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湛江方言 |
释义 | 湛江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上,除流行普通话外,还流行多种方言。在湛江,粤语、闽语、客语三大方言均有分布,是广东省内方言最为复杂的地级市之一。 中文名:湛江方言 外文名:Zhanjiang Dialects 分类:闽语支、粤语支、客语支 分布范围:湛江全市 方言来源湛江方言的来源和分布,与本地人口的来源有关。古时,站湛江一带土著民族为少数民族,操少数民族语言。唐、宋、元、明几代,大批汉人从福建之莆田、漳州一带迁至雷州半岛,带来了早已形成于福建一带的闽语,后发展为本地人数最多的居民。由于他们人多势众,闽语成了雷州半岛最通用的语言。几乎在闽语传人雷州半岛的同时,早已形成于西江一带的粤语亦开始传入本市,较早传人的有梅录、吴川、廉江等地。较迟传人本市的方言是客家话,在明清时期,由福建汀州府及本省嘉应州的客家人迁至廉江居住而带来。闽、粤、客三大方言传入本市后,由于迁民们缺少与原地区的交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受到地方语言环境的影响,各方言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闽方言发展成雷州话(本地人称之为黎语,即黎话),广州方言发展为湛江市白话、吴川话、廉江白话等,客家方言也发展成涯语(即涯话)。 方言分布湛江市属4区5县,赤坎、霞山两老城区操粤语,周围农村操雷州话;坡头区操粤语为主,极少数操雷州话;郊区大多数操雷州话,少数操粤语;吴川县绝大部分操粤语,少数操雷州话;徐闻、海康两县绝大部分操雷州话,客家话及粤语零星分布;遂溪大部分操雷州话,小部分操粤语;廉江操粤语、客家话、雷州话,在本市三大方言中,说雷州话人数最多,约350万人;粤语次之,约250万人;说涯话的又次之,超过100万人。粤语方言是本市之主导方言,其不断向其它方言渗透,使操粤语的人口不断增多。一些方言交界处和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城镇还成为双语区和多语区,居民可以同时操几种方言。 方言特点粤语本市之粤语较为复杂,各县区(片)的语言差异较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湛江白话,二是吴川话,湛江白话又可分为市区白话梅录白话、廉江白话、遂溪白话、龙头塘硼白话等。市区白话其声母、韵母与广州话基本相同,因而专家将其列入广州话,其与广州话之不同是声调和腔调差异较大,开口可辨:梅录廉江、遂溪等地白话与广州话声、韵母大部分相同,其较明显的特点是带有高州、化州话的边擦音声母,且边擦音声母的字较多,因而有人将其列入“高(州)阳(江)话”。吴川话是与广州话相差较远的粤语土方言,其声、韵、调均与广州话有一定差异,语言上与广州话不能完全相通,吴川话习惯以吴州吴阳音为准。 黎话雷州话各地亦有差异,大体以各县区为片,分徐闻音、海康音、遂溪音、廉江音、郊区音等,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调、腔调方面。如徐闻话略带海南话腔调,只有吸气塞音声母。廉江的雷州话较之海康话“生硬”,音长不够。各地雷州话亦存在一些常用词不同音的现象,但各地之间均可通话。因雷州府历来设于雷城镇,故习惯上人们以雷城话为代表,今之电台的雷州话播音及雷剧演出均操此音。 涯话涯话与梅县话、惠阳话等客语口音相差不大,只是常用语方面带本地特色。涯话以廉江石角话为代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