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展茅镇
释义

展茅镇位于舟山本岛的东北端,与世界著名渔港沈家门相距仅8公里,与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隔海相望。境内陆域面积为33.45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四个社区,总人口达2.35万。全镇水陆交通方便,境内有两条高等级公路通往舟山岛各地,并联通大陆公路网。境内有深水良港——螺门港,水路运输可达我国南北沿海各港口。

风景宜人

展茅镇三面环山,北面临海,山水资源丰富。气候类型属北亚热带季风海洋型气候,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较多,雨量充沛。境内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古迹众多,柴家二十四间走马楼已有240年历史。有史记载,东汉史学家梁鸿曾携妻子避乱于境内一小岛,此岛因而得名为“梁鸿岛”。相传东晋时吕洞宾、葛仙翁、曾在境内仙游,并寻有遗迹。展茅镇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优良的革命传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了新的开拓创新精神。

展茅镇是普陀区的工业发展重点乡镇和渔业重镇。2003年实现社会总产值8.4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近1千万元,渔农民人均收入5305元。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展茅镇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形成高科技化工、水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加工、造纸、船舶修造、绳网加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渔农业经济稳步发展,渔区形成拖网、深水流网、帆涨网、钓船等多种高效生产作业格局。农区形成水果、苗木、蔬菜、畜禽、水产养殖、有机茶叶6大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以“农家乐、渔家乐”为主的观光休闲业旅游业已成为展茅镇经济新的亮点。展茅镇还注重于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对镇容村貌的集中整治,使集镇区绿化、美化、净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3年,展茅镇顺利地通过“省东海明珠”工程和市“百花工程”验收,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活跃。

物产丰富

展茅镇素有“鱿鱼干之乡”和“建筑之乡”之美誉。境内有全国最大的鱿鱼加工市场——“展茅鱿鱼市场”,年加工新鲜鱿鱼2万多吨,年销售收入近2亿元。每当鱿鱼加工旺季,商贾云集,鱿鱼香飘全镇。以浙江恒大建筑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建筑业,不断扩大行业优势,壮大实力,年创产值3亿元。

目前展茅镇基础设施完善,发展环境优化。2003年,展茅镇创建省级“平安乡镇”,实施“224工程”,积极开展平安镇区、平安农区、平安渔区试点工作,有力地维护了当地社会稳定。展茅镇积极倡导以勤实诚和豪气开放的形象和胸怀,以优良的服务环境、安定的治安环境、亲和的富商环境和最优惠的政策环境,在未来的发展中,展茅镇将打造成舟山本岛的“生态强镇、文化名镇、山水乡镇、城后花园”。

名胜古迹

龙亭

龙宫 仿木石建筑,址翁家岙村郑家山海拔265米处,初建时间不详,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重建。分上下两层,下层高2.3米,面阔2.25米,进深2.1米,用柱8根,两根外柱镌联“望定海县槁苗助长”、“仗郑家山好雨时行”;两内柱镌联“兴四海龙功群沾渥泽”、“慰三时民望共庆稼禾”;两根后内柱镌联“石匝左右甘霖作”、“宫在中央碧水灵”。柱间石板雕刻梅、兰、竹、菊及双龙戏珠等图案。上层高1.2米,面阔1.14米,进深l米,用柱4根,正门刻“龙宫”两字,背面雕刻龙喷水图案,前两柱镌联“随时变化”、“到处流形”。宫全由石板、石条、石块建成,古朴庄严。1989年12月列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龙宫旁有一小潭,称“龙潭”,天久旱不涸。

龙王神话故事碑 藏翁家岙村郑家山麓龙王堂小庙内。清光绪三十年(1904)立。碑高2.44米,宽0.83米,厚0.15米。张明经撰文,柴汝鹃书。1972年建龙王堂水库时掘出。1989年12月列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翁氏宗祠

址翁家岙村。清初建,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建。现存前后两进各5间,左右走廊各3间,组成四合院。建筑面积310.95平方米,前进面阔18.80米,进深8.56米。前进明间3架梁,后进5架梁,用两月梁承托脊垂柱。次梢间穿斗式,单檐硬山顶,屋脊做小连球。后进悬挂“六桂堂”、“解元”两匾,“解元”匾系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为乾隆甲午科(1774)浙江乡试第一名翁元圻立,同治十一年(1872)重修;“六桂堂”匾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建宗祠时立。1989年12月翁氏宗祠列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柴家大宅

址柴家村,两层木结构楼房,计60余间,座西朝东。当地人称“走马楼”。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建。占地1800平力·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东西中轴线上有遮楼、穿堂楼、祖堂楼及前后左右厢房楼,组成长方形四合院。正中有一道隔火墙,中设台门,形成前后两院。大院正门设南楼,地面用规整石板错缝铺设。遮楼面阔9间27.65米,进深9.8米,用九檩前廊子,穿斗式;穿堂楼面阔7间27.65米,进深8.7米,用七檩前廊子,穿斗式;左右厢房楼面阔各6间23.1米,进深7.7米,用七檩前廊子,穿斗式;楼与楼间四角处设楼梯,廊柱上采用三踩斗拱,门窗设花格,雀替雕花果。硬山顶,屋面盖小青瓦,屋脊设连球。为舟山现存古建筑民居中时代较早、面积较大、保存完整、雕刻较精致的清代民宅建筑典型。

美丽传说

管家老龙

从前,舟山岛上有个大展庄,大展庄里有个翁家坳,翁家坳后面有座郑家山,郑家山上有一个小小的龙潭,龙潭里面住着一条老龙。这条老龙每逢干旱不雨的夜晚,总要用龙角顶出一把骨排椅,到龙潭边上坐一坐,看一看,察看天象,如果大展庄上田水干了,吃水少了,他就把身子一弯,将头伸到龙潭里,吸一口水,朝大展上空一喷,立即下起雨来。大展庄的百姓,年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庄上的人都说,这是郑家山老龙行及时雨的结果呢!

