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建民
释义
1 画家张建民

张建民 中书协会员

紫云轩主人,1970年生于东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高级院士、东阿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东阿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曹植书画院专职画家,现代刻字入展第六届、第八届全国刻字艺术展,书法作品入展山东省第七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2011年赴韩国参加中韩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国画作品在《美术报》等专业报纸、杂志刊登发表。

作品欣赏

2 四川大学副教授

1972年2月出生,男,博士,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工水力学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2000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获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博士学位。IAHR会员(国际水利学会)。2000年至今,在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承担研究生课程《流体力学》、《粘性流体力学》、《高速水力学》和本科生课程《水力学》的教学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负责或主研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二滩水电站”、“小湾水电站”、“小浪底水利枢纽”、“溪洛渡水电站”、“瀑布沟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锦屏一级水电站”、“三板溪水电站”等国家重大工程科研项目,共计50余项。在《自然科学进展》、《水利学报》、《水力发电学报》、《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水科学进展》等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EI收录20余篇。近年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6项。连续4年(2000~2005)被评为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有3项成果被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际领先水平。

3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男,1941年4月出生。

研究方向

监控、检测与数控技术研究、机电一体化技术

社会兼职

北京理工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机械与交通学科分会主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带头人;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理事;中国精密机械学会理事;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编委;“机械与电子”杂志编委;“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杂志编委。

个人概况

长期从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指导、培养博士生15名,硕士生30余名。1982~1997年间曾三次赴日留学与科学技术交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在国内率先开设《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编著有“机械制造工艺学”、“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原理与应用”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械设计手册第二、三版“机电一体化设计”篇,“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指南”等多部著作约200余万字。先后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发表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研究论文80余篇,曾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4 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副教授

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首届本科班,曾两度赴美国休斯顿芭蕾舞团进修芭蕾编舞,师从美国芭蕾舞大师本-史帝文森。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创建《中国双人舞编舞技巧》教材。

作品:《垓下雄魂》国际艺术节金奖(朝鲜平壤)。《舞越潇湘》首届荷花奖银奖。舞蹈诗《长城》(与范东剀合作)在韩国汉城进入国家大剧院,演出大获好评,在澳门艺术节演出也倍受观众青睐。该作品获1990年北京市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

1990年应香港市政局邀请,为香港舞蹈团创作大型舞剧《秦始皇》。作品《梁祝》成为北京舞蹈学院保留剧目,1996年进入美国纽约乔易斯剧院演出影响广泛。

芭蕾舞剧《玄凤》1997年第四届中国戏剧节获曹禺戏剧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导演奖。2001年2月《玄凤》赴美国洛杉矶、亚特兰大、南卡巡演受到赞誉。

芭蕾舞剧《二泉映月》任总导演。1999年第五届中国戏剧节获曹禺戏剧优秀剧目奖。2001年第二届荷花奖舞剧,舞蹈诗比赛。“最受观众喜爱编导奖-市长奖”,及铜荷花奖。

民族舞剧《满江红》任总导演。2001年第二届荷花奖舞剧,舞蹈诗比赛。银荷花奖,及“最受观众喜爱编导奖-市长奖”。

中型舞剧《红楼-葬花魂》任总导演。

5 湖北财经学院教授

女,1955年9月生,湖北省人,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1972年3月参加工作,1978年10月考入原湖北财经学院商业经济系,1981年提前攻读硕士学位,1984年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

张建民教授主要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与贸易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主持国家级课题研究1项,主持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省教育厅项目各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研究4项,在《世界经济》、《财贸经济》、《国际贸易问题》、《商业经济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撰写、主笔和参与撰写专著3部,主编、参编教材、工具书6部,约120万字。撰写的学术著作主要有:《贸易创新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等;主要学术论文有:《西方产业内贸易理论介评》(《世界经济》1992年第12期)、《重返关贸总协定对我国商业发展的影响和对策》(《财贸经济》1993年第4期)、《欧洲零售商进入东亚市场的策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财贸经济》2001年第8期)、《WTO时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中国的对策》(《财贸经济》2003年第4期)等。主编的教材主要有:《贸易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商贸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等。

6 财政部驻江西专员办专员助理、党组成员

张建民,男,汉族,1965年4月生,江西吉安人,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东北财经大学基建财务与信用专业毕业,经济学学士,会计师。现任江西专员办专员助理、党组成员、机关党委委员。

历任财政部驻江西省财政厅中企处科员,财政部驻江西专员办业务二处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综合处副处长(主持工作),业务二处副处长,业务一处处长,办公室主任,专员助理。

分管检查三处、检查四处、机关工会工作;协管检查一处、检查二处、机关党委、纪检监察工作。

7 深圳市特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男,1959年1月出生,广东人,大学本科毕业,1983年参加工作,曾任广东省纪委副处长、广东省汕头市纪委副书记、广东省委第六办公室正处干部,熟悉国家审计监察、法律事务等法规,有大型企业的管理经验,现任深圳市特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深圳市特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8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教授

性别:男

籍贯:浙江绍兴

所属学科: 外科学(神经外科)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

研究生导师:博导

现任职务: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学术团体和社会兼职:

1.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全国委员

2.浙江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3.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4.浙江省药理学会神经药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5.浙江省及杭州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

6,浙江省科技厅专家库成员

7.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8.生命科学部临床医学基础学科专家库成员

9.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特约编委

10.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编委

学科专长:神经外科基础及临床研究,尤其擅长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锁孔手术,如垂体瘤等颅底疾病的显微手术,复杂性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及脊髓肿瘤的手术治疗。

在研课题:

1.神经外科锁孔手术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省科技厅)

2.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省科技厅)

3.内窥镜辅助下微创手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省卫生厅)

研究方向:

1.脑肿瘤尤其如垂体瘤等颅底肿瘤的基础与临床,

2.脑血管病外科治疗

3.脊髓病变的手术治疗

4.颅脑损伤救治。

最后学历:研究生

简历:

1978.10-1983.7. 浙江大学医学部(原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学士

1987.9.-1991.6. 浙江大学医学部(原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研究生,硕士

2002.3.-2005.6. 浙江大学医学部, 博士

198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部(原浙江医科大学),一直从事于神经外科临床工作。1989年赴德国留学,主修显微神经外科基础及临床。2000年晋升教授、主任医师,2004年任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业绩一览:

一、发表文章:

1. Hu H,Chen G,Zhang JM, Zhang WP, Zhang L, Ge QF, Yao HT, Ding W, Chen Z, Wei EQ. Distribution of CysLT2 receptor in huma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brain tumors. Acta Pharmacol Sin 2005 Jun;26(6):685-90..

