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曾经沧海
释义

名词解释

读音:céng jīng cāng hǎi

曾经:以前经历过。

沧海:大海。

解释:同“曾将沧海难为水”。意思是曾经见过大海的人,别的水都难以吸引他了。后用来比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很难看得上一般的人或事物。

出处:

《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全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用法 作谓语、定语;比喻见识广。

文学作品

书籍简介:

书名:曾经沧海

作者:赵德新

出版机构: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网络支持:个人出书网 老人出书网

推广发行:时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传:时代教育出版社 时代文献出版社 时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7月

字 数:170千字

页 数:357页

版 次:2009年7月第1版

开 本:850×11681/32

纸 张:胶版纸

包 装:平装

定 价:30元

内容简介:

这本书包括“近年新作”、“八十忆旧”和“附录”三个部分。

“近年新作”收录了我近几年写的一些东西,如对赵树理、王春同志的怀念和评价等。赵树理是我国知名作家,我同他在一个单位工作多年。他的为人,他作品中那纯真朴素、干净利落的群众语言,都使我敬佩不已。在赵树理诞辰100周年的时候,我应邀在报刊发表了几篇文章,既是怀念他,学习他,同时也想澄清在赵树理研究中某些以讹传讹的事实。怀念王春同志的文章,是我和原工人日报社社长郭国涌、秘书长常守真共同撰写的。王春是工人日报社第一任社长,我们的老领导,也是赵树理“从事革命文艺事业的头一个启蒙老师”。他英年早逝,享年44岁,但他对我国的新闻出版事业贡献是很大的,我们不应该忘记他。现在,知道他的事迹、功劳的人很少了,了解他的人很少了,我们有责任把知道的材料写出来,让读者认识这位新闻出版界的老前辈,学习他的革命精神。

“八十忆旧”是2005年出版的回忆录。出版这本书的经过、目的,我在自序中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八十忆旧》出版以后,一些亲朋厚友、父老乡亲、作者工作过的单位的同志,甚至根本不相识的朋友,给予了热情的评价。有的同志还写信、写诗表示祝贺,使我深为感动。现在《八十忆旧》基本内容没有变,我只对个别章节作了改动,增加了一点新的内容,例如在总结办报经验部分增加了原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李庄为我《半个世纪的报人生涯》一书写的序言,在国家经委培训班部分文字有些改动,等。

在“附录”部分,增加了一篇我在国家经委、全国总工会合办的企业管理研究班讨论会上的讲话。它记录了我30年前对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以及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些认识。虽然现在来看这种认识大大落后了,但它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点,因而还是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最后要特别说明,本书还刊登了一些知名人士、书法大家赠给我的“墨宝”,这些作品是十分珍贵的。在这里对这些朋友表示深深的感谢!

本书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近年新作

赵树理怎么成了“贫下中农的死敌”

赵树理的命运为什么前半生和后半生大不相同?

——纪念人民作家赵树理诞辰100周年

赵树理是农民兄弟的好朋友、好老师

纪念人民作家赵树理诞辰100周年

不应忘却的记忆

——深切怀念王春同志

像李瑞环那样学哲学用哲学

——读《学哲学 用哲学》和《辩证法随谈》

六十年前听李立三讲党史

我的妹妹

本命年杂感

祝赵辰烨考上大学

王天一、韩茵新婚贺喜

期盼

——写给外孙姚沁则

第二部分:八十忆旧

自序

我们家的一件大事

——祝贺爸爸出版《八十忆旧》

我的故乡?我的童年

“近山近水是郝庄”

祖父是晚清秀才

勤劳一生的母亲

淘气包?红“小鬼”

烽火摇篮曲

14岁考上冀西抗日中学

我一生的重要转折

太行中学——太行山上一朵盛开的鲜花

1942年5月反“扫荡”

革命学校培养了时代新人

难忘师生情

泜水河畔

山沟里的“孩子王”

在孟家庄“火”了一把

“抗高”——临城县的最高学府

开始给杂志投稿

在新华书店的日子

“土老冒”背着行李卷去报道

工作紧张生活艰苦

老字辈、小字辈亲密无间

土改中的《新大众报》

签大样出了“问题”

