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巴黎骚乱
释义

巴黎的一次动乱。事情是由法国巴黎北郊克利希苏布瓦镇的两名男孩在躲避警察时不幸触电身亡,该市数百名青少年因此走上街头抗议,焚烧汽车和垃圾桶,打砸店铺和政府机关,并与警方发生冲突。骚乱事件由此蔓延开来。

介绍

巴黎骚乱

起始时间:2005年10月27日。

根本原因

如法国就业机会平等部长贝格贝所说:“只有通过消除歧视,而不是部署更多防暴警察,才能重新恢复秩序和平等”。法社民党发言人朱利安·德雷也对媒体记者说:“对富人区实施安全政策,忘记了普通大众”也是教训之一。

也就是说社会矛盾长期累积造成这样一个结果。我们都知道法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化的,讲究社会融合,讲究多样化的一个社会,但是多年以来在法国,移民成功融入法国社会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失误。这个失误是它的移民政策,第一它的移民是不加选择的移民政策,二战以后法国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战争,缺少大量劳动力人口来进行重建,而且法国人口在战争中大量死亡,急需大量外来人口来进行补充。它的移民首先就是来自中东和北非,它原来一些殖民地国家,而且这些国家的殖民,信仰主要就是伊斯兰教,移民来的时候并没有受到过很高的教育,都是一些普通的劳动力。

第二这个移民政策缺失的地方是,它把移民引入社会以后,移民为社会做出很多贡献,但是它安置移民的方式有问题。首先它在巴黎郊区建立大量的移民居住聚集区,让移民统一安排住在那个地方,移民与法国主流社会其实是分裂的。

骚乱时间表

10月27日,巴黎北郊克利希苏布瓦镇两名非洲裔穆斯林少年为躲避警察追捕,慌不择路,跑入一所变电站,触电丧生。该镇数百名青少年走上

街头抗议,与警方发生冲突,随后引发骚乱。

10月28日,骚乱继续,克利希苏布瓦街道多辆汽车遭到焚毁。两天的骚乱造成23名警察受伤,13人被捕。

10月29日,克利希苏布瓦镇数百名居民在市政厅和事发变电站间举行默哀游行。

10月30日,警方向克利希苏布瓦镇一座清真寺投放催泪弹,骚乱进一步升级。

10月31日,内政部长萨科齐到巴黎市郊的阿尔让特耶视察,遭抗议人群示威。

11月1日,骚乱从克利希苏布瓦镇蔓延到欧奈苏布瓦镇,造成该地区30多人受伤。

11月2日,法国总统希拉克首次就骚乱事件发表讲话,呼吁民众保持冷静。

11月3日,骚乱进入第7天,冲突愈演愈烈。参与骚乱人员向警察和消防人员开枪,焚烧了约40辆汽车、两辆公共汽车、多个垃圾箱和一些巴士站。

骚乱升级

3日晚上,骚乱中响起了枪声。在巴黎北部的塞纳-圣但尼省,3处骚乱现场传出4声枪响,开枪者的目标是警察与消防员。所幸无人受伤。骚乱升级的苗头还表现在暴力方式与规模的扩大。骚乱参与者已不满足于纵火焚车、烧店、投掷石块。3日早上,两辆连接巴黎与戴高乐机场的通勤列车遭到石头袭击,一条线路被迫中止运行。袭击者威逼列车停下来,并打破了列车车窗,其中一名女性乘客被玻璃划伤。在骚乱破坏最严重地区的欧奈苏布瓦镇,青年们围攻了一所警察局,纵火点着一家雷诺车行、一家超市与当地的体育馆。仅在塞纳-圣但尼省,一周来的骚乱已造成9人受伤,315辆车遭到焚毁。

社会代价

此次骚乱的导火索看起来微不足道。10月27日,巴黎东北郊克利希苏布瓦镇的两名少年在躲避警察追赶时触电身亡。愤怒的当地青年开始纵火发泄不满,骚乱在一周内,迅速蔓延到巴黎周边十多个城镇。一些人把骚乱的扩大归咎于法国内政部长尼古拉·萨尔科奇的“暴言”。骚乱刚起时,这位内政部长声称要用高压水枪“清除”郊区的“乌合之众”。