2.Liu J, Zheng S, Yu JK, Zhang JM, Chen Z. Serum protein fingerprinting coupled with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distinguishes glioma from healthy population or brain benign tumor. J Zhejiang Univ Sci B. 2005 Jan;6(1):4-10

3.陈高,张建民,李珉,蔡菁。动脉瘤性SAH继发重度脑血管痉挛相关因素研究。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5;21(11):30-32

4.陈高,张建民,吴群。锁孔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5;14(11):52-53

5.祝笠,张建民 。颅脑外伤后失眠的研究进展。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5;32(5):37-39

6.王真,张建民。颅内血栓性动脉瘤。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5;13(5):65-68

7.张建民,陈肖敏,陈高,祝向东,吴群,刘雪松,陈三超,彭淑牖。灭活自体颅骨回植钛铆钉固定的临床应用。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5 ;21(4):13-15

8.陈树大,张建民。颅内肿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5;10(6):45-47

9.张建民,陈高,祝向东,吴群,刘雪松,陈三超。自体颅骨冰冻保存、早期原位回植钛铆钉固定的临床应用。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5 ;14(5):69-70

10.张建民,陈树大,陈丽荣。颅骨多发性血管肉瘤一例。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 ;34(2):64-65

11.刘建,郑树,余捷凯,俞学斌,刘伟国,张建民,胡汛。胶质瘤脑脊液蛋白质指纹图诊断模型的建立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 ;34(2): 50-56

12.张宏,陈高,张建民,吕世亭。儿童髓母细胞瘤脊髓蛛网膜下腔播散3例。浙江医学, 2005;27(1):22

13.李珉,陈高,张建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4 ;1(12):11-14+18

14.王真,张建民。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 实用肿瘤杂志, 2004;19(4):333-335

15.张建民,吕世亭,刘伟国,马烈,柳子明,郦遇春。新配穴法针刺麻醉在脑深部及重要功能区手术中的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 ;24(11):170-172。

16.陈高,张建民,胡华,李珉,朱康杰。高分子神经导管的理化特性对周围神经再生影响的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 ;33(4):102-107。

17.胡未伟,刘伟国,沈宏,傅伟明,张建民,陈高,赵学群,郑秀珏,蒋定尧。 急性脑血管病的神经介入治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3 ;12(12):801-802

18.张建民,牛焕江,彭淑牖。侵袭性垂体腺瘤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实用肿瘤杂志,2003;18:212-215。

19.赵学群,刘伟国,沈宏,张建民。丘脑低级别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3;19:229-231。

20.赵学群,徐娅苹,张建民。颅内巨大出血坏死性肉芽肿1例。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3;9:118

21.吴群,张宏,刘伟国,张建民,吕世亭。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凋亡与侵袭性生长关系的研究。浙江医学,2002;24:584-585。

22.赵明,张建民,刘伟国,杨小锋,吴群。BCL-2和PCNA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关系。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5:227。

23.陈高,王沈华,刘伟国,张建民,傅伟民,杨小锋。脑干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浙江医学,2002;24:592-593。

24.胡华,余华,陈高,傅伟明,张建民,刘伟国。鞍区肿瘤手术并发症分析。浙江医学,2002;24:605-606。

25.张宏,陈高,张建民,胡未伟。12例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浙江预防医学,2002;14:69。

26.张宏,陈高,张建民,吕世亭。侧脑室蛛网膜囊肿2例报告。实用肿瘤杂志,2002;18(3):205-206。

27.祝向东,胡华,张建民,刘伟国。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塞。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30(5):231。

28.赵学群,祝向东,张建民,刘伟国。小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浙江医学,2001;23(10):592-593。

29.祝向东,陈高,张建民,刘伟国。下丘脑损伤后尿崩症23例分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10(4):273。

30.祝向东,张建民,刘伟国,甘海鹏,陶祥洛。颅内压监护与尼莫同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浙江医学,2001;23(6):329-331。

31.张建民,甘海鹏,刘伟国,陶祥洛。颈动脉冷灌注下开颅手术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0;29(5):196-198。

32.张建民,祝向东,沈宏,赵学群,刘伟国。经蝶显微手术切除垂体巨腺瘤。实用肿瘤杂志,2000;15(4):232-234。

33.张建民,陈高,吕世亭,陶祥洛。垂体脓肿误诊3例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16(3):190-191。

34.张建民,陈高,祝向东,刘伟国,甘海鹏。胼胝体动静脉畸形的显微手术。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0;29(2):79-81。

35.张建民,吕世亭,刘伟国,马烈,柳子明,郦遇春。针刺麻醉在幕上开颅手术中的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3):170-172。

36.陈高,张建民,童鹰,陶祥洛。两岁以下婴幼儿颅脑外伤临床特点。中华创伤杂志,2000;16(1):59-60。

37.刘伟国,沈宏,林敏,吕世亭,陶祥洛,张建民,傅伟明,陈高,赵学群,郑秀珏,王义荣。垂体腺瘤雌孕激素受体的研究。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1998;3(2):87-88。

38.沈宏,刘伟国,张建民,陶祥洛。颅内动脉瘤26例诊治分析。浙江医学,1998;20(2):86-87。

39.吕世亭,刘伟国,张建民,马烈,柳子明,郦遇春。针麻在开颅手术中镇痛不全及相关问题研究。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98;27(1):14-16。

40.刘伟国,沈宏,陈高,王义荣,付伟明,张建民,赵学群,郑秀珏,吕世亭,陶祥洛。颅内肿瘤6572例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3(5):301-303。

41.王义荣,吴群,陈高,赵学群,张建民,詹仁雅,刘伟国,吕世亭。桥小脑角胆脂瘤的诊断与治疗。浙江实用医学,1997;2(4):23-24。

42.詹仁雅,张建民,刘伟国,王义荣,吾太华,吕世亭,甘海鹏,陶祥洛。大型和巨大型小脑桥脑角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及疗效。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3(1):44-46。

43.詹仁雅,张建民,刘伟国,王义荣,吾太华,吕世亭,甘海鹏,陶祥洛。小脑桥脑角脑膜瘤的手术治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6;22(4):242。

44.张建民,张尉,王国凤,彭佳萍,山田弘。脑膜瘤手术、病理及增殖细胞核抗原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95;24(4):145-147。

