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在范亭处谈毛主席的思想方法 |
释义 | 《在范亭处谈毛主席的思想方法》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先生在1945年4月5日写下的诗作。该诗热情赞颂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毛泽东的无比崇敬和对毛泽东思想的坚定信仰。 作品名称:《在范亭处谈毛主席的思想方法》 创作年代:近代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者:谢觉哉 作品原文在范亭处谈毛主席的思想方法 昨日在范亭处谈及毛主席的哲学方法,枕上得句: 道在不沾兼不脱,思能入旧又全新。 万流争赴虚如海,一镜高悬净不尘。 践实体诚非别术,沉机观变竞通神。 公余一卷延园静,又是梨花压葛巾。 注释译文范亭:即续范亭。 道:学术、学说体系。不沾兼不脱:不沾,不沾滞,不沾着,不拘泥;不脱,不超脱、不脱离。沾着的不能超脱,超脱的不免脱离实际。不沾不脱,此处指毛泽东思想既不拘于马列主义个别词句,又不脱离马列主义根本原则,即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根本原理,又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继承、捍卫、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入旧又全新:入旧的不免忽新,全新的不免忽旧。入旧全新,既能吸取过去一切文化的精华,又能适应当前全新环境需要,即能贯彻对古代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的主张。 万流争赴虚入海:比喻气度阔大或气量宏大如海,万条江河争先恐后地流入。 一镜高悬净不尘:比喻见识高明,任何事物都看得清清楚楚。即高屋建瓴,明察秋毫。 践实体诚非别术:践实,即实践;践实体诚,亲身实践检验真理是否正确;非别术,别无办法。 延园:即延安枣园。 葛巾:葛布做的头巾,后引申为闲居时戴的便帽。此处以帽代人。杜甫《宾至》:“有客过茅宇,呼儿正葛巾。” 创作背景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毛泽东思想的最卓越的代表者毛泽东在抗战时期先后发表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战争与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整顿党的作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与时局》和《论联合政府》等许多光辉著作,特别是在抗日战争的实践中和整风运动中,使全党进一步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地位,正如1945年4月23日到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七大所通过的党章中规定的那样:“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谢老写这首诗时正处在中共七大召开前夕,毛泽东思想已被全党所认识、所接受,并享有崇高的威望。因此,毛泽东思想成为当时延安从党内到党外、从领导到群众经常学习、讨论的重要内容。4月4日,谢老偕林(伯渠)老到医院看望病中的续范亭。续精神还好,三人畅谈毛泽东的思想方法,谢老意犹未尽,第二天继续反复思索,直至晚间入睡前,才“枕上得句”,吟出这首诗。 作品鉴赏这首七律通过对毛泽东思想方法的正确评价和对毛泽东勤奋、刻苦、俭朴生活的描绘,热情赞颂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充分表达了对毛泽东的无比崇敬和对毛泽东思想的坚定信仰。该诗将议论、比喻、记述、描写冶为一炉,精心炼字锻句,熔铸成前三联对仗工整的句子,从六个角度或侧面全面评价了毛泽东思想方法的英明、正确。起联首句揭示毛泽东的思想体系与马列主义的关系,不拘泥马列主义个别词句,又不脱离马列主义根本原则,做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起联次句表现毛泽东的辩证思想与一切过去思想文化遗产的关系,善于批判继承,又不断推陈出新。颔联前句是指毛泽东的思维气度谦虚诚恳,宏广博大,如万流归海;颔联后句是指毛泽东的远见卓识,高屋建瓴,明察秋毫,似一高悬明镜。颈联先说毛泽东强调实践,认为只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别无他法;颈联后说毛泽东注重发展,认为只有冷静观察,深入分析,找出规律,才能有所创新,并具有先见之明。尾二句不再对仗,首句寓情于景,将毛泽东刻苦攻读神形兼备地刻画出来,“静”字既描述了延园环境氛围,又再现了毛泽东读书的专心致志;次句情景交融,“梨花”是延园的最富于代表性典型景物,一个“又”字沟通了谢老与毛泽东、谢老与续范亭之间的连贯性的思索,含意隽永,让人想起他们畅游延园的愉快往事,勾起无比美好的回忆。“压葛巾”三字极其真实地再现了毛泽东的俭朴生活,让人肃然起敬。该诗以古代律诗的“旧瓶”巧装毛泽东思想方法的“新酒”,体现了该诗所推崇的“不沾不脱”、“人旧全新”的特点。全诗古朴苍劲,洋溢着一种慷慨奔放的气势;诗的音调铿锵,跳荡着谢老对毛泽东无比推崇的真挚情感,读后使人激动不已,掩卷三思。 作者简介谢觉哉(1884年-1971年),字焕南,别号觉斋。湖南宁乡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 1925年,谢觉哉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被选为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常委,任工人部部长,主编《湖南民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上海负责编辑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和《上海报》。1935年,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内务部部长、秘书长。1937年初,任司法部长并代理最高法院院长和审计委员会主席。七七事变后,任中共中央驻兰州八路军办事处代表。1939年任中央党校副校长。1940年任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副书记。1942年任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参议长。1946年6月,任中央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1948年任华北人民政府委员兼司法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长、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委员、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委员、新法学研究院副院长等职。1956年9月,在中共八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59年4月,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1964年12月至1971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66年5月,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递补为中央委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