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章仔钧 |
释义 | 章仔钧(868~941年),字仲举,号彰良。五代十国,福建浦城人唐咸通九年戊子年三月十三午时生,后晋天福六年辛丑年二月初四卒,享寿七十有四。 中文名:章仔钧 别名:字仲举,号彰良 出生地:福建浦城人 出生日期:868年 逝世日期:941年 朝代:五代十国 墓在浦城县登云里余乐西源。招贤里有栖云、广慈、瑞峰、资福四寺,并高贤堂俱公功德院祥载县志。 公安贫乐道,才气过人,居乡甚著贤能。唐天佑年间,因王审知守福州,谦抑下士,往见投以三策。见琅琊王审知论当世得失,审知握手如平生。遂举于朝分,以节钺帅师以拒江南李氏兵。承制授检校太傅、持节高州(今广东茂名高州东北)诸军事,高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西北面行营招讨制置史。赐竭忠立志功臣、封金紫光禄大夫、武宁郡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详见太傅公传) 公屯兵浦城西岩,控制两浙之冲几二十年。 宋庆历初(约1042年),以玄孙得象辅相功,追封琅琊王,谥忠宪。 夫人练嶲(872~953年),生八子。生而肉发有厚德,全活建州生聚。唐咸通十三年壬辰年八月初一子时生,后周广顺二年壬子年八月甲子日辰时卒,享年八十有一。因南唐伐建州,全活一城生灵,世称全城。合郡士民感恩,共葬之于建宁府正治(大堂)后。春、秋又官致祭。封渤海郡(乌苏里江两岸)君贤德一品夫人,后晋封闽国夫人,宋追封越国夫人。 次室黄氏,封魏国夫人,生七子。墓在浦城登云里。 两夫人共生十五子五女:仁垣、仁昉、仁燧、仁嵩、仁彻、仁郁、仁政、仁愈、仁鉴、仁肇、仁皦、仁耀、仁佑、仁逊、仁辅;长女嫁杨村杨进士、次女嫁西乡余翰林、三女嫁城东杜进士、四女嫁城西吴进士、五女嫁南乡大湖刘会元。 【注】有些谱记载:仁嵩、仁彻、仁郁、仁肇四子为练夫人所出,余为杨夫人所出。 章仔钧章仔钧(868年-941年),字仲举,号彰良,世称太傅公。其祖章及,字鹏之,仕唐为康州刺史,自南安徙居浦城。其父章修,为章及第三子,字治夫,仕唐为福州军事判官。仔钧为章修长子。 仔钧居乡里有德行,沉默大度,好学不倦。在家则孝友敦睦九族,在外则与朋友讲求忠义之事。同乡人练氏之族,累世富厚,好尚儒雅,知仔钧贤良,将女练寯嫁给仔钧。 仔钧年逾四十,尚怡然晦迹乡里,声誉藉藉,播在人口,四方宾至,莫不敬慕。是时,黄巢起义军转战南北,天下大乱,诸藩镇争强,有闻仔钧名气,遣使延请。仔钧以性情放旷,不可拘以轩冕而谢绝,实际是耻与这些争强称霸的藩镇为伍。唐天祐(904-907年)中,王审知以威武军节度使为闽王,守福州,向唐朝称臣,又能谦恭下士,善用人谋,大有众望。士人避难入闽,欲依附审知,均加礼并周给。仔钧闻,慕其义,愿见其人。加之是年大饥,而且怜本县数困邻敌,仍撰攻、守、御三策。斋戒以卜其去就之吉凶,夜登仙阳章家岭,焚香祈天,以俟显允。不逾夕,山顶焚祝之地,忽陷裂泉涌,自成一池,今此池名为章公泉。仔钧与夫人告别,说:“天启我矣,此行必可遂志。” 