探讨,灾害学, 2004, 第4期,167-177 [104] 张强,荒漠与绿洲相互影响下大气边界层特征的模拟,南气院学报,1998,20(1)。 [105] 张强,不稳定大气Monin-Obukhov近地层相似性函数,气象科学,1998,18(1)。 [106] 张强,简评陆面过程及其模式,气象科学,1998,18(3)。 [107] 张强,胡隐樵,一种估算大气边界层气溶胶干沉降速度和浓度垂直分布的方法, 甘肃科学学报,1995,第四期。 [108] 韩永翔,张强,干旱气候和荒漠化,气象知识,2003,第1期,37-41。 [109] 张强,大气边界层气象学研究综述,干旱气象,2003,21(3),74-78。 [110] 张强,杨兴国,国家级专业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与实践,干旱气象,2003,21(4),82-88。 [111] 张强,李耀辉,杨兴国,张存杰,30周年话而立,改革创新3春秋,干旱气象,2004, 22(4),2-5。 [112] 马鹏里,张强,大气化学研究进展,干旱气象,2003,21(4),74-78。 [113] 宋连春,张强,孙国武,全球变暖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干旱气象,2004,22(2),69-75。 [114] 董安详,张强,中国冰雹研究的新进展和主要科学问题,干旱气象,2004,22(3),68-76。 [115] 王宝鉴,张强,张杰,对民勤绿洲生态退化问题的探讨,干旱气象,2004,22(4),87-92。 [116] 王胜,张强,敦煌干旱区一次降水过程陆面特征模拟,干旱气象,2004,22(4),46-50。 [117] 张强,杨兴国,专业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与实践,气象软科学,2003,51(5),27-32。 [118] 张强,西部干旱环境与绿洲的相互作用以及干旱环境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刘晓东编,中国西部区域气候变化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 [119] 张强,胡隐樵,西北地区绿洲维持过程中水分的输送特征,西部资源环境科学研究中心论文集,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120] 张强,西北地区戈壁湍流强度和降水过程中地表的水热输送,西部资源环境科学研究中心论文集,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121] 张强,绿洲与沙漠相互作用下陆面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西部资源环境科学研究中心论文集,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122] 张强,卫国安,黄荣辉,西北干旱区敦煌戈壁局地陆面过程野外试验研究,青藏高原与西北干旱区对气候灾害的影响,吴国雄,孙菽芬编,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157-177。 出版专著: [123] 张强, 康风琴,中国西北冰雹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PP579。 报纸发表的论文: [124] 张强 杨兴国,解读干旱气候观测系统(ACOS),中国气象报,第二版和三版,2002年4月15日。 [125] 张强 杨兴国,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国气象报,第三版,2003年9月11日。 [126] 张强 杨兴国,突出区位优势,追求跨越式发展,中国气象报,第三版,2004年11月11日。 [127] 张强 杨兴国,国家级专业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中国气象报,第三版,2003年10月25日。 [128] 张强,西北干旱气候观测系统亟待建立,中国气象报,第三版,2005年4月21日。 [129] 张强,民勤绿洲生态退化实堪忧,中国气象报,第三版,2005年4月14日。 [130] 韩永翔,张强,沙尘可以抑制气候变暖,中国气象报,第三版,2004年4月1日。 [131] 韩永翔,张强,干旱气候和荒漠化,中国气象报,第三版,2003年04月08日。 45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学习工作简历1965――1968 吉林省实验中学 学习 1973――1976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系 学习 1992――1993 苏联莫斯科中央体育学院 学习 1978――至今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任教 1979――1985 长春市体工队速滑教练 兼职 1987――1992 白城短道速滑教练 兼职 现任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委员会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学术兼职 1. 冰雪运动杂志 编委 2. 全国短道速滑教练委员会 委员 3. 长春市速滑协会 副主席 4. 吉林省教练评审核心 评委 教学工作主要讲授课程: 本科:速滑理论、实践课 轮滑理论、实践课 游泳理论、实践课 体育经济学 研究生:指导硕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专业外语 主要科研方向 运动训练 冰雪项目 主要科研项目1 速滑运动员赛后心理恢复训练的研究 E 吉林省体育局 1.000 2006-6-1 2008-6-28 纵向课题 2 陆地训练手段与冰上动作结构的异同性研究 D 国家体育总局 15.000 2004-10-1 2006-10-31 纵向课题 3 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技术动作异同性分析 F 吉林省体育局 0.500 2004-6-1 2006-12-31 纵向课题 4 优秀速滑运动员弯道蹬冰技术的研究改进 A 国家体育总局 19.000 2003-10-1 2005-6-30 纵向课题 5 生活事件对运动员状态的影响 E 