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泽蛙 |
释义 | 泽蛙(学名:Rana limnocharis)为蛙科蛙属的两栖动物。常见于田野池塘及丘陵。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爪哇。 简介分类地位:泽蛙(Rana limnocharis)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的1种。 俗称:“梆声蛙”、“乌蟆”、“虾蟆仔”。 分布广泛分布于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在中国分布于秦岭以南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海拔2000米的山区也有分布。最习见,数量多。国外分布:孟加拉国; 文莱; 柬埔寨; 中国; 澳门;台湾;香港; 印度; 印尼; 日本(本州西部、四国和九州和冲绳,并被引入至対马岛和壹岐岛); 老挝; 马来西亚; 缅甸; 尼泊尔; 巴基斯坦; 菲律宾; 新加坡; 斯里兰卡;泰国; 越南;菲律宾;也可能产于不丹。 中国大陆的分布在河北、山东、西藏、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 形态特征外形似虎纹蛙而体形小,体长50~55毫米。趾间半蹼。吻部较尖,上下唇有6~8条黑纵纹;两眼间有“V”字形斑,肩部一般有“W”字形斑,有的还有宽窄不一的青绿色或浅黄色脊线纹。背面灰橄榄色、深灰色或棕褐色,有的杂以赭红、深绿色斑;无背侧褶,有许多分散排列、长短不一的纵肤棱。雄蛙有灰黑色单咽下外声囊,鸣声响亮,生活在稻田、沼泽、菜园附近。 生活习性在高纬度地区,秋季开始冬眠,4月出蜇后产卵,产卵期可延至9月份。在南方,1只雌蛙年产 2~3批卵。卵大都产于水层较浅的静水域中,一般沉入水底。在产卵时,抱对的雌雄泽蛙先将头部潜入水中,仅肛部露于水面。排出20~70枚卵以后,雄蛙用足猛然将卵蹬离肛部。这样的产卵动作一般连续6~7次。卵小,卵径约1毫米。蝌蚪背面橄榄绿色,有棕褐色麻点,尾细弱,末端尖细,尾鳍上下缘有若干黑色短横斑。卵和蝌蚪适应能力强,水温40℃时仍能正常发育,且速度很快。一般35~45天完成变态,有的在3周内完成。 价值泽蛙主要以有害昆虫为食,因而对消灭农田害虫起积极作用。但有时也捕食少量有益的动物。 泽蛙原是长江下游主要水稻产区最长见的蛙类,近年来,由于该地区改变水稻栽培方法,普遍使用除草剂、杀虫剂,加上水体大面积污染等原因,导致泽蛙数量急剧减少,应当引起人们的注意与关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