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伯英 |
释义 | 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一字少溥,谱名启让、别署云龙山民、榆庄老农,晚号东涯老人、老勺、勺叟。室名远山楼,小来禽馆。江苏铜山人,光绪时进士。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学者。出身于徐州望族,兄弟四人(分别是张伯英、张仲警、张叔庚、张季遵)。著名画家齐白石的老师。 中文名:张伯英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 出生日期:1871年 逝世日期:1949年 职业:书法家,碑帖学家 毕业院校:徐州云龙书院 主要成就:与张从仁等同乡编《黑龙江省志》 代表作品:《如汉云九日登云龙山韵》《和汉云山楼共话》《又中秋》 东汉历史人物张伯英--名将张奂之子,名芝,字伯英。善草书。(《后汉书》卷六十五) 明朝历史人物张伯英,浙江嘉兴人。工画花鸟,师法楼观。《赵图记》 碑帖学家、书法家简介张伯英(1871-1949),勺圃、一字少溥,谱名启让、别署云龙山民、榆庄老农,晚号东涯老人、老勺、勺叟。室名远山楼,小来禽馆。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学者。出身于徐州望族,祖籍浙江绍兴,明代迁居徐州东南张集,出生于徐州三堡榆庄,兄弟四人(分别是张伯英、张仲警、张叔庚、张季遵),江苏省铜山县人。光绪时进士。少负异才。 关于先祖张胆先祖张胆(字伯量)为崇祯六年(1633年)的武举人。史可法镇守淮阳,授张胆为归德府(商丘)城守参军。清代康熙年间,张胆累官至督标总兵、副将。1654年张胆解甲归田,曾捐资26000两白银修造了徐州荆山桥。张胆的胞侄张竹坡乃评点《金瓶梅》的小说评论家。张氏诗书继世,斯文一脉相承。 人物生平更承其祖张达,其父张仁广(字溥原),纳赀为通判,居河南达30年。仁广善词章,尤喜书法,手不释管。伯英幼承庭训,弱冠时诗文、书法已崭露头角,伯英与其叔张从仁(字云生)年龄相若,幼年时一同就读于萧县李辅中家之私塾,受业于徐葵南先生,与其子徐树铮(字又铮)为同窗好友。塾师张永传教导,又跟随其外叔祖陈逊齐研习书画,后师从徐南葵,桂中行,冯煦等。 1887年,金坛冯煦(清丙戌探花,翰林院编修),应徐州知府桂履真(字中行)之聘,任徐州云龙书院山长。伯英时年17岁,遂为冯煦入室弟子,受益匪浅,被誉为后起之秀。 1902年清廷补行“庚子辛丑恩科”考试,张伯英与张云生赴金陵应试,叔侄同科中举,传为佳话。是年,张氏叔侄为维持家计,开馆授徒,桂中行知府召伯英来彭城,假馆舍(徐州府学),常于槐下读书。 1911年,张伯英设馆于南京下关铁路局,与徐树铮同寓,伯英曾南游广州,复返南京,设馆数年而北上。 1914年,段祺瑞任陆军部长,徐树铮为陆军部次长,遂聘张伯英为秘书。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段祺瑞为北洋政府临时执政,张伯英任副秘书长。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张伯英目睹官场的腐败黑暗,毅然引退,从此再不涉足政坛。而开始了鬻字治印的书画金石生涯。以艺术劳动谋求衣食。1949年,在贫病中逝于北京“小来禽馆”中。 