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曼娟 |
释义 | 现任职东吴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曾获“全国学生文学奖”小说首奖;教育部“文艺创作”小说第一名;中华文学散文奖第一名及中兴文艺奖章。 至今共有十四部著作问世,每次一推出,皆受到相当广大读者的回响与讨论,为目前台湾、美国、香港以及东南亚各华人地区最具知名度与最受欢迎的华文女作家。 中文名:张曼娟 国籍:中国 出生地:台湾 出生日期:1961年3月20日 毕业院校:东吴大学中文系(主修中国文学) 主要成就:获中兴文艺奖章、中华文学散文奖 代表作品:《笑拈梅花》,《张曼娟妖物志》 学历:博士 祖籍:河北省丰润县 星座:双鱼座 成长经历1961年生于台湾,祖籍河北省丰润县。自小聪明,五岁半便入读小学,且爱说故事给别人听。小时说童话,长大了就说世间事。喜欢阅读,最爱看琼瑶作品。双鱼座的她,因为热爱芒果,对夏天总是心甘情愿地等候。世界新专报业行政五专部科毕业後,于东吴大学中文系主修中国文学。毕业後留于东吴中文研究所,直至获取硕士及博士学位。1988年後一直手执教鞭至今。 初期任教于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创作组,后来在东吴大学中文系诲人十年。1997年8月她应邀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至今仍於港台两地「驻守」。现任职东吴大学中文系专任副教授,教授“古典小说”、“现代小说”、“现代散文”等课程。 现任职东吴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曾获“全国学生文学奖”小说首奖;教育部“文艺创作”小说第一名;中华文学散文奖第一名及中兴文艺奖章。畅销作家张曼娟,至今共有十四部著作问世,每次一推出,皆受到相当广大读者的回响与讨论,为目前台湾、美国、香港以及东南亚各华人地区最具知名度与最受欢迎的华文女作家。 1982年以《淡淡三月天》获双溪现代文学奖,1983年以《永恒的羽翼》获“全国学生文学奖”小说第一名,1986年以《女儿的嫁》获教育部“文艺创作奖”第一名,1988年以《笑拈梅花》获中兴文艺奖章、中华文学散文奖。 1988年后一直手执教鞭至今。初期任教于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创作组,后来在东吴大学中文系诲人十年。1997年8月她应邀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至今仍于港台两地“驻守”。现任职东吴大学中文系专任副教授,教授“古典小说”、“现代小说”、“现代散文”等课程为主。 写作经历1982年以《淡淡三月天》获双溪现代文学奖, 1983年以《永恒的羽翼》获「全国学生文学奖」小说第一名, 1986年以《女儿的嫁》获教育部「文艺创作奖」第一名, 1988年以《笑拈梅花》获中兴文艺奖章、中华文学散文奖。 曾在大成报台湾十大最受欢迎女作家票选活动中票数遥遥领先。 在台湾缔造畅销佳绩后转战香港,成为香港明报向台湾长期邀稿唯一作家。 曾二度应马来西亚最大华文报纸:《星洲日报》之邀,赴大马地区巡回演讲,共十二场。首次演说,前往参加人数即破当地记录;再次前往演说,又打破前次记录。 1995年以畅销作家身份,代表台湾出版人参加香港的台湾书展“阅读台北”活动,并发表演说。 1996年五月,以畅销作家身分参加新加坡国际书展并发表演说。 