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战斧式海基巡航导弹 |
释义 | 战斧巡航导弹(Tomahawk cruise missile)是一种长程,全天候,具有短翼,以次音速巡航飞行的导弹。1970年由通用动力公司推出服役。战斧巡航导弹设计上是一种中到远距离,低空飞行,并且以模组化设计,能够自陆地,船舰,空中与水面下发射。目前生产公司为雷神,麦道也曾经生产过一些。 生产次型战斧巡航导弹在设计上以模组化的设计,经由替换弹头与导引系统之后,能够利用同样的弹体设计,满足不同任务需求。虽然战斧在设计上可以由多种载具发射,不过空射型美国空军并未接受,陆射型在部署到欧洲地区之后引发很大的抗议以及国际压力。在与苏联达成核子武器谈判之后撤除。目前使用中的只有从水面舰艇和潜艇发射这两类,也就是海基巡航导弹。 BGM-109A第一种部署的战斧巡航导弹,也是战斧巡航导弹系列当中第一种携带核弹头的次型。正式的名称是核子陆上攻击型战斧(Nuclear Land-Attack Tomahoawk),简称TLAM-N(Tomahawk Land Attack Missile - Nuclear)。 最早的战斧Block I中,BGM-109A搭载二十万吨级黄色炸药威力的W-80核子弹头,导引系统为惯性导航暨地形比对系统(TERCOM);而BGM-109B型则拥有454kg(1000磅)的传统高爆弹头,整合了部分鱼叉反舰导弹的组件,导引方式为中途惯性导航暨终端主动雷达,此外还拥有辐射归向模式,追寻目标的雷达所发出的电磁波而去。这两种最早的战斧被称为BGM-109 Block 1,精确度较差,其中BGM-109A的圆周误差公算(CEP)达80m,BGM-109B则为30~185m。BGM-109A乃至于往后的陆攻型战斧在发射之前必须拟定详细的任务计划,先由卫星摄得目标附近方圆数千公里的地形/地理影像资料,然后规划战斧导弹的路径(由于其巡航速度只有0.7马赫,很容易被防空炮击落,因此必须低空贴地飞行,利用地形躲避雷达,并且设定曲折迂回的航道),编辑成任务计划然后输入战斧导弹的影像比对系统中。在海面上飞行时,战斧导弹以惯性导航系统维持航向。进入陆地后,战斧导弹的地形轮廓比对系统会判断飞行路径的地形轮廓是否与数据库中卫星影像符合,然后逐渐修正航道,朝目标前进。不过如果飞行路径中的地形过于平坦或山脉过多,会使得地形比对系统无法有效运作。 BGM-109B第二批战斧导弹(Block II)是BGM-109C/D陆攻型战斧(TLAM-C/D),换装传统高爆弹头,并引进数位影像区域比对(DSMAC)系统,大幅提高精确度,CEP降至10m左右。TLAM是第一种真正好用的战斧导弹,由于配备的并非核武,故能在一般的情况下使用,并凭借其极佳的精确度达成极高的效益。BGM-109C与D型的主要不同在于弹头,C型配备454kg高爆弹头,而D型则拥有内含166枚BLU-97/B次弹械的高爆集束弹头。 BGM-109C第三批战斧导弹(Block III)主要是针对Block II的技术进行改良,加装GPS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Time-of-arrival软件控制、改良型导航电脑、程式化延迟引信。Time-of-arrival软件使多枚战斧导弹能由不同方向攻击同一目标。战斧Block III的弹头由Block II的454kg降至320kg,但由于弹壳较坚硬,穿甲能力反而是后者的两倍。此外,战斧Block III也改良发动机并增加燃油使用效率,以提升射程。 BGM-109D第四批战斧导弹是经过战斧基础改良计划(Tomahawk Basic Improvement Plane,TBIP)的战斧Block IV,换装具反干扰能力的GPS接收器,并加装双波段卫星UHF资料炼,能在飞行中途更改攻击目标。目前战斧导弹家族的最新成员是战术型战斧(Tactical Tomahawk,TACTOM),又称为战斧Block IV+。战术型战斧导弹的整个结构与系统配置都重新设计,以简化结构与生产程序、增加燃料储存空间以及降低制造成本。战术型战斧的主要结构改进包括燃料箱构造简化、电子系统集中安装、简化固态火箭加力器,此外减少特殊加工部件并减少35%的零件,大幅简化生产流程。 战术型战斧相当重视降低成本,单价预定为57.5万美元,约为以往战斧(单价140万美元左右)的1/3,此外单枚组装工时也由原先610小时降为193小时。战术型战斧的射程延长至2800km,能在目标区上空盘旋约2小时(460km)。虽然战术型战斧的成本降低不少,但是性能不减反增,并使用最新的民间商用电子科技。战术型战斧的最大革新,就是使用弹性较以往大幅增加。先前的所有陆攻型战斧导弹在发射前拟定任务计划、将地形与影像等资料输入导弹等程序相当麻烦且耗时(约需80小时),此外在Block IV之前的陆攻型战斧都无法在中途更改目标。这些限制使得早期的陆攻型战斧导弹只能攻击一个预先设定好的目标,无法运用于快速反应打击任务中。 战术型战斧的导引系统可预先输入15个不同目标,在导弹升空后可视情况选择默认目标之一加以攻击,指挥单位也能利用资料炼引导战术型战斧攻击一个不在默认之内的新目标,大幅增加了使用弹性。 为了防止敌方对GPS讯号进行干扰,战术型战斧的GPS拥有反干扰能力。此外,战术型战斧增设一具电视摄影机,在目标区飞行时可将目标区的影像以资料炼传至指挥单位作为前一波攻击战果评估,如有需要可对其再度发动攻击,或者引导导弹攻击新的目标;如此,战术型战斧仿佛是巡航导弹与侦察用UAV的结合。为了增加战斧导弹的快速反应能力,美国海军将配合战术型战斧导弹引进新的舰上计划系统(Afloat Planning System,APS),使得装载战斧导弹的水面舰艇或潜舰能自行拟定任务计划,而且与原先相较最多可减少90小时的任务计划时间。 战术型战斧导弹于2003年起量产,在2004年进入美国海军服役。雷神公司还将在2005年推出战术型战斧的混凝土贯穿型(TTPV),配备最新发展的混凝土贯穿弹头。 描述战斧巡航导弹有多种衍生型,能够使用不同种类的弹头。现役的衍生型包含使用一传统炸药弹头的陆攻战斧C型(TLAM-C),携带次弹械传统弹头的陆攻战斧-D(TLAM-D),携带核子弹头的陆攻战斧-A(TLAM-A)与陆攻战斧-N(TLAM-N,没有服役)以及战斧反舰导弹(TASM)。陆上发射型和卡车型态的发射载具为了遵循1987年的中程核子武器协议而被销毁。 1993年开始服役的第三批次陆攻型战斧具有较高的射程,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 服役美国海军、英国以及西班牙皇家海军等北约军事同盟国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