仔钧到达建安(今建瓯)谒闽王,送上三策。审知欣然接纳,握着仔钧手说:“何相见之晚耶!”遂侍仔钧为上宾,奏唐朝廷,请朝廷任命。唐朝廷授仔钧为高州刺史、检校太傅充西北面行营招讨制置使,选付骑兵步卒五千人,驻扎浦城西岩山,其妻练寯封渤海郡君、越国夫人。闽王遣使到宾馆迎接仔钧,仔钧得知朝廷的任命,恳辞再三,审知不同意。闽王即在军府帐前,分擘仪礼,并从军府武库中分拨精锐器甲给仔钧。还置宴饯,礼数有加。告诉仔钧:西岩“此垒可以独当江南右臂,坐控二浙之冲。”仔钧离席起立,说:“某蒙朝擢用,控扼不逾乡里,当竭驽纯以卫闾阎,上则期以无负国恩,内则愿秉大王成算。”闽王说:“公寿无期,一方大幸。”仔钧告行,闽王目送之,对左右说:“吾观章公厚貌宽仁,必得其寿,必昌其嗣,必有大功德于民,他日无与比者。” 仔钧由建安归浦城,乡人故旧争相迎候,壶浆夹道。审知仍驻车马,停鼓吹,分仪仗于道路的左右,徒步走说:“某远离乡井,赖吾属保我先茔,护我家室。今日幸不辱乡党,唯愿有所报效耳。”乡人听到此言,有的甚至涕泪不舍。 仔钧在帅幕,抚循士卒,知人甘苦,常以约治众。善观人能,察机变。帐前有二校,名边镐、王建封。仔钧曾对夫人说:“吾观二校他日当富贵,若使专兵,柄其生杀,权谋必有大过人者。”遂将二校委为心腹,令他训练士卒。 西岩山在浦城县城之西,拔起平地,屹然倚空,浦城以是山为扼要。驻此,则他兵不敢南,南则前后受敌。仔钧帐前精兵都聚于山顶,可以观望四远。仔钧号令军士巡逻于山中上中下,四面众兵合应,旗帐乘风缭绕,金鼓之声震动于数十里之外。人望而畏,疑有神灵之助。 一日,有江南卢将假道浦城,实有他谋,兵过山下,忽鼓噪急攻垣垒。仔钧下令戒士卒不得与战,乃遣边镐、王建封到建安救援,规定七日返。卢将远来,仔钧知他势不能久。仔钧一日督将士乘机突发,而卢军不知山之中有上中下三屯。甲兵队伍相望呼指,相应奔突,而下势若倾涛注海,破围如溃决堤防。卢军不能支,遂急遁去。边、王二校以雨潦逗留将军山,超过期限一天回到西岩,当处以军法。未到黄昏,集诸军吏环拥二校于门屏。练夫人请于仔钧说:“二校后期如何?”仔钧说:“于军法不宥。”练夫人又说:“公委腹心于二校,而前言犹在耳。今方多事,二校者宁知其不若公言耶?使遂其志,以有功德于民,不亦善乎!”仔钧说:“诚如是言,夫人为我舍之。”练夫人以令诸子安慰二校,嘱他们赶快逃走,并脱下自己的首臂饰,以资助他们出走。二校拜于门下,涕泣而誓说:“有恩不报,天之神、地之灵无容我二人寸进。”因而投于江南南唐李氏,仔钧从不查询。 军士服仔钧的宽仁厚义,望风者投仔钧的很多。仔钧驻扎西岩三十年间,屡挫江南之兵,使七闽得以保障。人民奠安,将士无战斗,惟鼓吹之音,朝夕相继,时与乡人故旧宴会,与平日一样。“太傅公惟以保障生民为务,大抵闽王之治,闽皆太傅公也。”(永康《青龙章龙宗谱》)。闽王审知因仔钧的功绩,欲向朝廷表奏他的功绩。仔钧派其子请求闽王:“万一因王之言,朝廷别有任使,纵薄增廪而远去乡士,有负素志。不得保先人茔域,则王始终之恩于某未周矣。”是时,审知已受梁命,加中书令,封闽王,升福州为大都督府,建安五郡尽为审知管辖,正在开府增置官属,得到仔钧的坚辞,遂没表奏。仔钧后累加光禄大夫、持节高州诸军事,仍驻西岩山。 