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赞浦子 |
释义 | 词牌概述《赞浦子》唐教坊曲名用作词调名,双调42字,上下片各四句两平韵。敦煌写卷斯二六0七无调名,仅署“同前”二字,而前列二调均已残缺,任二北《敦煌曲初探》因其句法与《花间集》毛文锡《赞浦子》同(今查对见其曲调比毛文锡词的下片第二、三句各多一仄声字)乃以据补调为44字。 词牌格律,○○●●△。 ,○○●●○。 ,●○●●●○△。 ,○○●●○。 (注:○=平●=仄△=平韵=▲=仄韵◎=本为平声韵,亦可用仄声⊙=本为仄声,亦可为平声韵) 代表作品赞浦子 敦煌曲子词 本是蕃家将,年年在草头。 语即令人难会,朝朝牧马在荒丘。 夏日披颤帐,冬天挂皮裘。 若不为抛沙塞,无因拜玉楼。 【注释】 赞普:是蕃将之意。《新唐书·吐蕃传》:“强雄日‘赞’,丈夫日‘普’,故号君长日‘赞普’。” “本是”四句:《新唐书·吐蕃传》载,高宗咸亨三年(673一),吐蕃使论琮来朝,谓:“吐蕃居寒露之野,物产寡薄。乌海之阴,盛夏积雪,暑毹冬裘。随水草以牧,寒则城处,施庐怅。”蕃,藏语译音。张政娘《跋唐蕃会盟碑》云:“藏族从唐代为‘蕃’,碑六中常见‘蕃门’和‘大蕃’等字。其初为用汉字记藏音,没有文义可言。因为她在唐代西方,也叫‘西蕃’;有时遵从藏族的习惯,则称‘土蕃’。……以为这是汉人对藏人的侮辱或污篾,是不正确的。” “若不为”二句:意谓抛弃沙塞,归顺唐朝。 因:缘。 玉楼:华丽的高楼。这里专指长安宫殿。王涯《宫词》:“禁树天风正和暖,玉楼金殿晓光中。” 【译文】 我本是蕃家将,吐蕃人世世代代居住在杂草生长的地方。夏天披在身上的毡子以代替衣裳(无袖)冬天身上挂的皮衣(虽有袖而只穿一只,另一只或拖垂于身侧,或系在腰间,好象斜搭在肩上似的)。汉民族和吐蕃人非同一语族,吐蕃人语言文字殊异,讲的话自然令汉人难以领会。吐蕃人以游牧为生,朝朝暮暮都奔驰在荒郊野外,放羊牧马,犷放自在。不是有缘,又怎么会离开沙碛边陲而归附内地呢!一旦来到中原,自然就得参拜金殿,观光京都长安那富丽堂皇的建筑,大开眼界了。 【读析】 蕃将野居在草头,冬袭暑帐牧荒丘。 愿抛沙塞来归顺,必礼真情拜玉楼。 经典欣赏赞浦子 毛文锡 锦帐添香睡,金炉换夕熏。 懒结芙蓉带,慵拖翡翠裙。 正是桃夭柳媚,那堪暮雨朝云。 宋玉高唐意,裁琼欲赠君。 【简介】 这首词写美人睡起,若有所怀。全阕笔触细腻繁缛,颇有温庭药之词风;然意境欠深,不如远甚。 【注释】 ①“金炉”句:谓金炉换上夜间熏香的燃料。 ②蓉:玄本作“容”,非。 ③桃天柳媚:《全唐诗·附词》、王国维辑本《毛司徒词》均作“柳天桃媚”。 ④堪:玄本作“看”。 ⑤“宋玉”句:见韦庄《归国遥》其三注⑤。 ⑥“裁琼”句:取下所佩琼玉要想赠给心上人。琼:赤色玉,亦泛指美玉。《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非报也,永以为好也。” 【今译】 添过了燃香才睡入锦绣的罗帐,入夜又将金炉换上夜用的熏香,懒懒的连芙蓉绣带也懒得束结,任翡翠裙子敞散着拖曳在地上。正是桃红柳绿春光妩媚的季节,怎能虚度这朝云暮雨的好时光?恰如宋玉抒发《高唐赋》的情意,愿把青春像佩玉一样送给情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