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鼎全
释义

1953年农历3月15日,张鼎全出生在陕西省革命老区淳化县嵯峨山下石桥村一个农民家庭。1962年12月底,张鼎全怀着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穿上草绿色军装,告别父老乡亲,来到总后青藏兵站部,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他立下誓言:“为革命事业奋斗一生,献出一切。”

中文名:张鼎全

国籍:中国

出生地:陕西省淳化县

出生日期:1953年农历3月15日

职业:军人

张鼎全简介

陕西淳化人。中共党员。1969年参加解放军,历任驾驶员、运输参谋及兵站部运输科副科长、科长。7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

著作

著有长篇小说《雪祭唐古拉》,中篇小说《红果》、《积雪山脊》、《西部朝觐》等。

经历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部队的20多年中,先后10多次变动工作岗位,他始终抱着“只要革命需要,干哈]啥都行”的态度,愉快地服从命令,而且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对于组织分配的每一项工作,每一项任务,他总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圆满完成。

青藏线上的钢铁军人

莽莽的青藏高原,绵延起伏,高寒缺氧,异常艰苦。穿越这“生命禁区”的、长达2000公里的青藏公路,是连接内地与拉萨的大动脉,是保卫祖国西南边疆、支援青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通道和生命线。自1954年建立青藏兵站部以来,10多万名解放军官在这条线上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英勇奋斗,顽强拼博,流血牺牲,做出了突出贡献,建立了光辉业绩。1990年,被中央军委命名为“青藏高原模范兵站。”在这样的英雄部队、战斗集体里工作,对于具有远大抱负的张鼎全来说,真是如鱼得水,浑身有用不完的劲儿,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1990年以来,张鼎全经常感到腰部剧烈疼痛,实际上是肺癌已转移腰部脊髓骨。但他一直认为是一般腰肌劳损,不到医院检查治疗,仍坚持工作。他上班时,常常要用手扶在腰上,才能挺住身子。4月,为了摸索汽车部队正规化管理的路子,他不顾大家劝阻,带病组织工作组下连队进行运输正规化试点。连续紧张工作40天,他的腰疼得坐不直、站不稳,上下车都很困难,经常吞服止痛片,但仍一声不吭,跟车队上拉萨,往返4000多公里。有一次,一位同志看到他疼得直冒汗珠,劝他坐小车提前返回兵站休息,可他执意不肯,说搞试点不跟车就掌握不了活动情况。他以顽强的毅力坚持白天跟车收集资料,晚上加班整理试点经验,深夜又与连队干部查铺查哨,早晨还坚持出操。就是这样,他强忍着巨大的疼痛,搞完了试点,总结出了盛大的经验,编写出了第一部《青藏线运输工作手册》。在运输连队试行中,获得了安全、节油、节材料等9项最佳值。

在执行运兵任务的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中,张鼎全完成了一个常人难以完成的工作量,也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他热情周到的服务,出色的工作,特别是他对病魔的坚韧刚强的意志,给出藏部队和医护人员留下了深刻和印象,不少人流下了感动的眼泪。人们敬佩地称他是“青藏线上的钢铁军人”。

出色的军旅作家

张鼎全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军人,同时又是一位出色的军旅作家。他一生最大的爱好是业余文艺创作。他只上过七年学,文化底子并不厚实。多年来,他一直反读书学习作为人生的第一需要。他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古今中外大量的书籍,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人物传记、风土物志无所不读。他边读边摘抄,积累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他每月的津贴,除吃饭、抽烟外,几乎全用来买书。对一些名著,他反复精读,有些片断和名句,他能够背诵下来。他读过的一部《静静的顿河》,书角卷成了筒筒,差不多每一页都翻烂了。为了锻炼写作,从1969年起,张鼎全就坚持写日记,22年来从未间断。他还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青藏高原的神话传说、历史掌故,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他善于琢磨问题,勤于练习写作,虚心向周围的同志学习。在工作实践中逐步锻炼成为撰写各种文件、材料的好手,成了兵营、机关里的“笔杆子”、“秀才”。在青海师范大学成人大专班学习的两年中,他虽已过而立之年,却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虚心求教,如饥似渴的学习。毕业时10门功课,取得了平均88.8分的好成绩,获得了优秀学员奖。张鼎全走访和结交了许多作家、记者,虚心向他们请教文艺创作的方法和经验,凡与他接触过的文艺界的同志,莫不为他诚挚的感情、强烈的求知欲所感动。

创作历程

大凡作家,都有自己的创作动因。张鼎全的文艺创作道路是艰难而又曲折的。从1972年开始,他就开始了业余写作。多少年业,他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除有时看看电视新闻外,他很少外出和闲聊。就连元旦、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也是在写作中度过的。气得两个孩子为爸爸不陪他们放鞭炮而流泪。青藏兵站部机关的同志都知道,每当夜深人静,司令部办公大楼有三盏常明灯:战备值班室,机要值班室和张鼎全的办公室。张鼎全每次随车队上青藏线,总要带上一捆蜡烛,以备停电后继续写作。就这样,他写了十多年,给全国各种刊物寄去了600多篇稿件,却没有一篇被采用。一些好心的战友曾劝他:“鼎全,算了吧,咱汽车兵耍不了笔杆子,握好方向盘就行了,何必自找苦吃呢?”但张鼎全从不灰心,继续写作不止。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少次艰辛的耕耘,终于迎来了成功的喜悦。1983年,他的小说《黎明》处女作在青海《雪莲》杂志上发表了。张鼎全流下了苦涩的泪水。紧接着《雪莲》又发表了另一篇短篇小说《他来了》。他怕创作日趋成熟,连续发表了十多篇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1986年,说评论家牛玉秋在《文艺报》上撰文,认为《红果》属社会心理类的代表作,有较深的社会意义。他的劲头更足了,花在创作上的时间也更多了。

