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泽凯利亚战争 |
释义 | 泽凯利亚战争是由斯巴达夺占雅典而引起的战争最终雅典臣服于斯巴达,胜利者斯巴达迫使雅典接受以下媾和条件:解散提洛同盟;交出雅典舰队(12艘护卫舰除外);拆除雅典和比雷埃夫斯的筑垒工事,与斯巴达结盟并依附于斯巴达 名称:泽凯利亚战争 地点:古希腊 时间:公元前413—前404 参战方:斯巴达VS雅典 结果:斯巴达获胜 过程这次战争是由于斯巴达人夺占距雅典22公里的泽凯利亚所引起的。公元前410年,雅典新建舰队在阿比多斯附近连获两次胜利,但随后在诺蒂乌姆角附近战败。公元前406年,在波斯援助下组建的斯巴达舰队(由海军统帅吕山德指挥)在靠近小亚细亚海岸的阿尔吉努西群岛附近被雅典人击溃。此后,波斯再次帮助斯巴达人重建舰队。公元前405年,这支舰队在埃戈斯波塔米附近的交战中击败雅典舰队。公元前404年4月,陷入海陆重围的雅典投降。胜利者斯巴达迫使雅典接受以下媾和条件:解散提洛同盟;交出雅典舰队(12艘护卫舰除外);拆除雅典和比雷埃夫斯的筑垒工事,与斯巴达结盟并依附于斯巴达。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结果是:希腊所有国家——不论胜负,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希腊奴隶制度加速解体,希腊的国际威望下降,波斯强国的地位有新的加强。公元前四世纪,由于城邦政体在社会经济、政治方面发生了危机,希腊沦为马其顿的附庸。 点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战争给希腊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破坏,促使小农经济与手工业者破产,不少城邦丧失了大批劳动力,土地荒芜,工商业停滞倒闭。大奴隶主、大土地所有者、投机商人和高利贷者乘机而入,大肆兼并土地、聚敛财富和奴隶,中小奴隶制经济逐渐被吞没,代之而起的是在大地产、大手工业作坊主为代表的大奴隶主经济。大批公民破产,兵源减少,城邦的统治基础动摇了。贫民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不满富人和豪强的统治。柏拉图曾经写道:“每个城邦,不管分别如何的小,都分成了两个敌对部分,一个是穷人的城邦,一个是富人的城邦。”因此,在斯巴达、科林斯等城邦,都曾先后发生贫民起义,打死了许多奴隶主,瓜分了他们的财产。风起云涌的起义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进一步加速了希腊城邦的衰落。伯罗奔尼撒战争不仅结束了雅典的霸权,而且使整个希腊奴隶制城邦制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伯罗奔尼撒战争在古代军事史上占有相当地位。战争促使军事学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交战双方都根据各自政治斗争的目的和武装力量的特点预先详细制定作战计划。争夺盟邦和制海权是这场战争的根本问题。 战争进程中,完成了由自由市民组成的民军向雇佣军队的过渡。职业军人的出现使军队的训练和教育复杂化了。战斗行动持续的时间更长,并且一年四季都在进行。希腊军战斗队形编成的原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方阵仍是战斗队形的基础,但步兵的一种——轻皮盾步兵的出现,改变了交战的性质,这种步兵能以密集队形和散开队形在起伏地进行机动作战。于是,战斗中以重步兵和中等装备的步兵协同行动为基础的机动,已成为获胜的重要因素。夺取要塞的方法有所改进:强攻部队列成纵队,两侧和上方用盾牌防护;使用水淹、火焚和挖掘地道。舰队的使用方式更加复杂。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争夺海上交通线、从海上封锁和侵入敌国领土等行动都达到了很大规模。这些都对希腊以及西欧军事产生了深远影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