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汉丞
释义

张汉丞(1913—2008年12月17日),原名杨业龙。湖北省麻城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张汉丞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12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人物简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连排长,红四方面军步兵学校排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新军政卫队第二支队中队长,大队长,山西新军第二一三旅五十七团团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嫩江军区警备第二旅旅长,第二军分区司令员,东北军区后勤部西线战勤司令部参谋长,东北野战军后勤部第一分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分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部长,海军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张汉丞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12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生平经历

1913年,将军出生在麻城市顺河集镇杨家高山村,原名叫杨业龙。1937年8月,杨业龙随八路军总部干部队,在朱德总司令的带领下,由陕西的三原镇开到了山西的五台县。在那里,他又被分配到“决死三纵队”。“决死三纵队”是共产党领导的挂着阎锡山抗日旗帜的一支公开的抗日队伍。杨业龙报到后,为安全和保密起见,共产党在“决死三纵队”的秘密负责人杨献珍要他改掉姓名。“一切听从组织的安排。”杨业龙说。因他的母亲姓张,杨献珍就为他取了现在的名字张汉丞。

在将军的革命生涯中,他曾作为组织者、创建者和领导者组建过许多部队。从抗日战争开始,他先后组建和领导了汾城抗日自卫队、五十七团、太岳第二军分区、警备二旅、四野西线战勤司令部、四野后勤第一分部、四野后勤第二分部和海军后勤部。他就像一个播撒火种的人,先后组建了8支战斗队伍和重要部门。

1937年,将军根据党组织的指示负责在山西组建抗日自卫队。当时,自卫队的成员成分复杂,人员也参差不齐。面对这些困难,将军边发展党员边整顿队伍。经过他的努力,抗日自卫队的政治、军事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在对日军的作战中多次给敌人以重创,受到了山西人民的拥护和欢迎,他们把阎锡山的部队称作旧军,而把抗日自卫队称作新军。此后在东北剿匪中,他又组建了令土匪胆寒的警备二旅。再往后,他的工作都和组建有关,当时的西满军区司令员黄克诚夸他是组建队伍的好手,是革命难得的人才。

解放战争时期,张汉丞到东北,担任嫩江军区警2旅旅长,率领部队在嫩江雪原上清剿了“黑6旅”、 “黑7旅”和保安3旅等土匪队伍。张汉丞历任第2军分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西线战勤司令部参谋长、东北野战军后勤部第1分部部长、四野后勤部第2分部部长。1950年1月,张汉丞出任海军后勤部部长。当时海军的后勤系统极不统一,华东军区海军后勤,沿用旧中国海军的模式,中南军区海军后勤,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后勤传统模式组建,海军青岛基地的后勤,采用苏联海军的编制模式,张汉丞在1952年统一了海军的后勤体制。张汉丞1956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海军系。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叁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将军轶事

从未受伤

张汉丞将军征战数十年,身上的伤一定少不了。但当有人就此向他询问时,他大笑:“说来你们都不相信,我参加革命这么多年,也打了不少恶仗,敌人的子弹却连我的皮毛都没有碰到过。”“是我不怕死,所以敌人打不死我。”

1930年, 张汉丞在红一军军部交通队当交通员,一次,他和另一名战友奉命给正在前线的三师师长王树声送信,一路上,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穿行,战友中途不幸中弹倒地,而他却毫发无损地完成了任务。

1946年的一天, 张汉丞率警备二旅准备解决掉一支混进革命队伍中的土匪队伍——“工人独立大队”,他计划以开会为名将这支土匪队伍的头目擒下。按照计划,二旅立即集合所有部队到操场上,按讲话队形排列。独立大队来的时候,二旅已经站好位置,只给独立大队留出中间的位置,左右两边分别是二旅队伍。为不引起怀疑,将军率领部分领导和警卫员一干人假装在队前作战前动员讲话。谁知,他们还没有动手,土匪却先向他开枪。在这危急时刻,将军身后的警卫员抢到他的身前,挡住了敌人的子弹,这一仗二旅牺牲了20多名同志。“其实,我的生命也是战友用鲜血换来的。” 张汉丞将军言及于此,老泪纵横。

支持家乡建设

双腿还能有力地练习蛙跳,站立两手还能摸到地面位于海拔740米高的山顶上,那里四面环山,树林茂盛,景色宜人,只是山路陡峭难行。该村村支部书记杨志明说,张汉丞将军回乡最爱念的“三字经”是:修公路、抓种养、多打井。通往该村山路中间有一道巨大的陡坎叫“龙门坎”,将军少时家贫,每天都要挑柴下山卖,每天都要翻越“龙门坎”。他回村发现,这道坎还在,便对当地领导说,如今都解放几十年了,怎么上山的路还这么难走,为什么不想办法把路修好一点呢。他当时就捐出5000元给村里,说修路算上他一份。张汉丞将军鼓励村干部要带领群众搞好种养业,要多栽板栗、黑木耳,多养牛,因地制宜地发展山村经济,尽快让村民富起来。由于山高饮水不便,他还建议多打抽水井,这样就能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

被评为健康老人

张汉丞将军身材高大,身板结实,虽已年过九旬,却精神矍铄,“我的身体是长期锻炼的结果。”张汉丞将军生在山区,从小就翻山越岭,练就了一副好身板。战争年代,将军爬雪山、过草地,南征北战,经受过各种艰难和考验。离休后,将军仍锻炼不辍,每天早晨四五点钟就起床,跑步、打拳,做自编的体操。他的夫人告诉记者,将军90岁时,双腿还能有力地练习蛙跳,站立两手还能摸到地面。她还给记者讲了个小故事:1959年,将军主动要求到东海舰队“南昌”舰当“兵”,领导考虑他年岁大了会晕船吃不消,特意派了名年轻的勤务兵照顾他。谁知军舰出海后,将军倒没什么,勤务兵却已经吐得稀里哗啦,结果反倒是将军照顾勤务兵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革命时期没有好身体我早就完蛋了,哪还能活到现在?” 张汉丞将军说,“我就是要健康地活着,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人生追求。”2003年和去年,将军连续两年被海淀区和北京市评为健康老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