张伯英定居北京神武门烟袋斜街北官坊口,书斋号为“小来禽馆。”明代著名书法家邢侗,精于识帖,辑有《来禽馆帖》10卷。伯英曾得王羲之《十七帖》,帖中有“来禽”等语,又追慕邢侗,故称小来禽馆。现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刊行的《宋拓王羲之十七帖》即为张伯英所珍藏者,卷首有“铜山张氏小来禽馆”印钤。 日军占领北京后,张伯英隐居不出,保持了民族气节,日本人曾以10万银元购买《十七帖》,张伯英视若粪土,坚决拒绝。张伯英晚年贫病交加,生活清苦,犹醉心于书画金石,节操高尚清雅。张伯英与海内名家康有为、梁启超、于右任、张学良、林琴南、齐白石、容庚等交往密切,且以精于品鉴金石书画闻名于京津。 张伯英的诗且张伯英能诗善文,风格清新俊逸。其诗七言居多,内容颇广泛。晚年思念故乡之情甚切,诗中多乡愁离绪。代表作有五言诗《如汉云九日登云龙山韵》、七言诗《和汉云山楼共话》、《又中秋》,诗中洋溢着真挚感情,一片至诚。 张伯英对故乡的深切眷念之情,不仅倾注于诗文中,还表现在对乡邑文献的收集研究和整理刊布的工作中。徐州博物馆藏阎尔梅的行书七绝条幅,即为张伯英收藏并由其后人捐献的珍品。 伯英留心乡邑文献,搜集最勤苦。最为人所称道者,乃是刊印《徐州续诗征》。早在清末,徐州知府桂中行曾编印《徐州诗征》。该书成书匆促,颇有遗珠之憾。张伯英于1929年暮春始编,至1935年夏末刊印发行。5年辛劳成疾,偃卧病榻经岁不起。 张伯英不仅是书法家,而且是博古通今的学者。他能诗擅文,其诗文清新俊逸,学养深湛,卷帙浩繁的《黑龙江志稿》即由伯英主编。1929年黑龙江省长万福鳞聘请张伯英为修志局长,张伯英邀请张从仁、徐东侨、杨秉彝等铜山同乡与黑省人士共襄是举。越3年省志编成,自上古至清末莫不详备,全书62卷,约140万余字。 张伯英的字萧一山所著《清代通史》就是孙中山、蔡元培和张伯英题署书名的。张伯英以行楷最有成就,亦擅篆隶。楷书结构紧敛而不拘谨,字体规整端庄、方圆兼备,既宽博雄放又紧凑严密,内多劲力。行楷朴实秀逸,古拙自然。张伯英用笔万毫齐力,圆满峻发,点画所到之处,极具朝揖相让之法。笔笔中实,字字气满,凝重含蓄,不泥于古,不媚于今,富于创新精神。用笔能任情挥洒,意度自为高远。张伯英极擅书写碑志,数百字大楷不用划线,从头到尾一气呵成,而分行布白、范围大小莫不恰到好处。 张伯英一生酷爱书法,早年从颜体入手,再学魏碑,卓然成家。明清以来徐州书法界人才辈出,形成彭城书派。彭城书派素来以北碑为宗,方劲古拙,蔚为风尚。张伯英秉承彭城书派传统,又植根汉魂而化以苏、黄,笔力凝重,楷书结构紧敛而不拘谨,字体规整端正而有洒脱之致,用笔方圆兼备,宽博雄放,紧凑严密。行书朴质秀逸,古拙自然,有夺人之效应。行草书亦能见其刚劲风骨。深厚功力出之于传统,行之于独创。遂以彭城书体名于当世,为彭城书派接武前贤之盟主。后又受康有为、包世臣等金石学派的影响,精习《张玄墓志》等北碑,骨格自然超凡拔群,“笔阵曾教淮海惊”。 其又精于碑帖评鉴,曾仿《四库提要》体例著有《法帖提要》七卷。其中列举了自宋至清帖刻512 种,详细分析论及了各家书法流派的优点与不足,为我国书法碑帖学界权威名著。自谓“平生无他技,惟承家训,辨书帖真伪无所失。”性耿介,重操守,对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贡献颇多,为时人所敬重。 一时,从穷乡僻壤到通都大邑,伯英书法矫然突出,引人注目,为世人称赞。清末民初,张伯英与赵声伯并称南北二家,又与傅增湘、华世奎、郑孝胥并称书法四大家。