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竞生 |
释义 | 张竞生(1888-1970),原名张江流、张公室,广东饶平人。哲学家、美学家、性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中文名:张竞生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广东省饶平县浮演区大榕铺村 出生日期:1888年2月20日 逝世日期:1970年5月4日 职业:学者 毕业院校:法国巴黎大学、法国里昂大学 代表作品:《性史》、《美的人生观》、《美的社会组织法》等 人物简介张竞生(1888年-1970年),原名张江流、张公室,广东饶平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风云人物,是哲学家、美学家、性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昔年加入同盟会,被孙中山委任为南方议和团首席秘书,协助伍廷芳、汪精卫与袁世凯、唐绍仪参与南北议和谈判,促成清帝退位;。民国第一批留洋(法国)博士,也是民国“三大博士”之一;1921至1926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第一个在大学课堂讲授“逻辑学”,第一个提出“美治”思想;他在中国最早提出和确立风俗学,最早翻译卢梭的《忏悔录》,最早发表人体裸体研究论文;三四十年代在粤东山区开公路、育苗圃、办农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时有“南张北梁”(北方是梁漱溟)之称。率先提出计划生育,比马寅初还早37年,首倡爱情大讨论,征集出版《性史》,毁誉参半。生平著述与译作甚丰。 张竞生惊世骇俗的人生际遇和浴火重生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超越世俗、超越时代、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的另一种生存姿态。张竞生开创了中国有史以来的四个第一, 并且后人为其证实张竞生的思想先锋.张竞生是岭南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形成了独特的张竞生文化现象,其精神本质是一种革新、创造的文化,补充了岭南(睁眼看世界、敢为天下先)文化的内涵。具有时代价值和未来意义。 人生和思想惊世骇俗的人生和思想 张竞生33岁时受蔡元培之邀到北大任哲学教授,专门开设性心理和爱情问题讲座,他的讲义《美的人生观》被印成册在北大广为流传。周作人曾在《晨报副刊》撰文称赞:“张竞生的著作上所最可佩服的是他的大胆,在中国这病理的道学社会里高揭美的衣食住以至娱乐的旗帜,大声叱咤,这是何等痛快的事。” 1923年5月,北大国学门成立“风俗调查会”,张被推举为主席。在拟定风俗调查表时,他列出30多项,“性史”便是其中一项。在他看来,“人生哲学,孰有重大过于性学?而民族学、风俗学等,又在在(处处)与性学有关”。 据传,张作霖进京时曾扬言,要把这个伤风败俗的家伙拉出去枪毙。张竞生虽然没被毙掉,但他提出的“性史”一项,却被调查会否决。 这位倔犟的教授不甘心,干脆在《京报副刊》发征稿启事,公开向社会征集“性史”。先后收稿300余篇,张择其中7篇编为《性史》第一集,1926年4月由“性育社”印行。张在序文中声称:“我们不但看性为一种学问,我们尤当看它作一种艺术。” 这种“美的人生观”显然触怒了时人,报纸和杂志对他众口讨伐。即使是此前因发表《性道德之科学标准》而遭猛烈批评的周建人,批判起《性史》也毫不留情。曾与张竞生同批留法的宋子文,在南京教育会议上,更是点名斥责张倡导“乱爱”和“淫乱”。 虽然这本被林语堂称为“很颓废的书”,出版4个月后,便因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以“诲淫”的罪名提请天津警方在天津查禁,张竞生本人也关照书店不再重印。