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广宁 |
释义 | 张广宁,男,1953年8月生,山东惠民人,汉族,1971年8月参加工作,197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历中央党校研究生(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班法学理论专业),哲学硕士,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2011年12月,卸任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 履历1971年8月后,广州钢铁厂工人,班长,工段团支部书记; 1974年2月后,任广州钢铁厂车间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其间:1977年9月至1980年7月在广州业余大学中文专业学习); 1981年3月后,在北京钢铁学院与广州钢铁厂职工大学合办的管理工程专业学习; 1984年8月后,任广州钢铁厂车间副主任、主任,分厂厂长、厂党委委员; 1990年8月后,任广州钢铁厂党委副书记兼教育(培训)中心主任; 1991年11月后,任广州钢铁厂党委书记(其间:1993年3月至1995年9月在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学习,同期获美国远东高级研究学院授予决策管理专业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93年8月后,任广州钢铁厂党委书记、厂长; 1994年5月厂转制为公司后,任广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兼广州珠江钢厂工程筹建指挥部临时党委书记,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1996年12月后,任广州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2000年5月后,任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党组成员,兼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临时党委书记; 2002年12月后,任广州市委副书记,广州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党组成员,兼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临时党委书记; 2003年2月后,任广州市委副书记,广州市政府代市长、党组成员,兼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临时党委书记; 2003年3月后,任广州市委副书记,广州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其间:2003年3月至2005年1月在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班法学理论专业学习;2004年3月至5月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2010年4月后,任现职。 2010.05——2011.12,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广州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 2011年12月16日,广州市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宣布中央和广东省委决定:张广宁不再担任广州市委书记,另有任用。 兼职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第八、九次党代会代表;广东省第七、八、十届人大代表;第七、八、九届广州市委委员,广州市第七、八、九次党代会代表;广州市第十一、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 访谈2008年2月20日下午,应广州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邀请,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出席了大会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并在解放思想、抗灾救灾及众多民生问题方面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广州日报:省委号召全省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广州市如何将解放思想体现在具体的工作当中? 张广宁:在广东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汪洋书记作了题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的报告。汪书记的讲话非常重要,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行动纲领,我们应该好好学习领会,并结合广州的实际提出具体方案。 大家知道,改革开放30年来,广州一直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近些年来,广州发展的速度比较快,现在在全国的城市中经济总量仍然排在第三位。 随着广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也遇到了不少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如果不通过解放思想来寻求办法,在今后的工作上就会陷于落后。在经济发展的方式上,我们遇到了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如果这3个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广州的下一步发展,区域的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的发展,包括民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等等,都需要我们去解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我提出了六个方面的问题,如果下一轮不通过解放思想去创新、去改革,存在的问题很难取得突破。