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曾昭聪
释义

曾昭聪(1969.2),男,汉族,中共党员,湖南人;文学博士。现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系教授。

一、简历

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在贵州大学中文系汉语史专业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6年9月至1999年3月在浙江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学习,获文学博士学位。

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在贵州大学中文系汉语史专业师从王锳教授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6年9月至1999年3月在浙江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师从黄金贵教授学习,获文学博士学位。 1999年4月至2002年8月,在汕头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工作;

2002年8月起调至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系工作

二、研究方向

1.汉语词汇史(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

2.汉语词源学(含词源学史)

3.训诂学

三、主要著作

1.《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述论》,曾昭聪著,黄山书社出版2002年9月;

2.《中古近代汉语词汇论稿》,曾昭聪著,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04年12月;

3.《古汉语神祀类同义词研究》,曾昭聪著,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2005年6月; 4. 《儒道佛经典选读》,曾昭聪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5. 《汉语词汇训诂专题研究导论》,曾昭聪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6.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研究史略》,曾昭聪著,语文出版社2010年5月;

7.《清平山堂话本校注》,曾昭聪 刘玉红 校注,黄山书社2011年7月。

四、已发表的主要论文

1.《洞口高沙方言中的三分指示代词及其他》,《邵阳师专学报》1995年第4期;

2.《〈佛国记注译〉指疵》,《安顺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

3.《〈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商补》,《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第1期;

4.《〈清平山堂话本〉词语札记》,《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4期;

5.《训诂学的开拓性硕果》,《北方论丛》1997年第6期。

6.《〈清平山堂话本〉补校》,《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1期;

7.《释“管押”》,《辞书研究》1998年第3期;

8.《谈〈说文解字〉对声符示源功的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4、5期;

9.《中国传统婚礼中的“奠雁”习俗》,《文史杂志》1998年第5期;

10.《从形声系统与同源系统的关系看声符示源问题》,《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第2期;

11.《〈释名〉声训中的声符示源功能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4期;

12.《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及其研究意义》,《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1999年第5期;

13.《“年龄”探源》,《语文月刊》1999年第11期;

14.《〈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再补》,《古籍研究》1999年第3期;

15.《“二程语录”词语小札》,《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2期;

16.《元明剧曲中“耨”的词义文化探源》,《汉字文化》2000年第2期;

17.《释“不间”》,《辞书研究》2000年第4期;

18.《黄永武〈形声多兼会意考〉述评》,《语言研究》2000年第3期;

19.《王力先生有关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研究述评》,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55期(2000年9月);

20.《〈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指瑕》,《古籍研究》2000年第4期;

21.《语言与文化的深层融合——读〈古汉语文化探秘〉》,《台州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22.《黄侃在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方面的贡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6期;

23.《从“陆九渊语录”看〈汉语大词典〉的若干疏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3期;

24.《〈原本玉篇残卷〉中的同源字问题》,《汉语词源研究(第一辑)》,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

25.《原本〈玉篇〉中的语源研究》,《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

26.《宋儒语录二种点校指瑕七则》,《书品》(中华书局)2001年第2期;

27.《形声字声符示源现象中的若干特点》,《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2期转载;

28.《市语研究的硕果》,《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1期;

29.《人名禁忌及其文化内涵》,《华夏文化》2001年第1期;

30.《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价值论略》,《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2001年第2期;

31.《“二程语录”在近代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价值》,《贵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2期;

32.《历代万卷楼及其藏书》,《华夏文化》2001年第2期;

33.《读〈元本琵琶记校注〉札记》,《古籍研究》2001年第2期;

34.《杨树达先生有关“形声字声中有义”之研究述评》,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58期(2001年6月)。

35.《〈寒山诗注〉札记》,《书品》2002年第1期;

36.《“馒头”的传说及其语源辨正》,《民俗研究》2002年第1期;

37.《中国古代的石经及其文献学价值》,《华夏文化》2002年第1期;

38.《〈古代汉语〉教改初探》,《大学教育教学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39.《从词源学史看宋代“右文说”的学术背景》,《古汉语研究》2002年第2期;