1996年十月,在金石堂《出版情报》畅销女作家排行榜中以第一名佳绩领先群雌。 第一部作品《海水正蓝》获得中国时报票选为四十年来影响最大的十本书之一。 散文集《缘起不灭》缔造了民生报每周排行榜四十七周连续排名第一,绝无仅有的佳绩。 担任美爽爽C美白系列广告代言人,及文案撰写,并参与系列演讲。曾于中广青春网主持艺术文化类广播节目“心灵航海图”。同时还是台视“谈笑书声”主持人、广电基金会“金鼎奖获奖作品介绍专辑”主持人和台视“风采巨星”主持人。曾参与皇冠剧广场舞台剧《非关男女》的演出 完成台湾地区十年桃李生涯之后,1997年8月被香港中文大学延聘为助理教授;同时,受邀于香港电台甫成立之普通话台,制作主持文学性节目“文学的星空”及生活性节目“梦想的星空”。 成立台湾地区第一个文学创作工作室“紫石作坊”,担任总策划,规划并主编新人创作,为文学的传承尽一份心力。已出版多样文学创作集,颇受好评与多方注意。1997年11月,同时在香港明报与台湾自由时报开辟专栏“温柔双城记”。以现代女性的眼光,深谈香港和台北。 1998年八月,结束在香港为期一年的客座教授生活,返回台湾并继续在东吴大学任教。 1999年,荣获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票选“98年最受欢迎的海外10大作家”第二名;《温柔双城记》为98年10大好书第一名、《夏天赤著脚走来》为10大好书第六名。 作品特点张曼娟的小说感人,在于她用心观察人世,写起人间诸般情事细腻而不缠杂。她写人间情事,并不单指爱情,还有友情、亲情,情字扰人,却吸引人,纠葛牵绊,跳脱不开。且不论笔法,单讲内容,便看得出她正不断试着用不同的题材表达。然而如何拓广生活领域,仍是她要努力的。有人觉得她擅长将记忆进行各式各样的拼凑,用文字构筑了一个可停泊欢喜悲伤的港口。而事实上,更多人会同意“纯净”是她十多年来的独特写作风格。 作家访谈张曼娟:诗可以让人心安静下来 主持人文坛:其实无论是曼娟的书也好,或者是意如的书也好,听它们文章的名字就非常富有诗意,《长干行》,《落红不是无情物》,还有《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听起来,哇,网友在问她们书的名字确实就很有诗意(笑),但是我看到曼娟的书里面,包括《长干行》也好,或者是《落红不是无情物》也好,都是男生送给女生的一种爱情的小信物一样的。张曼娟:我想在爱情里面,或者在人的很多情感里面,因为情感是一个很虚无缥渺的东西,有时候我觉得我很爱你,有时候又觉得没有那么爱你,所以我们会送礼物,或者为彼此做一些从来没有为别人做过的事情,一些很特别的事,或者一起去寻找一个所谓的秘密基地,就是这个地方只有你知道,我知道,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些什么样的故事,对于恋人或者朋友来说,对于情感部分来讲这个东西特别重要。所以这个情况下面,我们写作的时候也会很自然的把这样一些很可爱的小东西,或者小信物,或者一些诺言,或者一些特殊的场景,或者特别让人感动的事物就会放在我们的书里面。 主持人文坛:为什么会选择诗呢? 张曼娟:我觉得诗对我来说意义很不一样,年轻的时候就是在学校背,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后来我觉得诗太特别了,它可以提供给我们很多情感,而且可以提供给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发现诗里面有很强烈的人生主张,我常常说这句诗,千金散尽还复来,你钱花关系没有关系,但是你必须要找到你的用处你才能够挥霍,我觉得这是李白非常好的一个主张,积极的,乐观的,而且是自我肯定的。 