在《工人日报》25年

从《大众日报》到《工人日报》

出版《工人阶级和共产党》一书

我被评为模范工作者

采访报道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

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

进报社领导班子

“文革”遭难

三里河上班

三位副总理在一个大楼办公

筹备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

国家经委和中国企业管理协会成立

有关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以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几个问题

在医院办《中国农民报》

病魔缠身

权衡利弊

在病床上看到了中组部调令

病房成了我的办公室

临时领导小组活动情况

报纸发行份数超过70万

调整领导班子引起小小风波

临时党支部的信

我的心态没有调整好

1989年正式离休

离休以后

帮助《中国经营报》组织、发表江泽民的文章

写回忆文章、反思办报经验

同张磐石、冯诗云回忆作家赵树理

游览祖国大好河山

同病魔斗争的体会

戏 迷乐

夸夸老伴

老伴从小过着苦日子

坚信真理,大事不糊涂

照顾老少三代

性格坚强,处事果断

儿女情长

孩子们的童年

“文革”期间孩子们给我的信

晚霞似锦

第三部分:附录

附录一:赵德新简历

附录二:赵德新在报刊上发表的部分文章目录

(1946年—1999年)

精彩赏析:

…… ……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树理先后在《新华日报》华北版、《黄河日报》路东版和《中国人》报工作。这时候他一改过去的风格,开始写通俗化的作品。《黄河日报》路东版和《中国人》报副刊,整个版面二三十篇文章经常出自他一人之手。仅1941年,他在《中国人》报发表的文章就达150多篇。他用多种笔名写言论、小说、诗歌、快板、民谣、笑话,揭露敌人残暴、丑恶,号召人民起来抗日救国。报纸办得通俗易懂,有声有色,很受群众欢迎。

1943年1月,赵树理调到中共中央北方局研究室工作。因为有了比较充分的时间下乡调查研究和进行创作,又由于平时老赵对各个阶层人物的深刻观察和自身生活的积淀,他一年之内便写成并出版了《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这两本小说,是赵树理的成名之作,是写新农村、新农民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划时代之作。

以往作品中的农民是悲惨、痛苦的农民,甚至是被侮辱、丑化的农民。老赵笔下的农民,则是获得解放,当了主人,扬眉吐气的农民。他们在为争取婚姻自由和减租减息同封建恶势力进行斗争。

以往写农民的作者,用的是知识分子的语言,农民看不懂,听不懂。老赵则是用精炼的群众语言,干净、利落、生动、幽默。他处处考虑农村读者的习惯和需要,不写长句子,不用生僻的字,使粗通文字的人能看懂,不识字的能听懂。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号召作家创造出“为人民大众所热烈欢迎的优秀的作品”。赵树理以实际行动贯彻了毛泽东的文艺思想(虽然由于解放区通讯不便,他这时候还没有看到这篇讲话)。1946年1月赵树理又出版了《李家庄的变迁》。

他的小说一出版。立刻震动了解放区文坛,受到农村读者的热烈欢迎。在人口不足500万的太行区,《小二黑结婚》就销售四五万册。彭德怀副总司令题词说,“像这种从群众中调查研究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他的小说在其他解放区也相继出版,甚至在当时的蒋管区也引起了很大反响。解放区农村剧团还把小说改编成各种戏曲演唱。一时间,小二黑、小芹、二诸葛、三仙姑、李有才等成了人们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议论的热门话题,赵树理的名字也几乎家喻户晓。美国作家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赵树理“可能是共产党地区中除了毛泽东、朱德之外最出名的人了!”

新的作品,新的人物,新的语言,新的风格,使赵树理像一棵参天大树,立于我国现代作家之林。他和他的作品还成了许多国家的研究对象。

这是赵树理人生中最为辉煌的时期。他被公认为写农民的伟大作家,文艺创作的方向,贯彻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典范。不过,赵树理把“作家”看得很淡,他看重的是为群众服务。赵树理表示自己不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文学家”,他说:“我只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小唱本里去赶庙会,三两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那些封建小唱本的阵地。做这样一个文摊文学家,这是我的志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