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章开沅
释义

章开沅,中国历史学家。浙江吴兴(今湖州市)人。1926年7月8日生于芜湖。1946年10月入南京金陵大学历史系,后于该校肄业。1948年12月赴中原解放区,在中原大学政治研究室当研究生。1949年7月随校南下武汉,在教育学院历史系任助教、教员。1951年 9月入华中大学(即今华中师范大学),在历史系先后任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1985年8月—1991年3月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个人作品 1954年以来,他主要从事辛亥革命研究,兼及中国资产阶级、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近年则致力于中外近代化比较研究,在研究中注意社会环境的剖析并形成自己的风格。主要著作有《辛亥革命史》(三卷本,与林增平共同主编)《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并主编《辛亥革命史丛刊》《中外近代化比较研究丛书》等。

人物生平

在从事科研及著述的同时,他亦致力于教学及各种社会活动。1980年参与创建中南地区辛亥革命研究会,任理事长。1984年任孙中山研究学会理事。1986年任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1983年起,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至1990年止。1990年至1993年,历任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与普林斯顿神学院客座研究员、耶鲁大学历史系鲁斯学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历史系客座教授。1993 年9月至1994年1月,任台湾政治大学历史所客座研究教授,1994年2月任中研院近史所访问学人。1995年1月至7月,任香港中文大学第14届“黄林秀莲访问学人”,并进行合作研究。在美国期间,奥古斯坦那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田纳西州长授予荣誉公民证书。 现任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所教授。2012年3月30日,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成立,任名誉院长。

成就及荣誉

祖籍浙江省吴兴县,1926年生于安徽芜湖。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美国奥古斯坦那学院(Augustana College)荣誉法学博士、日本创价大学与关西大学名誉博士。早年就读于金陵大学,后长期执教华中师范大学,是享誉国际的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现改名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的创办人和领导人。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中国学者之一,先后应邀访问了东西方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并先后受聘担任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台湾政治大学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等许多著名学术机构的研究教授或客座教授,其深厚的学养和人格魅力深受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章开沅教授在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国资产阶级研究、中国商会史研究、中国教会大学史、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等研究领域都有开创性的学术贡献,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和贝德士文献研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先后有一百多个国家或地区给予报道和评论。其论著丰厚,主要有《辛亥革命史》、《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从耶鲁到东京--为南京大屠杀取证》、《传播与植根——基督教与中西文化交流论集》等。章开沅教授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1983—1990)、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第一、二届评议组成员、召集人,培养和影响了一批活跃于国内外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的中青年知名学者。现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华中师范大学池田大作研究所名誉所长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2012年在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杰出校友评选中当选为“南京大学十大杰出校友”。

所获荣誉

(一)主持的科研项目

1、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国家“六五”重点项目)

2、 “中外近代化比较研究”(1986年国家“七五”规划重点项目)

3、 “中国近代史上的官、绅、商、学(1840-1949)”(1996年国家“九五”规划重点项目)

4、 “教会大学与中西文化交流”(2001年国家规划项目)

5、 “中外近代化比较研究”(1986年国家教委“七五”规划项目)

6、 “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研究”(1993年国家教委“八五”规划项目)

7、 “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1998年国家教育部“九五”规划项目)

8、“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2001年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

9、“张謇与中国近代社会”(2001年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

10、“教会大学研究”(国际合作项目,10万美元

11、“中国与西方现代化道路比较研究”(1986年湖北省社科项目)

12、“对外经济关系与中国近代化”(1987年湖北省社科项目)

13、“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发展道路”(1990年湖北省社科项目)

14、“湖北通史”(1997年湖北省社科项目)

(二)主要奖励(仅报省部级及以上)

1、《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国家级三等奖

2、《历史的见证》获教育部第二届优秀成果一等奖

3、《张謇传稿》获教育部第一届优秀成果二等奖

4、《平凡的神圣》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5、《辛亥革命史》获湖北省优秀成果一等奖

6、《湖北通史》获湖北省优秀成果一等奖

(三)主要著作目录

1. 《辛亥革命史》(主编,共3卷),人民出版社,1980—1981年

2. 《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

3. 《开拓者的足迹——张窖传稿》,中华书局1986年

4. 《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5. 《辛亥前后史事论丛》,华中师大出版杜,1990年

6. 《辛亥前后史事论丛续编》,华中师大出版社,1996年

7.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见证》,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

8. 《实斋笔记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

9、《湖北通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0、《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见证Ⅱ》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被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