我们认为广州虽然现在发展得不错,但还要强化忧患意识。广州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如果我们不解放思想,不打破旧的发展模式羁绊,不消除传统的思维方式制约,广州的发展就不可能继续保持领先的水平,就会在改革的进程中落伍。接下来我们要通过解放思想,学习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经验,结合广州的实际寻找破解难题的方法。 解放思想的关键还是要结合广州的实际情况,实实在在地找出问题,不是空谈。举例说,在城市管理体制方面,广州的城市管理体制是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后来又发展到四级网络。这种体制是在1998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的,当时也是学习一些先进城市的经验定下来的。这种体制到现在已经实施10年了,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回头再看看,10年前的广州跟现在的广州不同了,社会发展了,人口增加了,很多事情已经不是原来的状况。如果思想不解放,还是保持在原来的体制上,不去完善和总结是不行的。现在的管理体制很多的事权集中在市政府的各部门中,而部门却管不过来,因为城市的面积和人口都多了。我们应该通过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实事求是地探索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将城市管理权重心下移,多一点权责交给各区(县级市),让他们管好自己该管的事情。这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如果不解放思想,可以说很难做成。 我们要通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寻找存在的问题,从而破解这些难题,使城市管理更加规范。这样各个区和街道守土有责,将自己的事情做好。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制上,也应该进行改革,不要什么都由政府大包大揽。政府大包大揽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需要,我们应该将原来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不够的要大胆地进行改革和探讨,完全可以引进社会资金或者是交给企业进行管理。过去我们往往建好一个项目后再找一批人来管理,事实上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可通过公开招标实行社会化、市场化管理。 我相信,我们如果能抓住这次解放思想的机遇,广州的很多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会更上一个台阶。 新华社记者:广州在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体系上是领先全国的,在此过程中广州遇到了哪些难题,我们是如何克服的? 张广宁:通过多年尤其是近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建立了具有广州特色的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去年年底,国务院检查组来的时候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做法。至于广州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认识上还没有统一。如何看待住房保障体系,大家的认识是不统一的。房改之后,不少人认为,住房问题应该由市场解决。事实上,住房保障体系在很多国家包括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生活水平比我们高,但是政府在住房方面,尤其是对城市的中低收入者还是有一套保障制度的。如果没有这种保障制度,就很难建设成为和谐社会。当时社会上对此问题的认识是不统一的。 二是具体做法还不统一。如果有统一的做法,上面有一套东西就好做了,规定下来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具体如何做,各个城市的做法都不同。根据广州的实际情况和广州市民住房的需求,包括多年来的经验,最后还是用我们的方法建立一套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等。 经济适用房原来是按照中低收入家庭来规划的,后来调整为低收入。广州市政府这方面做得很细致,原是抽样普查,现在是入户调查,之后予以核对,政府分年度逐渐予以解决。 限价商品房是新事物,是在国家制定的双限双禁的基础上出现的。在市场房价比较高的情况下,市民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我们要解决这部分人群的问题,使他们能够看到希望,能够购买这种限价商品房。限价商品房比同一地段的房屋价格低30%,起到了调节器的作用。当房价趋于合理的情况下,限价房就少出甚至是不出。 当然住房保障过程中还有一般的商品房,这就需要市场经济调节。因此,我们建立了一套住房保障体系,随着将来的情况变化,根据国家政策的要求和广州市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节。总而言之,政府对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很关心。 当房地产市场出现异常情况,房价过快增长时,如果政府还是坐视不管,由它而去,是不负责任的。政府应该尽能力平抑房价,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进行调节。因此,我们出台了“穗七条”。房地产业的人士也认为广州市政府出的“穗七条”不是行政干预,是在用经济的手段予以调整。 房价高除了人为的炒作因素外,还有供求关系的问题:买的人多了,供应的产品少了,肯定会涨价的。我们根据这个情况,增加土地的供应量。同时也加大经济适用房的力度,加大政府监管的力度,加大对房地产闲置土地的收回力度,出了很多的规章制度和办法,实施有效监管。