但这却让这本小册子在地下更加畅销,不法书商大肆翻印,甚至盗用张的名义抛出多种《性史》续集,内容淫秽,令张名誉扫地。 就连翻译过《性心理学》的潘光旦,也对他冷嘲热讽。梁实秋更是撰写《张竞生丑态毕露》、《性学博士》等一系列文章,呼吁应取缔他出版的书以及他主办的《新文化》月刊。 1926年张竞生被迫离开北大,前往上海担任开明书店总编辑。他开办“美的书店”,继续自己的离经叛道。当时,所有商店都雇用男店员,而张却让几个美女在柜台后卖书,这又给他招致无数谩骂。鲁迅撰文讽刺道:“最露骨的是张竞生博士所开的美的书店,曾经对面呆站着两个年青脸白的女店员……”浙江教育厅长蒋梦麟,更是在张去杭州讲学时,请警方以“性宣传罪”将他拘禁于“待质所”,随后驱逐出境。 没人记得,这个不容于世的性学家,竟是将卢梭《忏悔录》翻译成中文的第一人。而作为中国第一个提出逻辑学学科概念的学者,其行为却在常人眼中处处不合逻辑。这种苗头早在他年少时便已显露端倪。1909年,孙中山出于对他的赏识,安排他北上求学,但其父只希望儿子老老实实赚钱,做一个令人尊敬的乡绅。21岁的张竞生一怒之下,竟跋涉40多里山路,到县衙状告父亲,“夺子之志”。 上世纪30年代初,已经退出“江湖”的张竞生,专程从老家广东饶平赶往上海,公开为晚景凄凉的一代名妓赛金花募捐,并在小报上刊发一封致赛金花的信。 然而,即便惊世骇俗如张竞生,整天头顶着“性学博士”的帽子,也终有支持不住的一天。1932年,他选择自杀,未遂后,从此转向农业调查研究和农业教育。抗战时,汪精卫力图拉他下水,遭他断然拒绝。 1953年春,张竞生连夜写下13000字的《我的几点意见》,上书毛泽东,为了民众的长远利益,必须科学地节制生育,同样“受诋于当时”。 鲁迅当年曾言:“张竞生的主张要实现,大约当在25世纪。”在张离世30余年后的今天,学界已公允地将“中国第一性学家”、“中国计划生育首倡者”、“中国现代民俗学先驱”等称号冠在了他的头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竞生被选为饶平县前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县生产备荒委员会主任。1951年调广州南方大学学习,接受马列主义教育。结业后分配到广东省农林厅任技正。1953年起任广东省文史馆研究员。1960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自愿申请回饶平,潜心研究哲学系统的理论,并写出一批有价值的文稿。1970年6月18日,他在饶平县樟溪厂埔村患脑溢血病逝世。 主要著作有:《美的人生观》、《美的社会组织法》、《伟大怪恶的艺术》、《与省府商榷整理省营工厂之方法》、《农村复兴实验》、《十年情场》、《浮生漫谈》等;主要译著有:《忏悔录》、《梦与放逐》、《歌德自传》等;哲学著作有:《系统与期待的异同》、《记意与意识》、《普通的逻辑》;还发表了《南北议和见闻录》、《丁未潮州黄冈革命》、《文化史》、《前后杀狼记》、《山的面面观》、《新食经》、《新饶平》等作品。 张竞生的次子张超曾任广东省政协委员、饶平县政协副主席。 张竞生博士年表1.1888年2月20日(农历正月初九)生于广东省饶平县浮演区大榕铺村。幼名江流,学名公室。后受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论思想的影响,自己改名为张竞生。 2.1902年以前,在本村私塾就读,1903年考入由县琴峰书院改名的县立第一小学。1904年考入汕头同文学校,该校为抗日英雄丘逢甲主办。不论在那所学校,张竞生皆以聪明好学而获得师友的好评。 3.1907年考入清朝设于广州的黄埔陆军小学,该校名虽小学,所授课程实为高等学校课程,学制三年,外文要求能翻译,每年招生100名,第一期学日文,第二期学法文,第三期为德文,第四期为英文,因为报考之人众多,考取者多为校校者。后来陆小出身的人多为军阀政客,如陈济棠,陈铭枢等,皆张竞生陆小第二期同学。 4.1909年在陆小读书期间,如饥似渴偷看民报和其它革命读物,萌发了反清思想,遂为校方注意乃以带头剪辫子等罪名将张竞生开除。