安意如:其实我这两天倒是被另外一句诗给煽着了,就是当我以现在的心情回过头读这两首诗的时候,少年时期你是不知道什么叫别酒不成杯的,只有当你现在沉淀你几年前的感情的时候,你才发现原来所有的爱恨,所有的悲欢都可以去有相互一笑泯恩仇的感觉。 主持人文坛:刚才我们在开场的时候说到,两位是不是也觉得其实在每个女生心里,她都会有一种古典诗意的情怀,可能有时候只是自己没有发现而已。 安意如:我认为是的,尤其是现在的女孩你已经不能像以前的女孩一样去刺绣,去学丹青,更多的课业,更多的社交应酬压抑着你,真正属于女性化特质的一部分如今逐渐的放弃,或者说逐渐的沦丧。对于感情的敏锐,但是不是让你去敏感到去喋喋不休,敏感到让别人觉得痛苦,对于感情的感知度,对于所有善的感知度。 主持人文坛:曼娟觉得呢?张曼娟:我觉得读诗就是发觉人跟外在所有事物的感觉或者交流,对于感情,因为现在生活太忙碌了,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变的,我们很短暂的相见,我们很快的交错而过,所以我们的心常常处于一种变动的状态。可是诗很有意思,它可以让你安静下来,你安静下来了,沉淀下来了,你的感受才会升起来,我现在常常带着一群孩子们读诗,我常常说你不要看这首诗只有短短二十个字,可是这里面包含了嗅觉、触觉、视觉还有内心的感受,因为这个诗人不忙,他安静下来了,所以他才能够完全感受这个外界世界带给他的一切感受。所以我觉得读诗对我们来讲是非常好的事情。 主持人文坛:另外我也知道像曼娟从1996年开始你就做了一个叫“紫石作坊”的一个工作室,是要培养一些新人的。 张曼娟:对,年轻的写作者。 主持人文坛:是不是像安意如这样的? 张曼娟:安意如不用了,安意如已经很厉害了。 主持人文坛:我觉得在内地也有非常优秀的一些伯乐,也发现了安意如这样的新秀。 张曼娟:对。 主持人文坛:我想知道在培养这些新人里面,是什么样的一些孩子,他们的作品又是什么样的? 张曼娟:其实我大概差不多这件事情做了十年时间,一直做到将近2006年。在这十年之中我们主要就是发掘台湾地区的一些参加过文学奖,而且有得奖,而且他们的作品确实都很不错,大家的理念又很相似,我们就聚在一起讨论很多关于创作的事情,有点像是一个沙龙,然后大家就阅读彼此作品。当他们差不多酝酿成熟的时候我就帮他们寻找适合的出版社,帮他们出书。我们是一个完全没有获利的经纪事业,但是我觉得文学本来就是有一个传承的使命,同时我们也出版了香港地区的年轻写作者,以及内地的年轻写作者的作品。 主持人文坛:我看到这个的时候觉得很感动,因为确实很少能有人这样特意的去栽培一些新秀,而且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可能很多人能走向他的文学梦想,实现他们的梦想。在这儿,我要代一位网友问的问题。 网友:曼娟,如果你现在再重新写《海水正蓝》的时候,你会颠覆其中的一些主人公的命运吗?比如说像小彤、意捷等等。 张曼娟:我会不会让小彤活着,这是很多读者常常问我的问题。 主持人文坛:我特别希望。 张曼娟:我想可能会有不同写法了,因为有人以为我写这个故事是因为我很反对离婚,其实这是对我的误解,我并不反对离婚,我觉得如果是夫妻两个人关系不好,可是却硬要在一起,其实有时候对于孩子的伤害可能比他们理性分手,能够友善相处还要来的更大。所以我并不是反对离婚,但是我反对什么呢?我反对的是大人因为自己的任性,所以没有处理好孩子心灵的问题,我相信其实孩子我们自己都曾经当过,当我们小时候我们对于事情的看法可能比现在更透彻,我们可能是更清楚的知道什么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我们也更能够大人的很多所作所为,所以好好跟孩子说,让他的心理做成建设,那个伤害不会这么大。 