45. 张建民,詹仁雅,陶祥洛,甘海鹏,刘伟国,叶永根,王宁,吾太华。岩尖斜坡区肿瘤的手术治疗:附23例报告。实用肿瘤杂志,1995;10(2):85-87。

二、成果奖励:

作为主要参与者,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优秀奖,及浙江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三、承担课题:

1.神经外科锁孔手术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省科技厅)

2.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省科技厅)

3.内窥镜辅助下微创手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省卫生厅)

四、出版物编写:

参编教材两部:

(1)外科学进展(徐少明主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2)现代护理学新编(姚蕴伍,郭常平主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9 湘潭大学教授

男,汉族,1952年7月生,湖南益阳人。1980年南京大学毕业,1987年在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哲学教学与研究,1992年评为副教授,1997年晋升为教授。现为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哲学、经济哲学;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专题研究”、“自然科学技术史”等课程的教学。现任 湘潭大学图书馆馆长、省自然辩证法常务理事、省高校图工委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作有《社会历史规律论》、《社会发展论》(合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探索》(合著)、《素质教育论》(合著)。主要论文有《论历史偶然性与‘蝴蝶效应’》、《论社会历史规律产生的机制与发生作用的机制》、《论历史主义与历史认识》、《关于全息的哲学思考》、《高科技走向产业化的环节与环境》等学术论文40余篇。参与国家重大课题研究一项,国家教委课题一项、省级重点课题一项。

10 辽宁交大副教授

男,副教授,出生于1956年11月24日,毕业于沈阳教育学院,学士学位。现任社科部德育教研室教师,主讲课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法律基础。曾在国家、省一级发表文章数十篇。

11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

男,1962年9月出生,汉族,山西省运城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上海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学院教授,煤燃烧与气化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学习与工作经历

1985年9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热能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9月免试推荐到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系热能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1988年4月毕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毕业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炭气化研究室工作;2002年12月调入上海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主要科研工作与成绩

主要从事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固体废弃物转化过程的研究及转化过程中污染物的脱除与控制,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国家计委、国家科技部、国家电力总公司和中国科学院“七.五”、“八.五”和“九.五”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研究成果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八.五”科技攻关成果奖、国家电力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国家发明专利及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荣获山西省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山西省青年科研专家称号,被授予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家和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研究方向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转化过程中的集成与优化;煤炭转化过程中污染物的定向脱除与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煤炭热解、气化、燃烧及其集成与优化;生物质热解与气化;

12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硕导

所在学科:环境工程

职称/职务:副教授/系主任

研究方向及简介:

1、水资源化技术:水资源化技术一直是学术研究和挖掘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污水处理技术的微观内容,不论是城市生活污水还是工业污水,在目前水资源短缺的大北景下,是我们大家值得研发和有效利用的特殊端水资源。 2、水处理材料的研发与改性:许多的污水处理,技术已趋于成熟,但效果不搞在于材料不能与其技术工艺相匹配,这是目前甚至未来很长时间内学术研究的重点。开展此项研究有助于许多应用技术的效果提高,有效帮助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工作。

科研工作简介:

1、发表论文、教材(专著)30余篇,核心期刊20余篇。

2、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11项,其中厅局级以上项目6项。

3、科研获奖及专利(名称、奖励级别):

国家专利:两项成套设备与技术发明。

4、在研项目名称、项目来源:

在研项目:

(1)BAF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横向联合);

(2)电镀废水处理的专用材料研制(横向联合)。

13 雕塑家

男,1941年2月生,上海市人。上海油画雕塑院兼职雕塑家、上海文史馆 雕塑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民港国际建筑设计公司艺术顾问。多次在重大雕塑设计竞赛中获 奖或夺标。上海新客站广场雕塑、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等均获奖。为上海交响乐团创作的 贝多芬铜像等夺标(该铜像照片已陈列在德国贝多芬纪念馆)。为真如寺塑造大型弥勒佛铜 像等。作品曾多次在展览会中获奖,其中“功碑”获上海城市雕塑设计展览会一等奖,“ 老圈”等获第三届体育美展二等奖,“过去未来”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上海展区优秀奖、“ 胜不骄·败不馁”获第四届中国体育美展二等奖。“申江花月夜”获第九届全国美展三等 奖。以“禅与艺术”、“气与东方文化”、“气与软性思维”等为题在学术团体和大学内 演讲。也曾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现代雕塑欣赏漫笔”、“赶潮者只能成为殉葬品、弄 潮者才是真正的天才”、“玩乎、创作乎?”等。作品“功碑”等被辑入“世界雕塑全集” 及报刊杂志。其“本体观”的美学思想及稚拙、厚重、有力度的作品风格在雕塑界独树一 帜并产生颇大影响。雕塑大师亨利·摩尔的生命的最后年代里曾寄来信函赞誉他的作品。

他的业绩已被载入“中国当人美术家人名录”、“中国当代名人大典”、“中国当代艺术 界名人录”、“当代世界名人传”、“世界名人录”、“中华人物辞海”等书中。?

14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教师

工作简历:

1978.7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生物系,留校任教

2001.8调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职 务: 学院工会主席

科研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

承担课程:遗传学(包括普通遗传学、人类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等)、分子生物学等;

学术论著

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课题2项。其中有代表性的论文、专著和课题有:

银离子处理微藻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烟台大学学报. 2006

利用农杆菌介导将外源基因导入番茄的研究,东北林大学报1999

利用He-Ne激光将外源基因导入愈伤组织的研究,应用激光1999

《现代遗传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独立编著

《遗传学》青岛出版社, 1990,副主编

《遗传学纲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独立编著

利用转基因法培育番茄新品系1999;重金属离子对微藻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2004

所获奖励

2006、2003年 被评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教学能手”称号

2002年 被评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学科带头人”

连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

15 温州市卫生局党委副书记

男,1961年6月出生,汉族,浙江温州人,198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学历。1977年3月至1984年在温州矛牌剪刀厂工作;1984年1月至1988年1月温州市司法局劳教所工作;1988年1月至1994年8月在温州市监察局工作;1994年8月至2002年9月在温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历任监察二室副主任、干部室副主任、主任;2000年9月至2006年11月任泰顺县副书记、纪委书记;2006年11月至今任温州市卫生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助局长分管政工、纪检、监察、法制、工会和机关党务工作。

16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副院长

教授,1960年4月出生。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远程教学中心主任;教育部“中美网络语言教学项目”专家组成员、中文教学现代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理事、上海市语文学会理事、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委员会语法语篇分技术委员会委员;新疆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印度尼西亚玛拉拿达基督教大学汉语教学顾问。