后以该校副监督、实为地下革命党人赵声(百先)介绍往新加坡谒见孙中山先生,盘留月余,受孙中山先生教导,决定回国北上参加革命活动。 51910年为赴京参加京津同盟会,以学生身份为掩护,乃接受其父“先结婚,后去上海读书”的条件,与15岁的女孩结婚。这对张竞生的心灵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也是他后来矢志反封建,反对性盲,坚持性教育,主张自由婚姻的一个重大原因。 6.1910年婚礼之后,张竞生即赴上海,先进由法国天主教主办的上海复旦学校。由于革命的需要,半年后入北京法文高等学校,后又考入京师大学,以学生的身份从事京津保同盟会反清活动。时汪精卫谋刺摄政王载件未遂被捕,张竞生受命参与营救汪精卫,遂与汪清卫、陈壁君夫妇成为莫逆之交。 7.1911年10月17日至1912年初参加南北议和团的南方代表团,任南方议和团秘书,伍廷芳为南方代表团首席代表,实际该团由汪精卫决策。 8.1912年12月至1915年就读巴黎大学。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为了消灭战端,实现和平,建设民国,孙中山以大局为重,宣称只要袁世凯拥护共和,他愿意推举袁为**大总统,从而打破南北议和僵局。决心与孙中山同进退的张竞生,因而于该年12月10日到达法国,在巴黎大学就读。3年后,即1915年取得文学学士学位(1917年同期赴法留学成绩卓然的尚有谭熙鸿、杨杏佛、宋子文等人,皆为国民党时代要员。见台湾《民国大事日志》第一册第二十五页选派人员名单。)。 9.1916年至1919年,在法国里昂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19年4月8日《关于卢梭古代教育起源理论之探讨》论文通过答辩被授予博士学位,在里昂大学攻读期间,曾先后到过英、德、荷、比、瑞士等国游历和考察。 10.1920年春学成归国,由潮届议员兼省财政厅长邹鲁举荐担任潮汕当时最高学府金山中学校长,在从巴黎抵达广州期间,上书陈炯明,提倡避孕节育,主张每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多者受罚。陈炯明是当时广东省长兼督军,妻妾数人,有子女十多个,那里听得进,不肯任其为校长。后经地方力争,才允为金山中学代理校长。 这是张竞生提倡节育避孕初次受挫,是他在国内坎坷生涯的开始。 11.1920年冬至1921年夏,任金山中学代理校长。在任期间,大刀阔斧进行教学改革。张竞生深知愚昧不能使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决心以金山中学为基地,将它办成知名的金山中学,而要办好学校,选聘称职教师为第一要旨。因此,他不讲情面,辞退不称职教师,聘请了几位留学生来金山中学任教,提高了该校的教师素质。第一,反对男尊女卑,提倡男女平等,男女同校。这一年,金山中学通过考试,录取了8名女学生入金山中学。第二,整顿学校纪律,培养读书风气。他认为要吸收外国文化,首先要掌握外语。他聘请了几名优秀的外语老师,而且还要求理论课的科任老师用英语授课。同时大力推广普通话,以统一祖国语言,由于他的倡导,使读书蔚然成风。第三,不畏权势,清理校产。金山中学原为地方学校,校产甚多,但多为豪绅所把持,从中渔利,如不整顿清理,金中经费将成为问题。历任校长为此头痛,但因惧怕恶势力,不敢出面清理。张竞生却不顾个人得失,立意清理,虽因此得罪豪绅,被迫到任九个月而辞职,但却为金山中学争回了校产,为金山中学保留了办学的经济基础。 12.1921年10月至1926年,接受北**长蔡元培的聘请任北大哲学教授。 13.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张竞生博士到达上海,先担任上海开明书店总编辑,后开办“美的书店”。 14.1928年到1933年再度赴法从事学术研究。抵达法国后他给陆小同学、当时作广东省长的陈铭枢上书,提出由他编译介绍世界名著的计划,受陈铭枢的支持资助。在这期间,他节衣缩食,专心翻译。可惜不久陈铭枢下野,张经过自身的努力,翻译并出版了《忏悔录》、《梦放逐》、《印典娜》、《歌德自传》、《多惹情歌》著作,由上海世界书局于1929年前后版。 