仔钧是儒将,不善杀戮。常戒其子孙说:“吾不幸生当乱世,是以为将,然知将不可为。子孙慎勿习武,当以儒业起家。”仔钧对其弟仔钊说:“诸子当以‘仁’字为名,示其有志于仁也。”仔钧十五子,德才均佳,审知皆特加录用,68个孙,亦显达,朝笏盈床。 仔钧老益壮,体常康健。一日无疾而终,年七十有四。当时,干戈扰攘,居民多朝不保夕,仔钧驻扎西岩后,捍卫乡里,百姓感恩。去世之日,乡人老幼无不哀恸,如父母去世一样。或有外出者,过一二年归来,也泣拜仔钧祠下。卒后赠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武宁郡开国伯。宋庆历五年(1045年)二月,追赠琅琊王。(余奎元据有关资料综合整理) 保国功臣章仔钧章仔钧(867~941),字仲举,号彰良。福建浦城人,世称太傅公。居乡有德行,沉默大度,甘贫好学。处家以孝爱敦睦亲族,在外则与朋友讲求当世之务。年逾40,尚怡然晦迹乡里,声誉藉藉,四方宾至,莫不敬慕。是时,诸藩镇争强,有闻仔钧名气,遗使延请,以性放旷,不可拘以轩冕而谢绝,实在耻于与其人其事。唐天祐(905~907)中,王审知以威武军节度使守福州,向唐朝廷称臣,又能谦恭下士,善用人谋,大有众望,朝士知时,多投审知门下,审知亦无不加礼。仔钧闻风募义,愿见审知,加之值岁大饥,且怜本县数困邻敌,就撰战攻守三策,斋戒后,登章家岭,焚香祈天,以卜吉凶。不逾夕,祷祝之所忽陷裂泉涌。仔钧回家,与夫人练氏告别,说:“天启我矣,此行必可遂志。”就往福州谒审知,送上三策。审知很是高兴,握着仔钧的手说:“何相见之晚也。”遂待为上宾。审知奏请唐朝廷,唐朝廷授仔钧为高州刺史、检校太傅充西北面行军招讨制置使,选付骑兵步卒5千人,令驻浦城。夫人练氏封渤海郡君。审知遗使到仔钧住处迎接,告诉朝廷的任命。仔钧恳辞数次,审知不同意,并于军府武库中分拨精锐器甲给仔钧。还置宴饯,礼数有加。告诉仔钧说:“此垒可以独当江南右臂,坐控二浙之冲。”仔钧离席说:“某蒙朝廷擢用,控扼不逾乡里,当竭驽纯以卫闾阎。上则期以无负国恩,内则愿秉大王成算。”审知说:“公寿无期,一方大幸。”仔钧率军回浦城时,审知目送之,对左右说:“章公厚貌宽仁,必得其寿,必有显达之裔,近世无与比者。” 仔钧回到故乡浦城,乡人故旧争迎马首。仔钧即下马徒步,说:“某远离乡土,赖吾属保我莹城,护我家属,方感于衷。今复劳军车御之行,恨没有所报谢。”听到仔钧的话,有些人感动得流泪。审知抚士卒,知人善任,宽而抚民。帐前有边镐、王建封两校,有将才,仔钧曾对练夫人说:“吾观二校,他日必当富贵。若使专主兵谋,生杀子夺,必有大过人者。”因委令训练军士,积岁,屯兵西岩山。浦城以此山最为扼要,驻此则他兵不敢南,南则前后受敌。一日,江南将卢程,假道浦城,实有他谋。兵过山下,忽鼓燥攻垒。仔钧下令纵之,并重围无得与战,一面遣边镐、王建封求援于建安,期以七日还。仔钧知卢程远来,势不能久,须乘机击之。一天,仔钧督将士突发,而卢程不知山之上中下三屯,甲兵队伍整齐,指臂相应,奔突骤下,势若建瓴,如堤坊溃决,卢程不能支,遂逃循而去。边、王二校以雨潦逗留将军山,后一日至,当处于军法。仔钧听练夫人劝告,让他二人自逸。 仔钧驻扎西岩三十余年,屡挫江南之兵,使七闽得以保障。