但更多的人把骚乱归结到两个原因。其一是法国大城市与周边郊区贫富、治安、就业上的强烈落差;其二是法国一直以来寻求的种族、民族、文化同化政策反而加深了对立。这次发生骚乱的巴黎周边地区主要聚居着非洲与阿拉伯人移民。他们大多居住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房子里。法国政府当年为缓和巴黎城区住房压力,在郊区及周边省份集中兴建了大批住宅楼。

高人口密度,移民众多,高失业率,使这些地区逐渐成为贫困、犯罪、吸毒、被遗忘者与被损害者的代名词。尤其在政府提供的公共住宅区,15岁至25岁青年人的失业率甚至高达40%。

巴黎郊区埃夫里市市长曼努埃尔·瓦尔斯对德新社记者说:“我们正在为30多年来的社会、地域、种族隔离付出代价。”

政治纷争

欧洲媒体认为,作为法国2007年总统大选的有力候选人,法国内政部长萨尔科奇开始为他的强硬发言付出代价。英国《每日电讯报》说,“清除”郊区“乌合之众”的说法简直是极右翼的口气,“他毁了自己的机会”。

萨尔科奇的最大竞争对手、总理德维尔潘也因为其政策未能消除郊区的被边缘化趋势遭到抨击。

捷克《人民报》说,萨科齐与德维尔潘都想利用这次骚乱打击对手,并为自己的总统竞选捞取政治资本,“法国政治家视其为捞分的良机”。

一些欧洲右翼党人则把巴黎的骚乱视为“对欧洲的一个警告”,因为许多欧洲国家面临同样的移民与文化融合、经济差异问题。

整体分析

众所周知,法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新一代本土法国人出生比例偏低,为给社会注入新的活力,并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近年来法国政府吸纳了一大批北非国家及土耳其移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信仰伊斯兰教,无论是在宗教信仰、价值观,还是在日常生活习俗方面,都同法兰西民族有明显的差别。这些移民由于就业能力低下,所以失业率极高,逐渐形成了城市边缘化的“社会弱势群体”。以这次骚乱为例,巴黎北郊的非洲裔移民居住环境恶劣,失业率为巴黎市的两倍以上,贫富悬殊大,犯罪率高,这些移民就对法国政府的移民政策深为不满,如今,遇到他们的同胞意外遇害,自然会产生社会群体发泄不满的骚乱现象。

因此,这场社会骚乱绝非偶然,它充分表明法国政府的移民及社会政策存在诸多弊端。

据法国内政部统计,目前在法国类似克利希苏布瓦市这样潜藏社会动乱的敏感郊区多达751个,这类地区人口密度大,移民数量多,就业能力低,贫困和犯罪面广,存在暴力及文化冲突现象。法国政府对这类地区虽有一定的政策扶持,但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体制不可能提供无限度的支持,随着移民越来越多,法国无力承受这样沉重的社会福利支出,因此法国内政部长萨科齐主张“选择性移民”,限制非欧洲国家的外国移民,他在处理这次骚乱中发表了一些强硬的言词,声称对骚乱者实行“零容忍”,引发非洲移民的不满。

由于法国政府推行的移民政策存在诸多问题,城郊贫富差别过大,社会分化严重,才引发了这场大规模的骚乱。骚乱过后,法国政府该认真坐下来反省,无限制的多元化是好事吗?还是只会造成社会分裂?宽松的移民政策引起社会动乱?法国社会为了给企业界提供廉价劳动力,打着自由、平等、人权、博爱等口号无限制地引入外国移民,牺牲本国公民的利益。

痛定思痛,法国当局应以此为戒,高度重视法国社会中的多元化的限度和贫富悬殊问题,而且应坚定收紧移民政策,化解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样,其他欧洲国家也存在移民社会问题,也当以巴黎骚乱为戒。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5:04:20