张建民教授作为目前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络和多媒体汉语教学技术专家,多次参与国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汉语教学的规划起草工作,开发了多套大型汉语教学课件,最先在国际上建立了著名的教学网站“汉语网”,主持了许多涉及教育技术的项目,包括:计算机辅助汉字教学系统、全球汉语教学网、汉语网校、加拿大中文教材多媒体课件、中法网 Chinpass、《当代中文》网络课件等。1999年以来,其科研经费经常处在全校文科的前列。

汉语课程设计与教材编写是张建民教授研究的另一个方向,先后主编了《交际汉语》、《起步》、《汉语会话》、《慢速汉语》等教材。他长期坚守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主编或合作撰写著作6部,发表论文10多篇。

作为一名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汉语教学专家,张建民教授先后在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讲学、作了几十场讲座,深受国外中文教师的欢迎。

17 中信国华标识有限公司创作总监

西北轻工业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毕业,中信国华标识有限公司创作总监,同时也是深圳市设计联合会副主席及深圳中世纵横广告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凭借多年来的沉淀和积累,成功的将工业设计的精髓导入深圳地铁标识的工程项目中,随后又亲自主持了“香港亚洲博览馆”、“2008奥运主会场鸟巢”及“武汉琴台大剧院”等国家大型工程项目的标识系统设计。极其丰富的创造力和独特的设计语言,使他成为了深圳设计界的先锋人物。同时,他在平面设计的领域也成绩斐然,1998入选“华人平面设计百杰”。作品曾被韩国《设计》杂志专版介绍;入选《中国设计年鉴》及《中国艺术大展作品全集艺术设计卷》。

18 运城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简介

张建民,男,汉族,1955年2月生,山西省永济市人,大学普通班学历(山西师范学院政史系),1973年8月参加工作,197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运城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工作履历

参加工作后,在永济县文学公社太吕小学任民办教师(其间1975年至1978年在山西师范学院政史系学习);1978年任山西师范大学政教系教师;

1985年后历任运城地委宣传部干事、宣传科副科长、新闻科科长;

1995年任运城日报社副社长兼纪检组长;

2001年任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主任;

2002年1月任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

2006年5月任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

2006年5月14日在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运城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2011年8月在市人大三届一次会上当选运城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19 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街道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男,汉族,1970年6月出生,北京人,1992年4 月入党。1992年8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研究生文化程度,经济学学士。

领导分工

负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司法、信访工作,分管综治办司法所工作。

20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张建民,男,1959年10月18日生。河南长葛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曾任历史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地方志副总纂,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一—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专职教授;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武汉大学科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先后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

教育经历

1979.9-1983.6武汉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

1983.9-1986.6武汉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

1994.9-1997.5武汉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

━━━━━━━━━━━━━━━━━━━━━━━━━━━━━━━━━━━━━━

研究专长

中国社会经济史、明清史

在国内外学术机构任职情况

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2005年12月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常务理事,2004年11月

湖北省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2005年

承担的重要科研项目(20 03-2008)

“历史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1一2006年

“中国传统社会的减灾救荒思想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2003—2007年

“清代湖北民间契约文书整理研究”,国家清史文献项目,2006----2010年

主要论著(最具代表性的三部)

《明清长江流域农业水利研究》(彭雨新,张建民),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5

《湖北通史·明清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

《明清长江流域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演变》武汉大学学术丛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9

代表性论文

明清农业垦殖论略,《中国农史》1990.4

清代两湖堤垸水利经营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4

碑石所见晚清陕南堰渠水利与社会,(日)《中国水利史研究》第29号(2001)

“了解之同情”与人地关系演变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4期

饥荒与斯文:清代荒政中的生员赈济,《武汉大学学报》2006.1

获奖情况

《明清农业垦殖论略》,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994-11

《明清长江中游农业研究》(论文组),第一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5-6

《明清长江流域农业水利研究》,第一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995-7

《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系列成果)获第一届中韩青年学术奖1996-12

《灾害历史学》湖北省政府,第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1 年10月

《湖北通史·明清卷》,第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3年10月

《明清长江流域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演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 “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2008-10

论 文

1 清代湖北洪涝灾害论略 江汉论坛 1984.10

2 围湖造田的历史考察 农业考古 1987.1

3 清代江汉--洞庭湖平原堤垸农业研究 中国农史 1987.2

4 清代湘鄂西山区的经济开发及影响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7.4

5 “湖广熟天下足”述论 中国农史 1987.4 (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1988.2转载)

6 生态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史研究 史学理论 1988.2

7 清代湘赣边山区的棚民与经济社会 争鸣 1988.3

8 人口运动与水利问题的历史反思 武汉大学学报社科论丛 1988.5

9 明代的人口政策与人口逃移 武汉大学学报 1989.3

10 明清农业垦殖论略 中国农史 1990.4 (光明日报1995.6.5转载)

11 清代两湖堤垸经营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0.4

12 清代基金生息述论 武汉大学学报 1990.5

13 明清长江中游山区的灌溉水利 中国农史1993.2 (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和《经济史》1993.7同时转载)

14 明清江皖沿江平原圩田研究(上,下) 古今农业 1993.3一4

15 明代湖广人口变迁论 经济评论 1994.2 (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 1994.3转载)

16 明清汉水上游山区开发与水利问题 武汉大学学报 1994.1

17 论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的农田水利 中国农史 1994.2

18 中国传统社会后期的减灾救荒思想述论 江汉论坛 1994.8

19 治山减灾与长江流域持续发展 长江论坛 1994.3 。又见《中国经济文库》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

20 传统方志农田水利资料利用琐议 中国农史 1995.2

21 论清代溺婴问题 经济评论 1995.2

22 论明清时期的水资源利用 江汉论坛 1995.3

23 历史意识与生态平衡 光明日报 1996.4.13

24 论康雍乾时期的蠲赋与减租 《中国前近代史理论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5

25 洞庭湖区农业发展论略 经济评论 1997.3

26 明代湖北的鱼贡鱼课与渔业 江汉论坛 1998.5

27 明代秦巴山区的封禁与流民集聚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8.2

28 论传统农业时代的自然保护思想 中国农史 1999.1

29 明代秦巴山区流民的附籍与分布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9.2

30 明清山区资源开发特点述论 武汉大学学报 1999.6

31 明代秦巴山区的流民与资源开发 人文论丛 1999年卷

32 论山水关系与湖北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经济评论 1999年12月

33 传统农业时代自然灾害论略 荆州师院学报 2000.6

34 近二十年湖北莲花村的经济变迁 人文论丛 2000年卷(合)