王审知知仔钧有功,欲向唐王朝表奏其功。仔钧仍遗诸子去辞,说:“万一因王之言朝廷,别有任使,纵薄增廪,而远去乡土,有负素志,不得保先人莹域,则王始终之恩于某有未周矣。”这时,王审知而受梁命,加中书令,封闽王,升福州为大都督府,建安五郡尽为审知管辖,开府增官属,正需用人,听到仔钧坚辞,遂没表奏。后累加光禄大夫、持节高州诸军事,仍驻西岩山。 仔钧是儒将,不善杀戮。他常戒其子孙说:“吾不幸生当乱世,是以为说:“诸子当以‘仁’字为名,示其有志于仁也,”所以章氏在宋,皆习儒风。仔钧十五子,皆能称能,审知特加录用,以至孙辈,亦联仕藉。 仔钧享上寿,无疾而终。仔钧在世之日,干戈扰攘,居民多朝不保夕,因仔钧积岁驻兵捍卫乡里,百姓感德。临终之日,老幼号恸者数百人。有外出后归的人,还泣拜西山祠下。卒后赠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武宁郡开国伯,宋庆历五年(1045年)二月,追赠琅琊王。 太傅公传【原文(略)】昭文殿大学士、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封仪通三司守司空、上柱国郇国公、太傅公元孙章得象述 南唐中兴元年戊午翰林学士乔匡舜撰 【译 文】三十七世章寿发译 章氏家族的繁衍,绵延深远。自秦汉以来至唐朝,都是以儒业武功、文韬武略而荣耀显赫于世上。后来因黄巢起事而去洪州武宁,定居建宁浦城。 太傅公名仔钧,自小就具有极高的品行,豁达大度,好学不倦。在家里孝敬长辈,和睦九族。在外面对朋友最重情谊,讲究忠义。当时乡里有富豪练氏,非常尊崇学问深湛的人,他了解了太傅公的贤能后,自愿将女儿练嶲许配给太傅公为妻。自太傅公与夫人成婚以后,夫妻相敬如宾、亲密无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妇感情一年胜似一年。 起初,太傅公并不在乎官场仕途,无心为官而隐居乡里,但他的为人品行、贤德才能却通过众人之口在世上传播。不久,黄巢起事,驻扎在各地的军旅,乘机为争夺属地而纷纷争战。其中有不少闻知太傅公名声的,都派遣使者前来招募太傅公,公均以生性素来放达,不愿加官受拘束而推辞从官。 唐天佑年间,驻福州的闽王是威武节度使王审知,很得民心,能礼贤下士,善于用人。凡是前来投奔的人,王审知都加礼重用,对逃难而来的百姓都给予周济。太傅公闻听其名后,很敬慕王审知的为人,产生了投奔王审知的想法。 于是,太傅公拟就了“战策”、“攻策”、“守策”三部兵法。临行前一天晚上,与夫人登上章家岭,在山顶设坛焚香乞告上天,以卜此行的凶吉。忽然,焚香设坛之地陷裂,一股清泉涌出,山顶顿时显出一湖清池,该池被命为章公泉,现今的章公泉由此而得名。公对夫人说:“这是上天给我的明示,此行大吉,我的志向必定实现。” 第二天告别夫人,直奔福州求见闽王,并献上“三策”。闽王大喜,紧拉着太傅公的手,连声说道:“真是相见恨晚啊!”当晚将公安置在宾馆予以厚待。第二日天明,闽王立即表奏朝廷,请委任太傅公重任,朝廷准奏,当即授公为高州刺史检校太傅,任西北面行军招讨制置,特封夫人练向为渤海郡君。闽王引使者至宾馆宣读圣旨,公闻知朝命重任,诚恳地谦让再三而后领命。