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曾大兴
释义

曾大兴 Zeng Daxing(1958~ ),笔名曾非曹。湖北赤壁人。中共党员。教授。1985年毕业于湖北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同年9月到中南民族大学任教。1994年调入广州市文化局,先后任《东方夜报》副主编、广州市国风影视制作中心主任。1999年4月回高校。现为广州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生导师,文学地理学研究中心主任。文学评论著作主要有《柳永和他的词》、《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英雄崇拜与美人崇拜》、《词学的星空》、《20世纪词学名家研究》等;影视文学作品主要有《世纪风的诞生》(故事片)、《文康苑》(故事片)、《城市故事》(专题片)等。

一、基本情况

曾大兴,男,1958年生,湖北省赤壁市人。1982年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湖北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0年至1991年为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1985年至1993年任教于中南民族大学中文系,1992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3年至1999年,任职于广州市文化局,从事新闻与文化传播工作,先后任《东方夜报》副总编辑,广州市国风影视制作中心主任。1999年至今,任教于广州大学中文系,2003年晋升教授。曾先后任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大学中文系主任。现为文学地理学研究中心主任。

二、主要学术职务

广州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地理学研究所所长,广州大学一级特岗。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教育硕士(语文方向)导师。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筹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水浒》学会副会长,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化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电影艺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理事,广东省古代文论学会理事,广东省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语言文学学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三、研究方向

1,词学 2,文学地理学 3,民俗与民间文学

四、主讲课程

1,隋唐五代文学(本科基础课) 2,宋辽金文学(本科基础课) 3,元代文学(本科基础课) 3,唐宋词欣赏(全校选修课) 4,唐诗欣赏(全校选修课) 5,中国文学地理(研究生课程) 6,唐宋词研究(研究生课程) 7,柳永研究(研究生课程) 8,中国词学史(研究生课程)

五、主要著作

1,《柳永和他的词》,专著,31万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初版,2001年再版。本书系国内第一部也是迄今唯一的一部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柳永的学术专著,在海内外词学界产生重要反响,被公认为是一部“新意迭出”的词学著作,国内许多大学的词学博士点、硕士点与“古代文学精品课程”将其列入“必读书目”或“重要参考书目”。作者本人被公认为国内著名的柳永研究专家。

2,《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专著,37万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本书作为“199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出版以来,在历史地理学界和古代文学研究界产生重要反响,被公认为是我国第一部文学地理学研究方面的专著。蓝勇编撰的“面向21世纪教材”《中国历史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将本书列为“重要参考书”,多次引用本书的观点和材料,其中“文学家的地理分布”这一节,即是根据本书有关内容改写而成。今天,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在学术界蔚然成风,作者本人被公认为中国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开创者”。

3,《英雄崇拜与美人崇拜》,专著,20万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本书为“1996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分上、下篇,上篇为“流行歌曲的文化阐释”,下篇为“南北民歌与南北文化”。自出版以来,获得广泛好评。被认为是国内第一部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当代流行歌曲的专著,也是第一部从南北文化比较的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民歌的专著。国内部分高校将其作为“艺术欣赏课程参考书”。

4,《词学的星空》,专著,32万字。这是国内第一部关于20世纪词学名家的列传。被学术界称为一部“纪传体的词学史”,“有丰厚的思想,翔实的史料,条理明晰的分析”,“同时能让读者享受到阅读的快感。”

5,《中国古代词曲经典导读》,专著,与刘庆华合作。35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其中曾大兴负责唐宋词部分,约30万字,汇聚了作者多年来讲授和研究唐宋词的心得。刘庆华负责元曲部分,约5万字。

6,《20世纪词学名家研究》,专著,30万字,中华书局2011年版。本书系《词学的星空》的姊妹篇。《词学的星空》是一部关于20世纪词学名家的传记,《20世纪词学名家研究》是一部关于20世纪词学名家的研究专著。20世纪词学是词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本书对王国维、胡适、胡云翼、冯沅君、俞平伯、浦江清、顾随、吴世昌、刘尧民、缪钺等10位北派词学名家与朱祖谋、况周颐、郑文焯、夏敬观、龙榆生、唐圭璋、夏承焘、陈洵、刘永济、詹安泰等10位南派词学名家的词学思想、研究方法等等进行了深入、系统而富有创意的研究,首次提出了“南派词学”与“北派词学”的概念,在学术界有良好的反响,被认为填补了词学领域的一项空白。

