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曾锦德 |
释义 | 概述 曾锦德 张板人,萧散简远,磊然峭拔有古风。少负笈鹭岛,攻读中国陶瓷、中国绘画、中国工艺美术史,得其师张晓寒、杨夏林、石延陵、顾一尘法犹多。学成,落足戴云瓷都,四十一载如一日,称誉业内。惟因山林供养日渐,故野逸自长,清真见性。所嗜者,饮酒、读书、作画、交友而已。甲申赋闲温陵,于画犹勤。凡涉山水林木、花卉翎毛、蔬果香草、人物田舍,无不独运机杼,见诸性灵。 简介曾锦德出生于外患内忧的1944年春天,居住于惠安张坂一高山上,可俯视整个崇武半岛(自肖厝到泉州及清源山),只有西边西帽寨可以不经平地直达戴云山。 解放初在父辈任董事长的怡山小学读书(前在外祖父苏友兰先生处念私塾),1957年毕业于苏坑中心小学,寒假期间考进厦门工艺美术学校,1958年春节后入学,历经厦门艺术学校,而后于1959年进入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大专班学习,在校得到杨夏林、张晓寒、石延陵、顾一尘、杨胜先生的教导,特别是张晓寒先生的关爱。 1963年毕业时便被公安厅劳改局第十支队新建瓷厂的领导王建智和柯建瑞选定,于是在瓷都德化安家落户,研究中国陶瓷、中国绘画、中国工艺美术史,并大量读书,结交了许多有志于新文化贡献的同辈好友。 人物生平1944年3月出生于惠安 1948年于外祖父苏友兰先生私塾念三字经 1951-1955年于父辈任董事的怡山小学念书 1958年2月到鼓浪屿艺术学校学习绘画 1959年9月跳班进入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1963年毕业离开厦门往德化,晓寒师赠“云锦”砚 1964年到景德镇与刘新园、康家钟研究古陶瓷 1968经庐山到济南,游泰山,年底返经南平张南生处过元旦 1969年1月与洪玉环在故乡举办婚礼,十月生曾路,母亲首次上山 1970年与张捷东、林鹰鸣、曾民作高山游 1971年8月曾明出世,大哥锦祥首次上山 1974年元月晓寒先生作“悼艾地读※雪山图”慰问 1975年2月第三子出世,晓寒师为起名曰“曾阳” 1979年为人民大会堂福建厅设计茶具与盖杯,参加国庆晚会 1980年登武夷 1981年与于耀中老师辅导中央工艺美院陶瓷系毕业生 1984年西藏宾馆餐具获选 1985年与武永凡于中朵工艺美术学院举办“神采陶艺展” 1986年石齐同学画“山鬼”于“师友墨题图册” ··· 国画道法自然·知行合一【梦.吾师云松先生】 1999年10月10日 曾锦德 【回头是岸】 2000年2月24日 曾锦德 【菊花黄】 2001年11月9日 曾锦德 【雪梅】 2002年1月5日 曾锦德 【题岱山瀑布-赠王大山】 2002年5月18日 曾锦德 【雪月风花】 曾锦德 《先生请我一杯高梁酒》 2002年11月9日 曾锦德 《晓寒留下一片云》 1998年 曾锦德 ··· 隐士·才情貌奇才奇画奇 即肝胆亦奇 曾锦德,张板人,萧散简远,磊然峭拔有古风。少负笈鹭岛,攻读中国陶瓷、中国绘画、中国工艺美术,得其师张晓寒、杨夏林、石延陵、顾一尘法犹多。学成,落足戴云瓷都,四十一载如一日,称誉业内。惟因山林供养日渐,故野逸自长,清真见性。所嗜者,饮酒、读书、作画、交友而已。甲申赋闲温陵,于画犹勤。凡涉山水林木、花卉翎毛、蔬果香草、人物田舍,无不独运机杼,见诸性灵。 夫文人画,不求形似,重传神:不求巧笔精丽,重快意淋漓:不求富贵徵象,重野逸之趣。曾锦德于画,心摹手追,本于斯,合于斯,变于斯。其画所重,全在气韵,不资华饰。每游心物外,景生胸臆,情归笔下,于笔墨恣肆中见法度,且本于生活高于生活,合乎孔子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亦如庄子所谓“猖狂妄行而蹈乎大方”,故一幅之中,往往景廻意深。而笔力奇崛收放自然,墨生五彩不粘不滞,其功力可知。又喜其留白处清光流丽,故知“无墨求染”之法得矣。至若沉屏思虑有感而发,酒酣肠热兴至而动,读书晤友意会而生,其作画也,皆任情所由,命笔纵横,乐亦可知。图成,往往辅之长跋,或一题再题,一洗胸口快磊,故其情又可感。 曾锦德,貌奇才奇画奇,即肝胆亦奇。读其画,如晤其人,快哉。 丙戍正月,味石居主人谨识 相关文献《松风特刊·曾锦德专集》 《貌奇才奇画奇 即肝胆亦奇 文/味石居主人》 《天然去雕饰 信笔独自由 文/林良丰》 相关信息曾锦德艺术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