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鸿奎
释义
1 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

人物简介

张鸿奎,1930年生,河北涿洲人。1957年入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攻人物画,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调《成都晚报》任美术摄影部主任、主任编辑。现为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戏剧家协会理事、香港当代艺术中心、马来西亚艺术交流中心特聘艺术家。近年来,在全国几十种报 刊杂志上发表戏剧舞台速写和戏剧人物画数百幅,在成都、重庆、广州等地举办《张鸿奎戏剧人物画展览》。张鸿奎的戏画还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展出、发表和获奖,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曾出版《张鸿奎川剧人物画》,小传被收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和《中国四川戏剧家名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2001年8月,《鸿奎画戏》获得“最长的中国戏画真迹画册”的“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张鸿奎的戏画曾在成都、重庆、广州、香港、台湾等地办过个展,并多次获奖,深受海内外人士赞誉和喜爱。《张鸿奎川剧人物画》、《张鸿奎戏剧画》等彩色画册,被不少博物馆、美术院校或知名人士珍藏。《百戏图》(《鸿奎画戏》)长86.4米,选取京、川、河北梆子等剧中的著名折子戏100出,并有书法家配写的唱法、点评等,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是我国唯一一册囊括多剧种的真迹画册。

社会评说

不少人称道鸿奎的戏画有“动感”、“美感”、 “情感”,我认为还必须加上“戏韵”这一特别重要的成就才更为全面、恰当。画戏的“戏画”,它“源”于“戏”,但它不完全是戏。它是在舞台演出中对每出戏的内涵意蕴和戏中人物深刻独到理解的基础上,在作画时的再创造。不管是生、旦、净、末、丑,不管是手、眼、身、法、步,或写人或抒情,或文或武、或艳丽或淡雅、或含蓄或夸张、或火爆或舒展、或服饰或道具……舞台上的一切,画家都必须在瞬间的筛选捕捉中,敏感而又神速、精到而又传神地再创作出来,或鸟瞰或特写、或浓彩或点染、或繁画或疏笔……都必须在“戏韵”的把握和体现上表现出画家综合性的深厚功夫,这才能构成“戏画”必须具备的意蕴内涵和艺术品味。天真稚气、向往爱恋的孙玉娇(《拾玉镯》),愁眉哀叹、悲不欲生的钱玉莲(《刁窗》),悲喜交集、憨态幽默的张浪子(《嫁妈》),俊雅清新、神思飞扬的杜丽娘(《牡丹亭》),放荡惧内、三分无奈的九流(《九流相公》……无不神情兼备、赏心悦目、令人回味。正如四川省剧协原已故主席叶石写诗赞美的那样:“一笔乾坤定,点线诉苍穹。万般情趣美,尽在不言中。”

2 民进安徽委员会名誉副主委

(1924.11~) 男,汉族,天津人,1953年11月入会,第六届省政协委员。

1949年4月在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任文印员,1949年10月在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任办事员,1952年在高教部任科员,1972年任安徽农学院基建仓库保管员、物质库主任。198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11月当选为民进安徽省第一届委员会秘书长,同年底调入民进省委机关工作;1988年12月当选为民进安徽省第二届委员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1992年9月以后历任民进安徽省第三、四、五届委员会顾问、名誉副主委;1988年至1993年任第六届省政协委员;曾任省海外联谊会理事、省多党合作分会副会长,获“安徽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3 乌盟农业局总农业技师

(1903—1986),北京大兴县人。1923年毕业于北京市郊农业学校农学专科。

张鸿奎早年投身于棉花、水稻等作物的栽培试验工作。1950年响应党的号召.支援边疆赴内蒙古农业科学研究院开创马铃薯育种工作,任农科院作物系主任、助理研究员。1960年调至乌兰察布盟农业科学研究所继续从事马铃薯研究工作,任马铃薯研究室主任。1978年任乌盟农科所副所长,同年晋升为副研究员。同时,任内蒙古农学会理事、乌兰察布盟农学会理事长、内蒙古马铃薯中心《马铃薯》刊物编辑、顾问。是乌盟农业局总农业技师。

调入乌盟农科所后,张鸿奎开展了《马铃薯实生薯在生产上应用效果的研究》。马铃薯历来是无性繁殖以块茎作种薯进行生产的,一些病害借此传染,特别是病毒病能够逐代积累,带病带毒的种薯连续用几年后就失去种用价值。据研究资料表明,马铃薯经过有性繁殖过程.可以汰除绝大多数病毒和病害(除PSTv病毒)。据此原理可以利用马铃薯实生种子生产实生薯进行商品薯生产觖决马铃薯病、烂、退化的问题。在张鸿奎的主持下,经过近30年的研究,解决了实生种子育苗技术、生产技术等难关,并总结出南方、北方不同地区的生产及配套技术措施。实生种子在70年代开始推广应用,短短几年推广到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面积达40余万亩。其汰毒、防病效果好,增产效果显著,北方地区一般可增产30一70%,西南地区可增产一倍以上。而且实生种子可贮存10年左右。

由于马铃薯实生种子在生产上大面积的成功应用和收得的经济效益,开辟了一条既经济又适用解决马铃薯病烂、退化的新途径,引起了联合国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的重视,中心主任美国理查德·索耶博士率考察组分别于1978年、1979年两次来乌盟和西南地区进行考察,中心副主任佩奇博士于1986年3月专程前来乌盟考察。

《马铃薯实生薯生产上应用效果的研究》成果,1978年获国家科学大会奖。获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79年,张鸿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同年,当选为政协乌兰察布盟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1980年,被评为自治区农牧业战线劳动模范。同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4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86年8月,张鸿奎病逝,享年84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4 19:5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