35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的洪涝灾害与农村社会 《自然灾害与中国社会历史结构论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6

36 碑石所见晚清陕南的水利问题与自然灾害 清史研究 2001.2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转载 2001.7)

37 碑石所见晚清陕南堰渠水利与社会 (日)中国水利史研究 第29号(2001)

38 明清秦巴山区生态环境变迁论略 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论集 中国农业出版社,(日)东京勉诚出版社 2002.12

39 清代秦巴山区的经济林特产开发与经济发展 武汉大学学报 2002年3月

40 旧钞本《皇明条法事类篡》未分卷文书初考 人文论丛 2001年卷

41 明代两湖地区的宗藩与地方社会 江汉论坛 2002年10期

42 汉口近代前夜的社会保障 武汉现代化进程研究 武大版 2002年7月

43 “了解之同情”与人地关系演变研究 史学理论研究 2002年4期

44 深化中国传统社会减灾救荒思想研究 光明日报 2003年1-14 (《新华文摘》2003-4)

45 明清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与运转 社会保障研究 2003年卷

46 湖广分省问题述论 江汉论坛 2003年12期

21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

张建民 党委副书记

分管研究生、本科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工作;协助党委书记工作。

22 湖南省委党校教授

张建民,男,汉族, 1953年10月出生,1981年12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学士学位,中共党员,现任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学科后备带头人。兼任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 主要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民族宗教问题,讲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政治学、民族宗教理论、世界经济与政治等课程。

主要科研成果:(1)出版《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研究》、《人大代表素质建设研究》等专著3部,合著《江泽民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江泽民的社会主义观》等著作3部,主编《新编科学社会主义教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程》、《基层党员干部教育读本》等教材3部,参编著作10多部;(2)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3)参加3项省级科研课题;(4)合著《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建设共产主义》获第八届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对邓小平争论与不争论思想的几点认识》获湖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3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简介

男,1959年7月生。1982年7月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系毕业留校任教,1988年6月获云南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5月获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2月到2002年9月先后在法国国家高等工业技术学院(E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Arts et Métiers,ENSAM)和特鲁瓦技术大学(Université de Technologie de Troyes,UTT)作访问学者。2008年1月到2008年6月在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Université Paris-Sud 11)作访问学者。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和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委员会委员,陕西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五分委员会委员。

研究工作

主要从事固体薄膜的制备、微观结构分析、性能测量及表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金属薄膜材料力学性能表征与评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金属薄膜的屈服强度及塑性行为研究”,国家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材料的表面工程学基础研究”,中法合作项目“多层电子薄膜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工艺调控”,西安市科技攻关项目“纳米光催化协同静电捕集空气净化技术开发”等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金属薄膜材料的织构及相关性能的研究”和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材料若干介观性能的表征及其尺寸效应”之第二子项目“材料介观性能基本参量的实验表征”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1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主编教材各1部。1991年获陕西师范大学工会活动积极分子奖,1992年获陕西师范大学优秀青年奖,2003年获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和陕西师范大学第九批学科建设先进个人奖,2004年获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2005年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壹等奖和延安市科学技术贰等奖,2006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贰等奖和陕西省普通高校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实验),2008年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壹等奖。200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4 画家

别署一狂,号舒心居士,闲云居士。1965年6月生,大学(汉语言文学和法律专业),现为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香港中华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研究院艺委会会员等。其学魏碑颜柳,草书师学王羲之、张旭、怀素,毛泽东等,对古典文学、古诗词、历史学和哲学有所涉猎。多年来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吾种文章(包括诗联)达三十多篇。在书法理论上提出“书法的文化性、人格性和哲学性”是书法意境美的前提。”(有关文章发表于《中国书画报》)。其书法追求大象无形、千变万化、浑然天成及大气磅礴之神韵,并融张旭急雨旋风,怀素瘦劲、纵横变化,毛泽东大气飘逸、行云流水之意韵,以及王羲之点画变化多端风格,形成书法笔画连绵流注,用笔多中锋,且中测锋兼用,自然多变的风格。作品入编《当代中国文人名家书法精典》、《中国现代书画篆刻界名人录》、《中国当代书法家图鉴辞典》、《中国国学人物志》及《世界名人录》等多部艺术文献和历史文献。作品在日本、韩国、香港、巴西等国家和地区出展并被收藏。本人被有关部门授予“德艺双馨艺求家”等称号。网站展示:中国国际书画人才网、中国书画家网等。

25 陕西诗人

张建民,1958年生,丹凤县人。1976年参加工作,当过工人、法官,编过县志,做过公务员。先后在陕报《星期天》、《乡镇企业报》、《金秋》杂志做编辑、记者。2003年重回丹凤县科技局工作,系陕西省作协会员。1988年发表诗作,在《诗刊》、《星星》、《诗歌报》、《萌芽》、《延河》、《文艺报》等报刊诗数首。获奖10多次。2005年10月,《城市泥土》出版诗集。

26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

职称: 教授

通信地址:清华大学水利系

邮编: 100084

工作履历

现任: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 (1998.4.-), 博士生导师 (1999.-)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8.9.-), 水利水电工程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8.9.-)

清华大学第九届学术委员会委员(2008.7.-)

曾任: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党委书记 (2004.8-2008.10)

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 (2003.7.-2004.11)

水利水电工程系主任 (2001.2.-2003.7.)

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 (1999.2.-2005.6.)

