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赠孙秋士序
释义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赠孙秋士序

作品年代:清代

作者:梅曾亮

文学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

为名公子贵介弟[1],而无官于朝,无迹于场屋[2]。斗室中课六七童子[3],十余年主者不易姓,往来不过一二士。诗一卷,纸墨暗昧,读者卷舌滞口而不可舍去[4]。敝衣冠,独行市中,断烂古书外,不市他物。居近正阳门[5],不二三里,目不见朝报一字[6],不知何者为今日时事、达官要人。盖古之山林枯槁之士[7],无过于孙先生者,而今于京师中遇之,亦异矣。

韩昌黎言居京师八九年[8],人知当时何能自处。夫士至京师不可居,困矣。然困有至非京师无可居如先生者,为愈奇耳。吾观东方曼倩及扬了云[9],皆非嗜禄利者,其居长安中甚落拓矣[10],亦卒不舍去。岂古今人之遇或同与[11]?二子在当时,虽其遭遇若此,后之好者或传其书,写放其貌[12],忻慕笑抃[13],而欲从游,则以吾所言如先生其人者,后人好事者见之,有不欲传其书,写放其貌,而欲从之游者乎?有不忻慕笑抃,而忘其为落拓于当世者乎?

太史公班固书[14],屡言长安诸公贵人,皆不出其名氏,以其人日异月新,不胜识也[15]。然而有名氏如二子者,落拓亦何负于人哉!曾亮交先生十余年,今先生年六十矣,乃述其行之似古人者以为寿,以见寿莫寿于使后世知我为古人也。

作品注释

[1]介弟:对别人兄弟的敬称。介,大。

[2]场屋:科举考场。

[3]斗室:狭小的屋子。课:教授。

[4]读者:指孙秋士。

[5]正阳门:今北京前门,为京师繁华处。

[6]朝(cháo)报:封建时代官方的报纸,刊载诏令、任免、奏章等。清代又称它为“京报”。

[7]枯槁:贫困憔悴。

[8]韩昌黎:唐文学家韩愈。韩愈这二句话见于《与李翊书》,回忆自己居京师求仕的痛苦。

[9]东方曼倩:东方朔,字曼倩,西汉文学家,性恢谐。扬子云:扬雄,字子云,西汉文学家。

[10]落拓:穷困失意。

[11]与:同“欤”,表疑问语气。

[12]写放:摹画。放,通“仿”。

[13]忻(xīn):同“欣”。抃(biàn):鼓掌,表示欢欣。

[14]太史公:指班固。班固继司马迁《史记》后,写成《汉书》,人们把他比作太史公司马迁。

[15]不胜(shēng):不尽。识:通“志”,记住。

作品翻译

为名公子(孙秋士)是高贵子弟,却不在朝廷担任官职,不在科举考试中出现。在狭小的屋子中教授学生六七人,十余年来不改变姓名,来往不超过一二人。笔墨不清晰的一卷诗,使孙秋士卷舌滞口,并且不舍得离去。孙秋士穿好衣服带好帽子独自在集市中行走,除了断章破烂的古书外,不买其他事物。居住在靠近正阳门的地方,不超过两三里,不看京报,不知道如今的时事,达官要人是谁。大概古代山林之中贫困憔悴的士人,没有超过孙先生的,如今在京师遇到,也感到奇怪。

作品赏析

孙秋士出身富贵人家,又处于繁华京师,却不问世事,不嗜利禄,自甘落拓清贫。作者认为他是隐于市朝的奇士,必将传名于后世。这篇贺序如果不谈到最后一句,不会觉察到为人祝寿的意思,可见其不落俗套。语言风格很像唐代的韩愈。

作者简介

梅曾亮(1786-1856),字伯言,一字伯岘,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公元1823年(道光三年)进士,官户部郎中。居京师二十余年,游姚鼐门。笃古嗜学,与管同、宗稷辰、朱琦、龙启瑞、王极等游,是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