开发商拿了土地后一定要开发,不开发就受到处罚,去年的力度很大,收回了1.39平方公里。尽管地方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尽可能去做了,这是责任政府的表现。当然,住房保障工作还在不断探索当中,需要不断完善。我们将继续听取市民的意见,将住房保障工作做得更好。 广州电视台:这次春运因为交通系统不能正常运转,大量旅客滞留广州火车站,使旅客的疏导和安置出现了困难,当时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经过此次突发事件后,政府今后在制定春运方案和应急预案方面有哪些可以考虑改进? 张广宁:今年的春运大家都是比较清楚的,媒体报道得很多。事实上,今年遇到了八十年一遇的冰冻、雨雪灾害天气,影响了广州北上交通,春运形势非常严峻。从1月25日开始产生影响,很多车发不出去,造成广州地区300多万旅客滞留,广州火车站就有200多万名旅客滞留。这是广州从来没有遇到过的,1998年因为种种原因,京广线南段也是因为天气原因产生了影响,当时滞留的旅客是10万人左右,也是人山人海。这次雪灾比1998年厉害多了。最后还算是安全有序,没有发生群死群伤或者重大恶性事故。 春节到现在,我的心一直都没有能够平静。这次春运总体是成功的,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一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尤其是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亲临一线,科学决策、亲切关怀。 二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以及广州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靠前指挥。汪洋书记和黄华华省长亲临现场多次,每次来都有明确意见和指示。1月27日,汪书记指出我们现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要求我们采取前所未有的措施,同时要求我们对旅客做到不淋雨、不挨饿、不受冻、不挤伤人;黄省长也提出这样的要求,后来又提出进一步加大分流,采取有效的措施,包括请部队出动等等。朱小丹书记高度重视,多次亲临现场指挥这项工作。 三是得益于人民解放军、武警、公安干警和民兵预备役的支持。他们怀着对人民的深切感情,不怕苦、不怕累、冒着风雨坚守岗位,为保障旅客安全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当时来的有总参的副总参谋长,广州军区司令员、政委,武警总部司令员,公安部部长、副部长,都在现场协调指挥。没有解放军、武警、公安同志的努力工作,就没有后来的安全有序。 四是得益于地方政府和铁道部门的密切配合,互相协调、克服困难、互相配合。地方政府和广铁集团都做了很多人性化的服务工作。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同志亲临广州火车站,铁道部副部长胡亚东同志一直在广州火车站坐镇协调。 广州的各有关部门、各区也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分流部分旅客,开设了流花场馆和琶洲场馆。国有企业的商业集团也到第一线。一方面物价局严格执法,同时将商业企业进驻,提供便宜的商品、食品和水,开通母婴室、医疗点等等。当时,如果不将这些服务做好的话,很容易造成骚乱,如果物价很贵,本来快食面就几元钱,哄抬到几十元的话,就容易造成不稳定。我们这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好的。 五是得益于全体市民和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帮助。当时对流花地区采取了大封闭,地面交通以及到火车站的地铁进行了封闭。当时市民很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我很受这种精神感动。 六是得益于所有在广州火车站和广州地区滞留旅客的理解和配合,无论是回到家里还是留在本地过年的外来打工者,应该很好地感谢他们,同时也要感谢他们所在单位的领导,因为当时能够坐上火车的也是很辛苦挤上去的,但是他们进入火车站后没有怨言,没有大吵大闹,实际上他们很辛苦。还要感谢留在广州过年的人,根据劳动社保局的材料,广州地区留下来过年的人超过了一半,留下过年的人比走的人还要多。留下的人也是没有怨言的。我也非常感谢各级党委政府包括有关企业,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外来工能高高兴兴地留下来,并过一个祥和的春节。 七是得益于在座的新闻媒体朋友的大力支持,包括宣传部门。我的感受是很深的。最紧张的十天十夜里,很多媒体朋友,无论白天还是深夜,他们都在现场进行报道,都如实地将情况向市民报道,而且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同时非常配合春运指挥部的要求,不断发布准确信息。另有一点就是通信单位:手机通讯商发了很多的信息,做了很多正面的引导,因此要感谢新闻界的朋友,如果没有你们的话,也不会有这样好的结果。 我们政府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希望今后最好是不要再发生,但如果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一定要比这次做得更好。这就要求有关的部门,不断完善应急方案,我们的应急方案是落后的,是按照1998年(当时是10万人滞留)做的方案。这次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宝贵的,要很好地总结它,制定更先进、更科学、更合理的方案,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 接下来,地方政府还要跟铁路部门,尤其是广铁集团商量,如果将来再发生这样的事情要进行大分流,首先在广州周边城市进行大分流,不要将全部人流都集中在一个城市的火车站。总而言之,有很多的地方是值得总结和完善、提高的,我相信将来万一真的再发生这类的事情我们会处理得更好。 南方日报:近年来广州市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也面临空气和水的污染治理难度加大、节能减排的空间收窄的问题。在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广州是否有新的举措和想法? 张广宁:随着城市的发展,大气、水、环境治理的难度有所加大。