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章琰 |
释义 | 人物简介章琰,(1896~1925),河北省任丘市北辛庄乡姜临河村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政治教官。章琰原名姜维清,别号蕴华,进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后改维清为“维青”,后改名章仑,又改名章云(号梦云)。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科毕业,章琰是黄埔军校早期军事理论家。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邻近的三琢村办起了公立小学堂,姜维清人该校读书。一年后(公元1906年)考人任丘县立高等小学堂。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姜维清在任丘高等小学毕业,考人河间府立中学堂。期间,学习成绩优异,一直名列榜首。 1909年(清宣统元年)春,姜维清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直隶省立高等工业学堂。 1911年10月10日(旧历八月十九),武昌起义像一声春 雷,震撼了神州大地,唤醒了中华民族。在辛亥革命洪流影响下,他毅然终止了刚学习两年多的学业,离津南下投笔从戎,在上海收入,一切开支都靠家中供给。1930年曾回老家一趟,将房屋拆 卖一处,1950年镇压反革命时被关押,不久病死,时年76岁。参加了沈建侯组织的学生军,投身于推翻清廷,建立民主共和的革命斗争之中。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学生军改名为人伍生。同年四月,南北议和后,南京政府迁往北京。于七、八月间,将人伍生送到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补习。到校后,姜维清与赵熙明被编在第四连。这期间,他感到“维清”二字不妥,因为清王朝已经覆灭,何“维”之有?遂将“清”字改为“青”字,在学校学习一年有余。 1913年(民国二年)下半年,一次,教几何的教员给学生上课,姜维清与这位教员发生了口角。教员向校长金永炎报告了此事,金下令将姜维清开除学籍。 1914年姜维清去新疆,此行他充满信心,化名章奠西。决心做一番事业,奠定人生基础。不料,到新疆后被怀疑为“乱党”不予接纳,无奈姜维清又回到北京。这时,他听说陈其美到了上海,因与之有旧,便由京抵沪,追随陈其美从事反对袁氏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此期间,姜维清为了掩护身份,先后化名章昙、章琰。 陈其美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在上海策划了两件大事,一是刺杀上海护军使郑汝成,二是策动肇和兵舰起义。这两件事章琰都是参与者之一。陈其美在上海组织这些活动,目的是反对帝制。而袁氏复辟帝制的丑剧不仅没有收场,反而更加紧锣密鼓。1915年12月,陈其美派章琰携万元巨款到北京组织倒袁机关,负责京、津一带倒袁活动,住北京东四胡同45号。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一片唾骂中死去,帝制取消。章琰在京的使命也告结束。 1924年,国民党改组,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建议,创办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章琰因入过武昌军校,加之在上海时与蒋介石相识,因此被聘为黄埔军校上尉教官。1924年春到广州,入黄埔军校任第一期政治教官,任连党代表,后升任营党代表,获少校军衔。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章琰在黄埔军校任教官期间,由于教学需要,集中精力对三民主义和国民革命军的建军理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军校教育贡献显著,他所撰写的《士兵日课问答》曾由蒋介石下令下发到教导团各营、连党代表的手中,作为教育士兵的教材。在他牺牲后不久,黄埔军校政治部和黄埔特别区党部就决定将其遗著《中国征兵制刍议》印成单行本,作为“中国军人社丛书”第一种刊行。并著有《军需独立概论》、《三民主义革命军的新精神》等论著,均被选作军校学员教材,是早期共产党人从事军事问题研究的重要之作。 1925年3月12日在第一次东征棉湖战役中牺牲,葬于广州长洲岛东征烈士墓。时年三十五岁。 1945年中共七大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献身东征为了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1925年初,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支持下,广州革命军政府发动了第一次东征叛军陈炯明的战役。当时,由于最高统帅孙中山卧病北京,所以革命军政府决定由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任东征总指挥,廖仲恺任党代表,钱大钧为参谋长,并组成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第一团团长何应钦,党代表缪斌,参谋长刘秉粹;第二团团长王柏苓,党代表张静愚,参谋长顾祝同。每团下设三个营。章琰任第一团一营党代表。 1925年2月初,东征军右路,即粤军和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沿广九铁路攻淡水、平山、海陆丰,以进取潮汕、2月14日,教导团分三路围攻淡水。下午三时,教导第一团占领淡水城东南门外高地,次日6时25分开始攻城。“一团一营长沈应时,党代表章琰身先士卒,带领全营官兵,首先攻占东南门城脚。经过一个半小时激战,攻人城内,将黄埔军校的军旗插上淡水城”。 2月26日,黄埔军进驻普宁、揭阳,控制了整个潮汕地区。陈炯明不甘心失败,指挥林虎、李易标两部于3月上旬从兴宁、梅县出发南下,誓与黄埔军决战。3月12日,黄埔军主力西进,截击南下之敌。下午一时,林虎部进驻河婆镇,分两路直指鲤湖镇和红湖镇。黄埔军教导一团进驻棉湖镇,迎击敌之左路。13日上午8点,战斗打响。林虎部占据有利地形,兵力又多于黄埔军十倍。一开始便向一团猛攻,教导一团英勇顽强,第一营以白刃相搏,反复冲锋,付出巨大代价终于阻住了敌人。午后一时,敌人向和顺方向溃逃,黄埔一团的一、三营联合追击,到和顺时,敌人援兵赶到,双方再度激战。一营官兵“前仆后继,伤亡过半”。党代表章琰、营副杨厚卿“中弹身殒”。下午四时棉湖战役结束,黄埔军获得胜利。 棉湖战役的胜利,为黄埔军校争得了荣誉,也为蒋介石、何应钦奠定了步步高升的基础。所以,蒋、何把每年的3月13日作为特别纪念日,由何应钦出面约集参加棉湖战役的黄埔学生聚餐,以示纪念。 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花巨资在黄埔军校西侧的长州岛平冈为东征阵亡烈士修建陵园一座,称“东征烈士墓”。1928年10月,又为牺牲烈士题名立碑。称“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东征阵亡将士题名碑”。章琰在碑上名列第五位。 章琰作为第一次东征时黄埔军校牺牲者中职务最高的两位营党代表之一,是该次战斗阵亡人员中职位最高的一位,同时也是在东征中牺牲的第一个共产党员。然而,在黄埔“教职员名录”和“同学录”中,章琰连个名字都没有写上。一些资料和回忆录误将章琰写作“章炎”、“张致”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