王审知立即坐帐,于军营前举行隆重的任命仪式,并从武器库中选择甲等兵器和挑选最精锐的士兵给公。仪仗毕,又特别加礼宴庆贺,太傅公不肯就宴,对闽王说:“臣无功而受此厚禄,实不敢当,惟愿在王帐下听凭调遣,永不辜负皇恩。”闽王说道:“公智谋过人,领兵坐镇,必可安抚一方百姓。”公请告行赴任,闽王目送远去,对身边的人说:“我看章公相貌宽厚,必定长寿,后代昌盛,此去必定大有功德于民,可惜当今世上再也没有人可以与章公相比的了。” 公领兵由福州返回浦城,乡人故旧抬着琼壶美酒,竞相夹道迎候。太傅公驻马停车,徒步迎上前去,向众乡亲们说道:“老夫远离乡土,全靠乡亲保我祖坟,护我家室。今日有幸不辱乡亲所托,今后惟有尽力以报答谢之情。”公出此言,发自肺腑,乡亲为之感动,许多人落下激动的眼泪,大有依依不舍之情。 太傅公治军有方,凡事都有法可依,而且非常体恤爱护士兵,了解士兵的甘苦。公很善于观察下属,启用有才干的人。军中有边镐和王建封二人,公对夫人说:“我看他二人,日后必当富贵,若让他们训练士兵,则军队的力量必定超乎寻常。”于是将二人收为心腹,任命为教头操练军士。 在浦城的西面有一座西嵩山,此山拔地而起,平地屹然凌空,在山顶可以了望四方动静。太傅公积粮屯兵于山上,号令将士在山上、山中、山下巡逻,四面众兵遥相呼应,锦旗集帐乘风缭绕,金鼓号角之声震动数十里外,使人望而生畏,疑是神兵天将相助。 一日,江南卢氏领兵而至,说是路过,需借道通行,公让道准其通行。不料卢氏兵将到达山下,突然急鸣战鼓,发起攻击。太傅公一面急忙下令,命全军将士坚守山垒,不得应战;一面派边镐、王建封二人速去建安请兵接应。当时天降大雨,连日不断。七日后,公见卢氏官兵久攻不下,远道而来,疲惫不堪,锐气大减。一日,下令将士们乘机突发反攻,贼兵没料到山内上、中、下三军遥相呼应突发而下,势如江涛汹涌奔流入海,又如堤岸崩溃惊涛骇浪激流直下,贼兵溃败急忙逃遁而去。 边、王二将因大雨淹道,无法行路而逗留在将军山后,公以贻误军机将二人拘捕,欲予军法处斩。忽闻夫人有请,因而将二人暂押于门屏后。夫人问:“将如何处置二人?”公说:“军法严明,很难宽恕。”夫人说:“公视二人为心腹,在委任重任之前所说的话,今仍在我耳边回响。如果放其二人,发挥其二人的才能,日后也可积功德于民,这岂不是最大的善事?”公说:“夫人说得在理,我也知此次并非全是二人之过,实乃天意也。但军法严明,我不能明放。不如夫人代我放之。”于是夫人带过二人,劝二人速速逃去,并从手腕上脱下手饰资助二人作路费。二将感动之极,泪流满面,跪拜在于门下,说道:“此救命之恩,如若不报,天地不容。”拜毕,从后门出,投奔江南李氏。人已逃走,太傅公不再多加追究。从此,太傅公宽仁厚义远近闻名,各路将士纷纷归附。 太傅公驻守浦城三十年间,人民生活安宁,军队不再浴血沙场,莺歌燕舞,朝夕相继。公还常以平民身份与乡亲故旧宴聚,从不居官自傲。 公虽年事已高,却老当益壮,平时体壮康宁从无疾病。一日,无疾而终,享年七十四岁。全城老小无不哀恸,以后,凡有离乡者或他嫁之女,都会每隔一、二年自觉归来,泣拜于太傅公祠下,追忆公之厚德,足见太傅公感人之深。 不久以后,王延钧自称帝号,其弟王延政、王延曦也分别领兵反叛。