六、主要教学研究成果与教材

1,《古代文学教学创新与大学生能力建设》,21万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本书系曾大兴主持的一个“广州市教育局科技计划项目”(2001年度),由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共同完成。曾大兴任第一主编,纪德君任第二主编。

2,《大学国文新编》,41万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全日制本科生“大学语文课程”教材。由中文系部分教师合作完成。纪德君任第一主编,曾大兴任第二主编。

3,《大学语文》,29万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成教本科生“大学语文课程”教材。由中文系部分教师合作完成。纪德君任第一主编,曾大兴任第二主编。

七、主持和独立完成的科研项目(市级以上)

1,中国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90年度)

2,气候与文学之关系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8年度)

3,民俗地理与文学地理之比较研究,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年度)

4,明、清至民国时期广州府的文学家族研究,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9年度)

5,广东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广州市教育局科技计划项目(2005年度)

6,高等学校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之反思,广州市教育局科技计划项目(2001年度)

7,中国南北方审美文化比较研究,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996年度)

八、主要获奖

1,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若干尝试(论文),获湖北省教育委员会颁发的“湖北省首届教学成果二等奖”(1989年)

2,柳永和他的词(专著),获湖北省文学学会颁发的“优秀著作奖”(1990年)

3,柳永和他的词(专著),获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协会颁发的“优秀图书二等奖”(1991年)

4,思进的都市(电视专题片),获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2001年),本人任制片人。

5,漫画苏虾(电视连续剧),获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文化部等八部委联合颁发的“中国人口奖”二等奖(2002年),本人任策划。

6,中国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论文),获中共广州市委、市人民政府颁发的“2002—2003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4年)

7,2001—2010年,先后六次获“广州大学教学优秀奖”。

8,2009年,被学生投票评选为“广州大学首届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9,2009年,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教师”。

10,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核心价值——纪念《人间词话》问世一百周年(论文),获中共广州市委、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第七届广州文艺奖一等奖”(2010年)

九、主要论文

1,稼轩词阳刚阴柔的美学特征,《湖北大学学报》1985.2

2,柳永的生活道路与创作分期,《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4,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6.12转载

3,论柳永的创作道路,《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87.1

4,人才的道德评价环境,《湖北青年》1986.9

5,建国以来柳永研究综述,《语文导报》1987.10,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1转载

6,柳永词的市民文学特征,《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8.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1转载

7,大学中文系应成为文学家的摇篮,《民族高教研究》1988.2

8,封建中国的军事人才悲剧——《水浒传》主题新探,《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9.2

9,中国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社科信息》1989.1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0.4转载

10,《琵琶行》的创作过程及其败笔,《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5

11,柳永以赋为词论,《江汉论坛》1990.6,《新华文摘》1990.9摘要

12,楚文化的诗的礼赞,《学习与实践》1990.10

13,文学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时代青年研究》1991.1

14,李清照成才原因面面观,收入《李清照研究论文集》,齐鲁书社1991年版

15,真善美的确认与期待----当代流行歌曲系列研究之一,《时代青年研究》1991.3

16,农桑为本与舍本逐末----中国古代南北民歌比较研究之一,《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6,《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1992.2

17,羞耻感与罪恶感----当代流行歌曲系列研究之二,《时代青年研究》1992.1

18,柳永研究的重要收获,《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2.1

19,复仇意识与非理性----当代流行歌曲系列研究之三,《时代青年研究》1992.3

20,中华文化的回归与重新认同----当代流行歌曲系列研究之四,《时代青年研究》1992.4

21,中国古代歌谣理论概观,《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6转载

22,主体生命意识的张扬----当代流行歌曲系列研究之五,《时代青年研究》1993.1

23,精神家园的寻求----当代流行歌曲系列研究之六,《时代青年研究》1993.3

24,英雄崇拜与美人崇拜----中国古代南北民歌比较研究之二,《广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4转载

25,柳永辨正,《辞书研究》2000.6

26,北方崇拜英雄,南方崇拜美人,《广州日报》(品书版)2001.1.14

27,换一个角度解读《水浒传》,《开放时代》2001.4

28,别具手眼,自成一格——毛泽东评点中国古典诗词,《广州大学学报》2001.7

29,在句式上和诗相同的词之特点,《诗词》2002.7

30,柳永的文学贡献及其成功之秘,《广州大学学报》2002.2,《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年鉴》(2003年度)转载.

