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念 |
释义 | 中国当代著名行为艺术家。1964年生于四川。198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88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院)。1988年任教于广东汕头大学艺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中文名:张念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 出生日期:1964 职业:画家 毕业院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代表作品:《失重——张念艺术文本》 广东汕头大学艺术学院个人简介在1989年中国美术馆举行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中,行为艺术第一次在国家美术馆公开向中国观众展示。张念的《孵蛋》就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作品。 张念当时头戴小帽,将一张大白纸挖了个洞,套在头上,胸前写着“孵蛋期间,拒绝理论,以免打扰下一代”的字样,盘腿坐在稻草上。周围地上散放着十几个鸡蛋和写着七个“等待,等待”的纸。上帝造世界用了六天时间,第七天是休息日,张念用七个“等待”来等待艺术的新生。 这件作品表现了作者期待新生命诞生的愿望,而不安的期待恰好反映了世纪末的情绪。张念在谈到为什么选择鸡蛋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说道:“现在的狗屁美术理论越来越没有人看得懂,谁能对未来的艺术下判断呢?眼看着就到了世纪末,谁知道老天爷会孵出什么怪鸟来呢?” 张念评论张念作为知识分子型的艺术家,把自己的眼光聚焦于历史,他的一系列历史影像和历史绘画是令人震惊的。仿佛从遗忘的深渊喷涌出来,带着突然爆发的光芒和热力,以急速的动感与气势扑向观者。—张念不愿以一种伤感的浪漫主义来观赏历史,他想借助历史图像来召唤中国人的历史意识。这种如电光火石般的画面,对个人而言,是命运的逼问;对社会而言,乃是精神的震撼,如棒喝,如霹雳。张念把凝固的历史瞬间化为瞬逝的图像,其目的正在于令人震惊,以唤醒久被忽略久被遗忘的历史记忆。他的作品不是在表现历史,而是让历史得以表现。 艺术始终针对着人的精神,而人的精神则生长于遗忘与记忆之间。在集体失忆的时候,艺术家可做的事情便是刺激观者对于历史的反应。在遗忘的深渊,不会没有闪电。—这是我们对艺术的信念,也是我们对于当代中国人的信心。 艺术履历个展 1987 北京音乐厅画廊 1991 北京民族文化宫 1992 北京当代美术馆 联展 1987 “中国青年美展”中国美术馆 1989 “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中国美术馆 1990 “十人现代绘画展” 首都博物馆 北京 1991 “中国艺术交流展” 德国 1992 “四人现代绘画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93 “中国现代绘画展” 班道夫 德国 1999 作品“乱”获纽约艺术指导俱乐部 (ADC) 摄影奖 2000 “中国新艺术展” 东京 日本 “家”装置艺术展 上海 2001 “多媒体艺术展” 荷兰 “360°现代艺术展” 上海 2002 “对话——中国现代艺术展” 意大利 2003 “我们在一起”今日美术馆 北京 2005 “喻体与镜象”(北京新锐艺术中心) 2005 “阁”北京艺术大本营 2005 “关系”台北美术馆、高雄美术馆 台湾 “以身观身” 澳门现代艺术博物馆 澳门 2006 “移动的社会主义” 798时态空间 北京 “CHINA——中国” 798 国际艺术节 北京 主要作品出版记录 《中国当代艺术史1979-1989》湖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当代艺术史1990-1999》湖南美术出版社; 《新中国美术经典》湖北美术出版社; 《中国前卫艺术》德国 《十字路口的中国艺术》美国 芝加哥; 《越界——中国先锋艺术》河北教育出版社著作 1998年编著《中国新锐艺术》 2003年编著《世界艺术状态:现成物像与艺术》 2004年出版《失重——张念艺术文本》 个 展1987年北京音乐厅画廊。1991年“张念绘画作品展”北京民族文化宫。1992年“张念作品展”北京当代美术馆。2006年“移动的记忆”上海东大名;“光芒时刻”北京今日美术馆。 Solo tions :1987 Beijing Concert Hall Gallery.1991“Zhang Nian Painting Exhibition”,Beijing Minority Cultural Center. 1992“Zhang Nian Artworks”,Beijing Modern Gallery. 2006“Moving Memories”,Dongdaming,Shanghai .“Radiant Moment”,Today Art Museum,Beijing.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授张念 1993年9月至1997年6月,在长沙交通学院汽车工程系读书(本科);1997年7月至2000年8月,在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任教;2000年9月至2002年7月,在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全日制学习,获计算机软件第二学士学位。2002年8月至2010年6月,在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任教,期间,2003年5月至2005年7月,在华南理工大学读计算机软件专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9月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攻读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博士学位。2010年7月调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兼职教授;工业与信息化部认证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高级项目经理;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EI)认证CMMI评估师。 主要获奖: 1、2006年获得“广东省高职高专IT专业优质课竞赛”二等奖。 2、2007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广东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 3、2008年被教育厅确定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 主讲课程:《程序设计语言C》、《数据结构》、《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软件设计方法》、《软件项目管理》。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盲源分离算法、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CMMI的教学、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项目: 1、参与“机器视觉新技术的研究及其在自动表面检测中的应用”项目(广东省自然基金); 2、参与“农村远程教育与现代农业技能培训机制和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广东省科技推广计划); 3、参与“中亚地区天山地壳变形与地震构造机理研究”(国家地震局地震科学基金项目); 4、参与“广东省软件人才发展战略技术路线图”(广东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 5、主持广东电网公司湛江供电局“非试点单位上报营销数据接口改造开发”项目; 6、主持“中信银行东莞分行财税库行接口模块系统”研发项目; 7、主持“职业院校IT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研究“项目(校级项目); 8、主持“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盲源分离算法及应用研究”项目(校级项目); 主要研究成果:主持或参与项目10余项,发表中英文论文16篇,主编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1部。 代表性论著: 1、ICA algorithm of BS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geological engineering(2007年地质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 2、BSS algorithm based on IC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eismic signal noise elimination. (Near-Surface Geophysics and Human Activity,2008); 3、The Application of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n Linear-Combination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Problem(2009 2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mage and Signal Processing); 4、独立分量分析(ICA)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8); 5、Fast ICA算法及其在地震信号去噪中的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 6、基于UML的面向对象数据库设计思想及在HR系统中的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 7、基于虚拟仪器的在线机器视觉检测系统(机床与液压,2008); 8、用Dijkstra算法实现对整车配送线路的优化(中国水运,2007) 9、主编《软件项目管理》(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2008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