王延政以富沙王在建州称帝,自立国号为“殷”。当时,练夫人自太傅公逝世后,有一子曾于建安节度使幕俯任职,建州失陷后,家中遭难,不得已返归浦城。 江南李氏调兵遣将讨伐叛逆,派边镐、王建封二将出征,收复建州。王建封等不忘当初练夫人释放的恩德,不食当初誓言,将兵马驻扎在远离建州的建阳城。并对诸将领说道:“我军奉命荡平建安,屠杀其城。我已派先导者前去刺探,待查明实情后再作定夺。各军在此待命,听候主将号令。”诸将领此时尚不知王建封的真实用心。 王建封率领本部人马,夜以继日,日夜蒹程赶至建安城下,即刻下令:“不得擅自杀戮!”有不知情者请示建封:“司空奉命讨罪,仗旨屠城。今兵临城下,可一举而成,却为何不得行动?”建封挥泪答道:“我一生涉履山川,征战沙场。至今日能官居司空,统帅将领,固然依靠众将领的鼎力相助。然而,能全我以至今日的,乃浦城的章太傅、练夫人啊。练夫人舍罪活我、捐己济我。今夫人全家子孙均在城中,现尚不知其存亡。故令诸军稍缓屠城,恐误有杀伤。多年来,诸将领一直相助于我,恳请再助我一次,不要陷我于负恩之人。”于是派军吏潜入城中查访情况。 不久,军吏来报:“章太傅夫人年虽高,却尚康健。现住民居坊内。”建封闻之,喜形于色。决定与谋士一起徙步前往,并命跟从兵士一律解甲,勿持兵器,夫人居坊左右不得搜索巡逻,以免惊动夫人。建封备足金银玉帛,插上白旗,身着便服,手持笏板,拱手立于民居坊外:“愿拜见夫人于庭下。”夫人避之不见,命家丁传话于建封:“司空奉国命行兵讨伐,建安全城老小都引颈待罪。老身已是万死之际,命在顷刻。不料司空降临府邸,老身焉敢当拜受礼?”建封恭恭敬敬地立于庭前,拍胸痛哭说:“建封我恨不能生见太傅面,今欲拜见夫人,也觉来迟了。”夫人不得已只得下阶受礼。建封挥泪再拜伏于地,因涕泣哽咽,话也说不出来了,左右见了,无不感动。民居坊内外市民,不知建封为何如此痛哭,但想到明日将被屠杀,也不觉跟着痛哭起来,哀哭声数里外都可听到。建封禀告夫人说:“只要是夫人的亲属,不管内外,不限人数,望乞录名单,明日屠城当以保全。”夫人将金银玉帛和白旗退还给建封,并说:“妾已老了,愿在众人之前先死。” 建封大惊:“夫人何出此言?” 夫人说:“今日之恩,是对老身一人之厚恩也。然老身一身先死,则又重于义啊。还望司空准妾诉说。” “敢不敬听慈命。”建封说。 夫人说:“妾耳闻目睹,谋反叛乱者,只军贼三十六人而已,今一城居民不下数十万人,且都是平民。若妾不先于众人而死,则何以谢乡人老幼?所以妾愿舍私恩以全大义,你也不必多为老身挂念。” 建封再次泣拜道:“夫人不以一人之活命而欲先死以谢众人,我又怎么能屠杀平民而忘大义?若屠城则必先杀夫人,以前夫人救命之恩尚未报答,况且前日之誓犹在,若今日违之,则天地之所不容。今按夫人之命,停止屠城,只杀叛乱军贼数十人而已。”并立即下令告知全城老幼。将令一下,全城欢声震动,市民奔走相告欢呼庆慰:“一城之人再生矣!” 第二日,建封将夫人迎接至民居坊中最大的府第中,每日朝夕进膳,必躬问安否,一如子女孝事父母。又选吉日率领兵部前往太傅墓下,素衣哀泣拜奠祠堂。又命晓通地理者因山凿水,植树造林。建安浦城之人,无论贵贱老幼都感德之深,牢记心间,竞相传述,世为美谈。 今观太傅公一十五子,皆列于朝。