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礼标 |
释义 | 张礼标,博士,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副研究员,2010年度“搞笑诺贝尔奖”生物学奖获得者之一。 “搞笑诺贝尔奖”通过电视得知获奖美国《不可思议的科学年报》杂志赶在诺贝尔奖颁奖之前,在哈佛大学颁出第20届“搞笑诺贝尔奖”时,中国获奖者、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的张礼标博士却是通过电视才知道自己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奖”的生物学奖,出席颁奖典礼的是他的英国合作者Gareth Jones。 张礼标等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ONE)杂志上的研究成果“短鼻果蝠通过口交延长交配时间”,是第一次在非灵长类哺乳动物中发现这种性行为。张礼标认为,虽然奖项搞笑的成分多一些,但也合符“乍看之下令人发笑,之后发人深省”的评奖主旨。 意外发现果蝠“性嗜好”短鼻果蝠是广东及东南亚地区常见的蝙蝠种类之一,喜欢在蒲葵叶片下方筑巢。2007年,张礼标及其研究团队在越秀公园捕捉了若干只果蝠,将其放在模拟自然环境的屋子中,通过红外摄像机观察果蝠的筑巢行为。 研究人员发现果蝠不仅在筑巢,在这个过程中还发生交配行为,并观察到口交现象。这是研究人员首次在除人类、大猩猩等灵长类哺乳动物外,发现类似行为。张礼标随即改变了研究重点,决定观察果蝠的交配行为。他们选择了60只(雌雄各30只)成年的果蝠,按随机配对的原则,将其安置在模拟自然环境的笼子内进行红外摄像观察,结果令人惊讶:70%的雌性短鼻果蝠都会给伴侣口交,并通过这种行为延长了交合时间。 2009年7月,张礼标等将这份研究写成论文,连同视频一起投给《PLoSONE》杂志,10月底,该文章发表,引起科学界激烈讨论。由于“获奖”消息是在十一长假期间公布,并未给张礼标带来“轰动效应”,他照常在家休假,顶多有同事电话或短信调侃和祝贺一番,“我们也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了”。尽管获得的是“搞笑诺贝尔奖”,但张礼标表示,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异想天开”的科学冒险精神的一种赞同。 主要研究成果研究蝙蝠有何必要?张礼标表示,蝙蝠对人类生活有利有弊。有利方面,蝙蝠是蚊虫的天敌,是芒果、番石榴等多种经济作物的授粉者;不利的方面,蝙蝠容易携带多种病毒。“如果对蝙蝠一无所知,一旦由蝙蝠携带的病毒引起疾病传染,人类将束手无策。” 研究蝙蝠能帮助人类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2009年10月28日,国际学术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发表了广东省昆虫研究所、英国波士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科研工作者共同署名文章,题目为“果蝠口交延长了交配时间”。文章指出,动物在交配中出现口交行为极为少见。 作为文章的主要作者,张礼标表示,口交在动物王国里是极为罕见之事。最近中国科学家却观察到一种非灵长类动物——犬蝠也有口交习惯。张礼标和同事研究犬蝠的性行为时发现,这种主要生活在东南亚地区的果蝠在红外摄像机拍摄下,当倒挂的雄性蝙蝠从后面骑在雌性身上进行交配时,雌性会努力抬头去舔对方的生殖器。在观察了20次交配视频后,张礼标发现其中70%的雌性会和雄性口交,口交的时间越长,交配的时间也越长(大致相当于每口交一次,雌性将额外获得6秒的交配时间)。总体上说,口交的蝙蝠平均交配时间为4分钟,是不口交蝙蝠的2倍。研究者们推测口交的好处包括:减轻精子传输的困难,增加受精成功率,或是占有雄性,使它远离其他雌性。 纪录片《雷鸣之夜》张礼标在2005年参与纪录片《雷鸣之夜》的制作和拍摄。该片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要完成人:田荣,张树义,张礼标,杨光伟,薛继军,张力,张跃,李杰)。该片在2005年“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评选中获“评委特别奖”、“亚洲制作奖”和“最佳导演奖”三项大奖。 《雷鸣之夜》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普项目资助,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树义研究员承担,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拍摄制作的科普电视片。 《雷鸣之夜》(A Thunderstorm Night)共分为上下两集,介绍了扁颅蝠的行为生态与社会组织。只有3.5克体重的扁颅蝠,是世界上最小的蝙蝠,它把我们带入不常见的夜幕里,看到了一个大的世界,一个与人相关的世界。本片以夜幕下拍摄为主,将镜头放置于竹筒内,真实、详尽地呈现了以竹筒为家的蝙蝠生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