吉林省体育局 0.500 2002-9-1 2003-9-1 纵向课题 6 频繁攻防转换的同场对抗类项目训练理论与实践方案的研究 E 国家体育总局 1.000 2002-7-1 2004-7-1 纵向课题 7 长春市速滑短道项目青少年运动员选材方法的研究 E 长春市科委 1.000 2001-7-1 2002-12-1 纵向课题 8 速滑运动员无氧阈训练的研究 D 吉林省体委 3.000 2000-6-1 2002-5-1 纵向课题 9 速滑蹬冰等动模拟训练器的研制 E 国家体育总局 2.000 1998-7-1 2000-7-1 纵向课题 10 吉林省学生体质调查 F 吉林省教委 0.500 1996-1-1 1997-12-1 纵向课题 10 群刚生命源(氨基酸口服液)对速滑运动员身体机能影响的研究 冰雪运动 重点刊物 2002-12-1 11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冰上课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冰雪运动 重点刊物 2000-6-1 12 以实践为依托的体育社会学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 东北师大出版社 省级 1999-11-1 13 长春男子短道速滑5000M接力的运动学分析 中国体育科技 省级 1999-6-1 14 速滑蹬冰等动模拟训练器的研制 冰雪运动 学科二 1999-6-1 15 试论“奥林匹克主义”的现代社会意义 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探析 省级 1999-1-1 16 速滑蹬冰等动模拟练习器的构想 冰雪运动 学科二 1998-9-1 17 试论“奥林匹克主义”的现代社会意义 体育与科学 省级 1996-9-1 18 以实践为依托的体育社会学理论研究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省级 1996-9-1 19 高水平速滑运动员在各训练周期中心率和血乳酸的变化 俄罗斯·体育理论与实践 学科一 1996-1-1 20 论蓝球运动员的“场地意识”与培养 体育学院 中国体育科技 学科一 1996-1-1 21 不同不平的短道运动员赛后血液中CK活性与血乳酸特点 冰雪运动 学科二 1996-1-1 22 速滑运动员眼震电图的观察与分析 冰雪运动 学科二 1996-1-1 23 对高校体育教学开设旱冰课的初步探讨 冰雪运动 学科二 1996-1-1 24 短道速滑损伤的调查分析及其预防 冰雪运动 学科二 1996-1-1 25 体育院系速度滑冰教学课的特点 冰雪运动 学科二 1996-1-1 26 发展中的亚洲冬季运动——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评析 冰雪运动 学科二 1996-1-1 27 速滑运动左室功能的二维超声心动图分析 冰雪运动 学科二 1996-1-1 28 准备活动中的跑跳步练习 田径 学科二 1995-8-1 29 间歇性负氧训练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省级 1995-1-1 30 负氧仪模拟“高原训练”——速滑训练科研的新突破口 冰雪运动 学科二 1995-1-1 31 俄罗斯速滑短距离项目及其训练与研究 冰雪运动 学科二 1995-1-1 32 蓝球教练员的训练热情与训练效应 东北师大学报 省级 1995-1-1 33 短跑道速滑弯道技术训练的关键 冰雪运动 学科二 1995-1-1 34 俄罗斯与我国速滑冰训练的比较与研究 国家体委冬季运动中心 内刊 1994-4-1 35 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的过去与今天 冰雪运动 学科二 1994-1-1 36 浅谈短道速滑超越技术 冰雪运动 省级 1992-1-1 37 中日短道速度滑冰追逐赛男运动员弯道、直道技术运动学结构 冰雪运动省级1991-1-1 38 短跑道速滑比赛微机管理 冰学运动 省级 1990-12-1 39 从李金雁的选材谈我国短跑道速滑的发展潜力及战略转移 冰雪运动 省级 1988-12-1 40 试论我国速度滑冰的战略转移 中国体育科学会冰雪论文报告会发表 其他 1988-5-1 41 南朝鲜冰上运动试析 冰雪情报 省级 1988-1-1 42 游泳训练对速滑运动员心肺功能的影响 冰雪运动 省级 1987-3-1 43 声像技术对冰上教学的作用及影响 吉林体育科学 省级 1987-1-1 44 短跑道速度滑冰的特点及发展 冰雪运动 省级 1987-1-1 著作目录1 体育通论 体育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省级 2004-11-1 著 2 滑冰 轮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省级 2000-12-1 教材 3 高等师范生体育素质教育实践 吉林教育出版社 省级 1998-11-1 教材 4 冰雪圆舞曲 吉林摄影出版社 省级 1996-6-1 编著 5 冰雪运动 东北师大出版社 省级 1989-1-1 编著 46 福建惠安烈士张强(1918-1949),又名醒亚、生亚、张耕,福建省惠安县洛阳镇石任村人。学生时代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4年前往河南淮阳,入新四军举办的华中大学学习,期间参加革命,任中共华中分局联络部上海特别支部负责人。1945年夏受命来闽从事上层统战工作,不久在香港发起组织“福建人民自救大同盟”。此后在惠安、安溪、永春一带以“自卫队”的名义组建人民武装队伍,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游击区。1949年春,为迎接解放军南下,与闽西南地下党组织联系时,因渠道不顺产生误会,于同年4月25日在永春被作为敌特误杀。 47 中玖股份董事局主席张强,1978年出生于山东滕州,国家二级评酒师,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黄酒酿造技艺)指定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企业家,书法家。现任苏州中玖股份董事局主席,总裁。苏州市山东商会常务副会长。 