或文、或武,全在朝中任职,其孙章文谷中状元及第。冠盖簪绂,出入相望,前后不绝,集萃于一门,闽人莫不以此为荣。 啊!本固而枝繁,源深而流长,这是天地自然之理。章氏如此繁盛,岂为偶然之理。所以今备录之此,以为天下后世之勉。 章仔钧与章姓章氏为炎帝神农氏之后裔。炎帝起烈山,因其初育于姜水,因之以姜为姓。武王定天下,姜氏子孙封于齐。齐太公支孙穆虎别封于鄣,传至胡祥,为齐所并,鄣亡。胡公后人韅去“邑”,以“章”为姓,定居河间,后世有章姓,均始于此。 章仔钧的先祖章岩仕晋为上大夫,因领兵收大散关有功,进秩兵部尚书。南北朝宋永嘉元年(4247年),出守福建泉州,家福建南安。传至九世至章端蒙,生子及。章及,字鹏之,仕唐为康州刺史。由南安迁居浦城,为浦城章氏始祖。章及子章修,字治夫,为福州军事判官,娶夫人刘氏,生仔钧。 章仔钧(868~941年),字仲举,号彰良,浦城人,世称太傅公,五代行乱之世,保闽立勋。其妻练嶲(873~952年),浦城仙阳练村人,世称练夫人。她在危急存亡之时,不原独生,捐生取义,得免屠城惨祸,保全了建州城(今福建建瓯,别称芝城),被誉称为“芝城之母”。章仔钧子15个,15子皆搢笏朝端。有孙68个,后先显达。在南唐时,章文谷以文词中进士第一,自是科第接踵。五世孙章得象(978~1048年),同平章政事(宰相),封郇国公。六世孙章惇(1035~1105),为尚书左仆射(宰相)兼门下侍郎。章楶(1627~1120年),为同知枢密院事(副宰相)。七世孙章衡,宋嘉祐二年(1057年)状元。子孙日盛,浦城章氏遂为天下望族。由是仕宦他方、迁居异地,传诸奕世,棋置星分。 章仔钧15子的后裔大致分布如下: 长子仁垣的后裔分布在江苏的苏州、镇江。 第二子仁昉的后裔分布在安州(今湖北安陆、孝感、云梦、随县均属安州),浙江的鄞县。 第三子仁燧的后裔分布在浙江金华、龙泉、丽水、杭州、永嘉、平阳,润州(今江苏的镇江、丹阳、句容、金坛均属润州)、江苏苏州,湖南平江,江西南昌、修水,安徽太湖。 第四子仁嵩的后裔分布在浙江平阳、宁海、诸暨、富阳、新昌、丽水、镇海、绍兴、上虞、吴兴、兰溪、临安、淳安,江西新余、南昌、南康、景德镇,江苏苏州、武进、宜兴,上海松江,安徽宁国、庐江、青阳、石台、桐城,河北青龙,福建浦城、建瓯、崇安。 第五子仁彻的后裔分布在浙江永康、富阳、嘉定、绍兴、海宁、兰溪、新昌,江苏苏州、常熟,上海松江,青浦,江西南丰、余干、临川、崇仁、进贤、抚州,河北青龙,安徽舒城、贵池,河北襄阳。 第六子仁郁的后裔分布在浙江慈溪、绍兴、淳安、杭州,江苏苏州、镇江、无锡,江西南城、新喻,安徽宣城,湖北通城,福建浦城、建瓯、建阳。 第七子仁政的后裔分布在江西、浙江乐清。 第八子仁愈的后裔分布在山东益都,江西临川、鄱阳。 第九子仁鉴的后裔分布在福建德化。 第十子仁肇的后裔分布在浙江鄞县、富阳、建德、桐庐,江苏江阴,江西余干。 第十一子仁皦的后裔分布在浙江黄岩。 第十二子仁耀的后裔分布在河南汴州(今河南开封、封丘、尉氏、杞县、兰考均属汴州)、淮阳。 第十三子仁佑的后裔分布在福建南平。 第十四子仁逊的后裔分布在江西星子。 第十五子仁辅的后裔分布在湖北咸宁,江苏江阴。 这是章氏子孙早期的分布。