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很重视节能减排,以及保护水和空气。2003年,我们就提出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建设——为了治理好空气,包括水环境,我们实施了“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2006年启动了第二期工程,对广州的大气、水进行整治,我们做了很多工作。 事实上,在提高整个城市的综合承受能力方面,环保和人口增长是矛盾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量就会出现人口、环境、能源带来的新问题,而且制约发展。如果还是用老模式来做的话,就很难破解难题,很难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我们要从整个城市的发展战略来思考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从实施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推进区域的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很重要,区域协调发展了,可以将人口予以分散,可以打破区域的不平衡。另外,我们从改善城市环境的战略全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首先是“退二进三”,前几年关闭了147家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或者将这些企业搬迁,通过搬迁改造后,环保容量也加大了。例如广州造纸厂9号机组放在南沙,这是非常先进的技术,包含了环保技术,将来发展到100万吨的时候,老的造纸厂就关闭。这样环境的容量就改变了。同时在中心城区,也将空间置换出来发展第三产业。 在破解产业结构优化难题方面,我们注意协调发展。广州面积有7435平方公里,国家批准的市区规划是549平方公里。我们将产业按功能地区进行不同的定位,将老的产业关闭,新建工业必须完全按照先进的环保要求进行建设。《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从提高城市综合服务水平的高度来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南方都市报:我注意到,您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花了相当多的篇幅论述民生问题,备受关注的改善收入这部分提到,建立健全包括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企业职工最低职工标准,在目前物价上涨的背景下,市政府在2008年有哪些实质的举措实现上述目标,让广州市民分享到发展的成果? 张广宁:这也就是“劳有所得”的问题。工资的问题大家是非常关心的,政府也是非常关心的。首先是提高企业的最低工资标准,2006年、2007年两年都提高了,今年还会这样做。其次,我们各类企业都要建立一套企业工资增长机制,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已经做了市场工资的调研,供企业参考。再次,政府要加大监控,包括加班费,不能让工人加了班还不给钱,政府在这些方面要负起监管的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工资增长机制。 南方都市报:在劳有所得的基础上,请您介绍一下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张广宁:学有所教方面,市委、市政府的力度是很大的。从前几年的麻雀学校到示范性高中的硬件投入,对农村学校的硬件建设,投入了四五十亿元。教育经费逐年上升。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减免杂费和课本费的基础上,免除学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困难学生的补助,包括住宿费的补助。同时对学生给予奖学金,农村的学生读到初中不考高中或者是考不上高中,鼓励他们读职业技术中学。每年资助200名困难家庭的学生,管吃、管住,一切费用都包,总而言之在学有所教方面按照省里的要求,在不断地完善我们的工作。 病有所医方面首先是增大医疗保险。市委、市政府也非常重视,目前正在探索,劳动社保局也在研究,不但将失地农民和农转居的农民纳入医疗保险,同时建议覆盖全社会。如何想办法将看病贵的问题解决,一年来政府加大了对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包括农村卫生站的投入力度,目前正在运作。原来的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用房是租赁的,现在政府帮助他们出钱购买房屋或者租金由政府出,同时解决工资费用等等,这里有一套方案,包括药品的集中采购。总而言之,降低在社区看病的费用,同时跟医保结合在一起,解决市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对困难家庭和大病的救助,我们准备建立城乡一条龙的困难家庭救助体制。 在“老有所养”方面,首先还是要建立好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现在也没做到全社会覆盖,前年是210万人,去年增加了14万~15万人,接下来准备下决心做到覆盖全社会的户籍人口。我们还将早年在企业退休人员的费用和养老金提高了,去年提了两次。早年在国有企业退休的人员包括其他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是非常低的,我们给予了提高。为将历史遗留的问题予以解决,我们在全国率先解决早期离开企业的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问题。同时对养老问题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建立了社区的老人之家,共有1200多家,同时我们建立了老人院。 广州电视台:众所周知,汽车产业是广州的支柱产业之一,去年广汽集团的销售总额超过了1000亿元,广州的汽车发展成功有怎样的秘诀?汽车产业的发展跟日益拥堵的交通是否会存在矛盾,未来广州是否会限制上牌? 张广宁:当初汽车产业的成功,首先是领导重视,同时有一股执著的精神。广州标致做了12年越做越小,最高的年产量也没有超过3万辆,因此失败了。当时省市主要领导认定汽车对广州和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太重要了。