中玖股份全资控股子公司有:苏州中玖酒业有限公司,苏州丰登酒业有限公司,金坛中玖酿酒有限公司,湖州中玖酿酒有限公司,吴江中玖酿酒有限公司,苏州中玖金茂国际商业广场有限公司,苏州金茂文化娱乐有限公司,苏州金茂商场有限公司,苏州金茂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苏州中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苏州中玖房地产置业开发有限公司,苏州金茂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十余家。 简介:1978年1月出生于山东滕州,1999年从广州军区53204部队转业,2000年只身来到江苏苏州创业,10年间先后创立了家喻户晓的“乌鹊桥”黄酒品牌,占地900余亩的金茂国际广场,成为苏州北城区核心CBD商业,休闲,娱乐文化中心。 48 中共凉山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张强,男,汉族,1963年5月生,四川双流人,研究生学历(四川省委党校现代管理专业研究生,西南农业大学农学学士),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共凉山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参加工作后,历任:四川省农业厅农经总站干部、政策法规科科长;四川省农业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重庆市巫溪县政府副县长(下派);四川省农业厅合作经济处处长、政策法规处处长;四川省民委纪检组长、监察专员、党组成员;四川省科技厅纪检组长、监察专员、党组成员;中共凉山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 在2011年11月15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凉山州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张强当选为凉山州委常委;在凉山州纪委七届一次全体会议上,张强当选州纪委书记。 省九次党代会代表。 49 新疆石河子市副市长张强,男,汉族,1967年4月出生,安徽蒙城人,1992年7月参加工作,200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大学学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函授工民建专业),工程师职称。现任石河子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工作经历: 1992.07 农五师基建处城建科科员 1993.04 建筑规划设计院科员 1993.07 城建局总工办科员 1994.10 建筑行业劳保统筹站代站长 1995.04 建委档案馆副馆长 1997.04 建委城建科代科长 1998.08 建设委员会城建科科长 2003.09 建委副主任 2004.10 建委副主任、师市高中学区筹建办副主任 2006.04 建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2007.12 石河子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50 内蒙古清水河县副县长(挂职)张强,男,汉族,1963年8月出生,北京市海淀区人,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10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 1981年10月——1983年8月 在空军86692部队指挥连参军任士兵; 1983年9月——1985年7月 在空军后勤学院七系十六学员队学习; 1985年7月——1999年9月 在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管理处工作任军官; 1999年9月——2002年7月 在空军指挥学院后勤管理系99班学习; 2002年7月——2004年2月 在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管理处工作任政治协理员; 2004年3月——2005年7月 在中化化肥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任职员; 2005年8月——2005年11月 在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工作任职员; 2005年11月——2006年2月 在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安委会执委会工作任副主任(兼); 2006年2月——2007年11月 在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办公室工作任主任助理; 2007年11月——2010年5月 在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安委办工作任副主任; 2010年5月——2011年2月 在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中化吉林长山化工有限公司工作任党委副书记; 2011年2月——2011年6月 在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工作任职员; 2011年7月——现在 在内蒙古清水河县工作任政府副县长(挂职)。 51 北京市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人物简介张强,男,汉族,1958年11月出生,籍贯:湖北,1977年1月参加工作,1979年6月入党,北京市委党校成人教育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大学本科学历,现任中共北京市粮食局党组成员,北京市粮食局副局长。 ◎ 工作分工负责政策法规、依法行政、粮食行业教育工作,分管办公室、政策法规处、经济管理学校、金良服务中心。 