11、《张謇与近代社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此外还主编、合编其他专著、丛刊、丛书多种,论文数百篇。

(四)主要论文目录

1. 《中国近代史分期间题讨论》,《历史研究》1957年第3期

2. 《论张謇的矛盾性格》,《历史研究》1963年第3期3. 《论同盟会的性格及其内部分歧》,《历史研究》1978年第11期

4. 《翁张交谊与晚清政局》,《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1期

5. 《排满与民族运动》,《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3期

6. 《辛亥革命史研究中的一个问题》,《历史研究》1981年第4期

7. 《辛亥革命与江浙资产阶级》,《历史研究》1981年第5期

8. 《关于改进研究中国资产阶级方法的若干问题》,《历史研究》1983年第5期

9. 《就辛亥革命性质问题答台北学者》,《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1期

10. 《民族运动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历史研究》1984年第3期

11. 《辛亥革命史研究如何深入》,《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5期

12. 《从离异到回归——孙中山与传统文化》,《历史研究》1987年第1期

13. 《对外经济关系与大生资本集团的兴衰》,《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5期

14. 《法国大革命与辛亥革命》,《历史研究》1989年第4期

15. 《俱分进化论的忧患意识》,《历史研究》1989年第5期

16. 《愤悱、讲画、变力——对外反应与中国近代化》,《历史研究》1992年第2期<br>

等等百余篇。

章门弟子

马敏: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博士论文:《过渡特征与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的构成:1860—1913》

朱英: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周洪宇:湖北省人大副主任,《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

桑兵:中山大学教授,博士论文:《学生与近代中国》

虞和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王奇生:北京大学教授,博士论文:《国民党基层权力群体研究》

彭南生: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论文:《中国经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近代手工业(1840-1936)》

潘岳:国家环保部副部长

张艳国:现任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

给90后的寄语

前言

珍惜自己的大学时代——章开沅先生寄语“90”后

我生于1926年,用现在时尚语言,属于“20后”。我特别关注现今刚入学或入学未久的新同学,他们多半属于“90后”,所以题名“‘20后’寄语‘90后’”。

尽管年龄差距甚大,我们却携手跨越了20世纪,共同经历了两个世纪之交的一系列国内外重大事件。但是,21世纪终究是属于你们,你们之中也许有一部分人还会跨越本世纪,进入22世纪,真是前途无量啊!我羡慕你们,寄希望于你们,所以才不免动情地陈述自己60年前的校园往事。这不是老年的怀旧与习惯的唠叨,而是敞开心扉向你们略进诤言。

分析

所谓诤言,其实只一句话: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大学时代。大学时代与中学时代最大的不同,就是你必须努力减少对于家庭与老师的依赖,学会独立自主地学习与生活。如果说,中学时代是成长期,大学时代则是成型期,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品德修养、行为举止,主要是在大学时代逐步成型。可以说,大学时代多半能决定你此后的人生道路。生命只有一次,大学时代不会重来,能不重视吗?

其次,不要在学校与专业上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少埋怨些环境,多要求些自己。北大、清华等名校,固然产生很多英才,但英才也不仅限于北大、清华。就拿我当年就读的金陵大学来说,最好的专业是农学院,特别是农经系,历史系是只有三十几个学生的小系,而且教师阵容也赶不上同在南京的中央大学。但是在40年代就读的学生中,也涌现了牟复礼(美国人)、吴天威、陈大端等优秀历史学家,在各自领域中独领风骚,育才之盛并不逊于中央大学历史系。关键在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在于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同样的学校,同样的专业,同样的起点,4年一过,差距往往甚大,原因正在于此。

第三,要学会理性的独立判断。时尚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好的,至少不一定都是最好的。人间自有真、善、美,伪善与邪恶可能得逞于一时,毕竟不会得意于永久。诚然没有完美无缺的社会,更没有止于至善的社会,旧的黑暗消灭了,又会产生新的黑暗,但社会不断进步仍然是总趋势。我们“20后”这一代经过的社会变迁与各种事变太多了,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有了最后的人生感悟:做人要固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清清白白度过每一天,反对黑暗,追求光明。过去,国家乱成那样,都能够拨乱反正,励精图治,走向富强。现在,尽管国际上有金融危机风潮肆虐,国内也有不少问题和困难,但是你们的大学时代,与我们的大学时代真有天壤之别,有利条件多着哪。

总结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逆境更能淬砺英才,像海燕一样勇敢地与暴风雨搏击吧!我亲爱的“90后”小友们。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6: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