40.《〈清平山堂话本〉词语选释》,《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2002年第2期;

41.《“有请的”、“经纪人”的称谓义》,《辞书研究》2002年第4期;

42.《关于声符示音功能研究的思考》,《江苏社会科学》(学术版)2002年第1期;

43.《中古佛经词语零札》,《广州华苑》2002年第2期;

44.《谈明清俗语辞书在当代大型语文辞书编纂方面的作用》,《贵州文史丛刊》2003年第1期;

45.《从中古佛经词语看语文辞书的书证溯源问题》,《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1期;

46.《同声符反义同源词研究综述》,《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1期;

47.《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新创获》,《广州华苑》2003年第1期;

48.《中古佛经词语与辞书书证溯源》,《台州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2期。

49.《解读故训材料的科学方法》,《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4期;

50.《评〈唐宋词常用语释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

51.《〈风月锦囊笺校〉词语札记》,《古籍研究》2003年第2期;

52.《从汉民族思维特点看声符示源的理据》,《汉字文化》2003年第2期;

53.《唐传奇〈玄怪录〉〈续玄怪录〉释词》,《唐都学刊》(社科版)2003年第3期;

54.《汉语词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暨南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

55.《中古佛经释词四则》,《语言研究》2003年第3期;

56.《〈小学考〉的学术价值》,《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

57.《读明清俗语辞书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5期。

58.《面对新世纪的训诂学研究》,《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9期。

59.《明代歌曲释词三例》,《中国语文》2003年第6期。

60.《〈古汉语同义词辨释论〉简评》,《汉字文化》2003年第4期

61.《一部富有特色的中国语言学史著作》,《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12期;

62.《当代权威词典应重视明清俗语辞书》,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6期(2003年12月);

63.《解读〈孟子〉同义词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12期;

64.《〈清平山堂话本〉词语例释》,《汉语史学报》第四辑(2004年1月);

65.《〈文史文献检索教程〉(介绍)》,《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第2期;

66.《〈古辞辨〉在古汉语同义词研究方面的成绩与不足》,《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4年特刊;

67.《汉语成语的佛教渊源》,《嘉应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68.《释“诅”》,《广州华苑》2004年第1期;

69.《〈风月锦囊笺校〉补议》,《陇东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70.《关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论争回顾》,《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第2期;

71.《佛经音义研究的力作》,《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7期;

72.《〈尔雅·释诂〉郭璞注中的双音词》,《古籍研究》2004年卷上(总第45期);

73.《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的辨释价值》,《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7期;

74.《汉译佛经与汉语词汇》,《华夏文化》2004年第3期;

75.《〈慧琳音义〉中的词源研究》,《韶关学院学报》2004年第10期;

76.《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学史述略》,《暨南学报》2004年第6期;

77.《当代大型辞书书证晚出词条举例——以见于明代歌曲中的词语为例》,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9期(2004年10月);

78.《近代汉语研究的世纪总结》,《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11期;

79.《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

80.《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研究方法刍议》,《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七辑,2004年12月;

81.《面向应用语言学的汉语词源研究刍议》,《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82.《话说“凤凰”》,《文史知识》2005年第1期;

83.《中古佛经中的字序对换双音词举例》,《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1期;

84.《中古佛经词义抉要》,《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85.《中古佛经中的委婉语考析》,《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

86.《墓志的语言学阐释》,《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4期;

87.《〈齐民要术〉有关“得名之由”的探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

88.《郭璞的语言学成就》,《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

89.《中国古代宗庙称谓词义辨析》,《广州华苑》2005年第1期;

90.《王力〈古代汉语〉教材指瑕》,《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

91.《〈酉阳杂俎〉中的词源探求》,《甘肃社会科学》(综合版)2005年第3期;

92.《“牵砻”小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3期;

93.《魏晋至唐五代笔记杂著中的词源探讨略评》,《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

94.《郭璞〈尔雅注〉中的词源研究述评》,《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8期;

95.《古代的“巫”及相关职业》,《华夏文化》2005年第3期;

