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观 |
释义 | 1 宋代官员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张观,绛州绛县(今山西绛县)人,字思正。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元至正到明初。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甲寅科状元。张观年少时,即以严谨好学闻名乡里。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解州。仁宗即位,迁太常丞,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出知杭州。还朝后,进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累迁左司郎中,以给事中权御史中丞。时遇灾异,仁宗诏求直言,张观上疏道:“承平日久,政宽法慢,用度渐侈,风俗渐薄。”条陈知人、严禁、尚贤、节用四事。 河北发大水,又上疏建议:“导积水以广播种,缓催久以省禁锢,宽刑罚以振淹狱,收逃田以募归复,置工役以先急务,止配率以阜民财,通商旅以济艰食。”复知审官院,遂拜同知枢密院事。 康定中(lO4O—1O41),西兵失利,张观因与陈执中等议点多兵,久而不决,被罢以资政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相州,徙澶州。时遇水患,州人大恐,众人劝其移高地以避险,张观怒道:“太守独去,如州民何?”,乃亲领兵民加高堤岸,直至水退为止。徙郓州后,上疏朝廷,请宽煮盐之禁,使获罪者日少。后历知应天府、孟州、河南府,以吏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张观性至孝,初为秘书郎,上疏愿以己官授父,得真宗嘉奖,以其父为京官。父亲欣赏洛阳风物山川,张观遂在洛阳买田宅、营林榭,并每日早起侍奉,未曾荒废一日。其父年过九十而卒,张观因哀痛过度,不治而死,赠吏部尚书,谥文孝。 张观持廉少欲,言行谨慎,平生为文必用楷书,无一行草,文如其人,人如其文,仁宗曾飞白书“清”字赐之,以赏其节。 张观(943——995),字仲宾。湖北或江苏常州人。南唐后主年间(972)壬申科杨遂榜进士第二人。后入宋为官。 2 元末明初画家◎ 人物简介张观,生卒年不详,字可观,松江枫泾(今上海金山)人。元代迁居嘉兴(今属浙江),明洪武中寓长洲(今江苏苏州市)。生长于木匠家庭,从小爱游览山水,喜欢作山水画。师法马远、夏圭,亦参学李、郭熙,后与吴镇、盛懋、丁野夫相交,笔墨大进,所作雍容苍秀,格韵悉佳,古劲清润,秀雅胜俗。 张观博文好学,特长于临摹仿效,精鉴赏,对鉴定古书画及各种古玩器物颇具眼力,性好砚石,收藏古砚甚多,洪武(1368—1398)中卒于长洲之周庄(今属江苏昆山市),以砚殉葬,茔墓被称为“砚子坟”。 ◎ 传世作品至正十八年(1358)作《山林清趣图》卷(又名《秋林茅屋图》卷、《秋林远航图》卷)纸本,淡没色,纵30厘米,横54。7厘米,描绘江岸老树坡石之中,一老者独坐,一童子抱琴,渺茫江面一帆归来之景,右下款署“至正戊戌八月,张观制”,现藏故宫博物院;另有《月下人物图》册页,相传为其所作,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