我比较不能理解很多大人在处理他们自己情感的时候,完全不照顾孩子的感受,完全没有想过孩子在这件事情里面会承受什么样子的感觉,我觉得带给孩子的伤害是难以弥补的。所以当时我写这个故事并不是因为我反对离婚,而是我反对一切伤害孩子的行为,跟没有仔细思考之后所做出来的一些比较粗鲁的决定。 主持人文坛:曼娟,我在学生时期读《海水正蓝》的时候,和我现在已经是一个孩子母亲的时候再读《海水正蓝》,我就是不一样的感受。其实我很想问,如果现在你来写这个题材,对于这个孩子,现在离异的家庭更多,更多的孩子会面临这样的情况,那你的着笔点会不会有所改变? 张曼娟:会,里边有一个角色是小阿姨,当年我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比意如还年轻一些,我那时候对自己不是很有自信新,我觉得我是一个没有办法去改变现状的人。所以在《海水正蓝》的故事里面,小阿姨是一个充满了爱,充满了同情,她完全了解这个孩子的痛苦,可是她没有办法改变这个孩子的命运。但现在我知道该怎么样用爱拥抱他,让他不会走上绝路,我知道怎么样把他留在我的身边让他快乐的长大。 主持人文坛:我对那里面那个镜头心里觉得很难受,就是小彤带着妹妹偷了爸妈的钱,回来找他的小阿姨和他的姥姥、姥爷,当时爸爸和高阿姨接他的时候,没有办法,小阿姨只好让他跟着他们回去了。但是那时候那个小阿姨心里是非常非常难受的,如果是现在的你,你觉得你会怎么做? 张曼娟:我必须跟大家说一个小秘密,这个场景是真的发生在我的生活里面,那年我14岁,所以我觉得我当时写这个故事是带一点点赎罪的心理,那时候我眼睁睁看着这个场面发生,我无能为力。所以我一直处于还是无能为力这个状态写这个故事。我现在重新再写这个故事的话,或者我是那个小阿姨我会怎么办,我想我会叫一台出租车跟着孩子他们回去,我会让他爸爸听我说话,我会告诉他,不管怎么样,这个世界上这个孩子最爱的人就是你,我们是大人,我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是孩子他更不知道他应该怎么做,所以如果你很惊慌,你很愤怒,你要知道孩子比你更加惊慌,更加不知所措。 我想每一个父母亲内心都是爱孩子的,所以我现在更有把握,如果这个事情在现在发生的时候,我知道我可以把事情做的更好一点。 “爱情私塾”许多读者见到张曼娟的第一反应是:呀!长得这么清丽的女作家!再看看她的作品,同样清丽典雅,表达着微妙细腻的诸般情缘。记者一打听,原来眼前这位娉婷多姿的东吴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竟然身兼台湾首家“爱情私塾”的掌门人! 记者:“爱情私塾”,好新鲜的名字!你尚未成家,会不会有人问你“凭什么来教我们”? 张曼娟:(笑)我没结婚,所以我不讲婚姻,而是讲爱情。开办“爱情私塾”是我多年来最大的梦想。现代人好象什么都不缺,唯独面对爱情手足无措,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闹了半天爱上不该爱的人,有多不值!所以有时候我也会“棒打鸳鸯”的。爱情是每一个人的私事,但人往往会身在其中看不清事实,我愿意做一个“爱情路标”,让年轻人投奔真正的爱情。我在台湾一个月里到各大专院校为年轻人演讲两三次。 记者:你不仅写书、教书,还在台湾、香港主持过电视节目、拍广告、演话剧,并拥有作家的个人网站“张曼娟心灵航海图”,还开办“爱情私塾”和“紫石作坊”……这种生动多变的生存方式对比起内地作家算得上“出位”了…… 张曼娟:传媒的力量非常大,每个人都无法回避。