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早禾树 |
释义 | 早禾树(学名:Viburnum odoratissimum Ket)为忍冬科荚蒾属常绿小乔木,光滑无毛具圆形皮孔,叶革质,椭圆状矩圆形,叶面光滑,叶缘波状,侧脉4-5对,背面脉腋有小孔,孔口有簇毛,叶柄长1-3cm,核果先红后黑,红时如珊瑚,故又名珊瑚树。 中文学名:早禾树 拉丁学名:Viburnum odoratissimum Ket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亚纲:菊亚纲Asteridae 目:川续断目Dipsacales 科:忍冬科Caprifoliaceae 属:荚蒾属Viburnum 种:早禾树 形态特征早禾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 -15米;枝灰色或灰褐色,有凸起的小瘤状皮孔,无毛或有时稍被褐色簇状毛。冬芽有1-2对卵状披针形的鳞片。叶革质,椭圆形至矩圆形或矩圆状倒卵形至倒卵形,有时近圆形,长7-20厘米,顶端短尖至渐尖而钝头,有时钝形至近圆形,基部宽楔形,稀圆形,边缘上部有不规则浅波状锯齿或近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两面无毛或脉上散生簇状微毛,下面有时散生暗红色微腺点,脉腋常有集聚簇状毛和趾蹼状小孔,侧脉5-6对,弧形,近缘前互相网结,连同中脉下面凸起而显著;叶柄长1-2 厘米,无毛或被簇状微毛。圆锥花序顶生或生于侧生短枝上,宽尖塔形,长 6-13.5厘米,宽 4.5-6厘米,无毛或散生簇状毛,总花梗长可达10厘米,扁,有淡黄色小瘤状突起;苞片长不足1厘米,宽不及2毫米;花芳香,通常生于序轴的第二至第三级分枝上,无梗或有短梗;萼筒筒状钟形,长2-2.5毫米,无毛,萼檐碟状,齿宽三角形;花冠白色,后变黄白色,有时微红,辐状,直径约7毫米,筒长约2毫米,裂片反折,圆卵形,顶端圆,长2-3毫米;雄蕊略超出花冠裂片,花药黄色,矩圆形,长近2毫米;柱头头状,不高出萼齿。果实先红色后变黑色,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约8毫米,直径5-6毫米;核卵状椭圆形,浑圆,长约7毫米,直径约4毫米,有1条深腹沟。花期4-5月(有时不定期开花),果熟期7-9月。 产地分布亚热带树种,主产于中国广东、广西、湖南及福建,现江苏、浙江等省皆有栽培。 生长习性喜光也耐荫,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深厚肥沃的湿润中必壤土,酸性土和钙质土也可适应。根系发达,萌芽力强,耐修剪,易整形,生长快速,对多种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并有防尘、隔音、防火的作用,但抗寒能力较差。 园林栽培早禾树枝繁叶茂,生长快速,叶面黑绿光亮,冬夏长青,花白芳香,果红如珊瑚,是一个观叶、观花、观果的优良观赏树种,可用于城市道路的绿化隔离带,也可孤植、丛植作为园林点缀树种,用作绿墙遮蔽污地效果尤佳。惟抗寒能力弱,华北地区多以法国冬青代替应用。 栽培以扦插繁育为主,也可播种,扦插多用嫩枝繁育。 药用价值【来 源】:双子叶植物药忍冬科植物早禾树的叶、树皮、根。 【功 效】:通经活络。 【主 治】: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跌打肿痛、骨折。 【性味归经】:辛,温。入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9一15克,水煎服。外用:适量,酒调,涂患处。 【别 名】:珊瑚树(《广西药用植物名录》)、香柄树、枫饭树、麻油香(湖北)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考 证】: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叶、树皮、根:味辛、性温。有祛湿、通经活络,拔毒生肌的功能。用于风湿、跌打肿痛、骨折。 【药理作用】:分离提取的生物活性物质荚蒾宁A、B、C、D、E和F。其中荚蒾宁A是一种新的杀鱼成分,对宽鳍青鳍鱼(Oryzias latipes)24h平均耐受限量为0.18μg/kg。荚蒾宁B是一种新的植物生长抑制剂,对本稻秧苗根生长的IC50为57μg/kg[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