52 珠海市副市长◎ 简介张强,男,1966年5月生,辽宁凌源人,汉族,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历在职研究生,学位博士,现任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1985年9月-1989年7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系政工专业学习;1989年7月-1991年9月,公安部管理干部学院干部; 1991年9月-1991年12月,公安部三局干部; 1991年12月-1993年4月,公安部三局科员; 1993年4月-1994年4月,公安部办公厅秘书处副主任科员; 1994年4月-1995年9月,公安部办公厅秘书处正科级秘书; 1995年9月-1998年7月,公安部办公厅部长办公室副处级秘书; 1998年7月-2003年1月,珠海市公安局副局长,1998年8月任党委委员(其间:1996年7月-1999年7月,北京大学法律系在职研究生学习); 2003年1月-2006年4月,珠海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正处)、副检察长、反贪局局长(其间:2003年3月-2003年7月,省委党校中青班学习;2000年9月-2005年12月,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 2006年4月-2011年12月,珠海市公安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正处),2007年1月任市委委员; 2011年12月-2012年1月,珠海市委委员,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市委政法委副书记;2012年1月起,珠海市委委员,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 工作分工分管人民武装、消防、司法、国安、仲裁、打私、边防、双拥共建、民族宗教工作,兼任珠海市市公安局局长。 53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 基本信息张强,1955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7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概率统计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运筹室高级访问学者;2001年北方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02年香港城市大学管理科学系高级研究员;2005年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运筹学会常务理事及秘书长,中国运筹学会理事,中国运筹学会决策科学分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管理决策、对策论(博弈论)、模糊集理论与应用、非可加测度论、运筹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智能算法、城市交通网络平衡分析等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有10篇被SCI收录,30篇被EI收录。先后主持和参加10项科研项目,其中有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2项科研项目获省级奖。2003年荣获运筹新人奖。 ◎ 工作经历1972.9-1975.9 在青海省贵德县河阴公社西家咀大队插队,任民办教师 1978.8-1985.8 在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数学专业任教,任教工团支部书记 1987.9-2001.4 在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任教 1999.3-2001.4 在北方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做博士后 2000.3-2000.12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 2001.12-2002.2 香港城市大学管理科学系高级研究员 ◎ 科研方向管理决策中的定量理论与方法,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不确定系统理论及应用 ◎ 代表性学术成果一些学术论文: 1. Zhang Qiang. 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 Hahn decomposition theorem for signed fuzzy measure. Fuzzy Sets and Systems, 70 (1) (1995) 89-95. (SCI) 2. Zhang Qiang. Invitational summary Report: Fuzzy Research at the College of Economics, Hebei University, China. Fuzzy Sets and Systems, 78 (1) (1996) 126-127. (SCI) 3. Zhang Qiang, Xu Y. and Du W. Lebesgue decomposition theorem for σ-finite signed fuzzy measures. Fuzzy Sets and Systems, 101 (3) (1999) 445-451. (SCI) 4. Zhang Qiang. Some properties of the variations of non-additive set functions I. Fuzzy Sets and Systems, 118 (3) (2001) 529-538. (SCI) 5. Zhang Qiang and Gao Z. Some properties of the variations of non-additive set functions II. Fuzzy Sets and Systems, 121 (2) (2001) 2579-266. (SCI) 6. Chunqiao Tan, Zhang Qiang. Some properties of the variations of non-additive set functions on T-tribes. Fuzzy Sets and Systems, 158 (2) (2007) 2394-2412. (SCI) 7. Shujin Li, Qiang Zhang. The measure of interaction among players in games with fuzzy coalitions. Fuzzy Sets and Systems, 159 (2008) 119-137. (SCI) 8. Li Shu-jin, Zhang Qiang. A reduced expression of the Shapley function for fuzzy game.