郑家山的那个龙潭,上口小,下口大,潭的四周精光滴滑,深不见底,直通那东海龙宫。郑家山老龙长年累月住在这个龙潭里,深居简出,他的结拜兄弟钓门港老龙,常劝他换个大点的地方,他总是含笑谢绝了。他说这个龙潭虽小,却能在山顶眺望普陀山的佛国风光,在潭中能闭目养神,生活倒也过得清闲。

有一天夜里,老龙突然觉得神思不宁,坐卧不安。他披衣起来,步出龙潭,站立在郑家山上,极目远眺。只见北边天际杀气弥漫,星月无光。

老龙急忙跳上云端,定睛望去,原来是金兵把枣阳城围得水泄不通。城内宋营里,兵断水,马断草,眼见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这可把他难住了。去解危吧!难免要开杀戒;不去解危吧!又不忍城破民遭殃。他左思右想,决定去找钓门港老龙商量。

钓门港面对东海大洋,海宽水深,钓门港老龙身居龙宫,逍遥自在。这时,他正坐在龙宫里,笙萧歌舞,饮酒寻欢。听说郑家山老龙来了,连忙起身相迎,端杯斟酒,殷勤款待。郑家山老龙哪有心思饮酒,急忙将来意告诉钓门港老龙,约他同去枣阳城解危。钓门港老龙听了,竟哈哈大笑起来说: “上有玉帝,下有百姓,此事非我所管,大哥何必自找苦吃呢?”

郑家山老龙听了很不是味道,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他当即告辞出来,悄悄驾起祥云,向枣阳城而去。

穿过东海大洋,越过高山峻岭,到了枣阳上空。他按下云头摇身一变,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挑着一担东西急匆匆向宋营走去。到了枣阳城下,被一个守城门的宋兵拦住去路: “喂!老头,不准过去!”

老翁喘着气抹着汗说: “我是给你们送东西来的,快让我进城吧!”

宋兵一听送东西,倒是很高兴,可是仔细盯量一番:前头是一桶清水,后头是一小捆稻草,再也没别的东西。那个宋兵哭笑不得,摇了摇头说:

“老头呀!你是一片好心,可是这一点水不够十人喝;这一捆草不够一匹马??!”

老翁朗声笑道: “军情紧急,先用着再说吧!”边说边挑担进了城。

城内宋兵和百姓闻讯拥来,这个舀一勺清水,喝下去清凉甘甜,精神百倍;那人扯一把稻草,战马吃了,迎风嘶鸣,威风凛凛。那一小桶水任凭千人舀万人喝,就是不见浅一点。那一小捆草,任凭多少匹战马吃,总是不见少一点。于是士兵们一涌而上,抬水的抬水,挑草的挑草,霎时间兵营里人欢马也叫,热闹非凡了。

枣阳城里有了水,有了草,一下子兵强马壮,斗志昂扬。城内兵民又惊奇又感激,纷纷询问这个白发老翁: “你老人家尊姓大名?何居何地?”

老翁回答说: “我姓郑,家住舟山府大展庄翁家坳。”

第二天,宋营开城迎战,把金兵打得大败而逃。宋兵绝处逢生,反败为胜,更加崇敬那个白发老翁了,可足四处寻找,哪里还有他的踪影!带兵的将军只得据实奏明宋王,为老头请功。宋王听了,感慨不已,下旨派钦差查寻此人,并要当面封赏。 。 ‘

钦差奉旨出京,过关穿城,弃马登舟,越过东海大洋,穿越钓门港,到了大展的茅洋埠头上岸,坐了八人大轿,鸣锣开道,向翁家坳来。到了村口,见有个驼背老人在挑水,连忙上前问话:“喂!老头,村上可有一位姓郑的老公公?”

驼背老人原正是郑家山老龙所变,他不要封赏,也不愿离开郑家山,于是笑笑答道: “翁家坳里统统姓翁,哪有姓郑的老公公!”

那个钦差大臣本来就不满意这份苦差事,现在听驼背老人这么一讲连忙传下话来: “既然无此老人,我们回去吧!”

于是,大队人马原路返回。官船到了钓门港,突然风浪大作,乌云遮天,官船只得抛下船锚。可是锚刚抛下,海面就风平浪静,船一起锚,风浪又来了。如此反反覆覆,吓得大官小官面如土色。钦差大臣毕竟比别人高明,见此情形/连忙合掌祷告:“要是枣阳城解危的老翁是此地神灵,即请平风息浪!”话音刚落,风浪静息了。

钦差当即宣读皇上诏封,果然官船就平平稳稳开走了。原来兴风作浪的正是钓门港老龙。他听说皇帝来封郑家山龙,心里酸溜溜的;一看没有封到郑家山老龙,真是喜出望外。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就来拦路讨封。

如此情景,郑家山老龙看得一清二楚,不觉感叹地说: “有危不救,讨封争先,真乃小人也!”

他未为富贵所动,依1日住在郑家山的龙潭里,经常用龙角顶出一把骨排椅,在龙潭边上坐一坐,察看天象,为大展庄行雨赐福,所以大家都称他为“管家老龙”。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7: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