著作有《烂漫派概论》、《伟大怪恶的艺术》由上海世界书局于1929年出版。 15.1933年至1937年。 受陈济棠之邀任广东省实业督办,兼《广东经济建设》主编,广州《群声报》编辑。在任期间,回饶平家乡集资修筑公路60余里。因被诬陷出逃香港。后由陈济棠派人把他从港接回来,改任参议、广州经济委员等闲职。 1933年与中山大学法律系毕业生黄冠南结婚。 16.1937年至1949年初。 这是国运艰危的抗日战争时期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在这时期,张竞生显示出高风亮节,大义凛然,忠贞报国,共仇同忾,与人民共患难,与志士共奋斗的高贵品质。 第一,抗战爆发,与日寇暗中勾结的汪精卫为罗置党羽,屡次函电邀请张竞生北上议事,均以拒绝。毅然携妻带子,返抵故乡,出任饶平县民众抗日饶平委员会副主任,宣传抗日救国。汪精卫公开投敌,张通电与之决绝。 第二,1939年倡建维新学校,为家乡普及文化。 第三,1941年创办饶平县农业职业学校任校长。办农场、办兹圃,把职业技术教育与生产劳动、启发民智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四,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张竞生于1946至1947年间,拟组建“中华农民党”北游沪宁,东渡台湾,建党未成。先送农校师生二十余人及长子黄嘉到台湾糖厂工作,并从台湾带回甘蔗良种。他谢绝留台工作,决心与家乡人民共进退,乃访问越南、柬埔寨鼓励华侨报效家国。 第五,1947年当蒋介石进一步发动内战时,张竞生打了银锄四把,上刻“休养生息”四字,分寄国民党要员,要他们住手停止内战。 第六,共产党游击队在其家乡出现后,他于1948便鼓励其侄之子上山参加革命毅然站到共产党一边,并利用他的农校和社会地位,先后于1949年掩护三名被追捕的受伤游击队员脱险。同时募集粮食、衣服、药品等军需品支援游击队,在他的影响下,他所在的村就有11名青年参加游击队。 第七,在此期间著有《饥饿的潮州》、《山的面面观》、《食经》、《前后杀狼记》等著作。 17.1950年至1965年。 1950年新中国成立,出任饶平县生产救灾委员会主任,第一届各界县人民代表会议特邀代表。 1950年进入南方大学学习,分配于省农林厅任技正。 1953年调广东省文史研究馆任馆员。 在任文史馆研究员期间,先后写出《南北议和见闻录》、《辛亥革命南北议和时,孙中山先生两个重要口头指示》、《回忆金山中学》、《情场十年》、《浮生漫谈》、《生活散记》、《回忆北大时的李大别烈士》等著作,同时积极参加汤溪水库的建设。 1960年体谅暂时经济困难,自愿申请回饶平,为省文史馆驻外馆员。 在古稀之年遭逢十年浩劫,先被红卫兵批判,继而于1969年作为战疏对象遣送饶平樟溪区厂埔时,高龄有病,孑然一身,深夜读书与世长逝,终年82岁。 社会评价至于张先生的伟论,我也很佩服,我若作文,也许这样说的。但事实怕很难……知道私有之念之消除,大约当在二十五世纪…… ——鲁迅《两地书》(1923) 张博士根本是一位具有坚强的意志、丰富的想象力的自由主义学者、思想家,毫无忌惮地击破了旧礼教的最后藩篱。 ——林语堂《张竞生开风气之先》(1953) 常州怪人刘海粟……主张公开在教室里做人体写生……人们把他跟写性史的张竞生,唱《毛毛雨》的黎锦晖目为“三大文妖”,可是时代的潮流到底把“文妖”证明为先知者。 ——李敖《由一丝不挂说起》(1962.8.27) 你会惊叹,此人怎么经常与政治史、思想史、学术史的“大人物”或“关键时刻”擦身而过?这不是一个声名显赫的“成功人士”,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个“失败者”,可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角度,帮助我们串起了一部“不一样”的中国现代史。 ——陈平原《孤独的寻梦人》(2008)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