96.《〈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南方草木状〉中的词源探讨述评》,《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4期;

97.《〈颜氏家训〉中的词源探求》,《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1期;

98.《历史上的汉语教科书——读〈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书品》2005年第6辑;

99.《一种特殊的文化词语——数词词素参与构成的詈词特点及其语源分析》,《汉字文化》2005年第4期;

100.《〈抱朴子内篇〉词语零札》,《甘肃社会科学》(综合版)2005年第6期;

101.《面向海外兼读制研究生的古代汉语教学研究》,《暨南高教研究》2005年第2期;

102.《十年来道教典籍词汇研究综述》,《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二作者);

103.《杨树达先生汉语词源研究述评》,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二辑,2005年1月;

104.《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中的词源探讨述评》,《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105.《佛经词汇研究的重要成果》,《汉语史研究集刊》第8辑(2005年12月);

106.《佛经音义研究的最新成果》,《书品》2006年第1期;

107.《关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断想》,《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第2期;

108.《〈汉语缩略研究〉读后》,《滁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109.《宋代笔记〈云麓漫抄〉中的语言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第二作者);

110.《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新尝试》,《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二作者);

111.《魏晋至唐代经注中的词源探讨述评》,《北方论丛》2006年第3期;

112.《理据——语言研究的新课题》,《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5期;

113.《〈古辞辨〉简论》,《辞书研究》2006年第2期;

114.《专书词语考释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15.《〈抱朴子内篇〉词语小札》,《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第4期;

116.《当前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现状的调查与对策》,《暨南高教研究》2006年第2期;

117.《〈南村辍耕录〉与汉语史研究》,《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九辑,2006年12月 (第二作者);

118.《“打牙祭”探源》,《黔南民族师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19.《品读〈语文丛稿〉》,《书品》2007年第3辑;

120.《颜师古〈汉书注〉中的词源研究述评》,《古汉语研究》2007年第2期;

121.《玄应〈众经音义〉中的词源探讨述评》,《语文研究》2007年第3期;

122.《汉语词源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反思》,《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3期;

123.《让辞书更完善——读〈汉语大词典商补〉》,《贵州文史丛刊》2007第4期。

五、承担的科研课题

1.主持2001年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01SJC740003)“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

2.主持汕头大学2001年研究与发展基金项目“《清平山堂话本》及相关古籍语言研究”;

3.主持暨南大学引进人才研究项目“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学史”;

4.主持教育部重大研究项目“古汉语同义词辨释词典”(02JAZJD740018)之子项目“神祀类”、“交通类”;

5.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学史研究”(04CYY004);

6.主持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科研项目“面向应用语言学的汉语词源研究”;

7.主持暨南大学科研项目“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水平对策研究”。

8.主持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清平山堂话本》校注”(0736)。

六、所授课程

(一)、为本科生所授课程有:

1.专业基础课《古代汉语》、《中国语言学史》、《音韵学》、《现代汉语词汇》、《汉语词汇学》等

2.专业选修课《训诂学》、《文献学》、《社会语言学》、《汉语词源学》、《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汉语词汇史》、《古籍研究与整理》等

3.公共课《大学语文》

(二)、为研究生所授课程有:

1.《训诂学》

2. 《文献学》

七、社会职务

1.2002年9月,出席由北京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烟台师范学院承办的全国第二届汉语词源学研讨会,提交论文《同声符反义同源词研究综述》并作大会发言。

2.2002年11月,出席由复旦大学和苏州大学主办、苏州大学文学院承办的第三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中古佛经释词五则》并作大会发言。

3.2003年11月,出席在绍兴举行的中国历史文献学会。

4.2003年12月,出席在梅州举行的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

5.2004年6月,出席在天津举行的国际中国语言学会第十二届年会。

6.2004年6月,出席在银川举行的中国语言学会第十二届年会。

八、荣誉与奖励

1.2003年获华文学院优秀教师奖 。

2.2004年获暨南大学优秀教师奖。

3.2006年获“暨南大学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

4.2007年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