学术兼职

学会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 副理事长(2003~)兼秘书长(1999~)

☉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2004~)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2004~)

☉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2006~)

☉ 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常务理事

☉ 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 ISSMGE (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 TC203(Earthquak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委员

☉ ISSMGE (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 TC39 委员

☉ ISSMGE Asian Regional TC for Urban Geo-Information 委员

期刊

☉ 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刊-Geotechnical Engineering,编委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anics and Geoengineering,编委

☉ Acta Geotechnica,编委

☉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China,编委

☉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编委

☉ <岩土工程学报> 第十届编委会副主任、常务编委

☉ <土木工程学报> 第一届理事会 理事

☉ <水利学报>、<中国公路学报>编委

☉ <工程力学>、<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编委

☉ <岩土工程界>、<岩土工程师>、<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编委

☉ <西北地震学报>、<土工基础>、<地基处理>、<工程勘察> 编委

☉ <岩土工程丛书> 编审出版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高校

☉ 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试验室 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 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 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土动力学及岩土-结构系统抗震工程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承担的科研项目涉及到下列的研究与工程实践领域:

研究:

复杂加载条件下土的静动力特性与本构规律

土体与结构接触面的静动力本构规律

震动液化及液化后大变形

地震土压力理论及应用

土体与结构系统多尺度非线性动力分析理论及方法

动力环境下土体与结构系统的相互作用、灾变规律和安全调控

应用:

高土石坝工程

城市地下工程

海岸结构工程

建筑桩基础抗震

研究概况

近年来先后负责十多项土动力学与岩土-结构系统抗震工程方面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数十项高土石坝工程、城市地下工程、海洋结构工程、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方面的研究项目,参与多项抗震设防标准编修工作。

1☉ 纵向课题☉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038007):城市大型地下工程结构抗震安全理论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9074):可液化地基中高层建筑桩基础震动规律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9979012):饱和砂土震动液化后大变形理论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279015):砾类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静动力学特性及数学模型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478016):复杂往返加载条件下砂土弹塑性本构规律及物理与数学模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679034):三维复杂加载下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变形规律与本构模型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9046):应力主轴循环旋转条件下粒状介质变形规律与产生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学者合作项目(50828901):极端动载作用下土石坝溃决机理及应急对策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题:长江堤防安全评价理论及指标体系研究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课题:坝堤溃决灾害综合诊断与风险调控

☉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课题:土体与结构物接触面静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课题:三板溪面板堆石坝结构安全性研究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061003):北京地铁地下结构抗震安全性评价体系及关键技术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011002):强烈地震环境下北京地铁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与对策

☉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砂土振动液化后大变形本构理论研究

☉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003086): 任意侧向变形条件下各向异性填土土压力理论及试验研究

☉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20003047): 地下挡土类结构物地震土压力理论研究

☉ 中国与奥地利科技合作项目:强烈地震环境下砂土液化的研究

2☉部分横向课题☉

☉ 四川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项目:紫坪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地震反应分析及抗震安全性评价

☉ 中水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项目:三板溪高面板堆石坝应力位移分析与结构安全性评价

☉ 中水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项目:糯扎渡水电站高心墙堆石坝应力变形分析

☉ 中水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项目:溪落渡水电站围堰结构型式及结构计算分析研究

☉ 中水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项目:西龙池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应力位移分析

☉ 中水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项目:马来西亚巴贡高面板堆石坝结构安全性分析与评价

☉ 江苏省电力公司项目:江苏宜兴抽水蓄能电站上库混合坝抗震分析研究

☉ 北京市水利局项目:十三陵水库土石坝流滑特性的试验研究

☉ 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管理局项目:长江堤防防渗墙施工过程中堤身产生裂缝机理研究

☉ 黄河水利委员会勘察设计研究院项目:南水北调中线穿黄渡槽下部结构受力和变形分析

☉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项目:防波堤土工织物垫层加筋作用机理的离心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项目:天津黄骅港外航道防沙堤结构应力变形及稳定分析

☉ 广东航运规划设计院项目:大亚湾石化工业区大型围海结构设计及施工优化计算与安全评价

☉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项目:上海世博大型地下变电站周边开挖对本体结构影响的计算分析

☉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项目:地面沉降对高速铁路系统影响的评价及对策研究

3☉参与编修标准☉

☉ 国家能源局标准《海上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编制组副组长

☉ 国家标准《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修编组成员

☉ 交通部标准《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修编组成员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系统抗震设防指南》编制组成员

☉ 国务院《建设工程抵御地震灾害管理条例》修编组成员

奖励与荣誉

清华大学 学术新人奖,2000

清华大学 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2003

宝钢教育基金会 优秀教师奖,2003

茅以升科技基金会 第四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青年奖, 2001

北京市 师德先进个人,2006

水利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排名第2),2000

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排名第2),2006

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排名第1),2006

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排名第1),2006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排名第1),2006

中电投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排名第2),2008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排名第1),2009

中国水利学会 优秀论文奖一等奖,1989

中国水利学会 优秀论文奖一等奖,2000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第四届土木工程优秀论文奖一等奖 (每届不超过两篇),2000

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3

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4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4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8

学术成果

1 英文期刊及ASCE出版物论文☉

1) Zhang J-M, Shamoto Y, Tokimatsu K (1999). Cyclic critical stress states of sand with nonfrictional effects,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ASCE, 125(10): 1106-1114

2) Zhang J-M, Song F, Li DJ (2010). Effects of strain localization on seismic active earth pressures, Journal of Geotchanical and Geoenviromental Engineering, ASCE, 136(7): 999-1003

3) Tong ZX, Zhang J-M, Yu YL, Zhang G (2010). Drained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anisotropic sands during cyclic rotation of stress principal axes, Journal of Geotchanical and Geoenviromental Engineering, ASCE, 136(11)

4) Zhang J-M (1994). Transient shear strength of saturated sand under cyclic loading considering strain-rate effect, Soils and Foundations, 34(4): 51-65

5) Shamoto Y, Zhang J-M, Kusukame T (1996). A simple method for triaxial strain path testing of soils, Soils and Foundations, 36(2): 129-137

6) Shamoto Y, Sato M, Zhang J-M (1996). Simplified estimation of earthquake-induced settlements in sand deposits, Soils and Foundations, 36(1): 39-50

7) Shamoto Y, Katsura Y, Tamaoki K, Zhang J-M (1997). A simplified method for evaluating effectiveness of compassion piles in sands containing fines, Soils and Foundations, 37(1): 89-96

8) Shamoto Y, Zhang J-M, Goto S (1997): Mechanism of large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in saturated sands, Soils and Foundations, 37(2): 71-80

9) Zhang J-M, Shamoto Y, Tokimatsu K (1997). Moving critical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stress state lines of saturated sand during undrained cyclic shear, Soils and Foundations, 37(2): 51-59

10) Shamoto Y, Zhang J-M, Tokimatsu K (1998). Methods for predicting large residual post-liquefaction ground settlement an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Special Issue on 1995 Hyogoken-Nambu Earthquake, Soils and Foundations, 38(2): 69-83

11) Shamoto Y, Zhang J-M (1998). Evaluation of seismic settlement potential in sand deposits based on concept of relative compression, Special Issue on 1995 Hyogoken-Nambu Earthquake, Soils and Foundations, 38(2): 57-68

12) Zhang J-M, Shamoto Y, Tokimatsu K (1998). Seismic earth pressure theory for retaining walls under any lateral displacement, Soils and Foundations, 38(2): 143-163

13) Zhang J-M, Shamoto Y, Tokimatsu K (1998). Evaluation of earth pressures under any lateral deformation, Soils and Foundations, 38(1): 15-33.