作家和学者参与社会传媒工作在台湾并不奇怪,这样我可以认识各种各样的人,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事,并能了解流行文化中的一些问题,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我的“紫石作坊”是台湾地区第一个文学创作室,主要是培植文学新人,做他们的经纪人,推荐出版等等,为文学的传承尽一份心力。“紫石作坊”三年来出版了多种文学创作集,广受嘱目。这样一路走下来,觉得非常有意义。 记者:你的很多作品是畅销书,但文坛却对畅销书不以为然。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张曼娟:我研读古典文学相继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又在大学里讲授古典文学至今,在写作中脱离不了知识分子的情怀。过去的纯文学是学院派,读者不易理解,我试图突破,把我的作品写得好看些,又要跟通俗作品有区别。我是在两者之间走着平衡木。在我看来,新一代的知识分子作家,既要有可敬的情操,也要有可亲的情感,作品要象一个活的人那样。我觉得文学评论轻视畅销书,对畅销书作家不公平;但再一想,读者和传媒对我的作品的关注远比其他作品大,于是又可以平衡过来了。 记者:台湾女作家给内地读者的印象是非常擅长写情,你属于这一行列吗? 张曼娟:如果说情是指各种感情,我承认;如果只是指爱情,我与“罗曼史写作者”大不相同。我以人性为第一位,并不追求情节的刺激、曲折和煽情。光写爱情罗曼史,只会吸引高中女生每个月象买杂志一样去消费,看过就忘。我追求的是自己的新古典主义,希望能代表九十年代新人类的风貌,既给新生代读者在作品中找到他们熟悉的气味,又能为他们带来他们暂时不能了解的生命中微妙的东西。 做人原则为人低调作品高产目前仍然是台湾某大学教授的张曼娟认为自己是个低调而且懒散的人,所以一直疏于与媒体接触,但是这次因为新书《永恒的倾诉》和《呼唤快乐》两本新书同时发售,所以她决定要与读者做一次亲密接触。张曼娟这次带来的两本新书,《永恒的倾诉》是从女性“恋物”的角度出发,审视一个女人一生中脱离不了的各种用品,用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勾勒出女人的图谱以及内心的变化,寻找女人的追求、信仰以及幸福;《呼唤快乐》则是一本为男人书写的随笔,她尝试用故事的方式来呈现,表达当代已经脱离了“男人必须是强者”思想的年轻男性所面临的困惑…… 虽然为人低调,但事实上近年来张曼娟在内地的销售业绩相当不俗,从《缘起不灭》、《江水正蓝》到《喜欢》、《仿佛》等,张曼娟在内地出版了30余种书籍,而且每种一经出版就全部售空。 努力保持自我近两年来,台湾新生代作家越来越多,特别是对爱情和生活的诠释更是他们所擅长的。作为上个世纪相当有影响的作家与新生代作家在同一话题上分一杯羹,是否还有竞争力,而且会不会让年轻读者有生疏感呢? 张曼娟认为爱情、生活总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在里面,所以在她的作品里一直保持纯真和纯粹的感觉。由于常年在大学教书,有很多时间和年轻人在一起,她又习惯观察、倾听和理解他们,所以写作时常常从他们身上获取灵感和启示,也使得自己的叙述语言更加年轻可亲。 对于在内地颇受欢迎的台湾新生代作家,张曼娟认为自己和他们的写作方式完全不一样的,“他们是坦率直露的,特别是关于爱情的话题往往明明白白地把话说清楚了,但我的创作总会‘绕’一些,含蓄并且希望让热爱文学的人读出趣味来。”