其后迁移更大,分布范围更广,还有移居海外,现在韩国就有章姓子孙4500多人。 浦城为章氏桑梓之地,各地章氏会谱、族谱均尊浦城为祖地。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中宪大夫、知湖广武昌府事,浙江绍兴章氏裔孙章培基写的《会稽偁山重修会谱序》称:“吾族之会谱也,与他族异,如二十五张、二十王之类,欲牵而合之无不假借附会之病。若吾章氏之分迁江、浙诸省,皆原本闽省建宁之浦城也。源流秩叙,虽妇人孺子亦皆知为太傅公、练夫人之后。”民国章贻贤庐江谱整理的《苏浙皖赣各省章氏迁徙考》载:“章氏在自仔钧公兄弟始大盛,有孙七十余人,曾元以下宦游四出,随处占籍……以上各支派蔓延于大江南北暨两浙闽赣各省。近查湖北江夏、蒲圻、通城、黄陂、蕲水、随州、应城、沔阳、潜江、江陵、监利,湖南湘乡、善化各邑均有章氏,虽世系未解详记,然皆太傅之裔,均出浦城一派。呜呼,盛哉!”笔者最近又见到四川合川《章氏谱志》,在《凡例》中称:“浦城乃我祖桑梓之地。太夫人刘氏现葬白羊坟(在浦城)、夫人练氏葬府治之后,一十五子亦葬浦城诸山。嗣后子孙繁盛,派流各省而星居属,其根源无不由太夫人之所出也。细阅是集,参以会谱而知章氏之源无二,则异地皆属一本。”可见浦城章氏亦移居四川。 类似记载枚不胜举,在以录上几则,以证天下无二章,祖根在浦城之说 一般来说,一姓应统于受姓始祖,而章何以上统于章仔钧呢?这原因有三,一是断之可见之始。自章及而上者,世远代邈,难以追述。而及公、修公至章仔钧以后,十五子六十八孙散居天下,迄今秩然不紊其序。二是子孙繁衍自章仔钧开始,一门济美,百代兴歌。三是圣人之法,立乎自然,非有矫强而为之。古人宗法,诸侯之子分封而为始祖,庶姓崛起为卿大夫以始爵始祖。章仔钧保障七闽,以章仔钧爵为上公,追封为琅琊王,其妻练夫人有全城的阴德,实为有功之始祖,因此统于章仔钧,而后上溯两世,追尊章仔钧之所生。 太傅仔钧公家训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奸;败家两字,曰嫖与赌;亡家两字,曰暴与凶。 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言,休作生愤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吃紧在尽本求实,切要在潜消未形。 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贫,而患喜张门户;筋力不患衰,而患无志;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 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无一段道理。神昏如醉,体解如瘫;意纵如狂,行卑如丐。败祖宗之成业,辱父母之家声;乡党为之羞,妻妾为之泣。岂可入吾祠而祀吾茔乎,岂可立于世而名人类乎哉! 戒石具在,朝夕诵思,切记切戒。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