14) Zhang G, Zhang J-M (2006). Monotonic and cyclic tests of interface between structure and gravelly soil, Soils and Foundations, 46(4): 505-518

15) Zhang G, Zhang J-M, Yu Y (2007). Modeling of gravelly soil with multiple lithologic components and its application. Soils and Foundations, 47(4): 799-810

16) Zhang G, Zhang J-M (2008). Unified modeling of monotonic and cyclic behavior of interface between structure and gravelly soil. Soils and Foundations, 48(2): 237-251

17) Zhang G, Zhang J-M (2009). Large-scale monotonic and cyclic tests of interface between geotextile and gravelly soil, Soils and Foundations, 49(1): 75-84

18) Wang L-P, Zhang G, Zhang J-M (2010). Nail reinforced mechanics of cohesive soil slopes under earquake conditions, Soils and Foundations, 50 (4): 459-469

19) Shamoto Y, Zhang J-M, Tokimatsu K (1998). New charts for predicting large residual post-liquefaction ground deform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17(3): 427-438.

20) Zhang J-M, Shamoto Y, Tokimatsu K (1998). Earth pressures on rigid walls during earthquakes, ASCE Geotechnical Special Publication, Vol. 2, No. 75: 1053-1066

21) Shamoto Y, Zhang J-M, Tokimatsu K (1998). Horizontal residual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of level ground, ASCE Geotechnical Special Publication, Vol. 1, No. 75: 373-384

22) Zhang J-M, Shamoto Y (1997). Analytical theory of seismic pore pressure generation-dissipation in saturated deposit surrounding spreading foundation,Technical Research Bulletin, Vol. 16: 29-36

23) Wen, B-P, S-J Wang, E-Z Wang, J-M Zhang (2004). Characteristics of giant landslides in Chi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n Lanslides, No.1: 247-261

24) Wen BP, Wang SJ, Wang EZ, Zhang J-M, Wu YG, Wang XL (2005).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loess landslide along the contact between loess and Neocene Red Mudstone. Acta Geoligica Sinica, 79(1): 139-151

25) Yu YZ, Zhang BY, Zhang J-M (2005). Action mechanism of geotextile reinforced cushion under breakwater on soft ground. Ocean Engineering, Vol. 32: 1679-1708

26) Zhang G, Liang DF, Zhang J-M, (2006). Image analysis measurement of soil particle movement during a soil- structure interface test,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33 (4-5): 248-259

27) Zhang G, Zhang J-M, (2006). Large-scale apparatus for monotonic and cyclic soil-structure interface test, Geotechincal Testing Journal, 29(5): 401-408

28) Zhang G, Zhang J-M (2007). Simplified method of stability evaluation for strain-softening slopes. Mechan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 34(5): 444-450

29) Zhang J-M, Zhang JH, Wang G, Chen Y (2008). Stability of jettes for channel protection in soft soil at huanghua Port. Ocean Engineering,, 35(17-18): 1716-1726

30) Zhang G, Qian J, Zhang J-M (2008). Centrifuge modeling of earthquake-induced failure process of soil slopes. ASCE Geotechnical Special Publication No. 181

31) Zhang J-M, Tong ZX, Yu YL(2008). Effects of cyclic rotation of principal stress axes and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parameter on the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sands, ASCE Geotechnical Special Publication No. 181

32) Zhang G, Zhang J-M (2009). Constitutive rule of cyclic behavior of interface between structure and gravelly soil. Mechanics of Materials, 41(1): 48-59

33) Zhang J-M, Zhang JH, Wang G, Chen Y (2009). Safety evaluation of breakwaters based on physical and numerical modelling, Ocean Engineering,, 36(11): 852-862

34) Zhang G, Hu Y, Zhang J-M (2009). New image-analysis-based displacement-measurement system for centrifuge modeling tests. Measurement, 42 (1): 87-96

35) Zhang G, Zhang J-M (2009). Numerical modeling of soil-structure interface of a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36(5): 762-772

36) Zhang G, Zhang J-M (2009). State of the art: Mechanical behavior of soil-structure interface.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19: 1187-1196

37) Zhang J-M, Zhang JH, Wang G, Chen Y (2010). Stability evaluation of a quay wall of large cylinders. The Open Ocean Engineering Journal, 3: 69-74

38) Zhang J-M, Yang ZY, Gao XZ, Tong ZX (2010). Lessons from damages to high embankment dams in the May 12,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SCE Geotechnical Special Publication No. 201: 1-31

39) Wang R, Zhang G, Zhang J-M (2010). Centrifuge model tests of slopes with weak layer under rainfall, ASCE Geotechnical Special Publication No. 202: 159-165

40) Hu Y, Zhang G, Zhang J-M, Lee CF (2010). Centrifuge modeling of geotextile-reinforced cohesive slopes. Geotextile and Geomembranes, 28(1): 12-22

41) Zhang G, Wang LP, Zhang J-M (2010). monotonic and cyclic modeling of interface between geotextile and gravelly soil.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 34: 1346-1361

2 <岩土工程学报>论文(EI) ☉

1) 张建民,段云秦(1989). 振动三轴试验中仪器系统阻尼力的水试样校正法,11(1): 79-84

2) 张建民,王稳祥(1990). 振动频率对饱和砂土动力特性的影响,12(1): 89-97

3) 张建民,时松孝次,田屋裕司 (1999). 饱和砂土液化后的剪切吸水效应,21(3): 398-402

4) 张建民 (2000). 砂土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剪胀规律,22(1): 12-17

5) 陈胜立,张建民,陈龙珠 (2001). 饱和地基中埋置电源荷载的Green函数,23(4): 423-426

6) 陈胜立,张建民 (2002). 横观各向异性饱和地基轴对称Biot固结问题的解析解,24(1): 26-30

7) 张嘎,张建民 (2003). 大型土与结构接触面循环加载剪切仪的研制及应用,25(2): 149-153

8) 张嘎,张建民 (2004). 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单调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26(1): 21-25

9) 张嘎,张建民 (2004). 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循环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26(2): 254-258