自1986年,他发表的中篇小说《肠断嵯峨》和报告文学《雪的惑力》先后荣获青海省建国四十周年优秀文学创作奖和青海省“盐化杯”报告文学奖之后,反映青藏官兵生活的中篇小说《积雪山脊》、《魔域》、《西部朝觐》分别被《青海湖》、《昆仑》、《后勤文艺》刊用。仅1989年一年,就创作发表了36万字的作品,平均每天1000多字。张鼎全终于成为一名成熟的多出作品的优秀业余作家。

1988年夏天,总后勤部邀请一批内地作家来青藏高原深入生活,采风创作。一位作家竟断言:“青藏线没有什么可写的……”不久另一位从青藏线采风返回内地的作家,在一个刊物发表的作家通讯中,竟把坚守“生命禁区”三十年的青藏线军人的事迹指责为“令人悲哀的麻木和愚昧……”张鼎全震怒了,他感受到有生以来最大的嘲弄和污辱。他在日记中写道:“高原上的每一个军人都是一部史诗,恢宏磅礴的史诗,永世不朽的史诗,这部史诗对于那不晓世理的所谓高贵人才来说,是不会读,也永远读不懂的……。”

张鼎全饱蘸着对高原深沉的爱,对汽车兵浓重的情投入了反映高原军人“三个特别”精神的长达18万字的长篇小说《雪祭唐古拉》的艰苦创作。1990年12月,他呕心沥血、历时数载写成的《雪祭唐古拉》由《昆仑》杂志社编辑部出版,总后勤部政委周克玉为之作序,赵南起部长为之题词:“无私奉献的典范,时代精神的凯歌。”当他作为中国文坛一颗红星升起的时候,他怕癌症已经到了晚期。当编辑部负责人乘飞机从北京将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精装书送到在西宁住院的张鼎全榻前时,这位身患绝症、年仅37岁的关中汉子手捧新书,潸然泪下:“倘若马克思不准备接见我,我还要继续写青藏线,写汽车兵……”。

社会评论

著名作家浩然说过:“作品是作者灵魂的影像。”张鼎全的人品和他的作品一样,使人激奋,催人向上,让人回味无穷。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很平凡,但却强烈地反映了他高尚的人格和优秀和品质。凡读过他的日记的同志都感动地说:这是第二部《雷锋》日记。

生活作风

张鼎全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和艰苦朴素的作风。生活上克勤克俭,从不铺张。张鼎全在工作中也十分注意节俭,每动用一台车辆,购买一件物品,花公家一分钱,他都要精打细算。就连科里用过的草稿纸、旧报纸,都要让参谋们先用于炼字,然后再卖给废品站。关心同志,乐于助人是张鼎全优秀品质的又一个闪光点。他十分关心战士们的成长进步。谁得了病,谁家有困难,他都跑前跑后,想方设法给予帮助。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这是张鼎全的一贯表现,举不胜举的。“堂堂正正的做人,扎扎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这是张鼎全的座右铭。

工作精神

他在基层干了8年,机关14年,无论在哪个岗位,无论有多大职权,都公私分明,两袖清风。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要求部属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从不利用职权搞特殊。搞正规化行车试点,他是工作组副组长,带病跟车上路,和连队官兵同吃同住,不坐小车,不吃小灶,不住单间。沱沱河兵站炊事班同志看他身体虚弱,给他煮了碗荷包蛋,他硬是让端了回去。由于创作需要,他经常晚上外出和青海一些作家进行交流,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他却骑着自行车前往,从不动用公车。

运输科长是兵站的“中枢”,作为科长的张鼎全管着那么多车的调度、指挥,“油水”应该就不小,可他就是死活不沾。有人给他送酒,他说:“不会喝,拿回去吧!”有人给他送烟,他说:“抽自己的烟香,我不要。”他买了不少书,但从不在分家的腰包掏一个子儿。一次,有位参谋发现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两张发票,心想:“给科长报了吧。”就把这两张发票和科里资料书的发票夹在一起,张鼎全审查时发现了,立即撕了下了,并严肃地说:“公是公,私是私,自己买书却开公家的钱箱,哪有这道理?”凡是接触过他怕同志都说,张鼎全真是一个一尘不染的好干部,是新时代的焦裕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张鼎全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忘我的工作态度,崇高的思想品质和锲而不舍的创作精神从哪里来?他用平凡而又光辉的一生做出了回答:这一切都来自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真挚的爱,对共产主义信念的无比坚定。是莽莽昆仑的雄风磨砺了他,是青藏线官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造就了他。

荣誉

1991年5月12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发布命令,授予总后青藏兵站部司令部运输科科长张鼎全以“青藏高原模范干部”的荣誉称号,称赞他“是党和人民的好儿子,我军的好干部”,是青藏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铸造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是在新时期弘扬和实践线雷锋精神的杰出代表。号召全军同志都要学习张鼎全同志的崇高思想和先进事迹,忠于职守,勤奋工作,艰苦奋斗,献身国防,为加速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而努力奋斗。总后勤部党委、中共青海省委,青藏兵站部党委、中国作家协会青海分会、《青海湖》文学月刊编辑部也先后做出决定或发出通知和倡议,号召广大干部、党员、文艺工作者向张鼎全同志学习。张鼎全的名字,伴随着他闪光的事迹、不胫而走,广为传颂,他的品质,感人至深,他的精神,催人泪下。人们称他是当代军人的楷模,全体干部的榜样。

逝世

1991年7月5日,他走完了三十九岁的人生旅途。但他魂铸唐古拉,功垂青藏线,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8 1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