至今,北京前门大栅栏“亿兆棉织百货店”、琉璃厂西大街“观复斋”、东大街“墨缘阁”的牌匾,皆为伯英所书,依然高悬门前。 先生一生正直,颇有节行。他不屑于和封建军阀同流合污,抛弃官位,卖字卖文为生。北平沦陷后,他隐居不出。并屡次致书当时任徐州伪市长的叔父张云生莫做伪事。先生与清末遗老康有为、梁启超、罗振玉、郑孝胥等过从甚密,但却力主共和,反对复辟。他晚年怀着改良主义的理想而不得伸展。此外,他还与于右任先生、张学良将军及齐白石等私交深厚。张伯英尤为奖掖后学,书画界人不少都曾受其教益。 社会评价张伯英殁后,齐白石曾有诗赞之云:“写作妙如神,前生有夙因,空悲先生去,来者复何人。”足见其书法造诣之深。影响及今,后学甚,启功撰文回忆张伯英时写到:“先生仙逝已50余年,追忆教言,尤有理解未足处,其愚钝可惭,而求教未足,仰叩未尽为可深惜也!”。可见,得其真髓且归纳、综合、升华其特色者,代不乏人。开创了“彭城书派”。 近代人物简介张伯英(1919--) 上海市人。启东继述商职学校毕业。初服务于上海元和慎行,嗣后任《粮食时报》社社长、上海市商会常务理事。去台后始经营锦泰油厂及大德昌植物油料厂,继复任中本纺织公司总经理。 人物生平1963年组设合顺昌企业公司,代理日本三菱重工业业务。后又组建同顺昌公司,代理西门子公司在台业务。 1977年成立大德昌石油化学公司。曾任合顺昌关系企业、第一建业、大德吕石油化学等公司董事长,在台工商界颇负盛名,曾当选为台湾区石油化学公会理事长等职。 清代历史人物(1871-1949),原名张启让,字勺圃,号云龙山人,晚号东涯老人,室名远山楼,小来禽馆。江苏省铜山县人。光绪时进士。少负异才,更承其祖张达,父张溥原,塾师张永传教导,又跟随其外叔祖陈逊齐研习书画,后师从徐南葵,桂中行,冯煦等。他擅古文化辞,三十二岁中举。后为桂中行招至彭城馆授业。1924年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临时执政府副秘书长。辛亥革命后,曾任北洋政府秘书长。1926年段祺瑞制造了“3.18”惨案,他毅然退出政界,从此开始习字治印的书画金石生涯。其书法,以北碑为宗,植根汉魂而化以苏,黄,笔力凝重。楷书结构紧敛而不拘谨,字体规整端政而有洒脱之致,用笔方圆兼,宽博雄放,紧凑严密。行书朴质秀逸。古拙自然,有夺人之效应。虽于行草中亦能见其刚劲风骨。深厚功力出之于传统,行之于独创。遂以彭城书体名于当世,为彭城书派接武前贤之盟主。民国初年兴赵声伯并称南北二家。且与王淑衡,传增湘,华世奎,郑孝胥齐名。惟其善书,尤精于碑帖评。曾仿《四库提要》体例著有《法贴提要》七卷。自谓“平生无他技,惟承家训,辨书贴真伪无所失。” 性耿介,重操守,对维持祖国传统文化贡献颇多,为时人所敬重。殁后,齐白石曾有诗赞之云:写作妙如神,前生有夙因,空悲先生去,来者复何人。足见其书法造诣之深。影响及今,后学甚,得其真髓且归纳,综合,升华其特色者代不乏人。开创了“彭城书派”。与赵声伯并称南北二家,与王书衡、傅增湘、华世奎、郑孝胥齐名,时称书法四大家。其著述的碑贴学著作《法书提要》,列举了自宋至清贴刻512种,详细分析论及了各家书法流派的优点与不足,为我国书法碑贴学界权威名著。其还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学者,曾主编《黑龙江省志稿》,共62卷,140余万字,堪称鸿篇巨著,对地方志和乡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