10) 张建民,王刚 (2004). 适用于描述饱和砂土液化过程中小应变到大应变的本构模型(英文),26(4): 125-131

11) 张建民,于玉贞,濮家骝 等 (2004). 电液伺服控制离心机振动台系统研制,26(6): 843-845

12) 张建民,罗刚 (2005). 考虑可逆与不可逆性剪胀的粗粒土动本构模型,27(2): 178-184

13) 张建民,张嘎,刘芳 (2005). 面板堆石坝挤压式边墙的概化数值分析模型及应用,27(3): 249-253

14) 张嘎,张建民 (2005). 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的静动力本构规律,27( 5): 516-520

15) 张嘎,张建民,梁东方 (2005). 土与结构接触面试验中土颗粒细观运动测量,27(6): 903-907

16) 张鲁渝,张建民 (2005). 边坡稳定分析中组合滑面的构造模型,27( 8): 855-859

17) 张嘎,张建民 (2005). 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的统一本构模型及试验验证,27(10): 1175-1184

18) 张鲁渝,张建民 (2006). 基于Monte Carlo技术的临界滑面搜索算法的实现及改进,28(7): 857-862

19) 张建民,王刚 (2007). 砂土液化大变形的机理,28(7): 835-840

20) 张嘎, 牟太平, 张建民 (2007). 离心模型试验中基于图像分析的土坡变形场测量,29(1): 94-97

21) 王刚,张建民 (2007). 砂土液化大变形的弹塑性循环本构模型,29(1): 51-59

22) 王刚,张建民 (2007). 砂土液化变形的数值模拟,29(3): 403-409

23) 童朝霞,于艺林,张建民 等 (2008). 应力主轴循环旋转条件下砂土的变形特性(英文),30(8): 1196-1202

24) 张连卫,张建民,张嘎 (2008). 基于数字图像的粒状颗粒细观组构特征分析技术,30(10): 1555-1559

25) 侯文峻,张嘎,张建民 (2008). 面板堆石坝挤压式边墙与面板接触面力学特性研究,30(9): 1356-1360

26) 张连卫,张建民,张嘎 (2008). 基于SMP的粒状材料各向异性强度准则,30(1): 148-152

27) 张连卫,张建民,张嘎 等 (2008). 二维粒状材料双轴压缩试验系统的研制与应用,30(1): 148-152

28) 张建民,侯文峻,张嘎 等 (2008). 大型三维土与结构接触面试验机的研制与应用,30(6): 889-894

29) 张建民,宋飞 (2008). 砂土的压剪效应与渐近状态准则,30(2): 166-171

30) 张鲁渝,郑颖人,张建民 (2009). 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几何建模及其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31(1):129-134

31) 李国和,张建民,许再良 等 (2009).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对高速铁路桥梁工程的影响研究,31(3): 346-352

32) 童朝霞,张建民,于艺林 等 (2009). 中主应力系数对主轴循环旋转条件下砂土变形特性的影响, 31(6): 946-952

33) 宋飞,张建民,张嘎等 (2009). 等应变增量比试验控制功能的开发与实现, 31(7): 1144-1148

34) 王丽萍,张嘎,张建民 等 (2009). 抗滑桩加固粘性土坡变形规律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31(7): 1075-1081

35) 冯大阔,张嘎,张建民 等 (2009). 常刚度条件下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三维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31(10): 1571-1577

36) 宋飞,张建民 (2010). 各向异性砂土渐进状态试验研究,32 (4): 551-561

37) 钱纪芸,张嘎,张建民 (2010). 离心场中边坡降雨模拟系统的研制与应用,32 (6): 838-842

38) 王睿,张嘎,张建民 (2010). 降雨条件下含软弱夹层土坡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32(10): 1582-1587

39) 李明,张嘎,李焯芬,张建民 (2010). 边坡开挖过程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32(10): 1638-1642

3 国家发明专利 ☉

1)授权发明专利:大型三维多功能土工试验机;专利号:ZL200610165244.0;张建民,侯文峻,张嘎,殷昆亭

2)授权发明专利:大型多功能静动三轴试验机;专利号:ZL200510011130.6;刘天云,张建民,贾喜群,李庆斌,肖雪红,张丙印,张建卫,金峰,师录英,王恩志

3)授权发明专利:观测土与结构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循环加载剪切仪;专利号:ZL02131066.1;张建民,张嗄

4)授权发明专利:用于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的土体图像实时采集和位移测量系统;专利号:ZL200710177474.3;张嘎,胡耘,张建民

5)公开发明专利:水下岩土钻探设备及水下岩土勘探方法;申请号:200910244281.1;张建民,张建红,张嘎,郑瑞华

6)公开发明专利:水下岩土触探设备及水下岩土勘探方法;申请号:200910244129.6;张建民,张建红,张嘎,郑瑞华

7)公开发明专利:一种离心模型挡土墙试验设备;申请号:200910131281.3;宋飞,刘超,张建民,张嘎,郑瑞华

27 研究员

人物简介

张建民研究员 长期从事能源与环境领域的研究工作。在经济、能源、环境综合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方面有较高的学术成就。

主要科研

长期从事能源与环境领域的研究工作。在经济、能源、环境综合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方面有较高的学术成就。代表性的课题有“贵阳市能源环境规划与优化”、“深圳市未来能源发展战略研究”等。在曾主持与参与的研究项目中有9项获奖,其中,有1项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有2项获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表彰奖,有2项获国家计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有1项获国家环保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有2项获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28 《飞虎神鹰》人物

《飞虎神鹰》虚构人物, 詹相持饰演。男扮女装的梅姨,国民党特务头子,蒋介石的亲信,伪民政二厅厅长,光复社中将社长。1949年在上海火车站被捕。

29 青海省副省长

张建民,男,汉族,1964年9月出生,河北省滦县人,199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青海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

1981年9月太原工业大学工民建专业学习;

1985年7月在太原工业大学建筑结构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1987年9月太原工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读硕士研究生;

1990年6月历任煤炭部太原煤矿设计研究院土建处工程师、室主任,煤炭部太原设计研究院建筑所副所长、所长;

1997年6月任煤炭部太原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

1997年12月任煤炭部太原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其中2000年5月—9月主持全面工作);

2000年9月任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2002年3月—2002年7月在中央党校进修班学习;

2003年4月任山西省建设厅厅长、党组书记;

2006年11月任山西省政府秘书长、省政府党组成员、省政府办公厅党组书记;

2008年1月任山西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

2008年11月—2009年1月在中央党校省部班学习;

2010年3月—任青海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13: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