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闯初
释义

张闯初,1911年出生在湖南省平江县一个贫农家庭。抗日战争中,率部在江南抗日前线,多次粉碎日、伪、顽军的进攻,参加了皖南突围,参与指挥了解放天长、六合、江阴、盐城等县城的战斗。1947年5月,他率华东野战军第十八师参加围歼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的孟良崮战役,其部侦察兵将敌师长张灵甫击毙。解放后,张闯初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江西省军区政委兼纪委书记。1996年4月21日,因病逝世。

中文名:张闯初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湖北

出生日期:1911年

逝世日期:1996年

职业:军人

人物简介

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六军第七师师部排长,县独立营连长,湘鄂赣军区动员武装部一科科长,县军事部部长兼独立营营长,湘鄂赣军区司令部作战科参谋,军区独立营营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部教导队队长,教导大队大队长,特务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三旅副政治委员,华中野战军第六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八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福建省军区政治委员,福州军区政治部顾问,江西省军区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履历年表

1911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长田乡团石塘村

1929年7月,参加赤色工会

1937年初,任湘鄂赣军区作战参谋

1938年4月,调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作战参谋

1940年8月,任新四军特务团第一任政委

1944年7月,苏中三旅任副旅长兼政治部主任

1946年4月,任华中野战军第六师参谋长

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八师政委

1955年9月,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和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1年1月,任福建省军区政委、省军区党委书记

1979年7月~1982年9月,任江西省军区政委兼纪委书记

1996年4月21日,因病逝世

突围之谜

“皖南事变”后,张闯初要求去华中党校学习。然而,在前往党校的途中数次遇敌。幸好来自军部的骑兵排助众人突围。

1937年秋,湘鄂赣军区所属的红军游击队走出深山,在嘉义集中后,改编为湘鄂赣红军抗日游击支队。1938年初,湘鄂赣红军抗日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后,张闯初随一团一千多名抗日将士,浩浩荡荡地从湖南平江嘉义出发,开赴皖南抗日前线。4月初,在皖南岩寺与江南各地游击队会合。当时,陈毅来一团视察,将张闯初调一支队任作战参谋。

这时,一大批知识青年从上海、苏南一带纷纷赶来,慕名投奔新四军。正当大家满腔热血抗日的时候,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了。

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发生的“皖南事变”中,张闯初率领部队,经过几天几夜的浴血奋战,才突出重围。尽管如此,大家迅速休整,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

由于“皖南事变”使新四军损失惨重,张闯初开始思考更深的问题。他打电报给刘少奇,要求去华中党校学习。不久,刘少奇回电批准了张闯初与其他一些干部的请求。张闯初等20多名干部便从安徽芜湖上路了。然而,他们在前往华中党校的途中数次遇敌。眼看就要撑不住的时候,突然碰上了来自军部的骑兵排。这样一来,张闯初等人便和骑兵排一同到达盐城军部。抵达后,大伙受到刘少奇、陈毅等人的亲切接见,军部首长还特意询问了张闯初带队突围的情况。陈毅知道张闯初屡次负伤,来到张闯初跟前,让他脱去鞋子,仔细查看他受伤的脚。

现在想起来呀,还真是太巧了。如果当初没有遇到这支骑兵排,后果真是不敢想象。所以,有时我听他谈起这事的时候就想,骑兵排真的只是碰巧路过吗?这会不会是军部的特意安排,就是接应来党校学习的干部呢?如若不然,骑兵排要是有任务在身,在战争年代又怎么会专门陪他们一路到盐城呢?但是事隔多年,现在也没法求证当时到底是什么情况。

也就是有了这次现在仍说不清的离奇突围大难不死,才会有张闯初1947年率领华东野战军十八师参加著名的孟良崮战役。

取骨传奇

他宁可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让医生一点点地取出碎骨。前前后后共进行了11次手术,才清除掉碎骨。

1996年4月21日,张闯初因病逝世。他的骨灰盒内有一件伴随了他60余年的特殊物品——一颗子弹。这颗子弹是1935年张闯初任咏生县军事部长时,在一次战斗中腰部中弹后留下的。

解放后福州一家医院曾经组织过专家会诊张闯初的腰伤,试图将子弹取出。但经过检查,发现开刀很可能会影响中枢神经,导致半身瘫痪,就这样子弹伴着他走过了一生。张闯初在战斗中屡屡负伤,而有一次受伤治疗的过程简直就是现代版的“关公刮骨”传奇。

1937年初,张闯初奉命带领一个独立团及一个营阻击敌人。战斗中一颗子弹飞来打断了脚趾,虽然没有击中张闯初的要害,但是张闯初的腿和脚肿得很大。当时的医疗条件很差,住在散棚里,部队里也没有麻药。为了保全他的性命,医生要锯他的腿。