31,中国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兼谈文学的地域性,《学术月刊》2003.8,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2转载

32,柳永宦迹游踪考述,《广州大学学报》2003.6

33,柳永都市风情词的历史价值与民俗价值,《暨南学报》2003.4

34,柳永《乐章集》与北宋东京民俗,《中山大学学报》2003.5

35,文学地域性研究的最新收获,《唐都学刊》2004.6

36,古代文学教学的目方的与法,《广州大学学报》2004.2

37,广州呼唤真正的心理咨询师,收入《广州发展研究》,广州出版社2004.6

38,心理咨询面临职业性尴尬,《南风窗》2004.8上半月

39,浦江清先生的学术道路与词学交游,《广州大学学报》2005.8

40,浦江清先生的词学贡献,《清华大学学报》2006.1,《文摘报》2006.1.1摘要,《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2转载

41,胡云翼先生的词学贡献,《文学遗产》2006.2,《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2006年卷)转载

42,古今流行歌曲的文学演变,章培恒主编《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论集》,上海古籍出版2006.2

43,广东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及其文化背景,《学术研究》2006.5

44,胡云翼词学思想的形成条件,《广州大学学报》2006.8

45,旅游景点和设施的命名问题,《生产力研究》2006.4

46,大学生自杀背后的文化根源,《广州日报》(理论版)2006.8.14,

47,缪钺对王国维词学思想的继承与超越,《四川大学学报》2006.6

48,王国维的“境界说”与顾随的“高致说”,《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1,《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7.2摘要

49,忧患人生与潇洒人生----中国古代南北民歌比较研究之三,《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

50,刘尧民先生的词学研究,《词学》第18辑(2007)

51,唐圭璋对朱、况词学的继承与超越,《中国韵文学刊》2007.4

52,俞平伯与词的鉴赏之学,《长江学术》2007.2

53,中国历代流行歌曲的演变,《广州大学学报》2007.11

54,詹安泰对常州派词学的继承与修正,《学术研究》2008.1

55,夏承焘的考据之学与批评之学,《浙江大学学报》2008.3

56,况周颐《蕙风词话》的得与失,《文艺研究》2008.5

57, 晚清四大家中的一个“另类”——郑文焯的词学主张,《苏州大学学报》2008.4

58,吴世昌先生的词学研究,《燕京学报》新第25辑

59,冯沅君和她的词学研究,《广州大学学报》2008.11

60,刘永济先生的词学研究,《词学》第20辑

61,建设广州文学馆,展示广州软实力,《广州市第七届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2008.11,《广州日报》2008.11.27

62,朱彊村标举吴梦窗,《中国韵文研究》2009.1

63,张国光先生学术研究之特点,《张国光先生纪念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

64,朱彊村与20世纪词学史上的“梦窗热”,《学术月刊》2009.6

65,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核心价值,《文艺研究》2009.10,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3期转载

66,胡适治词的目的、方法与贡献,《广州大学学报》2009.11

67,“还原”与“发挥”——领略古典诗词的魅力,《师道》2010.3

68,论陈洵在桂派词学中的重要地位,《学术研究》2010.3

69,请不要误解“和谐”与“盛世”, 《粤海风》2010.3

70,从几组数据看广东在全国的文化地位,《南方日报》1010.10.16

71,广东是少有的传统文化“绿州”,《广东省情内参》2010.12

72,顾随先生和他的“高致说”,《燕京学报》新第29期(2010年下半年刊)

73,中外学者谈气候与文学之关系,《广州大学学报》2010.12

74,建立“广州文学馆”的意义与构想,《探求》2011.1

75,关于建立“岭南民间艺术传承基地”的构想,《从田野到讲坛》,广东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76,驳“广东文化沙漠说”,《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1.27

77,二十世纪“南派词学”与“北派词学”素描,《中国韵文学刊》2011.2

78,龙榆生的词学主张与实践,《词学》第25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9,关于广东文化地位的指标阅读,《粤海风》,2011.2

80,建设与“文学史学”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4.19

81,构建文学地理学“立体图景”,《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11.8

82,文学景观研究,《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2

83,“骏马秋风冀北”与“杏花春雨江南”——中国古代南北民歌比较研究之四,《广州大学学报》2011.11

84,论岭南气候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南国人文学刊》(澳门)2011年第2期

85,今天的广州还是“花城”吗?《广州文艺》2012.1

86,建设与文学史学科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科——文学地理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江西社会科学》2012.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