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9, 196: 234–245.(SCI) 9. Xiaohui Yu, Qiang Zhang. The fuzzy core in games with fuzzy coalition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2009. (SCI) 10. Peng Jinhui, Zhu Ping, Zhang Qiang. The fuzzy states in fuzzy dynamic game systems. Dynamics of Continuous Discrete and Impulsive Systems-Series B-Applications & Algorithms 13: 379-382 Part 1 Suppl. S, Dec 2006.(SCI) 11. Peng Jinhui, Zhang Qiang, Yang Guowei. Coali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fuzzy dynamic game systems. Dynamics of Continuous Discrete and Impulsive Systems-Series A-Mathematical Analysis 13: 689-702 Part 2 Suppl. S, Dec 2006. (SCI) 12. Wen Chen, Zhang Qiang and Mingzhe Wang. Profit allocation scheme among partners in virtual enterprises based on Shapley values with fuzzy payoffs. Int. J. Logistics Economics and Globalisation, Vol. 1, No. 1 (2007) 49-62. 13. Zhang Qiang, Yu Yingzi, Lai K K. Ant colony system for a fuzzy adjacent multiple-level warehouse layout problem. Journal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6, 15(4): 500-504 14. 张强,刘克. 非可加集函数的Lebesgue分解[J]. 数学学报,2002,45(5): 899-904. 15. 张强,刘克,高自友. 属性综合评价系统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22 (6) : 113-120. 16. 周晓光,张强. Vague集(值)的相似度量的比较和改进[J]. 系统工程学报,2005, 20(6): 606-612. 17. 郝奕,张强. 基于Vague集选指的股票投资价值属性综合评价系统及其应用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05,13 (2) : 15-21. 18. 陈雯,张强. 模糊合作对策的Shapley值[J]. 管理科学学报,2006,9 (5) : 50-55. 19. 李书金, 张强. 模糊合作博弈局中人参与水平间相互作用测度[J]. 应用数学学报, 2007, 30(4): 699-709. 20. 李书金, 张强. 改进联盟结构的支付分配规则及其排序的TOPSIS方法[J]. 运筹学学报.2007, 11(2):99-106. 21. 谭春桥,张强. 基于伪布尔函数的n人对策模糊延拓方法[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9,29(3):112-119。 一些学术著作: 1. 张强. 现代物流管理.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 周晓光,谭春桥,张强. 基于Vague集的决策理论与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 ◎ 承担科研情况1.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城市交通网络流量模糊平衡分析及系统综合评价”,2000年至2001年。 2.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确定性群组决策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7017036),2002年至2004年。 3.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随机可重组制造系统中的若干优化理论与算法”(6074050),2003年至2005年。 4.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模糊合作对策理论及应用研究” (70471063),2005年至2007年。 5.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模糊合作对策的企业联盟收益分配策略研究” (70771010),2008年至2010年。 ◎ 社会兼职北京运筹学会常务理事及秘书长,中国运筹学会理事,中国运筹学会决策科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运筹学会模糊信息与工程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运筹学会企业运筹学分会常务理事。《物流管理师》杂志编委。