“其实对更迭速度这么快的时代,要保持一个‘老’作家的新鲜感是比较困难的。”张曼娟说,“我相信人的本性就是喜新厌旧,我也知道时代的流转必然有淘旧换新,所以我并不盼望自己一直保持在最受欢迎的状态,但是因为性格的因素,我对外界和其他人的生活一直充满好奇,我一直在寻找新的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法,能否得到读者的认同是无法计划的,但是我自己的努力我很清楚。” 文坛地位在当今台湾最受欢迎的女作家是谁?一般读者的回答肯定不是琼瑶、席娟,便是三毛。其实最受欢迎的女作家当推新生代才女张曼娟。 由研读古典文学而相继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张曼娟,从大学时代起就沉迷于写作。在荣获多项台湾文学奖之后,1996年台湾的《出版情报》根据作品销量情况评选畅销女作家,张曼娟以荣登榜首的名位超越琼瑶、三毛等而傲视群雄;1997年,台湾《大成报》评选台湾十大最受欢迎女作家,张曼娟又获得第一名。而张曼娟最为重要的两本代表作————散文集《缘起不灭》和小说集《江水正蓝》影响甚巨,前者创造了台湾每周图书排行榜47周连续排名第一的绝无仅有的佳绩,后者则被《中国时报》评为40年来影响最大的十本书之一。 据较早接触张曼娟作品的人士称,张曼娟以优美典雅的文字表达人际微妙的诸般情缘,有令人心驰神移的内在魅力,读起来如沐春风,如嚼橄榄。与琼瑶、三毛明显有别,与内地女作家迥然不同。张曼娟自己在《缘起不灭》的内地版序里也说,“在写作中成长,在写作中思索,在写作中爱恋。” 由于其作品一直未在内地正式出版,令一般内地读者与她无缘。而今,趁布老虎丛书编辑部策划编辑、春风文艺出版社推出《张曼娟作品系列》六卷本之际,张曼娟在“布老虎”策划人安波舜的陪同下,首次踏足羊城,在广州购书中心与读者见面,并为读友签名留念。 获奖作品1982年以《淡淡三月天》获双溪现代文学奖 1983年以《永恒的羽翼》获“全国学生文学奖”小说第一名 1986年以《女儿的嫁》获教育部“文艺创作奖”第一名 1988年以《笑拈梅花》获中兴文艺奖章、中华文学散文奖。 张曼娟语录佛家说:缘起缘灭。原是教我们放弃执着,能够更清晰觉醒的面对生命的无端与不测。 我却以为:缘起不灭。灭一次的际会与遇合,都会留下一些贵重的东西。有些可以名之的叫做回忆;有些无以名之的,却产生一种改变生命本质的力量。我觉得一定要有一些贵重的东西保存下来,才能使我们在漫长的人生道途上,拥有向前的勇气,即使是踯躅独行的时刻,也无所畏惧。 ...... 让曾经发生过的事,重新再来一遍,昨日的我与今日的我檫身而过,曾有的迷茫,逐渐沉淀明晰,一切都淡了,远了,也真实了。 散文,就是人生的风景。 起飞以后,返顾大地,在没有公平与不公平;圆满与不圆满,只有令人感动的好山好水好风景。 这就是我所相信的人生。不管是坎坷或平顺;幸福或忧伤;总会有一些贵重的东西保存下来,恒久地。 ——《总会有一些贵重的东西》 什么是永恒? 每一桩情事开始时 句点已在前方等候了 为了弥补不能掌握的扑簌 于是,我们有了记忆 用泪水和辛酸,用欢笑和甜蜜 去记忆 否则,将依靠怎样的力量 度过往后的岁月沧桑? ——《情缘》 生命中的所有情节,其实只是一场无止尽的轮回。我们常常在类似的心境中心折;在同样的激动里淌泪。每一次挥别与拥抱,每一次呼喊与狂笑,竟然都有相同的韵律。生命既然支配着祸福得失,如何能在每次的缘起缘灭中,堆砌新的憧憬?维持心中始终不变的愿望? ——《缘起缘灭》 岁月不是会让人坚强的吗? ...... 每当新娘拜别父母,泪眼相对,泪眼婆娑中,我几乎可以看见千百年来的新嫁娘,以同样的姿势,在上轿前跪拜。