“少了一条腿的战士如何打仗?”张闯初断然拒绝了这个方案。他宁可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让医生一点点地取出碎骨。他忍着痛让医生用镊子将打碎的骨头取出,虽然每次都痛得满头大汗,但仍是硬挺着。就这样,取一点休息一会儿,前前后后共进行了11次手术才清除掉碎骨。

千里探母

解放战争推进到长江以南后,只要有解放军的队伍路过家门,张闯初的母亲就会搬张凳子坐在门口,询问自己儿子的下落。

张闯初参加革命后,母亲一直非常支持他参加革命工作。在张闯初任游击队长时,敌人曾悬赏捉拿他。捉不到张闯初,敌人无计可施之下竟将他的母亲捉去了,用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等严刑,拷打张母并逼问张闯初的下落。他们甚至还骂她土匪婆,要张母交出当红军的儿子。

张母气愤地说:“你们都抓不到,叫我到哪里去找儿子!”母亲坚定的态度让敌人无可奈何,将她关了几天后只好放其回家。之后,母亲一直非常担心张闯初的安危,而革命在外的张闯初却无法回家探望母亲。

当解放战争推进到长江以南,胜利的消息节节传来,张母听在耳里,喜在心里。每当有解放军的队伍经过,她都会搬张凳子坐在门口,拉住路过的士兵,一个个询问是否知道自己儿子张闯初的情况。

一天,当一支部队路过时,张母寻子的消息传到一位知道张闯初的军队干部耳里。他赶紧告诉张母:“你儿子还活着,而且还在部队里当了官呢。”这样,张母才安下了心。

秘密来昌

事隔40余年后的一个金秋,张闯初偕夫人来到了新四军军部驻赣办事处旧址,其心情与当年化装前来时的心情不可同日而语。

尽管过去了27年,但那一天的情景,张闯初的夫人——石含真永远也忘不了。

1979年的秋天,秋高气爽,艳阳高照。就在南昌市三眼井附近,一对神采奕奕的老夫妻携手相伴在找寻着什么。

此时的张闯初心情激动,拉着老伴石含真的手,一边依循着自己的记忆,一边向路人打听新四军军部驻赣办事处曾经的所在地——张勋公馆,这个他曾经秘密化装来过的地方。通过路人的帮助,他在一片民居后找到了公馆大门。事隔40余年,张闯初再次来到这个地方,其心情与当年化装前来时的心情不可同日而语。

这时的新四军军部驻赣办事处已是江西印刷厂的宿舍,战争年代的印迹荡然无存。但这丝毫不影响张闯初的思绪,看着馆内的广场,摸着曾经的建筑,走进当年与项英秘谈的房间,张闯初感慨万千。

石含真老人回忆说:“张闯初3岁时父亲去世,靠母亲纺纱、种地维持生活。他11岁开始当学徒工,受尽剥削压迫。1929年,平江日益蓬勃的农民运动使年仅18岁的张闯初决定投身革命,参加赤色工会。1937年初,他从一个普通革命战士成长为湘鄂赣军区作战参谋。一次国民党某师用两个团的兵力进攻军区,张闯初奉命带领一个独立团及一个营阻击敌人。英勇善战的他带领部队击退敌人进攻,保证了军区安全。”

“张闯初曾在江西的万载、铜鼓、永修等地战斗过。他们那个时候就是在这些地方的山里打游击,后来我还时常听老伴说起这些战斗经历。”石含真老人说,就在张闯初当参谋时,曾奉命到南昌与项英接头。面对紧张的局势,张闯初孤身一人毫无畏惧。他巧妙地化装成国民党少校来到南昌张勋公馆找到了项英,联系改编游击队的事情。

“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迁来南昌后就搬进了友竹路的张勋公馆。”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的蒋文澜教授说,当时国民党的特务机构捷报社与新四军军部驻赣办事处设在同一个大院里。

“这里原来留有不少明清时代大官的宅子,友竹路的南端曾有明朝严嵩的房子,不少人走严嵩的后门当上了大官,所以友竹路的南端又被称为‘高升巷’。”蒋文澜回忆说。国民党的特务机构外面挂的牌子是“中央各军校毕业生调查处江西分处”,其实也就是“中华复兴社江西分社”,复兴社设在前院,新四军军部和战地服务团驻扎在后院大楼,这两个机构的楼中有一道墙隔着。

如今走在友竹路上,蒋文澜向记者一一指出当时各机构的地理位置。当时,新四军军部驻赣办事处为了方便工作,还特意在公馆的北边靠友竹路开了一个大门。

蒋文澜教授回忆说:“我小时候天天上学都要路过张勋公馆,当时的大门旁边用油布做了块黄色的大牌子,上面用宋体字写着‘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的黑色大字。每天都有两名穿着灰色军服的警卫员笔直地站在门口,持枪放哨。”

张闯初图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7: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