此外,他是一些重要国际杂志和国内一些核心期刊的论文评审专家,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 54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张强,男,汉族,1964年10月生,江苏人,198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构造地质学专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副教授。 历任北京大学地质系团委书记,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北京市教工委、北京市教委办公室副主任(正处级)、主任等职务。 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曾在北京市怀柔县任挂职副县长。 2003年6月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2007年8月至2008年10月,任北京奥组委物流部副部长。 55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史教授◎ 人物简介张强,生于1960年,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史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历史学泰斗林志纯先生,专事西方古典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理事、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所长、古典学教研室主任、《古代文明》杂志副主编。 ◎ 个人履历1979. 9—1983. 9 大连外国语学院法语系 学士 1985. 9—1988. 9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硕士 1988. 9—1992.12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博士 1993. 9—1994. 9 法国索邦大学进修 1999. 10—2002.1 法国索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现为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 教学工作开设课程:古希腊史、古希腊语、古希腊文献阅读、西方古典文献学 ◎ 科研项目1. “夏商周断代工程”子课题(1996-1999) 2. 日知文集整理(2006-2008) 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 主持人 3. 世界古代文明史译丛(2006-2009) 教育部 主持人 4. 西方古典著作文献学(2007-2010)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项目 主持人 5 古代希腊铭文译注(2009-20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主持人 6. 西方古典著作的整理与研究(2009-2015) 东北师大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 主持人 7.《剑桥古代史》《新编剑桥中世纪史》翻译工程 (2010-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8. 古代、中世纪法律文献资料选注(2011-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主持人 ◎ 研究成果◎ 论文1. 雅典帝国与周天下(与日知先生合著) 《世界历史》 1989 2. 特洛伊考古一百年 《东北师大学报》 1999 3.《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巴黎本中的H本——兼论西方古典著作的校勘 《社会科学战线》 2003 4.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人生”——日知先生访谈录 《史学史研究》 2005 5. 日知先生与“封建主义”问题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 2005 6. 西方古典著作的稿本、抄本与校本 《历史研究》 2007 7. 帕罗斯译注 《古代文明》 2007 8.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法令铭文十篇译注 《古代文明》 2009 ◎ 著作1. 《雅典春秋》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6 2. 《希腊的遗产》(译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3. 《建城以来史》(古文献整理,穆启乐、张强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4. 《外族名将传》(古文献整理,刘君玲等译、张强校)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5. 《奥克西林库斯希腊志》(古文献整理,郭霞译、张强校)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6. 《神谱》(古文献整理,王绍辉译、张强校)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7. 《探寻古希腊文明》(译著) 商务印书馆 2010 ◎ 科研教学获奖1. 《历史学科网络资源(素材)库建设与应用》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5 2. 《西方古典著作导读》 吉林省优秀教材二等奖 2007 56 桂林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张 强,男,1962年11月出生,汉族,籍贯山西临汾,198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现任桂林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拟提拔担任正处级领导职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