一叩首——鞠育之恩难报;在叩首——双亲善自保重;三叩首——奴从今去,爹娘莫牵念。 ...... 有相同的词汇,所以觉得情深。其实,只是舍不得,分离。古人送别到十里长亭;到坝陵。如今,突然觉得人生处处布满驿站,一挥手,便成别离。 人说贾宝玉多情,喜聚不喜散;林黛玉深情,不喜相聚。黛玉的理由是聚时欢乐,散后尤其冷清,所以,不如不聚不散。要想不聚不散,正如人生一世无悲无喜,恐怕不够深刻,况且,谈何容易? 所以,我依然愿意,迢迢地,与朋友相聚。再孤独地走长长的路回家。 ...... 不舍与别离是始终不能改变的,却也有些是改变了的。随着青涩年少的远去,知道长相忆比长相聚更为可贵;学着不再虚掷光阴与情感。于是,在许多月光如水水如天的夜晚,空气里不时票动着暗香,静体造物者的安排,处处都有深意,禁不住要微笑,并且感激。 ——《月光如水水如天》 终于知道那片大黑板不是老师的依靠;而是必须沉重背负的。讲台不是使老师高人一等的工具,只是要在看得更清楚以后,感觉岌岌可危。 我不禁羞愧,为了往昔课堂上一场不完整的瞌睡;一张从老师身后经过的纸条;一次忍不住交换的耳语,都是不曾自觉的轻忽。 直到此刻,方才一一知晓,悟到这原来也是一场轮回。 每周上山一回,总有旅行的欢愉。我恋着山道的风景;更恋着山上的人情,丝毫不觉得郝然。山是自然的;人是自然的;凡是自然的都能使我产生兴趣与好奇。 ...... 我不愿也不能了解:不老仙姝,千百年相同的寂寞心情;因注定不平凡而拥有的悲哀。 那时候,我不懂;现在,我宁愿是那时候。 ...... 曾经深情召唤过的舞台,我如今选择的是远远的离开;无数个帷幕升升降降,撑不住的喜怒哀乐;排不定的悲欢离合;算不准的荣辱得失。 更深沉的繁华与荒凉。 ...... 至于我曾有的热情奔放,逐日敛息,犹未销尽。如一蓬火,燎烧之后,焦黑的边缘镶上灿亮的鲜红丝络,寂静,缓慢,忍受痛苦却又全然无怨地展转翻腾,竟似一种美绝的牺牲,化为冷灰以前,每每摄人心魄。 ....... 时常是想不起来,正像其他许多事,错过了,当初也是不经意的。 写在日记里,还是选择了留给自己。 ...... 到底哪一些承诺只可一笑置之?哪一些盟约必须固守三生?成长以后因为不能分辨,而成生命中的一则无法解释的悲伤。 ...... 人世间不论多么悲痛的事,禁不住几回日落日升,终得成为陈迹的。那些当事人生命的刻骨铭心,顶多成为旁人茶余饭后的云淡风轻。 这样看来,没有一件不幸与苦难,是必须执着一世的。 即使像梁山伯祝英台,以身相殉的至情,千百年后,不过成为比翼彩蝶,妆点春光的一则传奇。 只要一点点的哀愁,许多的美丽。 原来如此。 ——《行过翠微路》 主要作品小说《海水正蓝》、《笑拈梅花》、《我的男人是爬虫类》 、《鸳鸯纹身》、《火宅之猫》、《喜欢》、《仿佛》、《芬芳》 、《张曼娟妖物志》、《长干行》、《落红不是无情物》、《俨然记》、《永恒的羽翼》、《黄道吉日》、《乍暖还寒时候》 散文《缘起不灭》、《百年相思》、《人间烟火》、《风月书》、《夏天赤著脚走来》、《青春》、《黄鱼听雷》、《不说话只作伴》、《天一亮,就出发》、《此物最相思》 都会随笔《爱情可遇更可求》、《温柔双城记》、《女人的幸福造句》、《幸福号列车》、《呼喊快乐》、《曼调斯理》、《永恒的倾诉》 藏诗卷《爱情诗流域》、《时光词场》、《人间好时节》 张曼娟小说流《柔软的神殿》 张曼娟奇幻学堂《我家有个风火轮》、《火里来,水里去》、《花开了》、《看我七十二变》 其他报纸专栏:香港《明报》开设专栏《温柔双城记》 有声作品:《遇见小王子》 学术论文:《古典小说的长河》、《唐传奇之人物刻划》、《明清小说评点之研究》 策划主编:《白话中国古典小说全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