有了这种执著的精神,不断向中央有关部门汇报,包括国务院分管的领导汇报,最后得到他们的支持。 其次,我们总结了“广标”失败的教训,拿出了符合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利用“广标”资产重组项目的方案。当时广标遗留下来30亿元的债务,还要对新公司进行投入,开创了中国汽车企业历史先河。这不是日本人提出来的,而是广州人提出来的。当初日商认为,让他们在法国人的汽车厂里面做日本人的车是很难的,我们还是说服了他们,最终做到小投入,又按照产业政策的要求,走滚动发展、实事求是的路。 第三,总结经验教训,跟外方真诚合作,取得双赢。跟外资合作很重要,广标存在的问题是“你对我不放心,我也对你不放心”。原来的车型做了十年还是不变,最终我们总结了当时失败的原因,吸取了教训,做到共赢。 第四,随着广州本田的成功,包括东风日产的进入,广州丰田的合作,进行了产业的布局。东北南合理布局的三大汽车厂,带动了一大批零部件,布局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通过十年的发展,广州汽车集团在去年超过1000亿元的销售总额基础上,没有停滞不前,而是花了68亿元投资自己的工厂,搞自我研发产品。到2010年,广州企业生产的属广州品牌的汽车就会诞生。 汽车产业的发展跟道路的拥堵是否会自相矛盾?这里不能将广州生产汽车跟道路拥挤摆在一起,并不是一回事。即使汽车不在广州而在上海、武汉生产,广州人如果需要购买汽车的话也会购买,这是两回事。我曾经说过,一个城市控制汽车上牌是不现实的。如果广州限制上牌,人们买了车没有汽车牌,就会到周边的城市上牌,上了牌的车还是可以开到广州来的。 目前并没有采取限牌措施,除非上级部门有新的规定。但控制汽车的尾气污染是现在可以做的事情,我们从2004年开始禁摩,一直到2007年开始几十万台摩托车不准进入市区,这个量是很大的。 公交车、出租车使用清洁能源,目前结合广州的实际推广LNG,如果有更好的清洁能源市政府也会支持。我们推广了“欧III”标准,实际上在珠三角城市推广是很难的,我们也做了。去年我们将货车进城的时间也进行了限制,最近环保局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实行了环保标签的管理。目前统计的结果是,100万辆机动车有20万辆达不到环保排放标准,现在没有法规不给他们上路,政府要依法行政,但我们可以进行交通管制,方案会更加细化,也欢迎大家出好主意,如何更好地监管,使达不到环保要求和排放标准要求的汽车在2009年不准进入市区。现在要将可以做好的工作做好,随着城市的发展将来会有更好的办法,我们会继续研究和想办法。 人民日报:记得张市长有一句名言,做市长要为中低收入阶层做主,过去您是汽车市长,现在我想给您一个新的称呼——民生市长。从汽车市长到民生市长的五年中,您遇到了哪些挑战? 张广宁:我从2003年2月份到今年2月份当了五年的市长。一个城市的市长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有些是不能回避的,是要正视的,就是所谓的迎接挑战。我认为最大的挑战是在2003年3月份,一当市长就遇到突如其来的“非典”,当时广东是灾区,广州是重灾区,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领导下,总书记,总理亲自来广东、广州,给了我们最大的支持,当时的省委书记张德江和省长黄华华也靠前指挥,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医务工作者做得很好,最终战胜了“非典”。 五年之后,又是年初,又遇上了50年~80年一遇的冰灾造成了京广大动脉的停运,使广州地区滞留旅客300多万人,广州站200万人,这也是一个考验。这个考验是很深刻的,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我国过去十年有三大自然灾害,1998年洪水,广州没有受到影响,后面两件事情,一个是“非典”,还有80年一遇的雪灾我们都遇到了,对我个人来说或者是政府来说都是挑战。 接下来还要接受的挑战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面对的人口、环境,包括资源的压力,如何协调发展,怎么走出科学发展的道路。 新快报: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大广州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广州市在2008年公共交通的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广州就地铁公交年票的问题开了市民听证会,最终的方案什么时候可以出台? 张广宁:交通基础设施在2008年有几点:首先是加快地铁的建设,地铁已经通了116公里,计划在2010年开通250公里,现在已经批准的是211公里。今年政府在交通基础设施上要加大投入力度,还要着手研究今后5~10年的地铁网络如何完善。2010年~2015年的地铁网络规划要稳定,今年争取报上去。 大家也知道,广州市政府去年收购了东南西环高速公路,疏导交通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整个车流量比原来翻了一番。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将几个匝口打通,进一步发挥东南西环的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要建设快速公交线路,政府研究了好几年,实际上去年有关部门已经完成了工作方案,但有一些市民通过媒体对BRT提出了很多的担心。我认为担心是好意,提出问题是对我们的帮助。我们根据市民的意见进行修改,因此耽误了一些时间,修改的方案比原来要好很多了。原来的方案车是用专车的,现在不一定用专车,上下车门还是按照现在的公交车门右上右下,这样就节省了很多的费用,有关方案已经改进了相当一部分,准备上交政府,希望今年可以定下来,而且可以推进建设。 在快速公交上,国际国内对此争论很大,我们总结了很多城市失败的教训,希望可以成功。如果可以成功的话,市民乘坐公交车就会方便很多。我们的目的是加快地铁建设、加快公交建设,鼓励大家乘坐公共交通。 今年还要打通一条南北向道路,从番禺到广园路线路,主要有猎德大桥和猎德二期,今年我们抓紧推进,希望今年可以将这条线路打通,缓解天河、海珠的交通压力。 随着汽车越来越多,交通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会正视这个问题,努力改善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