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詹姆斯·莱文 |
释义 | 詹姆斯·莱文(James Levine,1943-),美国著名指挥家。曾任慕尼黑爱乐乐团音乐总监(1999-2004)以及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总监(2004-2011)。另外,莱文自1976年起一直担任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音乐总监至今,使美国本土最为杰出的指挥大师之一。 中文名:詹姆斯·莱文 外文名:James Lawrence Levine 国籍:美国 出生地:辛辛那提 出生日期:1943年6月23日 职业:指挥大师、钢琴演奏家 毕业院校: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 主要成就:著名歌剧指挥大师 代表作品:普契尼《托斯卡》等一系列作品 早年简介詹姆斯·莱文,1943年6月23日出生在辛辛那提一个音乐家庭的莱文,从小就表露出他的音乐天才,5岁开始学钢琴,10岁就以钢琴家的身份联同辛辛那提交响乐团首次登台演奏门德尔松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他的老师是钢琴家塞金(R.Serkin)、列文涅(R.Lhevinne)和小提琴家瓦特·莱文(WalterLevin)。在Marlboro音乐节上莱文作首次指挥演出时.年仅13岁.18岁进入朱丽亚音乐学院随莫雷尔(J.Morel)学指挥。 指挥生涯1964年,克里夫兰乐团指挥塞尔十分赏识莱文的音乐才华,提拔他为自己的见习指挥,翌年成为助理指挥.在5年中,莱文学了不少指挥技术.莱文可以说是塞尔的传人,不过,莱文的指挥比起恩师更富有歌唱性和感性.在1971年拉维尼亚音乐节中,莱文首次以指挥家的身份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马勒的《第二交响曲》,接着下届乐季他被委任为这个美国最重要的音乐节的艺术总监,他每年都在拉维尼亚音乐节中指挥歌剧和交响乐,并表演钢琴协奏曲、室乐与独唱钢琴伴奏等,多才多艺,大显身手. 莱文第一次指挥大都会歌剧院演出是在1971年,剧目是普契尼的歌剧《托斯卡》,两年后为该院首席指挥.1983年,在庆祝大都会歌剧院成立100周年纪念音乐会上,莱文指挥演出长达8小时的表演,盛况空前,轰动乐坛.20年来,他在纽约先后指挥演出过50多部歌剧作品,其中包括大都会歌剧院首演的贝尔格《璐璐》、威尔第《西西里晚祷》、魏尔(K.Weill)、《马哈哥尼》(Mahagonny)、斯特拉文斯基《俄狄浦斯王》、莫扎特《伊多梅纽》、《蒂托的仁慈》以及格什温《波吉与贝丝》等。1976年,年仅33岁的莱文接替捷克指挥大师拉斐尔·库贝利克就任大都会歌剧院音乐总监并一直连任至今,成为该院任期最久的音乐总监之一。1986年,升为该院艺术总监,这是大都会歌剧院100多年来的历史性突破。目前,大都会歌剧院在莱文的领导下演出水准不断提高,有直追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之势。1988-1989年乐季,莱文历史性指挥大都会歌剧院演出了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鉴於他在大都会歌剧院音乐工作中的卓越贡献,他第一个荣获"纽约市文化奖"。他还积极推广大都会歌剧院演出的现场实况卫星电视转播至世界各国,并竭力提拔年青歌唱家。 大都会歌剧院是他的大本营,另外,他还经常赴欧洲任客席指挥,自1975年起,他曾先后6次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中指挥演出,剧目是莫扎特的《蒂托的仁慈》、《魔笛》、《伊多梅纽》、《费加罗的婚礼》、奥芬巴赫的《夫曼的故事》、勋伯格《摩西与亚伦》等。1982年,莱文在拜罗伊特音乐节上首次指挥演出瓦格纳首演100周年纪念的歌剧《帕西法尔》。 在欧洲,他还经常联同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举行音乐会。不过除1999-2004年短暂担任过慕尼黑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1999年指挥柏林森林音乐会上演“浪漫歌剧之夜”以外,莱文的主要活动仍然以美国为主。 指挥风格老一代的指挥家中,如托斯卡尼尼、卡拉扬、伯姆、卡洛斯·克莱伯、索尔蒂等都是歌剧指挥的高手。而在他们之后,既擅长交响乐、又精通歌剧的指挥家却越来越少了。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商业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指挥家情愿或被迫追求一种短期行为,即马不停蹄地赶往世界各地指挥一场场的交响音乐会或歌剧,疲于奔命,而很少像老一辈指挥大师那样专注和沉下心来,为指挥好一部歌剧花上几个月时间分析研究脚本,与乐队、独唱与合唱队精心排练,和导演一起筹划舞台布景、道具和灯光的设计安排,精雕细刻,打磨精品。对于歌剧这样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如果一个指挥家不投入相当的时间和精力,那肯定是演绎不好的。莱文则是20世纪晚期世界乐坛上少有的以歌剧指挥为主、而且成就卓著的指挥大师,这当然与大都会歌剧院为他提供了一个能充分施展才华的平台有关。然而莱文本身就是一位具有出众的歌剧指挥天赋的音乐家,对于歌剧中包括声乐和器乐在内的各个声部的布局、特点和作用胸有成竹,因此他指挥的歌剧作品结构均衡,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他的指挥头脑冷静清楚,动作果断优雅,大气磅礴。他善于发掘歌剧中的戏剧性因素,能把握好歌剧音乐的戏剧性和抒情性之间的平衡点。 评价美国人曾把伯恩斯坦视为音乐界崇拜的偶像,伯恩斯坦谢世后。莱文就自然地被捧为"美国音乐民族英雄"。 指挥巨匠索尔蒂生前在提到世界级的美国指挥家时,曾不假思索地把莱文列在第一位。2002年,莱文又接替小泽征尔,成为波士顿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应该说,作为执世界两大音乐团体——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波士顿交响乐团之牛耳的指挥大师,作为当今美国乐坛的新旗手,莱文拥有这一荣誉当之无愧。莱文还在欧洲许多乐团和歌剧院任客座,是出色的歌剧指挥家。他善于强调戏剧性,强调戏剧性与抒情性的平衡与结合,对威尔第、普契尼、比才、瓦格纳的歌剧作品有极强的表现力。而他指挥大都会歌剧院乐团近年录制的一系列管弦乐作品,亦以惊人的动态与绚丽的管弦乐色彩而获好评。 录制唱片巴托克《管弦乐协奏曲》 贝尔格《管弦乐曲3首》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布鲁赫《科尔·尼德莱》 多尼采蒂《爱的甘醇》 杜卡《魔法师的弟子》 德沃夏克《小提琴协奏曲》 海顿《创世纪》 霍尔斯特《小提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第三、第四交响曲》、《仲夏夜之梦》 莫扎特《交响曲全集》、《女人心》、《费加罗的婚礼》、《C小调弥撒曲》 奥尔夫《布朗尼之歌》 勋伯格《管弦乐曲5首》 舒曼《第二、三交响曲》 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 理查·施特劳斯《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 柴科夫斯基《叶甫根尼·奥涅金》 瓦格纳《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神诸的黄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